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04KB ,
资源ID:103508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50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立和中医冬季养藏系列.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立和中医冬季养藏系列.docx

1、立和中医冬季养藏系列冬季专题立和冬季养“藏”系列“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中医认为肾主收藏,与冬季气候寒冷的性质是相同的。在冬季通过各种方法温补阳气,一方面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天地收敛之气,将补养的阳气潜藏于内。因此冬季也成为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又有易耗难补的特点。黄帝内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冬季养生要首重祛风散寒。寒气是导致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

2、凝滞,容易导致经脉气血阻滞不通而痛;寒性收引,会令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脾胃虚寒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肝肾虚寒,容易引起腰腿痛、肢体冰冷等。黄帝内经提到:“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故中寿而尽也”等,这些都是由于寒邪所致的病症。立和中医秉承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理念,由多位临床中医师根据临床大部分人群的体质,制定出四大冬季保健养生方法,帮助您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一、冬季养“藏”系列之中药泡脚养生泡脚养生,早在中国唐宋时期已开始盛行,古有四季浴足歌:“春浴足,可疏肝升阳;夏浴足,可固气养心;秋浴足,可润肺健脾;冬浴足,可暖肾培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足浴养生保健的故事:唐朝一代美

3、人杨贵妃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足浴以强身健体,并作诗曰:“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足浴保健”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举。民谚有“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之语,可见古人深知泡脚对身体的好处。泡脚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秋冬季节进行足疗,更有助于阳气的潜藏,符合中医冬季养“藏” 的理论。简而言之,泡脚有以下四个最直接的功效:温养脏腑、温通经脉:黄帝内经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俗语云:“脚为精气之根”。足底约有70多个反射区,对应了几乎所有的五脏六腑,用热水泡脚,具有益肾助阳、封藏精气的功效。经常泡脚,可以温养五脏六腑,使身体

4、脏腑阴阳调和,起到舒展气机、通畅血脉的作用。平素体质虚寒、手脚容易冰冷的人,泡脚更是可以起到温通经脉、补助阳气的作用。对于一些风湿、类风湿患者,长期泡脚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协助睡眠、引火归原:古代中医认为,睡眠是最好的潜藏肾气的方式。目前大部分人的失眠往往是由于心火过旺、肾阳不足引起。泡脚起到温煦肾水的作用,肾水得到温煦,心火能顺利下潜,在上的“火气”引入下元,达到引火归原、心肾相交的作用,从而促进睡眠。安神定志、提神醒脑:经络中“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部是3条阳经的止点,3条阴经的起点,前头的阳明经、头顶的厥阴经、后头的太阳经、片头的少阳经,都与足部相连。再加上泡脚

5、能温养肾气,中医认为,“肾藏志”,故而有改善头晕、头痛、健忘,达到提神醒脑的功效。行气活血、滋荣养颜:人体各个部位均需要气血的温养方能保证其正常的行使功能。气血充足更是女性朋友的皮肤光泽的保障。泡脚通过温养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身体气血通畅、阴阳滋和,自然能达到养颜驻容的功效,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作用。 知道了泡脚对身体的益处,那么如何泡脚,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呢?总结说来,有以下五个注意点:少量出汗:泡脚一般微微出汗既可,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即可(注:人身体经脉循行一个周期为28.8分钟),时间过长易导致出汗过多。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多会伤心血;而徐徐出汗才能起作用而又不伤正。正

6、确选时:饭前一小时、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饭前人体能量少,泡脚会使全身血液循环丰富,更消耗能量,导致水分消耗、低血糖;饭后由于血液集中在胃肠道,此时泡脚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分配到胃肠道的血运会相对减少,不利于消化吸收。立和中医建议您选在临睡前泡脚最为适宜,可以帮助阳气内藏,达到引火归原、协助睡眠的功效。贵在坚持:苏东坡曾对泡脚有一段亲身体会:“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泡脚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养生过程。将泡脚养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才能显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控制水温:一般温度控制在45比较适宜,趁热按揉脚部,能令泡脚起到更好效果。如水温

7、下降太快,需及时加入热水(不宜加冷水)。糖尿病患者须特别注意控制水温,防止烫伤。循序渐进:冬季血液流动速度较慢,如果一遇冷就泡脚,难以适应热度,会影响健康。因此,泡脚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天气不太冷时就开始泡,让血管逐步适应,才能保证健康。切忌感寒:因泡脚后足部及全身毛孔张开,极易感受外邪。泡脚刚结束最好用干毛巾擦干,并着袜保暖。泡脚后微汗更不可外出吹风。中药泡脚是在在泡脚时,加入一些辅助药材,在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下,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舒张的毛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作用相关脏腑,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以下根据临床常见人群的体质,为大家提供几种不同需求的泡脚方:1、 温阳固

