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7.04KB ,
资源ID:111241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241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易错题集修改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易错题集修改版.docx

1、政治易错题集修改版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12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0“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22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

2、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 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30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 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3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

3、6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有机物质绝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看来和电、运动的能力、不可入性、广袤等等一样,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这里所表述的是一种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17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说明A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的产物 B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C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 D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改变21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A一元论哲学 B决定论哲学 C能动的反映论 D坚持唯物史观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特点。23对感性的物质世界进行直观性理解的哲

4、学派别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2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 B意识具有能动性C主观意志决定一切 D世界是不可知的25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 B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27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D“心外无物,心

5、外无事,心外无理”29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A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B一元论哲学C经验论哲学 D唯理论哲学31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 D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6爱因斯坦指出:“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然而甚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

6、及的。”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这是由于他们A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B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C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D“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6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7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

7、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1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二元论 D机械决定论29著名科学家牛顿提出:“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惟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表征物质存在的工具 D认识物质的条件37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B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

8、践C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 D处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 38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其中体现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的关系是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40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是 A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 B客观条件 C实践 D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水平4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0中国古代哲学家

9、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列宁“物质”的经典定义认识错误的有A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B表明物质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动C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D终结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

10、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4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 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6物质是运动的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基础7脱离物质的运动

11、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12恩格斯指出:“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说明A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 B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17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的关系有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26“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A有力地批判

12、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3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

13、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 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6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以:A事物的运动为前提的 B事物的共性为前提的C事物的对立统一为前提的 D事物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7“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这是指: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 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10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

14、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8“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1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5、 22“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3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43决定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是A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 B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内部矛盾的肯定方面 D事物内部矛盾的否定方面44狄德罗曾说过:“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

16、和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A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绝对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4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论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49在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

17、发展5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56中国思想家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的这一观点是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57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在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4唯物辩证法

18、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5每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7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A人不能创造规律 B人不能消灭规律C人可以完善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0不同哲学派别对决定论有不同的理解,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B是否承认偶然性C是否承认事物发

19、展的必然性 D是否承认事物因果联系的复杂性13“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C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就完成的 D科学研究必须透过现象达到事物的本质14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B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由主体差异而导致其既是确定又是不确定的C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15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20、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7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A冰水汽 B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C团结批评团结 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1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2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23“只有判断和判断才

21、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B用逻辑矛盾否认辩证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否认了逻辑矛盾是辩证矛盾的主观映象D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对立起来24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单项选择题4“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

22、点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8.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

23、致神秘主义 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 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惟一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19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A主张知易行难 B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C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25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8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24、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32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的关系是A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反映 B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是辩证统一的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抽象38“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4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

25、根据在于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二、多项选择题: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A一般的抽象的人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

26、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9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4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

27、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B哲学的任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C哲学不仅要认识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19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35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

28、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36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

29、的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37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领导群众”相一致的哲学基础是A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 B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C辩证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D认识论的“认识实践认识”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单选6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5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范畴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29.“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B突出国家是特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