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成长,是必须由每个人来完成的一段人生旅程。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将给正漫步在成长路上的我们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启迪和警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儿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会议,再现了儿时的趣事和读书求知的往事,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充满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和作者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文章虽然用很多篇幅回忆小时被打的事,但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阅读时,我们何尝不感觉到自己也深深地侵润在浓浓的父爱之中。丑小鸭是一篇童话
2、,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使它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这种成长中的坚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诗两首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两个方面给人以引导。伤仲永道出了虽天资聪明却不思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的悲哀,指出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二、单元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文学常识。2、准确读写本单元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会阅读记叙文、小说及诗歌的一般方法。三、拟用课时从百草
3、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爸爸的花儿落了2课时丑小鸭1课时 诗两首2课时伤仲永2课时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如何完整叙事 2课时沙雅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教案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回顾鲁迅生平;识记并运用“攒、拗、确凿”等词;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
4、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预习质疑-讨论释疑-审美鉴赏-练习巩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回想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在我们即将离别童年的今天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一向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呢?首先,我们进行预习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1、学生展示小组整理的生字词:参考:书下有的注音解释(摘选):确凿、菜畦、皂荚树、桑葚、长吟、轻捷、斑蝥、
5、后窍、臃肿、珊瑚珠、攒、长妈妈、机关、敛、鉴赏、人迹罕至、秕谷、系、书塾、无从、Ade、方正、怪哉、消释、宿儒、对课、蝉蜕、同窗、戒尺、人声鼎沸、窦、厥、倜傥、叵、拗、盔甲、绣像、影写、锡箔、绅士。“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上面有的不重复)脑髓(su) 相宜:恰当。 博(b)学:学问丰富2、教师增补:多音字拗:o 拗断 o 拗口 ni 执拗 宿:s 宿儒 xi 星宿 xi 一宿折:zh 折断 sh 折本 zh 折腾 系:x 关系 j 系住教学时让学生先自行展示,后齐读,笔记。3、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为新青年写稿时始用“鲁迅”笔名。作
6、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要求学生笔记)4、写作背景(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2)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先生由于受北洋军阀迫害,愤然离京,到达厦门。他本想与创造社
7、合作干一番事业的,但到达厦门后的现状却使他大失所望,创造社的同人大都参加北伐去了,他因此失去了战友;而“现代评论派”的势力也从北京移到厦门,并在那里不断膨胀。这些人,谋私剥,工于心计,对教书却全不济事。每天除了干些讨好上司,散布流言蜚语,大摆名士架子之类的玩艺外,就是暗中攻击鲁迅,排斥异己。而当局则“正与此辈气味相投”。这种周围是“死海一样”(1926年11月21日致韦素园信)的环境,自然使鲁迅感到极大的苦闷和愤慨,鲁迅先生是在“只剩了回忆”的可能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意在通过对儿时天真、活泼、充满情趣的生活的回忆,反衬出对黑暗、庸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作者才会写出美女蛇的故事,作者是
8、多么希望有一个法术高明的“老和尚”放出“飞蜈蚣”把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女蛇”都收拾得一干二净啊!又是多么希望儿时天真无邪的伙伴,不要因升到绅士的位置而堕入浊流!三、整体感知1、解题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B、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C、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
9、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四、本堂小结五、作业练习1、识记并抄写本课生字词2、课后阅读鲁迅相关文章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不用说,同学们一定被作者精美的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陶醉了吧,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作者的写作高技,学习学习。二、文本学习(接上一课时)(二)研读课文1、研读学习第一部分(1)齐读18自然段。指导与思考: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2)根据上
10、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第一部分。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写“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此题抽学生完成。分析第一段: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似乎”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最末一次相见也已隔七八年,故对百草园印象模糊,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童年生活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此题先讨论,再集体订正,笔记。分析第二段:(重点)本段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
11、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
12、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教学时,先让一位善于阅读的学生朗读本段,然后让学生讲读了本段的感受,再一步一步的引导归纳上以上三点精妙之处,引导时,不一定按上次序归纳,可先后调动。最后要求学生笔记。并进入下一环节。及时练:“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
13、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抽一两位优生的作品念一念。再次阅读第二段。分析“捕鸟”两段:a、 请位同学们复述捕鸟的过程。b、 分析学生的复述引出本段写作的特点: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让学生勾画出本段的动词。c、 让学生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d、 这一段的写作特点除了使用一系列动词外,还有什么特点?(先抑后扬,先写“无味”再写不宜“拍雪人”“塑雪罗汉”,最后写“捕鸟”。)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百草园一年四季都有玩头,但课文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
14、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三、本堂小结 通过本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百草园是乐园,那又是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来的呢?学生归纳,适时板书。乐景(美景):第二段。乐事(乐事):雪地捕鸟。乐闻(趣闻):美女蛇故事四、作业练习第三课时一、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领略到了鲁迅小时候也曾经调皮过,好奇过,快乐过,但那都还是在未入学之前,那么,他入学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看鲁迅在三味书屋是怎样度过的。二、文本学习(接上一课时)(二)研读课文2、研读学习过渡段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
