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72KB ,
资源ID:109559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559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A3电源的问与答.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A3电源的问与答.docx

1、关于A3电源的问与答关于A3电源的问与答索杨军2002年6月8日自家电维修2002年2期5页发表笔者写的深入剖析A3电源一文以来,得知热心读者提出许多问题和不同看法,有很好的代表性。承蒙家电维修厚爱与广大读者支持,不胜感激,在此一一解答并探讨,不正之处请斧正。1.如果把电源进电调低至100V左右,断开所有真负载,B1接100W灯泡作假负载,再断开分流管C3807,就可以使电源比较安全地工作在自由振荡状态,然后通过实验就会发现A3电源的定时元件。实验表明,把R524阻值减小(增大),自由振荡的频率会明显降低(升高),因此R524是名正言顺的定时电阻。这里的“定时”绝无充放电时间常数的概念。答:首

2、先需要了解定时电路的作用。开关电源要稳压,关键在于控制饱和期,即必须确保开关管适时关断,仅仅依靠误差放大电路不行,它只能提供直流控制信号,还必须提供交流触发信号,这就是定时电路的作用。该触发作用一般要通过脉冲调制管激励开关管实现,也可直接激励开关管。定时电路与误差放大有什么关系呢?定时电路为主,误差放大为次,不需要稳压的,只保留定时电路,以确保电源有序振荡;需要稳压的,则缺一不可,误差放大要始终监控定时电路“触发”的灵敏度,从而实现了“可调触发”。能否断开分流管C3807去寻找定时元件?分流管的正名就是上述的“脉冲调制管”,它是定时电路与误差放大实现“可调触发”的最终执行者,名副其实。当然不能

3、断开,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犯方向错误,必然找不到真正的定时元件。如何去正确寻找定时元件呢?必须保留脉冲调制,断开误差放大,假如有锁频脉冲也得一并断开,再接上适当的假负载。具体还有两个细节可供选择:限制输入电流法,可在电源进线上串联约100W灯泡。加强负反馈法,可在R526上并联等值电阻。然后微调某元件参数,如果输出电压改变,则振荡频率必然也会跟着改变,表明该元件具有定时作用。究竟谁是A3电源最重要的定时元件?C515当之无愧,其充电延时决定了脉冲调制管何时导通,从而结束了饱和期。它有三路充电电流,分别是R526、VD519和V511,作用各有特点,各有偏重,以设计非常成熟的厦华21寸机为例:R5

4、26充电电流最大,正常约为6mA,偏重于过流保护,尤其对开机软启动有利,刚开机时,因输出电压尚未建立,V511电流空缺,R526可解燃眉之急,如果R526开路,开机启动必会“吱”响;VD519充电电流稍小,正常约为5mA,偏重于过激励保护,注意一些机型因R523阻值太大,甚至达10K,其电流小于1mA,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而该厦华机为1.5K,极为恰当;V511充电电流瞬间可达100mA,而平均却只有12mA,是最小的,如果假设其仅在饱和期导通,折合后的电流略小于5mA,跟VD519相当,这一路电流起调整作用,一随输出电压升高而增大,二随输入电压异常升高而减小。R524是定时元件吗?严格讲不是

5、。不错,R524的确影响着正向激励电流iB,而iB越大,可升至的极限电流iB越大,饱和期的理论极限时间就长,周期当然长。但事实上设计时通常选iB=2I最大/,式中I最大为集电极的电流峰值,可见iB超出了一倍的余量,这就使R524的定时作用不能发挥,变成“隐性”的。如果胆敢断开C3807,使真正的定时电路闲置,只让开关管以及变压器等做最原始、最简单的自由振荡,则R524的定时作用就会变成“显性”的。因为断开C3807的实验是虚拟的,不现实,所以意义不大。假如某电源的R524还具有“显性”的定时作用,则表明设计不当,属于“欠激励”故障,重载时必然导致输出下降,应立即改进才对。定时电路绝无充放电时间

