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0.10KB ,
资源ID:109916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916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docx

1、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复习之勘阻及广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一、初中罕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宁的、安闲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泰也.(2)形容词,平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若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年夜点兵.(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5池:(1)名词

2、,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呈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发生如:江山代有秀士出.7处:(1) chu,名词,处所.如:几处早莺争暖树.(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8次:(1)名词,条理.如:不成计其条理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

3、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3)形容词,畴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沉着.10.道:(1)动词,说.如:缺乏为外人道也.(2)名词,路途.如: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品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年夜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获得.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到达.(3)动词,能够,可以.如:余因得遍观群书.(4)通“德”,动词,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发:(1)名词,头发.如:可怜鹤发生.(2)动词,动身.如: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4、3)动词,发出.如:野芳发而幽香.(4)动词,征发、征派.如:发闾左谪戍渔阳.13.负:(1)动词,背负.如:负者歌于途.(2)动词,依靠,依附.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4.感:(1)动词,感动.如:帝感其诚.(2)动词,伤感.如: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词,感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5.观:(1)名词,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年夜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二、初中罕见文言虚词集录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公与之乘,战于长

5、勺.(曹刿论战)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泽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泽.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年夜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自力性,不译.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识表记标帜.如

6、: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识表记标帜.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北顾黄河之奔驰.(上枢密韩太尉书)(三)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主要作连词用,可以暗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个“而”就暗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转折关系,译作“

7、可是”“可是”“却”.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爱莲说)欲信年夜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暗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而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一)介词1介绍举措、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班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举措、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泽为“凭借”“依照”“依靠”等.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暗示举措、行为的方式,可译作 驱驰.(班师表)(二)连词1暗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班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暗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班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9、”.如:黔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醉则更相枕以西山宴游记)(三)动词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屈.班师表)魏武将见匈奴使,(世说新语三则)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1暗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暗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谓为信然.(隆中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可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志犹未已.(隆中对)(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1用在形容词

10、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乃(一)副词有四种情况:1暗示举措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暗示举措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暗示收支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予判断句

11、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连词暗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入吴寻二陆.(周处)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班师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幸不辱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暗示停顿,谓语部份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北山愚公

12、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于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1暗示举措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暗示举措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班师表)故天将降年夜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子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3用在主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词之后,暗示比力,一般可译竹“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

13、我所欲也)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冀“因为”.如:生于恸患,死于安泰.二章)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二是表举措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1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这人一 -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暗示主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暗示举措、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4暗示举措、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暗示举措、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比及”.如:为

14、其来也,臣请缚-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年夜窘,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a其一犬坐于前.(狼)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

15、中,暗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年夜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幸不辱命)(三)连词暗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夫年夜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