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1病因编辑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
2、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2.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
3、率较低。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2临床表现编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主要为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
4、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1.初期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
5、、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3.恢复期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3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
6、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2)尿钙测定 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2.其他辅助检查(1)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 发现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特异X线表现,早期X线长骨骺部钙化预备线模糊;极期钙化预备线消失、骨骺端增宽、骺端呈杯状或毛刷状改变,骨质稀疏、骨干弯曲变形或骨折。(2)X线骨龄摄片 发现骨龄落后。4诊断诊断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不论婴儿还是
7、儿童,血浆25-OH-D3浓度应当50nmol/L(20ng/mL)。早期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5鉴别诊断1.软骨营养不良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作出诊断。2.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本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对用一般治疗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与本病鉴别。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
8、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体征。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血钾亦低,血氨增高,并常有低血钾症状。4.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二型: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型为靶器官受体缺陷,血中1,25-OH2-D3浓度增高。两型临床均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5.肾性佝偻病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
9、,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多于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6治疗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
10、间应同时服用钙剂。4.矫形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小儿时期其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把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年龄期。 一、胎儿期 (一)定义:精子与卵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这一段时期。 (二)本期特点: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 (三)易患疾病:死胎、流产、早产、先天畸形。 (四)护理与保健 1.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 2.保证充足营养
11、。 3.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 4.避免妊娠期合并症。 5.预防产时感染。 二、新生儿期 (一)定义:脐带结扎到满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称为新生儿早期。 (二)本期特点: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 (三)易患疾病:产伤、先天畸形、溶血、早产、低体温。 (四)护理与保健, 1.出生时护理:室温2528。口腔护理,母婴同室,尽早喂母奶。 2.新生儿居室保健:冬季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温2022,湿度55%;夏季避免室温过高。指导母亲用正确的哺乳方法。每日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三、婴儿期 (一)定义:从出生到l周岁前为婴儿期。 (二)特点:生长发育最快(第一生长发育高峰)。 (三)易患疾病
12、: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消化紊乱。 (四)护理与保健 1.提倡纯母乳喂养至46个月。 2.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婴儿应正确选择奶方。 3.自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4.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坚持户外活动。 5.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 四、幼儿期 (一)定义:1周岁之后到满3周岁之前的时期。 (二)本期特点:智能发育较快,但识别能力较差。 (三)易患疾病:营养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乏性疾病、消化功能紊乱、感染及传染性疾病、外伤、中毒。 (四)护理与保健 1.丰富的营养素,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培养幼儿的自我生活能力。 2.预防龋齿。 3.预防疾病与意外事故。 五、学龄前期 (一)定义:3周岁到67