6、常数的概念吗?不一定。“电容式”的定时电路当然有,A3电源就属于此类,而“电阻式”的定时电路通过检测开关管的电流来实现,不需要。2.为了扩展适用电网电压的下限,宁可增加几匝正反馈绕组,也绝不能减小R524阻值,这是对两个等效的方法舍简就繁,等于自找麻烦,在思路上自相矛盾。再说,增加正反馈绕组之后,VD519和R526两路负反馈增强,所以输出功率反而可能降低。其次,欠激励与过激励总是对立的,只能在一定电网电压范围内“统一”,难以更大范围的“扩展”,除非设计一个恒流电路取代R524。答:这个问题很好,容易迷惑人,在写原文之前笔者就早已考虑过。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原文的改进意图,不许断章取义。如果

7、单单只是为了扩展下限,当然是优先采用第一项改进,原文将其叙述为四个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针对不同开关管的激励要求可略微减小R524阻值”这一手段。进行第一项改进后,原文阐述:“下限当然会扩展,若仍嫌不够,要继续延伸,可采用下述方法”,即第二项改进。“增加几匝正反馈绕组”与“减小R524阻值”两个方法等效吗?不等效。假如等效,设计时完全可取消VD519支路,这样还能减少几匝正反馈绕组,或增大R524阻值,岂不更好;之所以不等效,是因为VD519的伏安特性非线性,小的“步进”电压增长可导致越来越大的电流增长,原文叙述为:“应当辩证思维。当电网电压正常时,保留的VD519可抵消或削弱上述几匝绕组的效果

8、;当电网电压过低时,VD519因电流略有减小其作用必然会减弱甚至消失,而增加的几匝绕组就可大显身手了”;若将VD519开路或换作线性电阻,则两者完全等效;可以不停地增加正反馈绕组(VD519最终会保护导致输出电压大跌),但不能不停地减小R524阻值(开关管最终因过激励而烧坏),二者决不等同。增加正反馈绕组之后,VD519和R526两路负反馈增强,所以输出功率反而可能降低,这是否可能?完全可能,但不应在常压输入时出现,否则应减少增加量,这不言而喻。稍微过压输入时如果出现类似误动作,也不用怕,原文预备有相应对策:“适当提高VD519的稳压值以推迟其提前误保护”。欠激励与过激励总是对立的,只能在一定

9、电网电压范围内“统一”,难以更大范围的“扩展”,对吗?当然对,但与原文也不矛盾。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得出,第二项“继续延伸”是在第一项改进(其中含减小R524)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必须以牺牲上限作为代价,因为没有“草率省略”的VD519总会因正反馈电压升高而提前起控保护。不做这样的牺牲,就难以保证“高电网电压不过激励”。设计一个恒流电路取代R524,可较好地解决欠激励与过激励这对矛盾吗?是的,只是改进电路会更加复杂一些,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实践中经常发现:当输入电压急剧降低,或300V滤波电容突然开路,甚至在电源插座时通时断的情况下,恒流驱动更容易烧毁开关管,究其原因,也出于自身,真所谓物极必反。

10、此时普通激励早已随输入电压一起降低,有点“提前自保”的效果,实践中较少发现欠激励的危害,而恒流驱动当输出电压不变时,激励就不变,于是只能通过大大延长饱和期来对付输入电压的骤降,开关管更容易过流,原因是输入电压骤降后必然要大增输入电流,否则输出就会下降。3.增大功率余量的根本途径是使用大的开关变压器和开关管。单靠减小R524得不偿失,但在负反馈电路上做文章也应慎重,把C515增加一倍多,减弱负反馈而牺牲稳压和保护性能的方法值得斟酌。答:功率余量过小需要增加,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存在所谓根本途径。对于重载时变压器磁心轻度饱和而产生高热的,唯一出路是重新设计,更换大变压器;对于欠激励的,最佳

11、选择当然是减小R524,并非得不偿失;而对于以上都正常的,除了增大C515,还能有什么怪招?总不能因维护所谓负反馈和保护性能竟牺牲负载能力,这是在“丢帅保车”。C515的容量增大多少为宜呢?当然是“量体裁衣”了,只要能保证V511的电流跟VD519的电流相当即可。原文说可由15nF加至33nF,并非一定要加至这么多,即使加至33nF,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经实际测量上述厦华机,由15nF加至33nF后,V511的电流刚好增加一倍,平均电流升至23mA,同样假设其仅在饱和期导通,折合后的电流略小于9mA,V511依然可以胜任,并没有失控的危险。C515容量加倍后,似乎其充电量也应加倍,即增加量应该为

