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5.82KB ,
资源ID:1045531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553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歌名家名篇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歌名家名篇鉴赏.docx

1、诗歌名家名篇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八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练习】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心灵淡泊宁静。3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补充:如何理解作

2、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饮 酒陶渊明(八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题】见练习1【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

3、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对官场生活的厌弃。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意】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七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意】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静静的倒影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

5、出发,奔向三峡,将到渝州时,重重山峦阻隔,看不到你了。多么思念你啊,峨嵋山的月亮。【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练习】1鉴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答: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拟为友人,写诗人行江见月如见故人,当行至渝州的时候离乡已远,这一路伴人而行的故乡的月亮被高山阻隔而看不到了。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悠笛声,它在春风中飞遍了洛阳城。仔细一听才知道这是一曲折杨柳,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

6、思念之情。【练习】1鉴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答:“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赠别之习俗,而折杨柳又是表达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的乐曲。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练习】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

7、“入”“流”写江水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析。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运用比喻手法,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江上美景,生动形象。3诗歌末句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恋、思念 之情。送友人李白(八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意】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在

8、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一样飘泊万里。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主题】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练习】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2.选取一角度,赏析首联。答:横、绕两个字用得贴切。横,横卧的意思,描写了青山横卧在外城北面的景象,勾勒出青山的静态之景;绕,环绕的意思,描写了清澈的溪水围绕着东城流动的景象,体现了水的动态之景,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之地的青山秀水。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

9、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巧用比喻,以“浮云”“落日”作比,以浮云的飘忽不定喻游子的心意,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喻故人之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4尾联写“萧萧班马鸣”有何作用?答: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进一步衬托了离情别绪。行路难李白(八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题】见练习1【练习】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

10、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

11、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

12、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意】舍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烦恼忧愁。长风万里呀,送来了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啊,正好在高楼之上举杯酣饮。从蓬莱文章到建安风骨,中间还有谢朓的文章,诗风清新秀丽。都有满怀的豪壮放逸的心态,神思遨游,想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抽出宝刀想要砍断水流,水波却被激得更高,想要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忧愁。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倒不如披散头发,乘小舟四处漂泊。【主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13、之情。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理解。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月下独酌李白(九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意】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

14、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主题】这首诗写明月、身影与自己“成三人”的情况,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情。(诗人表面上看诗人自得其乐,可背后是无限的凄凉、孤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

15、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主题】首二句追忆过去之盛,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练习】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答:这句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运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也指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语言深沉含蓄。“又”字则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这句话表达出一种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2杜甫的诗歌经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感伤时事之情,你还能再举出一例吗?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望岳杜甫(八上)岱宗

16、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题】诗中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的远大抱负。【练习】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人“望”中所见的壮美景色。答:望泰山,巍峨高耸。像一把巨大的宝刀将阳光斩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明暗不同的景色。那山顶的层层浮云使我心胸激荡,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2好的诗歌都精于炼字,请你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割”二字好在哪里?答:“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17、“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句诗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请你再写出一句其他诗歌中与之表达相同哲理的诗句。答:这句既写出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写出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补充:“凌”字写出诗人居高临下,抒发凌云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春望杜甫(八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18、,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题】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练习】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答: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使人赏心悦目的,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细节描写,

19、“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诗人苍老之快,而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主题】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老妇人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他对统治阶级的含蓄

20、批判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主题】见练习1【练习】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出一句和它表达情感想相同的

21、诗句。答: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羌村三首之三杜甫(九下)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意】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父老乡亲,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

22、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形。揭露出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和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登楼杜甫(九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意】值此国家多灾多难之时,客居异乡的诗人登楼观览。眼前虽是繁花似锦,诗人却无心赏玩,反而触境伤情。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大唐王朝如天

23、上的北极星一样不会改变,西方的强敌吐蕃莫再徒劳侵扰。可叹后主刘禅那样的无能的君主竟还在庙中享受祭祀,日暮之时我姑且吟唱梁甫吟。【主题】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灾难的沉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练习】1描写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并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答: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这两句借景抒情,“天地”囊括宇宙,有空间感;“古今”包含历史变迁,有时间感,此句兼顾失控,超越了一般的写景,使诗意境开阔,也传达出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怀之情。2从尾联中“聊”字中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借古讽今)答:“聊”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慨叹:可叹那昏君刘后主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据祠

24、庙,所不同的是,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诗人在当时的时局下苦无报国之路,只能吟诗聊以自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伤感之情。王维:竹里馆王维(七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意】 我独处在幽深的竹林,弹琴啸歌,好不快乐。无人知晓,却有一轮明月当头,相伴清夜。【主题】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练习】1自选角度鉴赏本诗。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

25、种怎样的情感?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3.鉴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答:这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幽深宁静的竹林里独自弹琴啸歌,以琴声歌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使至塞上王维(八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边疆将士之事。诗中既描写了边塞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练习】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

26、“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2王维的诗歌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用你的语言再现这壮阔苍凉的景色,写在下面。答:在那辽阔无边的荒漠中,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杳无尽头,圆圆的落日静静的居于天边,闪耀着余晖。3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句中哪些字特别富有表现力?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笔简洁却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诗中

27、有画的特色。这句精于炼字,“直”字、“圆”字用得好,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一缕白烟直上九霄,苍茫的沙漠,黄河横亘其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诗歌以烽烟之直、落日之圆突出大漠的辽阔无边、空旷荒凉。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八下)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诗意】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边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色欲滴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关切。【练习】1请展开“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所包含的画面并赏析此句画面: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

28、店旁边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色欲滴。赏析:句中写春雨霏霏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这里用柳色象征送别。这个句子通过清新明丽的写景,渲染离愁别绪,蕴含依依惜别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上)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主题】描写西湖早春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练习】1这首诗描绘了 西湖 (地点) 早春 (季节)的景色,诗中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 浅草 等。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答: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

29、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浅浅的,才刚刚能没过马蹄。3“争”字和“啄”字好在哪里?试分析。答:“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这两个词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

30、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观刈麦白居易(九上)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忘。【诗意】种田的人家很少有闲着的时候,五月农民们最是繁忙。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子提着装着汤水的壶,去给在南山岗田地里劳动的青壮年送饭。农民们在麦田

31、里埋头割麦子,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有一个贫苦妇人抱着孩子在他们身旁,右手拿着捡来的麦穗,左臂挎着破竹筐。听她跟别人说话,我为她悲伤不已。她说她家的田地为缴纳赋税全都卖光了,只有靠捡这麦穗来充饥。现在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从来不种田养桑。每年俸禄三百石米,到了年尾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我心里十分惭愧,一天到晚念念不忘。【主题】内容: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主旨:诗词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练习】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