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2 ,大小:82.11KB ,
资源ID:106590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590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教案.docx

1、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4.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善于懂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5.初步了解课文说明道理所采用的表达方法。6.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7.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5. 矛与盾的集合课时教学计划课题课时分配具体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矛和盾的集合第1课时识字和写字,理清文章思路。1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7

2、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 理清文章思路。第2课时学习2-6自然段,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3. 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时教学流程 第( 一 )课时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教学反思经典诵读1.课件出示寓言故事自相

3、矛盾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商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穿透它.”不一会儿,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将会怎样呢?”那个人没有回答上来。2.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体会到什么?3.抽生朗读并回答。1.课件出示寓言故事自相矛盾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3.小结: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学习引入1、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2、学生练习书写“矛”和“盾”3、学生齐读课题1、出示矛和盾

4、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相机指导书写:“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同学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3、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自主学习1.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办法记住生字。2. 默写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5、,圈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办法记住生字。(2)默写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巡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相机指点。小组交流 1.小组内互相抽读“我会认”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内互相听写并评改“我会写”的生字。 3.小组整理出本组员认为易读错、难写的字或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巡查各小组交流的情况,相机指点并记下易读错、难写的字。全班共享1.游戏巩固识字。(出示课件)(1)抢摘丰收果(2)夺红旗(3)看部分猜整体: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一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字。2.讨论解决各组待解决的难字难词问题。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将听写错误的字记一记,4. 小组展示读课文,

6、交流文中不懂的地方。1.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巩固识字。(1)抢摘丰收果(2)夺红旗(3)看部分猜整体: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一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字。2. 讨论解决各组待解决的难字难词问题。预设:难读:坦 兵、持、神难记:履、戳难理解:大显神威、难以招架、固然、善于 、左抵右挡3.我会写的字重点指导“集”和“架”中两个“木”的写法。同时注意“兵”的笔顺4.小组展示读课文,老师相机指导。(正字音,读流利)总结拓展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集体检测(课件出示)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7、( ),发明了( ),在战场上( )。3.引导学生质疑。(1)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填一填。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2)全班齐读这一段。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集体检测(课件出示)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1)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

8、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教师指导要点(导的设计)教学反思经典诵读1.课件出示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商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穿透它.”不一会儿,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将会怎样呢?”那个人没有回答上来。2.学生自由诵读并抽生谈体会。1.课件出示寓言故事自相矛盾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3.小结

9、: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学习引入1 齐读课题2 学生认读字词卡片。3.学生默读课文。4.学生思考讨论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2出示字词卡片指读3.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两个重点问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第2-4自然段,思考: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自主学习提示:1. 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用点画出比赛激烈的词语;用

10、波浪线画出发明家的想法的句子。2. 练习朗读,读出比赛的激烈。3. 用“先想到又想到最后想到”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就自学提示的内容进行梳理,达成共识。1.出示交流提示:(1) 我从( )、( )、( )这几个词读出了比赛的紧张危急。(2) 在这危急关头,发明家急中生智,先想到( ),又想到( ),最后又想到( ),于是发明了坦克。2.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共享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按学习提示有序进行汇报,并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老师

11、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生:左抵右挡)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高兴)谁能读出发明家两种心情?(范读、指名读、齐读)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

12、主意!发明家想到了什么?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可是,-。

13、小组展示汇报(相机出示并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方面)(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矛进攻的快、急。注意帮助学生脱离“多”的误区:有许多支矛向他刺来吗?那怎么会感觉到像雨点一样多呢进攻的速度很快,看过去就像有好多支矛刺来)。(朗读练习,读出进攻的猛烈:指名读;男女生比较读;齐读。)左抵右挡: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

14、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师: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出示卡片:左抵右挡)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而不断地改变盾的位置以保护自己,就叫(出示卡片:左抵右挡)。师: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板书:难以招架)(2)朗读:指名读、评读。(3)指名说说发明坦克的步骤。(用上“先又最后”)(4)个体交流 体会发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自己所用。就这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了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了矛的进攻枪口或炮口。所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显

15、神威。(5)自由默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首次、头一回、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6)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读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7)口语交际;说说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因为、所以)(二)引导学生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取长补短)总结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举例2.学生完成检测3.学生将好词好句积累在“采蜜本”上。4.学生课下搜集故事。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装

16、上“轮子”,铁屋子就_,可是遇到_。1、出示句子并朗读课文结尾的那段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等等。)3、实践题:我们小组在生活中发现了( ),它的长处是( ),不足之处是( ),还发现了( ),它的长处是( ),不足之处是()。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它的长处是()。 4总结语: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止物体是这样,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

17、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5.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6.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25 矛和盾的集合矛 进攻 枪口或炮口盾 防守 铁屋子 集合 坦克作业设计:一、填一填 。m_ d_ j _ jn _ _ _n矛 盾 集合 紧 张 固 然二、辨一 辩。持( ) 炮( ) 般( )挂( ) 泡( ) 船( )功( ) 腿( ) 伸( )攻( ) 退( ) 神( )三、说反话自卫 () 紧张()安全 () 后退()四、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几个吗?模仿秀 : 读一读, 说一