8、本补肾方:药物组成:丁香、乌药,干姜、小茴、吴茱萸、附子、仙茅、仙灵脾等。自备物品:食盐30克。用法:加入约3000毫升冷水和食盐30克,大火煮开10分钟,冷却至40-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药液量应没过踝关节,如果药液不足,可加适量温水。每日一次,以额头后背微微发汗为度。适用人群: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者。2、 助眠保健方:药物组成:艾叶、肉桂、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等。自备物品:食盐30克。用法:同上。适用人群:失眠多梦者。3、 祛风活络止痛方:药物组成:独活、川乌、草乌、艾叶、细辛、威灵仙、防风、桂枝、麻黄、鸡血藤等。自备物品:高度白酒30毫升,生姜30克。用法:加入约3000毫升冷水和白

9、酒、生姜,大火煮开10分钟,其余用法同上。适用人群:风湿、类风湿,老寒脚等各种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手足不仁、筋脉挛缩等症。4、 驻颜美容方:药物组成: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芷、桃仁、红花、艾叶、丹参等。自备物品:陈醋30毫升,生姜30克。用法:加入约3000毫升冷水和生姜,大火煮开10分钟后倒出,再加入陈醋,其余用法同上。适用人群:气滞血瘀、气郁不畅引起的皮肤干燥、不光泽等。5、补气养血保健方:药物组成:赤芍、当归、川芎、熟地、白术、杜仲、黄芪等。自备物品:高度白酒30毫升,生姜30克。用法:加入约3000毫升冷水和白酒、生姜,大火煮开10分钟,其余用法同上。适用人群:气血虚弱、气血不养等各种

10、病症。6、温经祛寒方:药物组成:艾叶、独活,吴茱萸、桂枝、仙茅等。自备物品:高度白酒30毫升,生姜30克。用法:加入约3000毫升冷水和白酒、生姜,大火煮开10分钟,其余用法同上。适用人群:气血虚弱、气血不养等各种病症。7、祛脚气止痒方:药物组成:苍术、黄柏、苦参、荆芥、红花、五加皮、大枫子、白矾、花椒、皂角等。自备物品:陈醋一瓶用法:用陈醋一瓶,约500毫升,没过药材,浸泡24小时(不需煎煮)后浸足。可反复使用多次。适用人群:脚汗、足臭等各种湿性脚气。此外,泡脚会经常出现一些反应,比如,足部皮肤瘙痒、发红,特别是用药泡脚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是泡脚后身体的湿浊之气被药力逼出体内的表现,是排除

11、外邪的好现象,请勿惊慌,请继续坚持泡脚,时日一长,体内湿气除尽,症状自然就会消失。这种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皮肤过敏。但如果持续瘙痒不减轻,可能另有原因,请在医生指导下处理。有的会出现足肿等,可能是身体湿气代谢障碍,导致下流足部所致。此时需要服药帮助机体排泄水湿。有的会出现一过性的头晕、虚乏,可能是气血虚弱,一时血液不能供养大脑所致,此类人一般不宜泡脚过长。泡脚若有出现较强的反应,请咨询专业中医师。二、冬季养“藏”系列之艾灸艾灸,是借火的热力及艾的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阳通脉、行经活血、扶正祛邪,以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朝著名医家李梴在医学入

12、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中医古籍有 “体寒是百病之源”的记载,是说明阳气在我们体内的重要性。阳气不足,导致气血不畅,不能滋养经脉、肌肉、皮毛,以致气血淤积于某处而致病,久则出现各种疼痛。本草纲目记载:“(艾)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艾草本身具有温阳通经的作用,再加上火的热力,因此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经通络等功效。由于其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以及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方便实用等诸多优点,很早就在民间流传。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现代中国人不知道其对保健的奥

13、秘。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韩,目前已将艾灸作为日常保健的一项重要活动。有报道称日本某个小岛频频出现百岁老人,与长期艾灸足三里有直接关系。冬至一阳生,又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冬至前后艾灸不仅能祛除阴寒之气,又能顺应阳气初生的状态,起到祛风散寒、助阳化气的作用。因此冬季是使用艾灸温阳的最佳季节。总结艾灸有以下几大功效:温经散寒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温通经脉、温经散寒的作用,灵枢禁服

14、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加强机体气血运行,因此对于血寒经络不畅,气血凝涩引起的痹证、虚寒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扶阳固脱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用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的纯阳性质,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

