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23KB ,
资源ID:104562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562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docx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 评价问题已经成了 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方面, 大家都在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法, 另 一方面, 改革过程中的两难问题不断产生, 许多 具体问题并没能得到真正解决。 现在对于评价问题需要化大气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 我国中小学历来和现今还存在的评价中的问题 1、 评价标准不客观, 在评价的标准方面, 一方面强调相对评价标准, 即被评价对象的的相对位置, 如学生在学校中, 班级中的排名顺序, 教师在全市、 全校中的排名, 学校在全省、 全市中的排名等等, 根本不重

2、视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另 一方面过多 强调共性的一般趋势, 忽略了 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 2、 评价内 容单一, 在评价的内 容方面, 过分强调可以量化的内 容, 如对学生强调掌握了 多 少学科知识, 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 对知识的数量和难度进行量化, 强调掌握了 多少具体的技能, 对学校和教师强调他们所教学生的升学率、会考合格率, 优秀率, 等等, 忽略了 难以量化的内 容的评价,如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心理素质以及情绪、 态度、方法和习 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等的评价。 3、 评价方法片 面, 在评价的方法上过多 偏重定量方面方法的评价

3、, 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 书面纸笔的考试成为学生最主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 4、 评价主体单元, 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其意见和人格得不到必要的尊重, 不能形成教师、 家长、 学生和管理者等多 主体的共同 积极参与、 交互作用 的评价模式。 5、 评价时间终端, 对评价的关注重心过分集中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6、 评价结果作用 扩大, 不恰当 地使用 评价结果, 过分扩大评价的功能, 使评价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如对教师采用 奖惩性的评价制度,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奖金挂

4、钩。 用 高考的成绩衡量学校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甚至是教育行政官员 的政绩。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目 的和方法 1、 如果说原有的评价主要是为了 诊断、 筛选和排序,是在知识为中心的背景下的产物,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应该说是为了 促进教师的提高, 是为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把这种评价喻为发展性评价 或成长性评价。 2、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 元的, 它包括学生、 教师、 学校领导、 家长和社会。 这里特别要强调是被评价对象的自 评。 3、 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 样, 它不但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而且可用 书面的、 实践操作的, 跟踪调查的, 现场记录的, 动手

5、的, 动口 的, 成长纪录的, 档案袋式的, 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采用 不同 的评价方法。 4、 在评价标准上上重视差异性, 让不同 的评价对象可以有所不同的评价标准, 多 一把尺子, 多 一批成功者, 让成功激励着评价对象取得更大的成功。 5、 在评价的时间上, 要特别强调过程性评价, 记录成长过程, 总结成长道路。 6、 在评价的结果表述上要特别淡化功利性作用 。 三、 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初探: ( 一) 对学生的评价 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采用 多 样化、 多 元化、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 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 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 要合理解释和利用 考试的结果, 减轻

6、学生的压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挥学生多 方面的潜能, 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习 愿望和能力, 合作与交流、 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 由此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目 标: 除了知识与技能, 还要求学生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 2、 评价方法: 强调多 样化, 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 重视反映学生学习 情况的定性资料的收集, 采用 开放式的质评性评价方法, 如行为观察、 情景测验、 学习 日 记、 成长记录等; 关注学生学习 和发展过程, 使即时评价

7、更具导向性, 记录袋评价注重过程性,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用 成长纪录袋和学习 档案的办法较为可行。 对于档案袋评价工作可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 1) 方向性原则: 评价内 容要注意目 标的设定, 它是工作的指南; ( 2) 科学性原则: 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程度选用 恰当的方法; ( 3) 现实性原则: 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要引 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 己和他人, 要引 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与学习 有关的资料的收集上, 不搞花架子; ( 4) 多 元性原则: 可以开展学生自 评,生生互评、 家长评、 教师评的多 元评价, 不再是由教师单方面说了 算,

8、同时可以让教师、 学生和家长共同享受评价的成果; ( 5) 易操作性原则: 评价活动的展开应简单易行, 便于学生掌握和操作, 便于教师开展工作; ( 6) 全面性原则: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 7) 差异性原则: 学生是各具特色、 动态多 变的个体, 不能用 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要重视学生的差异, 充分发挥其自 身的优势,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 8) 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在成长之中, 在发展之中, 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评出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3、 评价的主体: 强调多 元化, 学生本身, 学生之间、任课教师, 班主任, 学校领导、 家长社

