1、人教版第五章透镜教案透镜与应用单元计划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二、重点难点1、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5、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放大原理。三、课时安排第一节透镜 一课时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课时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课时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课时第一节 透镜
2、第30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
3、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
4、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生甲什么叫透镜?生乙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生丙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生甲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
5、也有往外凸的。生乙透镜可以分为两类。生丙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生丁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生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生己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板书)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生甲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生乙近视镜
6、的镜片是凹透镜。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图5-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图5-1-1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生乙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生甲有亮点。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生甲“亮点
7、”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生乙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生甲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生乙亮点是光会聚的。生丙凹透镜不能使光会聚。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生戊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做
8、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做法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法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来拍手表示祝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三)焦点和焦距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
9、行光,看投影(课本图5-1-7所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焦点和焦距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
10、凸透镜的距离。2如图A、B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学生们作图,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从图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图A偏折得厉害,图B偏折得不厉害。生乙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生丙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原理?先猜测一下。生甲把小灯泡放在大于一倍
11、焦距之外。生乙把小灯泡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生丙把小灯泡放在焦点处。师学生们都猜想,想不想知道你猜得是否正确,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并说出理由。方法(1):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外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方法(2):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内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方法(3):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师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它利用了什么?生甲经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生乙这是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生丁光通过凸透镜两侧表面发生折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要会聚到焦点处,那么,焦点处射出的光
12、通过凸透镜就会平行于主光轴出来。三、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到作业本上。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2.情感与态度: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陪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照相
13、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成什么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比较。(2)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问答法教学用具:课件、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若干个、硬纸板若干张、凸透镜若干个。课前准备:(1)全班分为四组,收集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资料。(2)组织每一组事先按课本P63“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3)上课前每四人发一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教师:透镜不但可以改变光线,还可以成像,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透镜。(二)新课教学1.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
14、胶卷什么时候感光.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注:这一步可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同学们你们说说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什么像呢?(让学生思考)制作模型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成像,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2)探究: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改变?(注:此处只重过程方法,不重结论)教师指出实物照相机在拍照时把半透明纸换成感光胶片,通过感光就可以获得照相底片了。学生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景物离镜头远,像离镜头近,
15、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首先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投影片,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学生观察像的特点。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镜头上的平面镜有何用处?(有条件的话让学生提出观点后可上台实际操作看是否正确)教师装好平面镜,使在屏幕上成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问: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镜头应如何调节,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如何改变?(学生讨论,演示验证)学生总结:投影仪成像时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像离镜头较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3.放大镜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字有何变化。学生总结: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像。教师:
16、试试看,如何才能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放大镜远离课本。教师:是否放大镜可以不断远离,像不断变大呢?学生实验得出结论:要在一定范围内。教师问: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例: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可以用过来聚光,使火柴点燃等)问:如果我们现在手上没有现成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注:次问旨在锻炼学生的放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不必多加评论,点到即可。)4.实像和虚像利用课件介绍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景,指出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及区别(三)课堂小结像与物比较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像距(V)与物距(U)比较照相机倒立缩小V U放大镜正立放大 (四)课堂练习(书P96动
17、手动脑学物理)(五)课内作业P96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2.3.(六)板书设计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七)课后反思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
18、于实际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用:凸透镜(焦距10cm、5cm各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玻璃球、多媒体ppt课件。学生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模拟实验】 蝴蝶杯显影过程 【设疑】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 (设计意图:以“蝴蝶杯显影”这一神奇现象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
19、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板书课题】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提问】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各有何特点?2.它们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何不同?【引导分析】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使用时条件不同,使得成像结果不同:照像机是拍摄远处物体,使远处物体成缩小的像在胶片上;投影仪是将物体放的较近,而在较远处的屏幕上成较大的像;放大镜是将物体放得最近,它可以成比物体更大的像。可见,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各自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的合理猜想提供依据)【
20、前置补偿】认识物距(u)和像距(v)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设计意图:前置补偿物距、像距,为提出问题时正确、简洁表述做铺垫)【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猜想】聆听学生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价。【过渡】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实验进行证明,下面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引导思考】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的关系呢?请说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引导点拨】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请大家讨论并分析。1.如何
21、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演示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要求学生调节。2.如何找到像的位置?【演示2】(1)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确定像的位置,并要求学生找到像的位置。(2)移近蜡烛,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虚像,并要求学生观察虚像。3. 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演示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口算出物距、像距的大小。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指导】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删减和补充,并强调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注意事项:(1)实验记
22、录表格应有表头,能体现出所有需要记录的数据、现象以及实验次数。(2)实验记录表格中有关测量的数据应标明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以及需要记录的现象和数据,解决实验中会影响学生实验的难点或疑惑点,为学生分组实验的成功扫清障碍。)【温馨提示】1.改变物距时,可使蜡烛由远及近逐渐靠近凸透镜来改变物距。2.为使实验结论更全面,更具普遍性,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观察物距不同时的成像情况,且使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分布均匀一些。3.观察u=10cm,u=20cm时的成像情况,并将物距、像距及成像性质记录在表格中。(设计意图:为使实验结论能够顺利得出,给予学生实验适当的提示及要求)【
23、进行实验】下面请同学们使蜡烛位于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调节光屏分别找到像,观察像的性质,并将对应的物距、像距及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分别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内。【成果展示】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收集数据】1.在实验过程中,你都观察到了哪些不同正倒、大小、虚实的像?2.当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不同时,所对应的物距、像距分别是多少?将学生列出的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所对应的物距、像距的大小输入电脑,通过大屏幕展示。(收集数据表格见附件2)(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多组实验总结成像性质并将对应的物距、像距通过多媒体展示,收集的数据更多,数据分析更具说
24、服力)【点拨引导】由收集的数据可知,物距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像的性质相同,在不同范围内成像的性质不同,如何界定物距大小的范围呢?物理学中,通常以凸透镜的焦距(f)为参考标准,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界定物距的范围。(设计意图:诱导学生思考物距大小的界定,给出焦距作为标准,引导学生比较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数据分析】同学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f=10cm)请同学分析收集的实验数据,比较物距(u)与焦距(f)的大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10、11、12,物距(u)与焦距(f)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得出怎样的规律?2.分析实验数据13、14、15,物距(u)与焦距(f)
25、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得出怎样的规律,像和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3. 分析实验数据4、5、6,物距(u)与焦距(f)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得出怎样的规律,像和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4. 分析实验数据1、2、3,物距(u)与焦距(f)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得出怎样的规律,像和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5. 分析实验数据7、8、9,物距(u)与焦距(f)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得出怎样的规律,像和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6.分析物距处于不同焦距范围内的像距(v)与焦距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板书】完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表格见附件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分析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全面分析凸
26、透镜成像规律)【设疑】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一样么?【演示实验】取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演示u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3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
27、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8、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如果把你的眼睛用布蒙上,你生活和学习还方便吗?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很多同学戴了眼镜,现在把你的眼镜摘下来,看到的景物还清楚吗?你的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眼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视力?引入课题
29、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结合眼睛的模型和挂图,观察眼睛的结构。逐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照相机对比,明确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然后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
30、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3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4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师生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实验:利用充水的透明橡皮膜模拟晶状体的变形与调焦。实验器材:透明橡皮膜、注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