15、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升阳举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则灸之”。 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说明灸疗对气虚下陷、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有显著的效果。适用于现代脏器下垂等疾病,如脱肛、阴挺、久泄等。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最常用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

16、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多种传染病。针灸大成则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也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明艾灸显著的防病保健作用。总的来说,灸法适宜体质较虚寒之人,尤其是长年寒湿痹痛、关节疼痛者,坚持使用,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无明显病痛,长期四肢冰冷的人,灸法又能够起到预防疾病,改善虚寒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下面介绍艾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火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为23cm,以自觉较温热但不烧灼疼痛为度。2、施炙的时间:一般每次每个穴位15分钟以上。时间一般在下午或傍晚为宜,因下午时阳气

17、下潜,借天地之气将艾灸所增加之阳气潜藏于体内,效果更佳。3、施炙的顺序:据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如果身体的上下前后都需要选穴进行艾灸,就应先灸背部、上部,然后再灸胸腹部、下部。先上后下有助于阳气的潜藏。4、艾灸禁忌人群和情况: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情况下不宜艾灸,体质阴亏血少明显,素来津液亏虚,虚热体质,元气大虚之人不宜艾灸。5、艾灸的注意事项:一、在第一次艾灸时,须于标记点附近寻找穴位点。穴位点的感觉一般是:灸时觉热力内透、温暖舒适、热流沿着经络传感等,但皮肤烫痛感一般不会太明显。是否找对孔穴位置是灸疗效的关键之一,请耐心寻找。找到后请以后每次固定

18、此点,连续艾灸。二、灸时尽量做到火力连续,不要间断。三、灸至热流沿经络传感,甚至在传感过程中出现寒热交替、某个区域冰冷、腹胀或腹中温暖,此时不可停灸,须持续灸至传感传遍整条经络、灸感消失或患者觉得全身舒适,才算艾灸整个过程。若不出现传感,则至少要让热感持续约半个小时,再换下一个穴位。四、艾灸后会经常出现腹胀、屁多、关节酸痛、微汗、鼻塞流涕等症状,甚至有很多人在灸后出现灸疮,甚至化脓等。这些都是寒邪外排的佳兆,切勿因此惧而停灸,以免半途而废,影响疗效。若灸疮过大或化脓,注意保持疮口干燥,少触冷水。灸疮一般需一个月愈合,请等待灸疮结痂、脱落。如遇分泌物增加时,效果为最好。灸疮愈合后若瘢痕呈坚硬疙瘩

19、或紫暗颜色,是病根未除的表现。若瘢痕颜色灰白,平坦柔软,则可能已达到治疗效果。五、请每日选1-2个穴位灸至传感出现,尽可能将一个穴位灸透,才换灸下一个穴位,不宜贪多求快。艾灸每日1-2次。六、灸时尽量保持安静状态,不做其它事,闭目养神为宜,以利经气运行。七、灸后尽量不要洗浴、触冷或吹风。女性经期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灸盒时皮绳不可绑太紧,以免影响传感传导。八、艾灸过程中若出现口渴难忍,可能是身体阳气一时温通,津液不及输布的情况,可浓煎黑豆汤加白糖热服即可。九、普通的保健穴,如足三里等,一般可以连续艾灸一年以上。艾灸功在缓图,坚持方能见功。具体治疗穴位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艾灸是常用保健方法,坚

20、持艾灸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针对许多慢性病有其它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艾灸不仅可以节省药材资源,而且方便简易、风险小,能减少患者吃药,节省医疗费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冬季艾灸养生保健五大穴位。1、命门穴命门穴又名精宫,属于督脉。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命门穴其气与肾通,是补肾强腰、温养肾气的主要穴位。坚持艾灸命门,对长期腰脊疼痛、坐骨神经痛、肾气虚弱之遗尿、尿频、阳痿,以及妇女虚寒型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等有显著疗效。2、关元穴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位于脐下三寸。关元穴是一身元气所在,具有培肾固本、温补元气、通调冲任的功效,能调治元气不足的诸虚百损,以及尿频、夜尿频多等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21、3、中脘穴中脘又名太仓,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中脘是胃的募穴。艾灸中脘可以起到和胃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虚寒型胃痛、腹胀、厌食、呕吐、呃逆等。4、足三里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足三里,是培补后天、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长期艾灸足三里能起到很好的健脾胃的作用。古语有“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5、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三寸。是调理妇科疾病的要穴。顾名思义,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因此艾灸三阴交能温养三条阴经,对妇科虚寒性的痛经、月经不调、手足冰冷等有很好的疗效。可谓“女性第一要穴”。最后,提醒大家注意,艾灸后请务必

