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05KB ,
资源ID:107383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383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

1、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3年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3年,我市坚持以质量发展保障发展质量,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推动质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市民质量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一、广州市质量总体状况(一)产品质量绩效指标情况2013年国家、省、市对我市生产领域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为90.2%、82.9%(不含食品)、95.7%。2007年以来我市产品质量形势比较平稳,市级监督抽查实物质量合格率近年来稳步上升,持续超过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产品质量的发展提升具有标杆意义。“两大安全

2、”中,我市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已连续两年保持为零;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趋优,各类食品实物质量、主要农产品、餐饮环节各类食品和药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3.52%、99.4%、94.12%和93.5%。进出口产品方面,至2013年年底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出不合格货物8002批,涉及货值35.97亿美元,同比均有增长。(二)服务质量绩效指标情况2013年全市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市民满意度评分分别达82.6和81.2。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基本构建出多点支撑的服务业格局。我市金融保险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商贸服务享誉全国,展会服

3、务世界领先,广交会单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获评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龙头物流企业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城市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认定15家首批市级物流示范企业。餐饮行业各级示范街、示范单位等数据居全省第一。城市旅游和服务业行业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先行先试智慧旅游。我市重点服务行业质量水平继续稳步提升。其中包括,成功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在全市36家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开发启用“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提高,2013年达99.3%,居全国前列。(三)工程质量绩效指标情况2013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继

4、续处于稳定可控状态、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绿色环保建筑发展规模处于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全市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建筑材料监督抽检合格率均在96%以上,工程结构实体监督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水务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路工程方面,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7.75%、92.31%,较2012年均有提升,主要原材料质量指标抽检合格率为100%。全市建设工程获得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项,全国市政金杯奖2项,省建设工程优质奖28项,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奖9项,“五羊杯”质量奖14项,市结构优良样板工程44项,市优良样板工程5

5、0项,市市政优良样板工程21项。我市还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和“十大能效先锋城市”称号。(四)品牌战略实施情况我市名牌产品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2013年全市注册商标29万件,居全国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首位;17件商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增至96件。新增广东省名牌企业76家,产品86个。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427件、广州市著名商标817件。有10个农业产品首次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20家,产品68个。我市服务业的整体品牌优势进一步得到突出。2013年,我市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全国唯一的“中华美食之都、国际美食之都”称号。白云

6、区三元里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品牌消费集聚区,建成北京路广州“老字号”一条街。全市共有“中华老字号”企业35家,全国金鼎百货店、达标百货店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二。新创建4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43家。新增白金五钻级酒家1家、五钻级酒家8家,广州酒家、绿茵阁等企业连续多年入选“全国餐饮百强”,成功举办2013广州国际美食节,带动全年餐饮零售额增长约11%。“广货网上行”参与企业数量和交易规模均位居全省首位。此外,我市共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80家,其中5A级7家。广交会作为广州国际展会品牌形象进一步凸显。番禺区获批创建“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天河区和萝岗区分别获批筹建“全国中央商

7、务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及“全国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集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五)标准化战略推进情况完善标准化政策体系建设,编制实施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13-2020年)并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强化政府协调统筹能力,成立广州市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广州市标准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专家库。继续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萝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成功获批立项,累计建立各级试点109个,数量居全省首位。资金带动和激励效应效果显著,各级标准制修订244项,年增长10%。完成产品采标确认280个,新增“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9家(累计152家)。已有11个国家级、8个省级服务业标准

8、化试点落户广州。成功获批作为全省首个国家(从化)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六)检测与技术平台建设情况2013年,我市新批筹建国家防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获批扩项更名;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通过总局验收。我市共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5个、省级授权质检机构10个,另各有4个在建。我市还获准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番禺园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七)企业计量监管和质量许可认证情况2013年,我市20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累计达51家,稳居全省首位。109家企业获得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累计达266个,较2

9、012年增加21.7%。6家企业通过现场评审,使我市有效期内的“C”标志获证企业达11家,居全省前列。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项(累计459项),企业在用计量检定标准614项。首次开展第三产业能源计量监管工作。共有2593家企业取得有效期内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184家企业获得8872张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八)质量发展建设和行政执法情况明晰质量发展规划,市政府以1号文形式印发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注重政策引导,开展年度广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指导企业申报首届中国质量奖及省政府质量奖,推动全市区县设立相应奖励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在130多家省名牌企业中

