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5.41KB ,
资源ID:103758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758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

1、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2、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缘溪行 _ 芳草鲜美 _ 仿佛若有光 _屋舍俨然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阡陌交通 _具答之 _便要还家_ 咸来问讯 _便扶向路 _寻向所志_ 欣然规往 _寻病终 _ 后遂无问津者 _2.翻译下列句子。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3、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理想?4.说说“桃花源”的比喻义。5.本文以_为线索。6.开头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有何作用?7.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桃花源中的生活:_。8.第三段中,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为何“乃大惊”?这说明了什么?9.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是谁?“叹惋”的是什么?11.最后两段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1)突出桃林之“美”的句子:_,_,_。(2)突出桃源自然环境

4、美好的句子:_,_,_。(3)说明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_,_。(4)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_。1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个“乃”字包含着怎样的意味?14.桃花源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什么?1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

5、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17.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什么?18.根据文意,写出下面出自本文的成语的意思。世外桃源:豁然开朗:落英缤纷:无人问津:19.说说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20.试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理想中的社会是怎样的?21.本文作者_,又名_,字_,_(朝代)著名诗人,_诗派代表人物。二、第22课 短文两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

6、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惟吾德馨_谈笑有鸿儒_可以调素琴 _无案牍之劳形_ _ 2.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本文选自_。作者_,字_。铭,用于_或_的文字,一般都是用_的。4.本文表达了作者_的贞操和_的精神。5.作者的“陋室不陋”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1)(2)(3)6.将本文中心句用横线画出。7.开头作者运用_的写作手法,引起下文。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作者连举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

7、”,再次运用_的写作手法,具有_、_、_等多个作用,以古贤自喻,突出强调_和_。9.说说龙、仙在本文中的比喻义。10.生活中,你有否发现类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事情?试举一例。11.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可爱者甚蕃_出淤泥而不染_不可亵玩焉 _濯清涟而不妖_ _亭亭净

8、植_ _陶后鲜有闻 _ 宜乎众矣 _2.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本文选自_。作者_,字_,_(朝代)哲学家。著有_等。4.本文主旨:_。5.本文运用了_、_、_、_等多种表达方式,文章开头先_,说明_,然后_,突出_,接着_,直接赞美_,_贯穿全文,意在_。6.本文对莲花的描写分为直接描绘和间接描绘。直接描绘主要描绘了莲花的_、_、_和_,间接描绘主要是通过菊花的_和牡丹的_(本空及前空均选填“正衬”“反衬”)来衬托出莲花的形象。7.作者写“莲之爱”,有何用意?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

9、的思想感情?9.完成下表。花性格代表人物作者对其态度菊牡丹莲10.结尾“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表达了作者对_的世风的鄙弃。11.作者以莲的形象寄予自己的节操,这是一种_的写法。12.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13. 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4.用原文回答:作者“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_”。三、第25课 杜甫诗三首(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齐鲁青未了_造化钟神秀_荡胸生曾云 _决

10、眦入归鸟 _ 会当凌绝顶 _2.翻译下列句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齐鲁青未了”一句在诗的内容方面有何作用?4.按要求写句子。(1)写泰山景色秀美:_(2)写泰山山势高大、遮天蔽日:_(3)表达诗人对泰山及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_,_5.尾联具有_的作用,表现出诗人_的决心、_的气概和_的雄伟抱负。6.本诗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出具体解释。7. 本诗选自_。作者_,字_,_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_”前后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_、_、_)“三别”(_、_、_)等一系列篇章。他的诗被

11、后人称为“_”,他本人也被尊为“_”。望岳共_首。8.本诗诗眼是_。9.本诗一、二两句运用设问手法,问句写出了诗人_,答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_。10.本诗尾联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11.赏析加点字词:阴阳割昏晓。12.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颔联上句是实写,下句是虚写。(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翻译下列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12、惊心。2.首联、颔联表现作者_之情,而颈联表现作者强烈的_之情,尾联说明诗人苍老之快完全是由于_、_、_所致。3.本诗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是_联,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_联。(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老翁逾墙走_吏呼一何怒_ 犹得备晨炊 _2.翻译下列句子。存者且偷生,死者

