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28.37KB ,
资源ID:109061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06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doc.docx

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doc.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 394-2012)1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2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3术语与定义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3.2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3.3

2、可吸入颗粒物( 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4卫生指标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4.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下载可编辑 .表 1新风量卫生要求新风量场所(m3/h. 人)35 星级30饭店、宾馆12 星级20非星级20饭馆(餐厅)20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20游艺厅、舞厅30酒吧、茶座、咖啡厅10体育馆20商场(店)、书店20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20飞机客舱254.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3、表 2 送风卫生要求项目要求PM10 0.08 mg/m 3细菌总数 500 cfu/m3真菌总数 500 cfu/m3b-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4.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 3 的要求。. 下载可编辑 .表 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项目要求积尘量20 g/m 2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细菌总数 100 cfu/cm2真菌总数 100 cfu/cm2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4.5.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 4 的要求。表 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项目允许增加量臭氧0.10 mg/m 3紫外线2

4、 5 mw/cm(装置周边 30cm处)TVOC0.06 mg/m 3PM100.02 mg/m 3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 5 的要求。表 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生要求项目条件要求装置阻力正常送排风量 50 Pa颗粒物净化效率一次通过 50%微生物净化效率一次通过 50%连续运行效果24 小时运行前后净化效率比较效率下降 10%. 下载可编辑 .消毒效果 一次通过 除菌率 90%5卫生检验5.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5.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

5、检验方法见附录A。5.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5.4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5.5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5.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5.6.1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5.6.2臭氧浓度的检验采用 GB/T 15438规定的紫外光度法或 GB/T 18204规定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5.6.3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检验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5.6.4TVOC浓度的检验采用 GB/T 18883附录 C 热解析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5.6.5释放出的 PM10浓度的检验采用 W

6、S/T 206 规定的光散射法。5.7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检验5.7.1性能检验应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5.7.2装置阻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见附录E。5.7.3颗粒物净化效率实验室检验方法见附录F。5.7.4微生物净化效率、消毒效果检验方法见附录G。5.8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消毒剂的评价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5.9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方法见附录 H。. 下载可编辑 .5.10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 I 。6 本规范自 2006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附录 A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

7、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 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 软泥等样品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A1 原理待测水样经过滤膜或离心浓缩后, 一部分样品经酸处理与热处理,以减少杂菌生长, 一部分样品不作处理。将上述处理与未处理样品分别接种 BCYE琼脂平板并进行培养, 生成典型菌落并经生化培养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则判定为嗜肺军团菌。A2 主要仪器设备A2.1 平皿: 90mmA2.2 培养箱: 3537A2.3 紫外灯:波长 360 2nmA2.4 滤膜滤器A2.5 滤膜:孔径 0.22 0.45 mA2.6 蠕动泵A2.7 离心机A2.8 涡旋振荡器A2.9 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体式镜. 下载可编辑

8、 .A2.10 水浴箱A3采样A3.1采样容器:可选择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沉积物与软泥需用广口瓶,容器均需螺口或磨口,用前灭菌。A3.2 采样量:每个采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或沉积物、软泥等样品)约200ml。A3.3 中和:经氯或臭氧等消毒的样品,采样容器灭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以中和样品中的氧化物。A3.4 样品运输与贮存:样品最好 2 天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得超过 15 天。A4 方法与步骤A4.1 样品处理A4.1.1 沉淀或离心:如有杂质可静置沉淀或 1000r/min 离心 1min 去除。A4.1.2 过滤:将经沉淀或离心的样品通过孔径 0.22

