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34KB ,
资源ID:106243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24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用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用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docx

1、江苏专用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015江苏单科,T5)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1.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2.从命题范围看,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作为命题的重点。3.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可能联系“一带一路”的热点进行命题。(2014江苏单科,T2)唐代商业发展和“市”的设置(2013江苏单科,T3)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影

2、响2.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2016江苏单科,T21)汉代的“抑商”和“惠商”政策及其关系(2014江苏单科,T4)明朝的海禁政策考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阶段表现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至隋唐受时间、地点限制,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农

3、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知识拓展】 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2)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知识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代以来(1)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商业活动不再受官

4、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以汉口、佛山、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易错提醒】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2.城市的发展(1)原因(2)表现知识点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3)两宋(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5、”政策,中外贸易萎缩。2.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图示记忆】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法1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 史料研读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史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三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

6、,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1.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管理。2.史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史料三“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提示:(1)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2)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2.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提示:(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

7、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史论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1.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流通领域: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

8、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7)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考法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史料研读史料一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史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

9、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史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史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2.史料二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3.史料三说明明清江南地区出现

10、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松江的“棉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佛山的“冶铁业”、汉口的“商品转运”,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提示: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史论归纳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

11、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考点二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知识点一“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

12、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4.评价(1)积极(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知识点二“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

13、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擅自下海【易错易误】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考法1重农抑商政策典例 (2017江苏单科,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14、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解析汉武帝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高祖已经实现了国家统一,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关联不大,C项错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D项错误。答案A【方法突破】明考点盐铁官营政策抓关键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定方法影响、意义类试题:先根据材料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具体措施的作用或影响。【史论链接】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2)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

15、料的部门,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3)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4)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5)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6)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考法2闭关锁国政策典例 (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