10、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全市性的“卓越企业之路”活动,累计培训300多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2013年,全市未发生暴力抗法现象,未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被国家、省有关部门通报,未发生致人伤亡等影响恶劣的重大制售假案件。全市范围集中开展9大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此外还开展了“质检利剑”、“双打”重点专项行动。其中,在白云区查处的一宗假冒皮具案,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2013年“质检利剑”十大典型案例。二、质量绩效及特色经过积累,我市已经初步形成质量工作及绩效的“广州特色”,包括以下八个方面:首先,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质量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强市工作连续四年被列入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市政府“一把手”亲

11、自抓质量强市工作,注重市级层面顶层设计的同时强调区级层面严格贯彻落实,实现市区两级经费支持保障。其次,城市质量文化的鲜明特色逐渐形成。开展公共讨论确定“品誉四方,质赢未来”的新时代广州城市质量精神。围绕质量文化开展“优秀食品生产企业展示游”、“羊城青年质量志愿者行动”等一系列公共活动,质量文化推广渐趋常态化。此外,我市质量教育始终居于全省领先地位。第三,质量监管体系凸显“广州特色”。在电梯监管改革、食品质量安全主任制度、“食品警察”、专利行政执法、质量协管员制度、“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等六大方面全国领先。第四,质量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从2012年起建立信息化平台打造“食得放心”城市,

12、独创食品安全视频监控,打造“阳光厨房”。我市的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系统以及信息化交通服务均全国领先。第五,城市质量基础建设全国领先。2013年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此外,我市药品检测能力全国领先,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区(试点)数量和涵盖领域均全省领先。第六,“广州服务”享誉海内外。我市商贸服务享誉全国、展会服务世界领先、金融服务影响全国,获得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同。第七,质量发展成果惠民共享。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百姓消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百姓安居,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民生为本,畅通投诉渠道保障百姓权益。我市市民质量总体满意度居

13、全国前列。第八,敢为人先加强试点示范建设。在知识产权、旅游标准化、智慧旅游、服务业综合改革、创新型城市、电子商务、低碳城市、安全发展等方面,我市均是国家级示范城市。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领域质量状况有待改善一些行业(如部分电子及电器产品、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质量合格率偏低。消费者申(投)诉量大幅增加,其中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居民服务、网络购物等方面增长尤为明显。尤其是网络购物,全年申(投)诉量同比增长60.69,达8674宗,商品货不对板、网购送货不及时、产品难以享受应有的售后服务等是主要问题。此外,我市检出质量问题的进口产品数量上有增长趋势。(二)品牌战略实施的力度和成效与广州的城市

14、地位不相称我市实施品牌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达219个,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但我市缺乏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品牌,具体表现如:我市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我市医药产业、花都狮岭的皮具等行业已呈现产业集群的雏形,但与国内优秀行业品牌集群效应相比差距较大;我市企业在品牌经营、市场营销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三)质量基础工作有待重视和加强我市质量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对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投入不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存在着小、弱、散现象。缺乏国际标准的话语权,由广州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还不多。服务标准不健全,用标准化规范服务质量还处于起步阶段。工程

15、质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成本低下,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四)当前投入难以有效支持质量监管转型升级目前的投入难以满足完善质量基础、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质量监管转型升级的需要。另外,目前我市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产值约为50亿元,与京沪港等城市过百亿元的规模相差甚远,需要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四、对策建议(一)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监管。针对问题频发、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针对规模和投诉同时增长的电子商务领域,探索质量监管新模

16、式,重点解决跨区域、多品类网购产品的质量监管问题。同时,注重加快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发布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提高失信的代价和成本。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继续推进“首席质量官”设立工作,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构建全环节责任追溯链条。(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广州服务”、做强“广州制造”、助推“广州创造”、提升“广州质量”,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广州品牌。具体从六个方面着力:一是夯实品牌的质量基础。二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品牌价值提升的源泉。三是着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重视人才培养。五是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六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品牌培育资助资金,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政策措施

17、,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三)着力夯实质量工作基础标准化建设方面,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计量建设方面,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计量管理方法和计量检测方法,帮助企业提高计量管理能力和检测水平。检验检测方面,积极搭建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为各行业提供基准统一、通用开放、权威可信的资质评价服务与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健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及各项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及预警机制,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率先立法、规范管理以提升压力管道依法监管水平。质量社会共治方面,加强质量法制和质量常识教育,使市民群众更加关注质量、重视质量。(四)适当加大质量工作投入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将质量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将推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三是完善配套政策。针对名牌设立品牌培育资助资金、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