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高三北京高考论语阅读总攻略2020届北京高考“论语阅读”总攻略论语中的核心概念1.仁核心概念“仁”何为“仁”仁者爱人从“亲亲”(爱亲人)开始,其中孝悌是“仁之本”“泛爱众,而亲仁”,推己及人,广泛地爱他人 “忠恕”,对他人的爱的主要表现,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私欲,对礼制的恢复可使“天下归仁” “仁”是德性的统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仁”是人生境界“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任何人都可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不易做到,得意门生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仁”的多重意义具体章节恭/宽/
2、信/敏/惠五种美德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明大义不拘小节小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仪态端正;工作认真;对人忠诚樊迟问仁,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篇)结交品德高尚的人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篇)立人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雍也篇)仲弓问仁,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2.礼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2019石景山期末)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述。(4分)【答案要点】“礼”本质是“仁”(2分);如无发自内心的真诚仁爱,徒有奢华形式,“礼”就失去意义(2分)。 仁与礼的关系梳理礼与仁的关系1.礼是仁外在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仁爱,如只有奢华形式,礼就失去了
4、意义。2.仁是礼的内核、本质。仁是人内在的精神自觉。3.“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遵守“礼”就是“仁”行礼之本行礼的关键是“真诚”。“礼”是一个人的仁爱之心以及真挚感情的外在表现。礼的作用1.规范行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2.治国安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3.义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来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适(d):意为专主、依从。莫:不肯。无适无莫,指做事不固执。义:适宜、妥当。比:亲近、相近。)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子
5、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义”的内涵】“义”者,“宜”也。即“合宜、恰当、适当”之意,也理解为“道义”。 义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仁”作为最高道德要能过“义”实现。 “义”要以“仁”作为内在尺度。君子要见义勇为,而不能见利忘义。4.中庸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6、”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4分)注释: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附:翻译(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1、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强一些?” 孔子道:“师呢,有些过分;商呢,有些赶不上。”子贡道:“那么,师强一些吗?”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2、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对“中庸”的解释: 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
7、/ 恰到好处/ 中正平和/ 折中调和/ 执其两端用其中 【补充】1.质:可以解说为质朴、本质、仁义等与内在有关的词语。 2.文:可以解说为文采、文饰、文雅、礼节、言辞艺术等与外在有关的词语。 3.彬彬:可以解说为相得益彰、和谐、适中等。 中庸思想1分,对“中庸”的解释1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2分。【答案示例一】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1分)中庸是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会不足的态度。(1分)子贡向孔子询问做事有些过头的子张(或写“师”)是否比做事有些不足的子夏(或写 “商”)更强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与赶不上都是一样的不好,这种“过犹不及”的态度,正是孔子中庸思想的表现。(2分)
8、【答案示例二】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1分)中庸是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会不足的态度。(1分)孔子认为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朴实与文采配合适当,才可称为君子。孔子不偏重于朴实和文采(或答文与质)的任何一方,而是取其中而行之,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2分)4.概念及关系小结论语的考查形式一、论语考查形式和复习要求 1. 教育情境的典型意义(言说与学说) 2. 特定情境下的学说与主张考查(常识) 3. 论语平台上的语言运用与发挥(表达) 4. 复习要求:语句理解/蕴含思想/现实意义 二、论语的题型(1)说明解释类如:(2020届海淀一模)有人
9、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2020北京市试测)“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2)理解概括类如:(2020海淀期末)“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 (2020西城一模)“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18年北京高考)论语先进“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3)分析评价类如:(2020海淀一模)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
10、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2020海淀二模)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经典试题回顾例题1(2018年北京高考论语先进)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答题思路解析】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1.准确理解文本内容。2.抓住同一问题不同回答的特点及孔子解释的原因,整合思考。3.要对论语的主要思想有相对充分的理解。【参考答案】三次回答内容: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孔子说:“冉求畏缩
11、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短文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结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其不同的品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言语指导。例题2(2020届海淀期中)13.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子谓韶【1】:“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2】:“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答案示例】孔子说:一个人
12、不仁德,礼乐何在,有礼有乐又如何?体现了孔子认为“乐”首先需要有仁德之心,连仁都做不到,有了礼乐又能改变什么。 体现了孔子认为乐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乐的内在基础。乐是“仁”“礼”的外在体现,乐的核心是“仁”。(2分)孔子认为乐可以起到完善人已有德行的引导作用,使人成为真的君子。体现了孔子认为乐能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2分 句中孔子赞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而认为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是美而不善的,体现了孔子认为“乐”的善是建立在文德之上,美且讲善。 对于音乐,不光要有美妙的音律和光辉的气息,还有包含着“德行”才可谓尽善尽美,才算是好的音乐。 “乐”在优美的同时,还要有传达仁德作
13、用,需二者(优美、仁德)兼备才可谓之尽善尽美。例题3(2020海淀期末)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1】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注释:【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参考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
14、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答案要点】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的品德;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学习的内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学习者要有谦虚向学之心;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15、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第一则:1.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品德(学习可以修身)2.学习的途径: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第二则:1.学习的内容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无处不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 2.学习的对象: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可以向任何人学)【满分答案示例1】(1)学习重在实践与致用,将学习到的道理运用在生活,交往中更为重要。 (2)学习要善于从身边人,从生活中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提炼身边人及生活中的大道理。 (3)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道德人品的学习。【满分答案示例2】(1)“学”蕴含在日常对待父母、上级、朋友的关系