12、“VD519、R526、V511三者原先的充电电流之和”,为何仅仅是V511增加了一倍,而VD519和R526却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容量固然加倍了,但在其放电(含反向充电)过程中,电压的减少量却增加不到一倍,即放电量增加不到一倍,而充电量必等于放电量,当然也增加不到一倍。4.VD514击穿后一般造成输出电压轻微下降,但在乐华25英寸机却下降约1/2,2002年2期13页介绍的“引起锯齿状光栅”,是输出下降的特殊表现。VD514击穿后还造成不定期屡烧开关管,从输出下降这一事实来看,“过激励”之说也可疑,正确答案有待探讨。答:这个问题最好,非常疑难,一时无法说清。通过思考,VD514击穿后有下列特

13、征:机型不同表现各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只有考查“故障机型”才有实际意义,没有考查“故障机型”就没有发言权;即使是同一机型也随负载轻重变化,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实例中有所觉察,是否也随输入高低变化还有待考证;从不定期屡烧的事实来判断,损坏条件必定处于“临界状态”,一是时隐时现,难以捕捉,二是变化细微,不易检测,此时主电压仍然正常,仅靠万用表无能为力;主要是V511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仅仅在饱和期间导通,而正常时几乎是始终导通。另外,不要忘记考虑两点,一是VD514究竟是彻底击穿,还是轻微短路,或者是时好时坏;二是烧管到底发生在开机状态,还是待机状态,或者是其它过渡状态。笔者预测,VD514击穿只是

14、为烧管准备了一个条件,提供了一个前提,还有其它不明条件在同时作用,故障发生的机理还有更深奥、更本质的原因,幕后还隐藏着更神秘的杀手。这一“惊天谜案”还需要广大同仁积极配合,热心参与,进一步探索,长时间争论。原文分析不妥,结论可疑,有待充足的事实根据去验证,输出下降还不足以彻底否定过激励,“锯齿状光栅”表明输出不稳,也属于输出下降。笔者认为,该故障烧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一种或几种:饱和期“瞬间”失控。之所以强调“瞬间”,是因为输出的测量值正常,即平均电压正常。果真如此,烧管时段应伴随有断续“吱”声。频繁原始启动。即频繁依靠启动电阻开启,此情形比上面第一种更糟,含第一种,是第一种的高级版本,电源振荡

15、必然时强时弱,时振时停,停振时间过长,只能原始启动。此时烧管时段应伴随有更强烈的“吱”声。过激励。果真只有这一原因,开关管将在静悄悄中牺牲。欠激励。当C513和C514容量相当时易于发生,甚至处于放大状态,顷刻间烧毁。果真如此,烧管时段应出现电压下降,光栅收缩。值得庆幸的是,部分机型输出轻微下降的原因已经找到。仍以厦华机为例,注意元件不用实际编号,改用原文编号。经实际测量,在不插天线开机黄屏时,主电压为111.5V,短路VD514后,仅仅降低1V。这是为何,还是分析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电压波形能彻底说明问题,通过观察,短路VD514后,仅仅发现过零正脉冲从70V升至85V,过零期由4S延长到接近5

16、S,整个周期由30S延长到接近31S。正是因为过零期稍微延长,实际就相当于截止期延长,导致了输出轻微下降。此时稳压调整会使得饱和期微微延长(注意延长太短,观察不到)来减轻这种下降。过零期何以延长呢?须借用原文分析所得结论:开关管截止期间“V512基极电压更负”。有下列放电回路进一步导致了开关管基极电压更负,电流从开关管基极R524R526C515开关管发射极开关管基极。简而言之,V512基极负压通过R524、R526使得开关管基极电压更负。R524、R526、C514设计越小,而R519设计越大时“变负”的“相对程度”更加明显。实测短路前后,V512基极负压由3V变为4V,开关管基极负压由2.

