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6.83KB ,
资源ID:106806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80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验四植物抗逆生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验四植物抗逆生理.docx

1、实验四植物抗逆生理盐胁迫对小麦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摘要:盐胁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盐胁迫通过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最终导致植物细胞及植物体本身的死亡。因此,探究盐胁迫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盐害机理,提高农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提高盐渍土的农作物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土壤溶液中可溶性盐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溶液渗透压增大,引起植物发生生理干早,从而抑制植物正常生长。盐胁迫使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生长受抑制、衰老加速,其对植物的危害主要包括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且渗透胁迫是盐胁迫下最早也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本实验通

2、过测定:叶绿素、脯氨酸、膜透性、POD、可溶性糖、MDA。研究小麦幼苗在盐胁迫的情况下生理的变化。前言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盐渍以及病虫侵染等,这些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为胁迫也就是植物的逆境。盐分胁迫主要是由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组成的在盐分胁迫下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生理生化特性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些变化是盐胁迫伤害的结果,是植物对逆境条件的消极反应,有些变化则是植物对逆境的积极反应,有利于对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盐分对植物的伤害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1)吸水困难:根吸收水分减少,木质部水势下降,运入生长区的水分减少,因而抑制生长,

3、同时也影响到对其它离子的吸收。Na+造成土壤导水性能的降低,改变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势,造成吸水困难,明显降低了植物的叶面积、株高、干物质量,减少了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数和籽粒数等。(2)生物膜破坏:类囊体膜含有大量的糖脂和不饱和脂肪酸,与光化学反应密切相关。膜脂的不饱和度增加有利于类囊体膜光合特性的维持。盐胁迫下,Na+可置换细胞膜结合的 Ca2+,膜结构遭到破坏,功能改变。细胞膜选择透性遭到破坏,细胞内的钾、磷和有机溶质外渗,胞外离子如钠、氯大量进入细胞,造成胞内离子平衡破坏。研究证明 NaCl 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主要伤害了细胞的质膜,使膜脂发生过氧化,导致过氧化产物 MDA 增加,质膜透性加大,细

4、胞内离子平衡失调,代谢紊乱,生长受到抑制。(3)生理紊乱:盐分过多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相对加速储藏蛋白质的水解,造成体内氨基酸的积累过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和氨,对植物造成伤害。盐分过多也抑制光合速率,叶绿体趋于分解,叶绿素被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干扰,气孔关闭,光合下降。总之,在盐分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些反应,以忍受或适应盐的环境。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1.1 实验原材料小麦经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0、0.2%、0.4%)处理24h后的新鲜小麦1.2 实验试剂和仪器1.2.1 叶绿素含量测定 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仪器:剪刀,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

5、,棕色容量瓶,漏斗,滤纸,吸水纸,胶头滴管。1.2.2 脯氨酸含量测定2.5%酸性茚三酮溶液的配置: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 6mol/L磷酸中,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4冰箱中,2-3日有效;3磺基水杨酸配配制:3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6mol/L磷酸:85%磷酸稀释至原体积的2.3倍;10g/ml脯氨酸标准母液配制:精确称取20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倒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为100g/ml脯氨酸母液),再吸取该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即为10g/ml脯氨酸标准液;100g/ml脯氨

6、酸母液:称10mg脯氨酸溶于少量的乙醇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冰醋酸;甲苯。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离心机;小烧杯;普通试管;移液管;注射器;恒温水浴锅;漏斗;漏斗架;滤纸;剪刀;洗耳球。1.2.3 细胞膜透性测定蒸馏水,去离子水;仪器:电导仪,电子天平,三角瓶,吸水纸,剪刀,恒温培养箱,真空泵。1.2.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POD提取液;100mmol/L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PBS;反应混合液:100mmol/L磷酸缓冲液50ml于烧杯中,加入邻甲氧基苯酚28ul,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过氧化氢19ul,混合摇匀,保存于冰箱中

7、。1.2.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10三氯乙酸;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石英砂;10三氯乙酸:称取三氯乙酸55.5556g加水溶解定容至500ml;0.6硫代巴比妥酸(用10三氯乙酸配制):称0.6707g TBA加10TCA溶解定容至100ml(4贮存)。仪器 :离心机,离心管,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移液管架,洗耳球,剪刀。1.2.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1. 材料:植物叶片。2. 仪器设备:离心机,离心管,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移液管架,活性炭,漏斗,剪刀,玻璃棒。3.试剂(1)浓硫

8、酸;(2) 80 乙醇。(3)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g/mL ):准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g/mL )。(4)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3 周。2 实验设计将种植的小麦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盐溶液提前24小时预处理,盐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0.3%、0.6%,0梯度的作为对照,做三次重复。3 实验步骤3.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1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

9、,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2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3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5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3.2脯