15、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分析:作者将三个“也许”连用,是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表现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依恋的心情。 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教学,读练结合。教学时,先让学生回答,再因势诱导。3、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部分。指导与思考: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
16、校教育吗?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2)根据上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第二部分。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直接抽生回答,估计有生回答:回忆窒息儿童天性的“三味书屋”。不作正误评价。可留作学生思考。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a、 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对老师的评价都历历在目,表现出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b、 老师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表现出私塾教学内容的陈腐落后。却也表现了孩童的好奇和热爱新知识。c、 学生有空就溜到后院玩耍,老师却也只是瞪眼不体罚,表现了教学生活的单调的同时也表现了老师的和蔼,学生的自由。d、 课堂
17、上描红刺绣,表现出教学效果的低下,却也表现了孩童的天真幼稚。先让学生讨论,再逐步引导,并为后面本文中心思想的确定作好铺垫。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在第题的基础上,学生回答。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开放性题,学生畅所欲言。适当评价。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列举:a、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b、 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
18、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态度的)适当引导,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
19、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三、课文小结从内容上我们讨论了本文的主旨,那么从写作艺术上看,本文又有什么特点呢?1、 极富情致的写景艺术2、 两相比照的结构特色3、 准确生动的语言运用4、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四、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研讨与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课后填写)沙雅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电子
20、备课教案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难点: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
21、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但也有的童年因不幸而令人伤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林海音的记忆,缅怀她的童年心情。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爸爸的花儿落了。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书下有的注音解释(摘选):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骊歌。2、“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上面有的不重复)肿胀zh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叮嘱zh:再三嘱咐。 恐惧:害怕。花圃p:种花草的园地。(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
22、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出生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2、写作背景城南旧事城南旧事写的是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
23、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
24、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三、初步感知(一)整体感知1、解题 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从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2、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有自己的话概述课文。暂不作评价,学生能概述,初步感知文意也就行了。3、分析文章结构 从复述中,同学们发觉到作者是不是只叙述了眼前事呢?那还运用了什么呢?(插叙)回忆,上学期我们学过哪篇课文也是运用了插叙呢?(羚羊木雕)但同学们是否发现本文的插叙
25、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复述中归纳出本文的行文特点:双线并行,交相生辉。边引导边板书。(见下板书)四、本堂小结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童年既有欢快的,也有哀伤的,但本文作者所叙哀而不伤,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同时也表现亲情的浓厚,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具体的段落来分析这份亲情,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五、作业本课字词抄写并识记第二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领悟了本文的结构美,今天,我们继续分析本文从重点段落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二、研读重点段落1、研读学习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1)抽生(优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26、。指导与思考: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哪些语句要可以看出?由这段回忆联系全文回忆部分,并结合爸爸的语言说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上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此题抽学生完成,不当之处予以补充。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此题抽生完成,完成这两题后让学生笔记后课后习题。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
27、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转入爸爸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流露,完成下表爸爸的语言流露的感情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希望女儿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料家庭的重任。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希望女儿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2、研读学习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
28、家部分 (1)齐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指导与思考: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挽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根据上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下大盆底下也有几
29、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表示话还没说完。“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三)深入探究讨论: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伏笔并分析吗?参考: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
30、,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三、课文小结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一条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让我们把发自内心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最亲爱的父亲吧,出告别逝去的童年,请同学们齐唱“长亭送别”歌吧。四、作业 1、课堂作业: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 ; 青年是 ; 中年是 ; 老年是 。 2、课外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填写)沙雅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教案课题丑小鸭课时1课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