9、会共同参与, 特别要重视自 我评价的价值。 4、 对评价的功能, 一定要突出 激励和导向的功能。 充分评价出 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特长, 学生的潜力和学生的成功。 不能把结果作为排序和奖惩的主要手段。 5、 对评价内 容的表述, 宜采用 定性叙述, 等级制、 星级制和鼓励性的评价措施。 要承认差异, 强调个性, 重视特长, 可以 从不同 方面和角 度对学生以 肯定。 如 A 为 优秀( Excellent), B 为良好(Good ) ; C 为通过或及格(OK) D 为还需要努力, 还需要上来, 意为不够及格(Come On) 四类。 也可以用 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定性的描

10、述, 以鼓励和提希望为主, 让学生容易接受。 6、 对评价机制的透明度: 评价不要搞得太神秘, 使被评价者产生恐惧和不安, 评价的整个机制应该增加透明度,无论是评价的主体, 内 容、 时间、 方法, 结果和它的运用 功能都有应该增加透明度, 以使学生配合, 支持和参与。 ( 二) 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体, 其自 身素质和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 影响着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 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为了 检查教师的工作表现, 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这是新课程中教师评价的关键所在。 1、 评价的主体: 要建立以教师自 评为主、 校长、

11、 教师、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体现多 渠道信息反馈制度。 2、 评价内 容: 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应全面评价教师自 身的素质和专业素质指标, 如教师的职业道德、 获敬业精神、 文化素养、 专业知识、 教学能力( 包括教学管理能力、 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能力等)、 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反省与计划性以及教师的科研意识等等。 这里特别要提出 强调评价 3、 评价方式: 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对教师的评价要保证教师的发言权, 尊重教师的意见, 不应将教师置于被动受审的地位, 应强调教师自 主评价意识, 提倡教师的自 评和互评, 让教师通过自 主反思和同行交流不断促进自 身的发

12、展。 (三)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应从教师的教 转移到学生的学 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情绪体验、 知识获得、 探究行为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 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时间长短、 积极性和效果, 以及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反应成为判断一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 本着新课程所强调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三大功能。 从充分体现教学的基础性、 发展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可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设定总分为 100 分): 1、 是否体现基础性: ( 10 分) 看双基是否落实, 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 定位是否

13、正确, 教学过程是否到位, 认知目 标的达成度如何。 使学得的知识能紧密联系生产, 生活、 社会、 科技、 环境和自 然等实际。 变单纯把书本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最好的书本。 2、 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15 分)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习 的学习 兴趣, 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是否得到体现。 是否处于我要学的状态。 所学的知识能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 3、 是否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 15 分) 教师的角 色定位是否正确, 是否体现教学过程中 的双相互动, 师生相长,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 活动的参与者, 组织者,指导者、 帮助者和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能否理解学生,

14、关心学生, 并有向学生学习 的精神。 4、 是否体现参与的广泛性; ( 15 分) 是否体现教学过程的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的差异, 特别要关心学困生, 学生学习 的参与面大, 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能得到充分展开。 5、 是否体现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化性; ( 15 分) 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过程设计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渗透德育教育。 6、 是否体现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 15 分)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能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 ( 包括创新精神: 如批判精神, 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创新能力

15、: 如搜集和利用 信息学习 应用 已有材料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 问 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人格: 如坚韧性, 独立性, 抗挫性, 好奇心, 进取心等。 ) 和实践能力( 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7、 是否体现评价的激励性。 ( 15 分) 充分体现成功教育的理念, 变评价的诊断功能和筛选功能为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评价的主体体现多 元化, 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 我评价, 评价的方法采用 多 样化, 评价的内 容体现多 种性。 特别要评出 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多 一把尺子, 多一批成功者。 ( 四) 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 1、 评价的主体和方向: 新课程要

16、求坚决打破唯升学率 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 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鼓励学生、 教师、家长、 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参与学校评价, 建立科学、民主的校长评价制度。 2、 评价的内 容: 对学校评价的重点应从检查是否落实行政部门布置的工作, 转向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 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 教育与学习 计划和评估体系等教育范畴。 还包括民主办学、 自 下而上的决策机制、 持续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 教师持续发展计划和教科研制度等组织管理范畴; 还包括社区服务计划、 与友好联谊单位及家长委员会的关系等范畴, 并鼓励学校办出 特色, 促进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3、 评价的方法: 可自 上而上的校外专家评价, 督导员 评价、 自 下而上的座谈评价法, 问卷调查评价法和同行评价法, 也可请社区及家长参与评价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