10、氨酸含量的测定3.3.1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1 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2ug的脯氨酸标准液。加入表中试剂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冷却,各试管再加入4ml甲苯,振荡30秒钟,静置片刻,使色素全部转至甲苯溶液。试 剂管 号01234510gml-1脯氨酸标准液(ml)蒸馏水(ml)冰醋酸(ml)2.5酸性茚三酮(ml)02230.21.8230.41.6230.61.4230.81.2231.01.0232 用移液管轻轻吸取各管上层脯氨酸甲苯溶液至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3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

11、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3.2 样品的测定1 脯氨酸的提取称取不同处理的植物叶片各0.5g,分别置大试管中,然后向各管分别加入5ml 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2 测定吸取2ml提取液于带玻塞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2ml H2O、3ml 2.5酸性茚三酮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溶液即呈红色。冷却后加入4ml甲苯,摇荡30秒钟,静置片刻,取上层液至10ml(实际上只吸取了5ml,测定时只用了2ml);用吸管轻轻吸取上层脯氨酸红色甲苯溶液于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

12、定吸光度(A)值。3.3POD酶活性的测定 1 取样 取0.3g左右的叶片,放在冰凉的研钵下,加入POD提取液4ml,快速研磨,研磨完成后,直接倒入离心管中,放到4冰箱冷藏。(做3次重复); 2 离心 调整离心机的转速和时间,12000转下离心6min,离心温度在-44; 3 反应步 取上清液40微升(0.04ml)于试管中,加入3ml反应液,混匀,之后放在35水浴中保温5min; 4 比色 在470nm下,用POD提取液作为调零液,测得数据。3.4膜透性的测定 1 选用18个三角瓶,分为三组,每组六个,第一组三角瓶中加入未用KNO3处理的小麦叶片,叶片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用

13、剪刀把叶片剪成1cm的小段,每个瓶中准确称量0.5g叶片,再往每个瓶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六个瓶中三个为A处理,三个为B处理;第二组的六个三角瓶中加入用0.3%梯度KNO3处理过的叶片0.5g,都加入10ml蒸馏水,分成A、B两个处理;用0.6%梯度KNO3处理过的小麦叶片也是同上面的步骤一样; 2 把所有的三角瓶抽真空20min; 3 测定每组中A处理的电导率;4 将每组B处理的三角瓶用保鲜膜封口,放入恒温培养箱中80下处理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测定他们的电导率;3.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1 提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取叶片,洗净擦干后去中脉。称取0.5 g样品,加5%三氯

14、乙酸2 mL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 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后4000 rpm,离心10min。2 显色取上清液2 mL,加0.6% TBA 2 mL,混合后在100水浴上煮沸30 min,迅速在冰浴上冷却后再离心一次。分别测定上清液在450nm、532 nm和600 nm处的吸光度值。3.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3.6.1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0.5g的新鲜植物(青菜)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

15、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3.6.2显色及比色 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 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3.6.3绘制标准曲线 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5、10、20、40、60、80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

16、程。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 0 0.05 0.1 0.2 0.3 0.4 80%酒精 1.0 0.95 0.9 0.8 0.7 0.6 蒽酮-硫酸试剂 5 5 5 5 5 5 葡萄糖浓度(ug/ml) 0 10 20 40 60 80 3.6.4计算方法可溶性糖含量%=C*V/(W*106)*100% 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100ml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g/ml)-根据标准曲线计算W为植物组织鲜重量(g)-0.1g4 结果与分析4.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吸光值如下表1所示表1 提取液吸光度值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0梯度663nm0.82

17、40.6070.749645nm0.2990.2170.2680.2梯度663nm1.1430.9640.939645nm0.5720.4850.4700.4梯度663nm0.8441.0970.789645nm0.4040.5240.379将上述表格中的吸光值代入下面公式,计算出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的含量 = 12.7OD663- 2.69OD645 ;叶绿素b的含量 = 22.9OD645- 4.86OD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OD663+ 20.20OD645 ;叶绿素a含量如下表2:表2叶绿素a含量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值0梯度9.667.138.798.53Aa0

18、.2梯度12.9810.9410.6611.53Ab0.4梯度9.1012.529.0010.2Ab叶绿素A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1.85846720.9292330.2123920.8144765.143253组内26.2505364.375089总计28.1098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叶绿素A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如下表3:表3 叶绿素b含量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值0梯度2.842.022.502.45Aa0.2梯度7.546.426.206.72Ab0.4梯度5.156.674.845.55Aab 叶绿素B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

19、ueF crit组间0.73348920.3667440.0693440.9337435.143253组内31.732865.2888总计32.466298通过方差分析F值大于0.05也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a、b总含量如下表4:表4 叶绿素a、b总含量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值0梯度14.939.2511.4211.87Aa0.2梯度20.7220.4317.0219.39Ab0.4梯度15.0019.3813.9816.12Ab 叶绿素AB总量含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12.7056226.3528110.3342470.7284015.143