17、6V变为3.5V。正是由于开关管基极电压更负,增大了再次开启开关管的难度,需要过零正脉冲的触发幅度更高,于是从70V升高到85V,触发时间当然延长,从4S延长到接近5S。更使人惊疑的是,待机时若短路VD514,主电压反而从112.5V上升了0.5V,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电压波形产生了巨变。正常时电源先经过5.6mS的正常振荡,振荡周期12S,再经过33mS的停振;而短路后则是先经过6mS的正常振荡,振荡周期14S,再经过29mS的类似于“正弦振荡”,周期为10S。该“正弦振荡”由弱到强渐变,期间开关管处于放大状态,但温升并不明显,这与零载有关。乐华25英寸机为何却下降1/2呢?海信TC2125为何

18、又会出现“锯齿状光栅”?广大读者若有机会和条件,可实地考查,找出原因。笔者仅能提供一个参考思路,是否仍因过零期延长造成?不过不再是轻微延长,而是严重延长。此时过零振荡必然多次而并非一次穿过“零点”,相当于截止期超长,最终导致输出大跌,纹波大增,进而形成“锯齿”。至于为何会多次穿过“零点”,笔者认为,至少有下列原因之一:开关管截止期间,V511集电极与基极电压更低,使管子的偏置点更高,过零正脉冲一旦到来,会直接通过短路的VD514,首先流入V511发射极,其次还要对C513充电,被吸收掉一部分;变压器分布电容以及开关管峰压吸收电容(含次级各整流二极管的保护电容)太小而导致过零振荡本身微弱;正反馈

19、支路R519、C514参数不当,分别为220、33nF,阻抗太大,造成过零开启正脉冲严重受阻;次级必有一个正激励绕组,当开关管饱和时其整流管才导通,而且该绕组负载重、滤波电容小(或失效),于是在过零正脉冲还未开启开关管之前,其整流管先导通,吸收了过零振荡的主要能量。一次穿过“零点”不行,只有等待下次穿过“零点”的正脉冲了,这期间C515的负压会通过R515缓慢放电,使开关管基极电压回升,以利于下次开启成功。注意以上情形绝不是“欠激励”,属于“开启困难”,一旦开启成功则一切恢复正常,激励当然没问题。假设过零振荡衰减完毕,开关管基极负压仍未缓解,则只有等待启动电阻来原始启动了。原始启动时间肯定大于

20、4mS,为什么呢?上述的厦华机在待机时,经测量,停振33mS中的末尾4mS,就依靠启动电阻开启,若是开机重载时再这样开启,时间当然更长。原始启动功耗大,只允许偶尔出现,若出现过于频繁,开关管会热击穿。5.当供电升高时“VD519会立刻被击穿,以大电流对C515迅速充电,使得V512加快导通,开关管提前截止,主电压甚至严重下跌而使电源转入弱振状态”,这里的“大电流”是个什么概念?能比R526的电流还大吗?不会,因为R523的压降肯定要小于R526,而且R523的阻值一般比R526还大,所以VD519的保护作用仍然不及R526,这说明“大电流”尚不足以使输出降低。接着把输出下降解释为“电源保护前的

21、负荷已接近其最大输出功率”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供电越高,电源的输出能力应该越大。那么,输出电压下降有什么奥秘吗?没有,是R526和VD519共同负反馈的结果。答:这里的“大电流”当然是相对于VD519自身先前的小电流而言的。若设计恰当,在供电正常时,VD519虽有电流通过,但不算进入“击穿区”,属于“反向漏电”,不过质量好的进入击穿区早,即需要的“最小稳压电流”小。当供电异常升高时,才会进入击穿区,电流急剧增长,因为是“非线性”增长,“增长速度快慢”而不是“最终的电流大小”可大于R526,所以在这一点上竟可以忽略R526的作用。“大电流”能比R526的电流还大吗?笔者在原文强调,应确定R523阻

22、值为1K左右,可保证比R526电流大,实际有些机型就这样设计。即使不这样,VD519的电流稍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要看VD519“急剧增长的那部分电流”能否“抵消完”V511“用来调整的可减小电流”,若能,输出电压必然下降,否则危险。这才是下降的奥秘。何谈什么“大电流”尚不足以使输出降低,风牛马不相及。供电越高,电源的输出能力应该越大?对A3电源来讲,看来只有去掉VD519,才能使这句话摇身变成真理了。“电源保护前的负荷已接近其最大输出功率”没有道理?暂且假设电源保护前还有很大的功率余量,则V511必有很大的“用来调整的可减小电流”,VD519的电流增加多少,V511的电流必将会减小多少

