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自主先学:1、反复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3、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段落层次。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铸就了人民心中的“民族魂”;他的心是最坚定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都在用文字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这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有超越性的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板书)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3.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
2、的语言特点。预习检测:1. 字音词义礼尚往来(shng;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自诩(x;夸耀;自我夸耀。) 冠冕(gunmin) 吝啬(s) 残羮(gng)冷炙 (zh) 脑髓(su) 孱头(cn) 蹩进(bi)2. 结构层次(文章分为几部分,你的依据是什么?)第一部分(14):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行为。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段承上启下,先将上文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一收束,然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
3、主义”的意义和条件。文本探究:1. 第5段中表明作者主张的关键句?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强调、重读) “吝啬”一词,贬词褒用,实为珍惜。2. 对“拿来主义”的阐述就从第5段开始,快速浏览69段,标画出解释“拿来主义”内涵的关键语句。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解读:思考、辨别、主动)第8段: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第9段:他占有,挑选。 (板书)3. 这一部分的论述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文章善于运用形象化的,为人们熟知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请结合文本,选择一处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
4、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拒绝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用“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补充:写作背景文为时而作。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在革命阵营中,一些
5、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作者对待以上三类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批判否定。“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那么,“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既然要挑选,那么就不能一概而论,要对文化遗产加以细致的区分。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
6、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枪烟灯展览、毁掉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运用比喻,将“拿来主义”者的做法说得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批判)继承。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法的妙用,使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了,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生动、清楚透彻、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除比喻论证外,还有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做法与“拿来主义”者形成对比,鲜明突出“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性。4. 文章结尾处的五句
7、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拿来主义”进行总结的?总之,我们要拿来。(态度)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方法)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效果)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条件)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意义)通过第三部分的总结,进一步补充“拿来主义”的内涵,即“创新”(板书)5.文章并未开篇就提出自己的主张,在 “拿来主义”之前,作者还提到了哪些主义?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闭关主义”: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的结果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送去主义”: 国民政府打着
8、与世界列强通好的旗号,却行着卖国求荣的可耻勾当,既“送物”又“送人”,极尽谄媚之能事。最终的结果是愈送愈穷,愈送愈弱,甚至会亡国灭种,延祸子孙。“送来主义”: 外国列强送来的种种(文章第6段列举),无不是对国人有害无用的东西,其实质是为了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令清醒的国人“对洋货发生了恐怖”。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否定批判,是“破”,是铺垫和蓄势,其目的是为了提出自己的主张,即“拿来主义”。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破”得彻底,才能“立”得牢靠。6.文章行文结构和多样论证方法值得学习借鉴,鲁迅先生幽默辛辣的语言,也使文章读之机趣横生。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说这篇文章犀利幽默的语
9、言特点。(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丑态。 “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发扬国光”实则是讽刺国民党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2)当然,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
10、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7.杂文文体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拓展延伸: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引发观影热潮的同时,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有人盛赞其中国元素、家国情怀、宏大叙事,认为它是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的教科书;也有人将其与好莱坞经典科幻大片相比较,认为无论是在特效、技术,还是团队、营销等方面,都与之有不小差距。对这样的评议你有何看法?课堂总结: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
11、能善于创新!学情分析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并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但对论证方法的了解还主要限于理证法和例证法,对一些更具体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破立结合)等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杂文文体方面,初中并未接触过这类文章,高一学生对杂文文体所具有的现实性、议论性、文艺性、形象性等特点还完全没有认识。更加之鲁迅先生的文章,因其思想深邃、文笔犀利、语言深刻,而使得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是每位老师都面临的难题。学生思维方面,高一学生已经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看待问题的角度还
12、比较单一,还未获得系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对现象和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和深刻见解,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效果分析一、基础知识检测:字音字形、成语释义等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牢固掌握,但有关作者的常识考察题出错率相对较高,还需认真积累。二、课内文段精读:6、7、8词句理解题正答率比较高,通过课上文本研习探讨,大部分同学能够很好地理解文意,对词句的分析把握也很到位。9题涉及类比的论证方法,很多同学易将其与比喻论证混淆,还需做进一步的区分和辨别。10题是对文本论证结构的分析,但考察题型类似仿写句子,难度并不大,需要学生仔细审读题目要求。总的来说,笔答题部分学生的回
13、答还需进一步规范,并对其准确性还应该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三、课外阅读部分整体情况不错。应该说学生通过拿来主义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能够根据文本内容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此外,在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尽量做到简要、精准。教材分析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于年的一篇杂文,生动透彻地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批评了种种错误的观念思想,指出了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方法多样、形象具体,语言深刻、犀利、幽默,一直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必选篇目,现见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文明的对话”,且为这一单元的精读课