20、253组内114.0381619.00636总计126.74388从上分析可以看出组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大于0.05.)上述叶绿素不同浓度盐分情况下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4.2脯氨酸含量的测定4.2.1 脯氨酸标准曲线绘制4.2.2 样品的测定不同盐浓度胁迫小麦的脯氨酸甲苯溶液在520nm波长下的吸光值如下表:表5 脯氨酸甲苯溶液在520nm波长下的吸光值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值0梯度0.1010.0790.1190.100Aa0.2梯度0.1210.1610.2860.189Bb0.4梯度0.1890.1860.25930.222Bc根据上表所述,0梯度的脯氨

21、酸甲苯溶液的吸光值低于0.6梯度的脯氨酸甲苯溶液的吸光值,0.6梯度的脯氨酸甲苯溶液的吸光值高于0.3梯度的脯氨酸甲苯溶液的吸光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三组之间差异很明显。根据上表所述吸光值代入到脯氨酸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测定液中脯氨酸含量,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 脯氨酸含量(ug/gFw)公式中:X 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脯氨酸含量(ug);表6 脯氨酸含量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值0梯度1.0440.8641.1921.033Aa0.2梯度1.2081.5362.5601.768Bb0.4梯度1.7661.7412.351.952Cc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

22、组间0.00911520.0045581.5252010.2913745.143253组内0.01792960.002988总计0.0270448根据上述数据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4.3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通过电导仪测定小麦叶片的电导率如下表:表7 小麦叶片的电导率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0梯度A2.232.022.31B49.749.549.40.2梯度A2.582.483.80B5350.351.50.4梯度A4.534.25.18B84.978.997.5计算 按下面公式计算相对电导度,以相对电导度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 相对电导度=S1/S2100%;式中,S1为A管的电

23、导率,S2为B管的电导率;得出相对电导度如下表:表8 小麦叶片相对电导度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0梯度 4.49%4.08%4.68%0.2梯度4.88%4.93%7.38%0.4梯度5.34%5.32%5.31%根据上表所示,细胞膜透性以相对电导度表示,通过上面电导率可以看出在随着浓度上升,电导率是逐渐上升的。随着电导率的上升,小麦幼苗的膜透性是升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小麦随着膜透性的升高时对小麦生长是不利的。4.4 过氧化物(POD)酶活性测定通过实验得出酶液在470nm波长下的吸光值如下表:表9 酶液在470nm下的吸光值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0梯度0.6000.6020.8510.2梯度0.9390

24、.7500.8360.4梯度0.6480.6380.668 根据上述表格中所示的吸光值代入下面这个公式,计算出过氧化物(POD)酶活性: 过氧化物(POD)酶活性(U/(gmin)=;式中A470为酶液在470nm波长下的吸光值;V1为样品总体积(ml);W为叶片的重量(g);V2为测定时所取酶液的体积(ml);t为反应时间;所得出过氧化物(POD)酶活性如下表:表10过氧化物(POD)酶活性+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0梯度304305.013431.1730.2梯度475.76380423.5730.4梯度328.32323.253338.453通过上表数据显示:0.2梯度POD酶活性值是最高的,

25、显示比较明显。重复一和重复二0梯度都小于0.4梯度,可以明显看出盐胁迫情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POD值是上升的,但是0.2浓度梯度和0.4梯度比较,0.2梯度显著高于0.4梯度。 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5712.03322856.0160.6684420.5469145.143253组内25635.8964272.648总计31347.928通过方差分析看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5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提取液在532nm、600nm、450nm下的吸光度值如表11所示:表11 提取液的吸光度值NaCl溶液浓度1230532nm0.2700.3740.3396

26、00nm0.1140.1300.130450nm0.7050.9400.8530.2532nm0.3700.4590.428600nm0.1280.2170.134450nm0.9961.2301.2710.4532nm0.4020.5340.648600nm0.1670.2440.308450nm1.3231.4261.909根据公式计得出小麦叶片MDA的含量如表12所示:表12 MDA的含量NaCl溶液浓度1230 1.5592.6662.2160.22.5552.2283.0190.41.9842.7372.8784.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4.6.1标准曲线的制作波长为625nm的吸光度值

27、:编号123456标准液量(ml)00.050.100.200.300.40吸光度值00.0100.0200.0510.0570.092图2 可溶性糖的标准曲线如图2所示,标准曲线公式为y=0.2219x-0.0005,R2值达到0.9749,达到了实验多需的要求4.6.2样品的测定提取液在波长为625nm下的吸光度值如表12所示:表13 波长为625nm的吸光度值NaCl溶液浓度12300.0070.0030.0180.20.0880.0920.1670.40.4470.3050.194根据公式计得出小麦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如表13所示:表14 可溶性糖的含量NaCl溶液浓度12300.0640.0300.1570.20.7530.7871.4240.43.8052.5981.654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的含量是逐渐升高的,数据比较明显。当在0.4浓度的情况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