13、岁为学龄前期。 (二)本期特点:智能发育更完善,有较大的可塑性。 (三)易患疾病:传染病、肾病、风湿热等。 (四)护理与保健 1.注意培养其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每年体检12次,进行常见病的筛查与矫治。 2.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意外事故。 六、学龄期 (一)定义:67岁到青春期前。 (二)本期特点:除生殖系统外,其他系统均已接近成人,是接受文化教育的较好时期。 (三)易患疾病近视、龋齿。 (四)护理与保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素质教育。 2.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营养。 3.进行法制教育,减少伤残发生。 4.预防屈光不正、龋齿、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的发生。 七、青春期 (一)定义:女孩从
14、11一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l820岁称青春期。 (二)本期特点:此期个体差异较大,最主要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点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为人体生长的第二高峰。 (三)护理与保健:为体格发育的第二高峰,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营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法制教育,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健康的认识。婴幼儿饮食营养及喂养知识营养对小儿的发育成长和健康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正确的喂养能保证正常发育和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对病儿尤为重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代谢旺盛对营养需要量较大。因此不仅要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还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一婴幼儿消
15、化特点:小儿营养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阶段是婴儿期,婴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但消化能力比成人弱,故饮食供给供给必需结合其消化功能特点,合理喂养,才能避免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一)口腔:婴儿颊部脂肪垫发育好,有助于吸吮活动。新生儿唾液腺分化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故不宜过早地喂淀粉类食物。36个月时唾液腺才发育完全,唾液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此时,小儿尚无咽下所有唾液的能力,常发生生理性流涎。(二)胃肠:新生儿胃液的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含有凝乳酶较多。虽胃酸含量较低,凝乳酶在胃酸低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对消化乳类很适应。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
16、水为1.01.5h,母乳喂养为23h;牛奶为34h,因乳凝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发热、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影响胃消化时间,半固体食物能促进胃蠕动。婴儿肠管总长度约为身长的6倍,而成人仅4.5倍,这对消化吸收很有利。但肠粘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比成人和年长儿都高,故较易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三)在新生儿期已经能分泌较多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二小儿营养的需要量:(一)热量的需要:全身细胞的代谢活动,都需要热量,热量的外部来源由营养素供给。1g,蛋白质或1g,醣提供热能4cal,1g脂肪提供热能9cal。小儿所需热量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代谢:
17、是指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维持人体功能所需最低的热量。婴幼儿时期所需量约占总热量5060,1岁以内约为,1岁约为55cal/kg/d,7岁约44cal/kg/d,1213岁约需30cal,与成人接近;(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此为消化和吸收食物所需的热量。从小儿总需热量来说,婴儿期约占78,年长儿只占约5;(3)运动所需:是指肌肉活动所需的热量。1岁以内小儿约需热量为1520cal/kg/d,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量逐渐增加。好动、多哭和肌肉发达的小儿,需热量较大些,到1214岁时约需30cal/kg/d;(4)生长发育所需: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与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生长发育速度愈快所需热量愈多。生后数
18、月内约需1520cal/kg/d,1岁时约需15cal/kg/d,到青春期增高,此项所需热能约占总热量的2530;(5)排泄的消耗:每日摄取的食物不能全部吸收,有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利用便排出体外。摄取混合食物的正常婴幼儿,约有10的食物丢失在排泄物中。以上几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称为总需热量,此热量由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供给。婴幼儿期约需100120cal/kg/d,13岁约需用00cal,学龄儿童约需5080cal。总热量长期供给不足,可使小儿发育缓慢、体重不增。若总热量长期供给过多,易发生肥胖症。(二)营养素的需要:人类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醣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每g蛋白质