9、 0.45 m滤膜过滤,取下滤膜置于 15ml 灭菌水中,充分洗脱,备用。A4.1.3热处理:取 1ml 洗脱样品置 50水浴加热 30min 。A4.1.4酸处理:取 5ml 洗脱样品,调 pH 至 2.2 ,轻轻摇匀,放置5min。A4.2接种与培养: 取 A4.1.2洗脱样品、 A4.1.3热处理样品及A4.1.4 酸处理样品各0.1ml ,分别接种GVPC平板。将接种平板静置于CO2培养箱中,温度为3537, CO2浓度为 2.5%。无 CO2 培养箱可采用烛缸培养法。观察到有培养物生成时,反转平板,孵育10 天,注意保湿。A4.3 观察结果:军团菌生长缓慢,易被其它菌掩盖,需每天在体

10、式镜上观察。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有荧光。A4.4 菌落验证:从每一个平皿上挑取 2 个可疑菌落,接种 BCYE和 L半光氨酸缺失的 BCYE琼脂平板,3537培养 2 天,凡在 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 L半光氨酸缺失的 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的则为军团菌菌落。A4.5 嗜肺军团菌型别的确定: 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 生化培养: 氧化酶( / 弱 +),硝酸盐还原,尿素酶,明胶液化,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下载可编辑 .附录 B新

11、风量检测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风管法,即直接在新风管上测定新风量。B1 原理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立方米 / 小时),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立方米/ 人小时)。B2 主要仪器B2.1 皮托管法. 下载可编辑 .B2.1.1 标准皮托管: =0.99 0.01 ,或 S 型皮托管=0.84 0.01 。B2.1.2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 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

12、1 Pa 。B2.1.3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B2.2风速计法B2.2.1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B2.2.2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B3 检测断面和测点B3.1 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下载可编辑 .B3.2 测点位置和数量B3.2.1 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 B1。直径小于 0.3 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

13、的测点进行检测。表 B1 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风管直径(米)环数(个)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 11248 1223812 23341216B3.2.2 矩形风管: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等面积小块的数量和测点数的确定见表 B2。表 B2 矩形风管的分块及测点数风管断面面积(2等面积小块数(个)测点数(个)m)12 24 143 39 493 4129164 416B4 检测步骤B4.1 风管截面面积测量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 F),分环或分块确定检测点。B4.2 皮托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B4.2.1 准备工作: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14、 下载可编辑 .B4.2.2 动压( Pd)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得超过 10,测出各点动压。重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B4.2.3 新风温度( t )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B4.2.4 新风量( 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B4.3 风速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当风管内的动压值 小于 4 Pa 时,可用热电风速仪测量风速。. 下载可编辑 .B4.3.1 准备工作:调节

15、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B4.3.2 风管内平均风速( )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B4.3.3 新风量( 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Q 新风量 (m3/h)F 风管截面面积 (m2). 下载可编辑 . 风管中空气的平均风速 (m/s)附录 C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浓度的检测方法。C1仪器C1.1 PM10检测仪器为便携式直读仪器。C1.1.1检测仪器颗粒物捕集特性应满足Da50=10 0.5mm, s g=1.5 0.1 的要求。Da50仪器捕集效率

16、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sg仪器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C1.1.2检测仪器测定的重现性误差:平均相对标准差小于7%。C1.1.3检测仪器与称重法比较,总不确定度(ROU)不应大于 25%。ROU= b +2 MVC. 下载可编辑 .式中: b 重量法与仪器法配对测定 PM10结果相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MVC 仪器法测定 PM10结果之间相对误差的几何平均值C1.1.4 仪器测定范围 0.0110mg/m3 。C1.1.5 检测仪器示值不是质量浓度的,须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K) 值。C1.2 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检验与标定。C2 检测点布置C2.1 检测点在

17、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 1520cm处,根据检测点数量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置。C2.2 送风口面积小于 0.1m2 的设置 3 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在 0.1m2 以上的设置 5 个检测点。C3 检测时间与频次C3.1 检测应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C3.2 每个检测点检测 3 次。C3.3 每个数据测定时间根据送风中 PM10浓度、仪器灵敏度、仪器测定范围确定。C4 检测数据处理C4.1 对于非质量浓度示值的测定值,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将每次检测示值转换为质量浓度。C = RK3式中: C 质量浓度, mg/mR 仪器有效示值 (扣除本底值、 基底值等后的示值)K 仪器的质量浓度