14、文。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单元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对杂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3.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学习比喻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准确把握文意、结合实际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是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领悟文章的深刻内容。赏析、学习本文形象说理的艺术特点和幽默犀利的语言特点,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适度拓展延伸。评测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
15、一项是( )A孱头 ( cn ) 国粹 (cu ) 残羹冷炙(zh) 冠冕堂皇 (min)B脑髓(su) 给与 ( y ) 暴殄天物 (tin) 暴戾恣睢 (su)C自诩(x) 玄虚(xin) 面面相觑 ( q ) 揠苗助长 ( y )D吝啬(s) 蹩进(pi) 高屋建瓴 ( lng ) 分道扬镳 (bio)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古懂 陷阱 拭目以待 积毁销骨B摩登 譬如 磕头贺喜 人才备出C时髦 包涵 亟待解决 祖上荫功D炫耀 鱼鳍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残羹冷炙(炙,烤肉) B自诩是太阳(诩,夸耀)C冠冕堂皇(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16、)D是为拿来主义(是,判断词,与“为”共同充当谓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17、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语段精读(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
18、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
19、“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6、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7、第4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
20、别?8、“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 9、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10、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是: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结论,所以D 。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过程。(二)试分析下列语言的形象性。11、(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答: (2)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有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答: (3)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答: : 三、课外阅读中国人怎么了?如今
21、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引导消费,关键是牵住牛鼻子。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
22、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12、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发狂的牛 执牛耳者 13、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拽着牛尾巴 牵住牛鼻子 14、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答案:一、基础检测1、A。B“与 ”读 y;C“玄”读xun;D“蹩”读bi。2、D。A“古懂”应为“古董”;B“人才备出”应为“人才辈出”;C“祖上荫功”应为“祖上阴功”。 3、D。“是”指示代词,这
23、。4、B。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为“光明正大”;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5、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二、语段精读:6、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7、“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8、“送去主义”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
24、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送去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送来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大受其害
25、拿来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9、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采用类比的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述。10、推理过程如下:原因: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推论: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结论:所以,要自己来拿。11、(1)“捧”和“挂”都是极其动作性的词语,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加了讽刺效果。注重炼字炼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2)尼采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作者暗引他的话,与中国的送去主义进行类比,论述中国不能只“送去”不“拿来”,通过语言的暗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3)“
26、磕头贺喜”“讨”等词语,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它渲染了一定的气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三、课外阅读12、盲目消费的热潮 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13、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14、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课后反思鲁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超越性的思想家。他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将拿来主义这样一篇思想深邃、文辞犀利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读懂、读透,并能结合现实和自身情况学有所感、学以致用,是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27、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3.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前置学习阶段,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自学要求:反复诵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充分地预习为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深入地进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集体群读、个体朗读等方式,细读文本。通过辨析“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一句的重读方式来强调文章的论述重心。通过群读探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并通过关联词语的运用和语序的
28、对应关系来感受文章的严谨性。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比喻论证方式的运用和作用。只有抓住文本、感受语言,才能更好地披文入情,把握主旨。延续经典,联系现实。通过材料的拓展和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层面深入到思维的层面,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拿来主义”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并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关照当下的时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过满,时间的把控略显仓促。尤其是对语言的品味分析环节,没有很好展开。应适当取舍,突出重点。可以在完成比喻论证分析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给定的材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索和探讨“拿来主义”的当下意义,结合大家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充分表达交
29、流自己的看法。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师生的互动交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堂问题的交流展示仍然只有少数同学主动参与,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不是很到位,部分同学只是被动接受。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拿来主义这篇杂文很好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通过对文本情境中特色语言的品读分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语言
30、运用与审美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拿来主义就其文本而言,很好地体现了批判思维、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关于“如何对待中外文化”这一问题,既批判了当时一些错误做法,又提出正确的建议,正反对比,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而且作者在介绍正确做法时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就把“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作为其中一个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成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鉴赏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对拿来主义内容的学习,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且通过“拓展延伸”的问题探讨让学生把这种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