19、或醣产热4cal,每g脂肪产热9cal。(1)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肌肉及神经细胞内含量最多。蛋白质是免疫抗体、激素、消化酶等物质不可缺少的成份。小儿不仅需要蛋白质来补充消耗,还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喂养的婴儿约需22.5g/kg/d,牛乳喂养则需34g,混合膳食喂养约需3g,学龄前儿童约需蛋白质33.5g/kg/d,学龄儿童约需22.5g,成人约需5gkg/d。食物中乳类、蛋类、肉、鱼和豆类,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较植物蛋白质为优,米麦类植物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故混合供给小儿营养是合理的。在规定乳幼儿膳食时,动物蛋白质应不少于
20、所需蛋白质的一半。若小儿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生营养不良,如发育停滞、肌肉松弛、贫血、水肿等。如供给蛋白质过多,可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和便秘等;(2)脂肪:是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组成所必需,也是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脂肪能防止体热的消散,保护脏器不受损伤和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婴幼儿饮食中脂肪供给的热量约占总热量35,婴幼儿约需脂肪4g/kg/d,学龄前小儿约需23g,学龄期约需22.5g。脂肪来源于食物中的动物油、植物油、奶油、蛋黄、肉类、鱼类等,也可在一定条件下由摄入的醣类和蛋白质转化而来。长期缺乏脂肪的小儿,能体重下降、皮肤干燥易发生脱屑,还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供给脂肪过多,
21、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发生酸中毒。人乳喂养约95的脂肪被吸收(因人乳中含脂肪分解酶),半乳喂养者仅有8085的脂肪被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随粪便排出体外;(3)醣类:是热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其供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0,醣类能节省蛋白质的消耗量和协助脂肪氧化。醣类在被身体吸收之前,须将双糖、多糖变成单糖,然后被吸收并在肝内凝缩为糖原储存备用。食物中乳类、谷类、豆类、水果、蔬菜中均含醣。婴儿约需12g/kg/d,2岁以上需812g。醣类缺乏时,身体便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热)量来源,醣类供给充足时,部分醣类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内,剩余醣类能转化成脂肪。婴儿饮食内过多供给醣类,最初其体重可迅速增长,日
22、久则肌肉松软、面色苍白呈虚胖样,实为不健康的表现。故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三者的供给,须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发挥各自的良好作用;(4)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及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须的物质并与酶有密切关系,每日需要量很少,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与小儿营养关系密切的有维生素、1、2、烟酸、维生素6、12、及叶酸等。维生素对婴幼儿营养尤其重要,若缺乏会影响发育,还会出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症;(5)矿物质:有重要的调节生理作用,乳幼儿最容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和铁。钙在人体矿物质中占最大分量,99的钙存在骨骼中也是牙齿的主要成分。仅1存在于血浆中,其中一半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游离在体液中。小儿在生长发育期需
23、钙量较成人多,每日需1g左右。铁的主要功能是制造血红蛋白及肌蛋白,还是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乳类内仅含微量铁,故自生后34月起应添加含铁的食物如蛋黄、肝、菜末等。乳儿约须铁1mg/kg/d,长期缺铁可发生贫血;(6)水: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代谢的进行均需要水份。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相对多些,加上小儿活动量大,体表面积相对的大,水分蒸发多,所以需要增加水的供给量。乳幼儿约需100150ml/kg/d,随着年龄增长,水需要量相对减少。若摄水量少于60ml/kg/d,可能发生脱水症状,若摄水量超过正常需要量,多余的水能从尿中排泄,如心、肾、内分泌功能不全时,能发生水中毒
24、。三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时期的喂养是很重要的,小儿除生理活动需要的营养外,还有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喂养中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充分供给,但要照顾到新陈代谢、消化功能和生理解剖的特点。使小儿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又不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故应强调合理喂养。(一)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特别是生后个月内,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1)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它具备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三者的比例(1:3:6)很适宜。人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初乳中尤多)和乳铁蛋白,都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人乳中含有一种多粘糖,间接对大肠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人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
