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教材目录: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散步/莫怀戚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4.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设问型设计意图创设秋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导入二:关联型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导入三:意境型设计意图以歌曲将学生带到一个“感知亲情、理解亲情”的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熏陶下进
3、入课文的学习。【以歌曲懂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初步概述文章情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情感的认知。(一)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
4、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
5、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二)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学生朗读课文。】文章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明确(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6、4) 母亲临终嘱托。二、初读感知,体会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在资料的帮助下感知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得以真正体验。作者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多年来,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
7、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明确示例:(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欣喜于自己的成长,已能完全理解母亲了。师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三、概括内容,感知母爱设计意图通过顺读故事情节,初步认知母亲的形象和文中对母亲的刻画,以利于下一课时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感悟。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北海菊花?明确第一次:母亲说:“听
8、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我”说:“不,我不去!”第二次: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说:“什么时候?”母亲喜出望外。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标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3.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产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母亲。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她更爱儿子?明确“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喜出望外高兴得一
9、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课堂小结】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而我们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苦)“我俩”好好儿活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回顾上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的把握。1.本文以叙述为主
10、要表达方式,记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明确(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标画出文中对母亲描写的语句, 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母爱的作用。(至少在文中标画两处,并以旁批的形式谈谈你对这些描写作用的看法)【生在组内交流发言。】 一、理解人物,把握写法设计意图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细读课文的某环节,在组内形成讨论意见,在班内展示,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感悟文中的母爱和作者的情感。】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相关词句说说它们对表现母爱的作用。(1)母亲就悄悄
11、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我”痛苦、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儿子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
12、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她的话刺激到“我”,所以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
13、,有什么深意?明确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二、反复阅读,体味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反复诵读重点语段,着重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流露,启发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怕“我”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
14、心情,怕“我”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明确“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高兴得不知所措。【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到“我”。三、拓展延伸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
15、的话”?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就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2.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对自己、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明确示例: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课堂小结】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16、【布置作业】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6课散步【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类散文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提升主题的写作方法。4.领悟本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型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激情导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
17、生自由答,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这是生活中一个多不起眼的寻常细节呀,然而它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它也是通过一件寻常小事来反映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导入二:设问型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由此引出课题,达到共鸣效果。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家庭是让我们感受到温馨与快乐的终点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看看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故事。一、预习诊断,把握背景设计意图对学生
18、的字词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散文的特点,为课堂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打下基础。【投影显示,小组内互相检测为主。】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n y()sh sh()ln ln ()o gu()答案嫩芽霎时粼粼熬过(2)解释下列词语。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答案相信并佩服。(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2.教师出示散文常识及写作背景。【投影显示,学生自读,师适当点拨。】(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
19、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2)散文常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是其最大特点。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3)背景资料: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
20、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便于学生对文本“整体美”的充分认识。1.初步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说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生边读边标记,在理顺要素的基础上自主概述。】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
21、。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感觉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初读感受。【听配乐课文朗诵。】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生边听边思考,小组内交流意见,指定学生在全班内交流看法,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及时点拨即可。】三、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设计意图语言的感知与赏析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主观能动意识的发展,亲情的感悟有利于学生的情感熏陶。1.交流朗读,感受唯美的语言。通过听读和朗读,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加以品析。【小组内完成交流,然后在班内展示,鼓励学生
22、积极发言。】示例:我喜欢第4自然段中“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我喜欢第5自然段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前后句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我喜欢第2自然段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亲情。2.感悟亲情。从文中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个词语概述。【生独立思考,鼓励其说出原因。】示例:其
23、乐融融、和谐、温馨、温暖、团结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散文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听读课文,逐渐明晰了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并且从中感悟到了温暖的亲情。同学们在概括文章内容、主动谈起阅读感受时给我很大启发,我们需要将这种语文学习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将会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布置作业】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的温馨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50字左右。并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板书设计】散步第2课时【播放歌曲我爱我家,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同学们,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是慰藉创伤的良药,是情感
24、心灵的寄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步一文,初步感知了作者家庭的温馨,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的温情世界。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对上节所学课文内容的回顾,便于课上学生对本课重点进行深度思考。概述本文记叙的要素。【独立思考,小组互测。】1.散步的时间是2.散步的地点是3.散步的人物有4.他们在散步中发生了5.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母亲决定,最终。二、人物探究设计意图对于人物的了解和认识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在自读课文中充分感悟。也为下面对课文主旨的探究做了铺垫。1.人物探究。【自读课文,品析母亲、“我”、妻子和儿子的形象。边读边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班内展示。】明确“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母亲善解人
25、意,疼爱小辈。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2.深层分析。如果你手中有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请说说理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及时鼓励,及时肯定。】三、深层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便于学生理解文章要表现的主旨,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教育。1.写法探究。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明确(1)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长,但是写得情趣盎然。(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母亲和儿子
26、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让走小路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十分融洽的气氛。2.难点探究。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点拨:“我”和妻子在家庭的地位怎样?“我”和妻子背着谁,他们象征了什么?“整个世界”代表了什么?】明确“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
27、“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3.主旨探究。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生结合前面的体会,独立思考完成。】明确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四、拓展迁移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谈论亲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亲情的重新感悟认知。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最温馨、最动人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比如一次生日聚会、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微笑、一杯牛奶【组内交流完成,班内展示。】【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要懂得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28、!【布置作业】1.对文章第3自然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2.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3.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板书设计】散步情趣盎然【教学反思】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教学过程】导入一:情
29、境型设计意图由耳熟能详的歌曲带学生进入一个爱母、念母的情境,再直接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播放歌曲妈妈的吻。】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在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两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交流关于母爱的诗句、名言,以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母爱,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它的名言名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是的,一次回眸,一个微笑,母亲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母爱的散文诗二首。一、研读金色花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这一手段,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赏析诗歌语句的优美,体会其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