13、长已矣!3.本诗表达了作者_和_。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句通过_,突出了_和_。5.有人说,妇人的致词全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吗?为什么?6.按要求写句子。(1)表现战争惨烈:(2)反映兵役苛酷:(3)反映老妇丧子之痛,含悲度日:(4)说明战争给平民带来经济上的贫穷:7. 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现这一顺序的词语?8.将第三段老妇的致词用“/”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四、第26课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14、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略无阙处_自非亭午夜分_ 不见曦月 _至于夏水襄陵 _ 沿溯阻绝 _ _不以疾也 _则素湍绿潭_属引凄异 _2.翻译下列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本文通过

15、描写了三峡山的_美、夏水的_美、春冬水的_美和秋水的_美,表现出三峡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和_之情。4.本文有何语言特色?5.第二段中,作者明明写道“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为什么后面又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文末引用渔歌有何作用?7.三峡,_、_、_的总称。本文作者_,字_,_(朝代)地理学家。撰_,其书名为注释_,实则以其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_、_、_等,是我国古代最_、最_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_和_,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8.第二段中写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_,_。出自

16、李白的_。9.按要求写原句:(1)从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和江面的狭窄的句子:(2)江水凶险的句子:(3)侧面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4)用比较的方法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10.将短文划分为4个层次,用“/”在文中标出,并分别概括层意。(1)(2)(3)(4)11.从第3段中找出从色彩上和动态上对三峡进行描写的句子。色彩上:动态上: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总写三峡的地貌和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B.第2段写三峡夏日景色,抓住水流湍急来写,突出了三峡奔放的特点。C.第3段写三峡的春冬之景,突出了三峡深幽俊逸的特点。D.第4段写三峡秋日景色,寒静肃穆,猿啸声绵长凄凉,突出了三峡引人愁思

17、和忧伤的特点。13.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14.本文写四季风光,为何不按常规四季顺序写?15.请你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描写三峡风光的对联。(意思相对即可)16.请你用“三峡的_美,你看_”的句式来说一说三峡的美。三峡的_美,你看_。五、第27课 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18、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五色交辉_四时俱备_ 晓雾将歇 _夕日欲颓 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2.翻译下列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本文作者_,_代人,字_,号_,有_。4.试赏析“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两句。(角度不限)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为我们描绘了一派_的气象,平添了_。6.首句作用:_。7.本文中心字:“_”。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本文最后一句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0.与记承天寺夜游相比:(1)本文主要写_之美,彼文主要写_之美。(2)两文都有

19、紧扣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具体的心绪却不同。本文的作者堪称隐居的“_”人,彼文的作者是受到贬谪的“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你还能进一步地将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说明出来么?试一试。(4)两文的语言特色鲜明,试比较分析其异同。相同点:不同点:(5)任选一篇,以“这篇文章美,美在”或“这句话美,美在”的格式,写几句赏析的话。11.体会加点词的妙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2.本文是如何具体描写作者的隐居之地的?13.本文结构精巧,试对此作简要分析。1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

20、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念无与为乐者_相与步于中庭_盖竹柏影也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2.翻译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本文作者_,字_,号_,_(朝代)文学家。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是_的意思,作者身处逆境却自得其乐,体现了作者的_。5.概述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 )( )( )( )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景名句

21、,运用_的修辞手法和_的写作手法,描绘出月光的_和竹柏倒影的_。7.试具体分析“闲人”一词的两方面含义。(1)(2)8.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9.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示?10.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11.本文写景句子的主要内容可以用4个字概括为:_。六、第30课 诗四首(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翻译下列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本文的主旨句是“_,_”,写出诗人享受田园之乐的_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_。3.最后一句中的“愿”具体指什么?(二)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翻译下列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颔联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3.颈联描绘了什么?4.本诗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说作者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战士。要去哪儿呢?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B.诗的颔联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征蓬”“归雁”,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C.诗的颈联两句被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堪称刻画塞外风光的典范。D.诗的尾联说敌人正在燕然。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翻译下列句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2.颔联描绘了_。3.颈联分别描绘了一幅_图和一幅_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