25、生腹泻。人乳所含钙、磷比例较适当,能较好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母亲可因哺乳刺激产生催乳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及复原的作用,因此哺乳对母亲也是有益的;(2)人乳的成分:婴儿出生后12天以内,母亲乳汁为初乳,13天至1个月乳汁为过渡乳,29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9个月以后乳汁为晚乳。初乳脂肪含量多,成熟乳蛋白质含量较初乳少,脂肪较初乳多;(3)哺乳方法:出生后612小时内可不喂奶,但应喂少量水,以后每隔34小时喂水1次。喂奶约为24小时67次,随着小儿月龄增加,喂奶次数可逐渐减至5次,夜间可停喂1次。每次喂奶约为1520分钟,如婴儿饥饿啼哭可提前,婴儿熟睡也可推迟喂奶,以吃饱为宜。无规律喂奶日久,可致婴儿
26、消化不良及母亲乳汁分泌减少。两次喂奶之间应喂少量开水或淡糖水。喂奶的姿势最好是母亲起坐抱着小儿喂奶。喂奶前先将奶头洗干净,挤出头几滴乳汁再开始喂奶。喂奶时先吸尽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使乳汁分泌增多。喂奶后可将小儿抱起使伏在母亲肩上,用手轻轻拍背,使咽下的空气排出以免溢奶。喂奶期间,奶母或母亲不可过劳,生活有规律情绪愉快,睡眠充足及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多吃蔬菜、蛋类和豆类,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物,以免影响小儿。母亲患活动性肺结核、肝炎、严重的心肾疾病或精神病应停止哺乳。母亲患呼吸道感染应在喂奶时戴口罩或停止喂奶。患乳腺炎暂不能以患侧喂奶,应定时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利乳汁的分泌。若乳汁分泌过少,
27、奶母应适当调节饮食、有足够的休息和减少精神紧张。可试用中药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各10g水煎服。(二)人工喂养:是指生后最初几个月起就完全用其他食品代替母乳喂养称人工喂养。食品有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喂养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结合小儿的月龄、体质、消化能力,尽可能做到合理喂养。但人工喂养的缺点很多,36月以内的婴儿,应尽可能争取母乳喂养以后再改用人工喂养。(1)鲜牛乳:是人工喂养中较好的代乳品,取回牛乳后应放冷处或冰箱内,但时间不宜过久。食前应煮沸消毒,乳具应消毒并保持清洁。为有利于消化吸收,生后2周以内的婴儿或消化功能差、体质差的小儿在食用牛乳时,应加水或米汤稀释成3:1(3份
28、牛乳:1份水)或2:1(2份牛乳:1份水)后消毒(约煮沸3分钟)哺喂,以后逐渐过渡到全乳,一般12个月便可适应全乳。但要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牛乳含糖量较少,可在3:1稀释牛乳中加5的糖。牛乳含维生素C少,并在煮沸时被破坏,因此需适量加入维生素C或果汁。牛乳需要量,婴儿700ml/d已足够,如认为不够可加辅食。水的总需量一般按150ml/kg/d计算,若除去牛乳水份,可按需加水4050ml/kg/d计算。夏日可在2次喂奶间加水1次;(2)鲜羊乳:羊乳的成分和营养价与牛乳相似,稀释法相同,但叶酸含量较少,需要补加。食用前应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布氏杆菌病;(3)全脂奶粉:较鲜牛乳易于消化并易于保
29、存。奶液配制按重量1:8即乳粉1份(g)加水8g即可,用时加适量糖必要时加维生素C;(4)炼乳: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低些,维生素B及C大多损失。食前按炼乳1份加水5份配制,若长期食用宜加些炒熟的黄豆粉,以补蛋白质的不足;(5)脱脂乳:此乳脂肪含量少,适用于腹泻及消化功能不良的婴儿,不宜作为正常食品;(6)酸乳:能使胃内酸度增高,有助于消化。喂奶时加适量糖不必稀释,但要在奶并外加温。适用于消化功能差或未成熟儿;(7)代乳品:种类很多如黄豆粉、黄豆浆、代乳粉、代乳糕等。可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选用。人工喂养技术十分重要,将代乳品配制好以后消毒保存或放冰箱内,食前煮沸数分钟。喂前温度适宜,奶并底抬
30、高并须人照顾,以防呛入气管。奶瓶、奶头应保持清洁,至少每日煮沸消毒。(三)混合喂养:母乳不足或因故不能按时哺乳时,可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补充喂养。混合喂养比单纯人工喂养好。如母乳不足,可在2次母乳之间喂代乳品1次,最好母乳不少于1日3次。(四)断奶:一般在生后5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争取1岁左右完全断奶。但不宜在夏季或小儿患病期间断奶,此时可延缓断奶时间,但最好不超过一岁半。断奶应逐渐进行,开始每日减少1次喂奶,以其他食品代替。同时注意如无消化不良,用同样方法喂养510天。以后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和增加其他食品次数。应注意断奶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消化紊乱。(五)辅助食品的添加:随
31、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无论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都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弥补乳类缺乏各种营养物质及热量的不足,必需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同时也为顺利断奶准备条件。添加辅食的品种、数量及时间,应根据小儿的月龄、消化功能、营养需要以及健康状况来决定。(1)添加辅食的原则: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而有规律,一般生后3个月起即可添加辅食,宜由少量及一种食品开始,逐渐增加,开始可给稀液食品渐至粘稠,经过适应数日,如无消化不良可再加量或增加品种。添加辅食应注意清洁卫生,选择食物要新鲜易消化,餐具要保持清洁按时消毒。母亲在接触小儿的食品及餐具前都要洗手(2)添加辅食的品种:生后2个月便可逐渐给鱼肝油滴剂、新鲜果汁、桔液、蕃茄汁和葡萄汁等,这是补充维生素的A、D、C的需要,生后5个月起,可添加菜汤、菜泥、烂稀粥和米面糊。78个月可开始给水果泥或煮熟的水果、蒸鸡蛋糕、米粥、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