23、,“以减小来抵消增加”,C515的充电仍然维持原状,电压不会下降。可见假设明显不对。其实这是一句“大白话”,说得更“白”些,类似于“因为它叫猫所以它是猫”,肯定不会错了。说出这句“大白话”,并不是想多费口水,也不犯什么逻辑错误,它有重要的意义:在开机轻载,尤其是待机零载(仍保留主电压输出)时,V511电流很大,远大于R526,VD519电流无论如何增长,都不会“抵消完”V511的“可调整电流”,实现过激励保护化为“泡影”。6.“若R526开路,其它负反馈电路会相互协作,自动调整进行补偿,共同稳压,导致输出电压一般不变”,言外之意,R526是重要的稳压元件,这种说法不妥,稳压和限流的作用和意义是

24、不同的。答:试问R526是怎样限流的?通过正反馈脉冲对定时电容充电。有没有电流大小取样信号?没有,只是充电电流与正反馈脉冲幅度成正比,充电时间与饱和时间相等。具有这样的限流保护,开关管就不会因过流损坏吗?照样会损坏。可见,这种保护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算纯粹的限流保护。纯粹的限流保护常流时不动作,当然起不到稳压作用,仅在过流时才起控保护,以确保开关管不因过流损坏。而R526则不然,常流时照样动作,干什么?与稳压毫无关系吗?试断开R526,为何“吱”响,这正好证明了它参与了稳压。其实,所有的负反馈电路都在稳压,看得更远一些,就连正常的负载本身也等效于负反馈,对稳压有利。R526、VD519、V51

25、1都同样对定时电容C515充电,它们虽各有特点,各有偏重,但总体目标一致,自动相互协作,共同稳压,不能无端偏爱也不能无端歧视任何一个。若R526(或VD519)开路,主要是V511其次也包括VD519(或R526)的电流大增,增大的部分要填补R526(或VD519)的空缺,以保证输出不变;同样,若V511开路,主要是VD519其次也包括R526的电流大增,增大的部分要减轻V511的空缺,以抑制输出严重失控,假如此时VD519和R526也一并开路,输出失控能否受到抑制?开关管还能幸存吗?难道这些铁的事实不足以证明它们有稳压作用?7.A3电源的软保护是有力度的,为其本身设计自锁保护,从实用角度考虑

26、没有价值,理由是电路复杂,安装和调试不易;增加电路破坏了A3电源简洁的风格,可靠性要打折扣;再说必要性吧,用一只R2M管就能实现输出过压保护,或利用可控硅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端保护电路代替R2M,何必太麻烦。还有过流保护的可行性,保护点是设计在软保护之前还是之后呢?设计在软保护之后起不到作用,之前又会频繁关机,因为短暂的“过流”是难免的,对用户来说,经常关机跟烧管一样,都是毛病。答:A3电源的软保护有多少力度?所谓软保护全是建立在正反馈环路上的一些“负反馈”,正如原文所说:“属于模糊控制技术,没有直接地精确地去检测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因此这种保护作用极为有限,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有如此的过流保护

27、,开关管照样会因过流损坏,虽然有如此的过激励保护,在轻负载时竟不起作用。是什么原因使A3电源有最高的可靠性呢?可见不是软保护了,是简洁的风格吗?也不全是,比它更简洁的电源多了,比如80P电源,至今仍在部分品牌机上大面积使用,包括2129寸,而可靠性却远不及A3电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结论只有一个:A3电源最大限度地抛弃了电解电容,只有两个,不能再少,一是300V滤波,二是取样电压滤波。众所周知,其它元件,包括半导体元件,理论寿命可接近无限,不存在老化问题,而电解电容不同,短的就是千小时,长的不过万小时,高温环境下更惨,甚至只有百小时。为什么呢?电解电容因外部热源烘烤以及内部自身发热,天长日久,