16、上,在实践中得到。 (2)对于同一样学问,“贤者”与“不贤者”收获不同,可见“学”因人而异,要有选择,要靠自身的努力。 (3)学习没有固定的对象,无常师,凡有益于己者皆可学。 (4)学习的内容包括为人处世的准则,忠孝义的品格。例题4(2020西城期末)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11“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曾子如何解释孔子所说的“道”?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6分)答题中可参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内容: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1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评分细则】第一问:“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仁(仁道)”,1分。第二问:曾子将孔子所说的“道”,解释为“忠”和“恕”,写成“忠诚和宽恕”亦可,2分。第三问:我的理解1分,可以谈孔子的“道”的本质、意义、影响、实现方式等,要观点明确。结合论语1分,适当引用并解释论语相关内容(不局限在题目给的4句话,但必须是论语)。简要分析1分,利用所引用论语支撑我对孔子之道
18、的理解。【答案示例】“道”指仁道,曾子认为仁道的核心是“忠”与“恕”。所谓“忠”指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尽全力去成全别人。而“恕”则指宽恕别人的过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当一个人做到“忠”与“恕”后,他就是一位心有仁德的仁者,在不断的成全与宽恕教化后,人的价值也会被实现。(1+2+3)例题5(2020西城一模)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19、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7分)【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贡问道:
20、“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 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 交朋友。” 【概括出教育中关注的方面】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 语学而) 学习目的(崇德;安贫乐道、尚礼)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
21、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学以致用(利器善事、以友辅仁) 第一问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3分) 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 (评分标准:一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4分)围绕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 (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答案示例1】孔子教育
22、中关注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关注学习的方式方法,赞赏安贫乐道,注重知识道德在生活中的实践。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切磋、琢磨,我非常认同,切磋琢磨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琢磨、深入思考,将知识消化、内化,只有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迁移到其它方面并灵活应用。【答案示例2】孔子关注仁德,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前提条件。孔子认为学习的态度十分重要,应当以一种聪明好学、谦虚好问的态度学习,这才能叫做文。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是以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学习,比你成绩差的人,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怀有谦虚的态度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对这一方法的解读
23、。例题6(2020市适应性考试)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论语为政)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论语公冶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论语雍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论语先进 ) (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
24、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4 分)(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3 分)【参考译文】 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孔子对子贡道:“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敢和回相比?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道:“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或孔子道:“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孔子说:“颜回
25、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说悦,喜欢,高兴,心悦诚服)【第一问参考答案】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y)赞同/认同(1分)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你)不如他啊(1分)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y)连词“和”(1分)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1分) 弗如:不如/比不过 女:通“汝”,你 (两种断句中,“与”字意思1分,句子翻译1分。)【第二问参考答案】 论语形象替换分值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闻一以知十 学习勤奋,善于反思 引申发挥,闻一知十有悟性举一反三1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1分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回也
26、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尊师恭敬知礼缺乏质疑精神 1分【满分示例1】颜回聪明、悟性高,向老师学习能闻一知十,私下里再思考也可以启发,让孔子大力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不因物质条件的艰苦就不为学习而乐;颜回恭敬知礼,但不敢违背老师教诲,不会质疑老师的观点。【满分示例2】颜回是一个尊敬师长却盲从老师,善于反思获得启发,举一例可以知晓多例,不在乎物质生活的富足,追求精神世界快乐的人。例题7(2020海淀一模)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27、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1】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2分)(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5分)【第一问参考答案】第一种: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第二种: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评分标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种断句中的“说”是名词,讲成学说,看法,说法,言论、话(所说的)等,句子是判断句。第二种断句中的“说
28、”是动词,讲成“谈论、评价、解说、看待”等。(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5分)【第二问参考答案】第一问:“质”“文”同等重要,或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重,意思对即可。第二问: 【评分标准】选择某一领域举出实例,加以分析。其中:例子具体(要落实具体对象)、恰切(对应文质恰当),2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有逻辑,认识到位,2分。 【答题思路解析】1. 文质及其关系解说准确。 2. 必须举实例具体深入论证,避免谈得空泛。 3.具体实例中文质的对应关系要符合逻辑。 【满分示例1】“文”意为修
29、饰,“质”则为质朴。儒家认为这二者应该相互协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分),只有二者相宜,才能行为合适,称为君子。/“质”虽重要,但“文”起到了区别水平的作用(观点正确)。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深刻的思想立意为“质”,精彩的表达效果则为“文”(关系阐释对应恰当)。著作红楼梦以女子们曲折的命运表现世事无常,繁华转头空的深刻内涵,跌宕的情节,细腻的文笔也为思想添彩(举例分析具体恰当),“文质彬彬”才能抓住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满分示例2】认识:应该将内在本质、精神思想,内容与文采、文饰相互结合,使二者保护平衡(均衡),均不可缺失,是儒家中庸、平衡思想的体现;如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作品创作,若辞藻过于
30、浮华而无内在思想、内容体现,就会显得空洞;若语言过于平白,虽讲了内容却缺乏艺术感染力;王勃滕王阁序既以精美语言体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远大志向,可谓文质彬彬。例题8(2020朝阳一模)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6分) 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1、解释这则论语的句意。(2分)2、结合这则论语和上面任意一则短文,谈谈你对“忠”的理解。(4分)【第一问参考答案】孔子说:“大臣,应该用大道(道理、道义、仁道)来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可以辞职不干(不做、不事奉)。”(君主不道义就制止) 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职位不要厌倦懈怠,实施政令要尽心尽力(出于忠心)。”(闲居、呆在家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