18、转换系数C4.2 送风口送风中 PM10浓度的计算第 k 个送风口的送风中 PM10浓度( Cak )按下式计算:. 下载可编辑 .式中: Cij 第 j 个测点、第 i 次检测值;n 测点个数。C4.3 送风中 PM10浓度的计算一个系统 (a) 的送风中 PM10浓度( Ca)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 PM10浓度( Cak )的算术平均值给出。附录 D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 真菌总数和 b-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方法。D1 送风中细菌总数D1.1 原理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 3537、 48 小时培养所形

19、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cfu/m 3 )报告。. 下载可编辑 .D1.2方法与要求D1.2.1采样点:一般设在距送风口下风方向1520cm处。D1.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 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D1.2.3采样方法以无菌操作,使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以空气流量为28.3L/min ,在采样点采集5-15min 。D1.3培养D1.3.1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g氯化钠5g肉膏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

20、H 值为 7.2 7.6 ,加入琼脂, 12120min 灭菌备用。D1.3.2方法: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537培养 48 小时,计数菌落数,记录结果并换算成cfu/m 3 。D2 送风中真菌总数D2.1原理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真菌, 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 28、5 7 天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cfu/m 3 )报告。D2.2 方法与要求D2.2.1 采样点与 D1.2.1 款要求相同。D2.2.2 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 1 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装修状况、人员数

21、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下载可编辑 .D2.2.3 采样方法同 D1.2.3D2.3 培养D2.3.1 沙氏( Sabourand s agar )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 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 pH 值为 5.5 6.0 ,加入琼脂, 11515min 灭菌备用。D2.3.2 方法: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 28培养 57 天,逐日观察并于第 7 天记录结果。 若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 5 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换算成 cfu/m 3 。D3 送风中 b- 溶血性链球菌D3.1 原理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22、送风中的 b- 溶血性链球菌,经 35 37, 2448 小时培养,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典型菌落的为 b- 溶血性链球菌。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cfu/m 3 )报告。D3.2 方法与要求D3.2.1 采样点与 D1.2.1 款要求相同。D3.2.2 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 1 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D3.3 培养D3.3.1 血琼脂平板成分: 蛋白胨 10g氯化钠5g肉膏5g. 下载可编辑 .琼脂20g脱纤维羊血510 ml蒸馏水 1,000ml制法:将蛋白胨、 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馏水中, 校正 p

23、H 值为 7.47.6 ,加入琼脂, 121 20min灭菌。待冷却至 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D3.3.2 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 3537下培养 2448h 。D3.4 结果观察培养后,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0.7mm 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蓝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视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可短可长 48 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 b- 溶血性链球菌。附录 E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检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

24、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E1 原理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条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条件将空气动力学实验台调整到相应的风速)下,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空气的全压( Pti )或静压( Psi )和出口处空气的全压(Pt0 )或静压( Ps0 ),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阻力( P)。. 下载可编辑 .当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风道直径相同时:. 下载可编辑 .式中: 装置前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 Pa;装置后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 Pa;. 下载可编辑 .h 装置前测定截面到装置入口及装置出口到测定后截面的管道阻力之和, Pa。E2 设备及仪器E2.1 空气动力学实验

25、台。E2.2 标准皮托管:系数 0.99 0.01 。E2.3 倾斜式微压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 1Pa。E3 方法E3.1 静压的测定:将皮托管的静压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微压计正压端与大气连通;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朝向气流方向,读出静压值。E3.2 静压的计算:将静压测定值代入上式可得出装置的阻力。附录 F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检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和连续运转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的实验室检验方法。F1 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 下载可编辑 .hP1 )。.F1.1 原理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一定浓度的颗粒物,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 PM10颗粒物浓度( C1)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 PM10颗粒物浓度( C2 ),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hP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