18、说,写一写哇哇 哗哗 _ _ _我会写 : 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更精彩。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如般:_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固然:_比一比和你同桌一起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看谁写的多。左抵右挡 我知道读了课文以后,我明白了_我还受到了不少启发:大城市里坐公共汽车的人太多,太拥挤,就制造_的公共汽车。我们写字写错了再找橡皮太麻烦,就生产了_的铅笔。为了读书写字时保持正确姿势,需要发明_别人的学习方法先进,我就要_。教学反思: 设计时我从课文预习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初读课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为下一步顺利完成教

19、学任务作准备。接着在出示课题时故意将“矛、盾、集”写成错别字,让学生来纠正错误。顺势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认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因为学生以前没有学过自相矛盾,不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知道两种兵器的作用。在结合生活与课文理解了“集合”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然后通过问题“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引导学生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通过朗读及观看坦克作战视频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通过“如果发明家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来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通过结合课文及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

20、理。26. 科利亚的木匣课时教学计划课题课时分配具体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科利亚的木匣第1课时1识字和写字。2读通、读顺课文。3.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2读通、读顺课文。3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2课时细读课文,理解科里亚是怎样找到木匣的,让学生明白: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

21、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4.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课时教学流程 第( 一 )课时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教学反思经典诵读1. 读古诗题西林壁2. 思考:猜猜诗意,说说你明白了什么?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教读2遍。3. 猜猜诗意,说说你明白了什么。4.小结: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学习引入1、学生观察实物。2、学生认识“匣”3、学生齐读课题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

22、”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区别“匣”和“箱”的字义。)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齐读课题。3、思考引入: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办法记住生字。2.默写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 )岁的时候从( )向前( )埋下自己 的( ),( )年后数了(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 的道理。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办法记住生字。(2)默写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

23、主要讲的是科利亚( )岁的时候从( )向前( )埋下自己 的( ),( )年后数了(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 的道理。 2.巡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相机指点。小组交流1.小组内互相抽读“我会认”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小组内互相听写并评改“我会写”的生字。3.小组整理出本组员认为易读错、难写的字或课文中不懂的地方。4.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组内合作读通课文。(分段读)5.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按提示说一说)巡查各小组交流的情况,相机指点并记下易读错、难写的字。全班共享1. 认读生字,并组词。2. 认读多音字。3. 汇报识字方法4

24、.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1.指名读生字,并练习组词。2.指导读准多音字。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二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里亚数数”,第一个读三声,第二个读四声。3.指名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指导以下字:难读:匣、避、量难记:免、懂、抢、初难理解:免得、抢走、仍然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4.我会写的字重点指导 “抢”的右边不要写成了“仑”, “初”注意偏旁的写法5.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一自然段),注意正音。总结拓展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 )岁的时候从( )向前( )埋下自己 的

25、( ),( )年后数了(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 的道理。2. 请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三项内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 )岁的时候从( )向前( )埋下自己 的( ),( )年后数了(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 的道理。2.请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三项内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一(13):埋木匣二(412):挖木匣三(13):受到启发3.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受到启发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教师指导要点(导的设计)教学反思

26、经典诵读1.读古诗题西林壁2.说说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诵读。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指名回答收获。学习引入1、学生认读字词卡片。2、学生默读课文。3、学生思考讨论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科里亚的木匣。齐读课题。2出示字词卡片指读3、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示1自主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1.科里亚和妈妈为什么要埋木匣和木箱呢?2.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3.科里亚是怎么埋木匣的?出示学习提示:1. 轻声朗读1-3自然段,思考: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和

27、木箱?2. 用横线画出科里亚木匣里有些什么的句子。3. 用点画出科里亚埋木匣动作的词语。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交流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就自学提示内容进行交流、2.带着动作读一读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讨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老师巡视指导,相机指点并记下有困难的问题。全班共享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齐读汇报勾画的相应句子。重点朗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体会科里亚的聪明。一起梳理“埋木匣”: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板书:埋 十步 家木匣1.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2. 重点指导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课件出示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

28、向前走,( )了十步,就用铲子( )起坑来。坑( )好了,他把一个木匣( )进坑里。他( )好了木匣,( )上土,用脚( )实,还在上面( )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3.从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自主学习默读第4-12自然段,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提示2:1. 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2. 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木匣的?3. 科利亚又是怎样思考、怎样挖出木匣的?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1)默读第4-12自然段,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用横线画出来。(2)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木匣的?用波浪线画出来。(3)科利亚又是怎样思考、怎样挖出木匣的?用波浪线画出来。2.教师巡视

29、指导。小组交流1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根据提示2依次交流,达成共识。2 组长组织朗读勾画的相关句子,读出科利亚的坚持和聪明。老师巡视指导,相机指点并记下有困难的问题。全班分享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指导用不同形式朗读课文,学习课文。教师:妈妈的箱子和一切重要的东西都在,这可多么令人高兴啊,而科里亚此时那种激动、期待的心情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他马上就要和他分别了四年的小木匣重逢了,当他拿起铲子挖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他挖呀,挖呀仍然没找到”教师:这里面那个字用得最多?学生:挖教师:用了这么多“挖“,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懂了科里亚心情的变化,以及想迫切找到自己的木匣(学生边读边体会科里亚心情的变化)科利亚的心情糟透了,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呢?教师:遇到问题的科里亚并没有放弃,他开始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