28、内部的电解液必然会变质、变稠或泄漏,导致电解液(导体)自身电阻变大,损耗因数tg增大,高频性能下降。这种情况在热机后为何又有所缓解呢?是因为电解液温度上升后,其自身电阻率又会下降,这一点和金属导体刚好相反,导致内电阻又不断减小,故高频性能会逐渐恢复。以上情形很难用普通仪表测出,只好代换试验了。随着电解液日益干涸,氧化膜介质(绝缘体)因得不到有效养护与修补,出现了孔洞、裂缝等缺陷,这又进一步使得电容介质的漏电阻不断减小。这时用万用表测量时会发现电容漏电,此时电容不仅在高频而且在低频下已经失效。最终呢?导致正极引线因受腐蚀而彻底开路。电解电容可谓是惹祸的根,试问有没有统计过电源故障由电解电容造成的

29、占到几成?由电解电容造成电压失控而烧坏显象管的又有多少例?以80P电源为例,电源故障由电解电容造成的几乎达100%,对于个别机型,脉冲调制电容质量特差,造成显象管损坏的竟占到五成以上。总之,A3电源有两大特点,一是电解电容少,二是负反馈多,于是导致了一个结果,可靠性而不是简洁性“空前绝后”。还有没有升级的必要呢?这就要看设计者的爱好了,要看实际应用的需求了,能否一刀切?近年来部分品牌机就升了级,增加了一个绕组,为输出过压保护,不过作用不很理想。任何保护电路,都要安装调试,真是麻烦,都要破坏原来的简洁性,其自身故障又会降低原来的可靠性,仅仅换来了一个“安全性”,得不偿失?没有价值?开关电源还有必

30、要再设计保护电路吗?让实践做结论,让读者去评说吧。关于输出过压保护,加一只R2M或类似电路的确简单,但这种短路式的保护并不是什么救命稻草,也不算什么万能膏药,近年来这种保护为何越来越少,以至于销声匿迹呢?国外名牌早已淘汰不用。因为它必有缺点,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笔者不才,试着分析,错了给予指点,不要见笑。只查了一本手册,R2M的最大耗散功率为0.35W,这个数值很可能有误,估计偏小了,最小稳压电流可低至1mA,最大稳压电流可高达200mA,稳压误差范围135150V。做最坏的计算,它一般都加有散热插脚,以确保击穿后仍能吸收极大电流而不会烧开或烧焦,此时则不受特定条件下的最大耗散功率限制,于是瞬间

31、电流可达200mA或更高,但仍不会烧坏,又假设主电压瞬间升为135V,那么瞬间耗散功率是多少?27W,相当于21寸的50%。这能算“绿色保护”吗?简直是用电费寻开心。再看保护后的情形。R2M击穿相当于初级线圈在开关管截止期间被短路,而饱和期间正常,开关电源依然振荡,振荡功率虽比正常开机时小,但比正常待机时大得多。经实际测量某21寸机,模拟主电压短路后电源振荡周期为460S,其中饱和期缩短为0.5S,开启期由0.4S延长至3S,关断期由1S延长至3S,开启损耗与关断损耗大增,开关管温升更高,感觉烫手。此时300V直流电压输出电流为30mA,整机功率高达9W,几乎全部被开关管转化为开启损耗与关断损

32、耗,白白浪费掉。这种保护不但浪费电能,而且局限性大。首先不能在大功率自激电源上使用,击穿后有可能被烧开或烧焦,尤其在故障以后试着启动时更容易发生,等于没保护,白加了;其次禁止在它激电源上使用,次级短路不能被振荡电路直接感知,需要过流检测电路传递信息,传递不良必烧开关管。应当提出并倡导“绿色保护”,一安全二节能三可靠。节能方面做得不好,应当重视,要向美国人学习,他们虽然富有,但为了哪怕是1%的效率,也要绞尽脑汁,如过流保护,就连取样电阻上的功耗都不放过,发明了两种措施:巧妙利用开关管自身的饱和内阻兼做取样电阻;将开关管的源极别出心裁地分为粗细两股并联,面积比为1001,则电流比也为1001,在小电流上取样。还记得前几年在某报纸上刊登的“保险王官司”吗?有好多名流参加了论战,非常激烈,笔者认为他们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保险王”对用户来讲的确安全,的确可靠,但不节能,假如所有用户都使用它,保护瞬间电流极大,其次对电网危害也极大,说“白”了,它依然是“伪科学”,不先进,不算什么创造。言归正传,彩电的保护电路必将会越来越格式化、成熟化、完善化,以趋于“绿色化”。一般设在次级,可直接检测过压、欠压、过流、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