22、将艾条熄灭,以防意外。三、冬季养“藏”系列之药酒进补酒与防病治病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论述。酒就作为中医治病药材已有千年的历史。中医认为,酒秉水谷之悍气,性温而善行,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因此酒有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疏肝解郁等诸多功效;而酒作为谷物之精华,又有温润肠胃的作用。班固在史记、食货志中称其为“百药之长”。古代许多医家均有借用酒与中药配伍,制成药酒来治病的经验。以酒作为药材的溶剂,“酒行药势”,又可以引药力通行全身,而且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以达到有病温通气血,无病滋补保健的作用。圣济总录记载“药酒长于温通血脉,辅助阳气,既可用于祛疾,又可用其防病,兼有

23、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髓之类,悉宜常服。”药酒既能治疗疾病,又能用于日常养生保健的特点,为大部分人群所喜爱。冬寒逼人,阳气不足之人,由于血脉滞涩、经络不畅会时常感到手脚冰凉,四肢僵冷。用药酒来祛冬寒,可以起到补养气血、温通血脉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经络痹阻、气血瘀滞和虚寒体质的人群。一药酒养生的优点1. 适用广泛药酒调配,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配浸泡药材。需治疗疾病,如治疗关节疼痛的益肾蠲痹酒。需要防病、保健、美容的,有四物酒、养生酒等;作为病后调养和日常饮酒使用而延年益寿,如十全大补酒,周公百岁酒等。2服用方便配制药酒,不必经常购药,减少了煎药之繁琐,省时省力。饮用及携带方便。3甘甜悦口由于大部

24、分药酒中有加入蜂蜜或白糖,具有矫昧和矫臭作用,因而服用起来甘甜悦口。既没有白酒的辛辣呛口,又大大减少了中药的苦涩难入口,平和适中,被大部分人接受。特别是放置年数日久的药酒,口感更加醇厚、柔和,入口顺滑而润,是喜酒人士的佳品。4、不易伤人。药酒大多属于平和补益之品,又是针对大部分人群体质配制,再加上酒本身就是米谷酿制而成,因此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5吸收迅速药材通过短至一两个月,长至半年的浸泡之后,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均溶化在酒醪之中。药物之性通过酒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很快地被吸收并发挥作用。再加上酒性偏温,能将药力渗入身体内部,加强补益功效。6容易保存药酒只要遵守浸泡注意事项,放置适宜

25、场所,便可经久存放。药酒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治病用酒和补益用酒。立和中医馆根据临床常见的不同体质,为广大消费者制作了几种药酒,供大家选用。其中乾健酒和厚坤酒属于治疗性用药。1.立和养生酒【组成】鹿茸粉、肉苁蓉、高丽参、黄精、杜仲、当归、枸杞、茯苓、巴戟天、骨碎补、丹皮、甘草、狗脊、女贞子、蜂蜜、高粱酒等【功效】益气和血、补肾柔肝、免疫调节。可用于调理肾虚、腰酸痛、精力不济、畏寒肢冷,男女皆宜。2.立和乾健酒【原料】生晒参、巴戟天、枸杞、茯苓、 菟丝子、沙苑子、生白术、炙甘草、油桂、党参、车前子、牛膝、木香、冰糖、高粱酒等【功效】温脾肾,除寒湿,适用于面色萎黄,优思伤脾,脾肾气继,神疲乏力等3.

26、立和厚坤酒 【原料】当归、佛手、香附、陈皮、白芍、川芎、生地、小茴香、龙眼肉、苁蓉、炙甘草、黄芪、白豆蔻、菊花、女贞子、首乌、冰糖、高粱酒等【功效】补气血,益肝肾,适用于气血亏耗,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思饮食等4.十全大补酒 【组成】黄芪、肉桂、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黄、白芍药、川芎、当归、砂糖、高粱酒等。 【功效】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等症。5.周公百岁酒 【组成】黄芪、茯神、肉桂、党参、白术、麦门冬、茯苓、陈皮、防风、枸杞、龟板、山药、川芎、生地黄、当归、五味子、羌活、高粱酒等。 【功效】养血生血,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精

27、力旺盛。 6.参茸酒 【组成】人参、黄芪、茯苓、当归、山药、龙骨、鹿茸、远志(蜜制)、怀牛膝、肉苁蓉、五味子、熟地黄、菟丝子、附子(制)、高粱酒等。【功效】滋补强壮,助阳固精。可用于气血两亏、腰酸腿痛、手足寒冷、梦遗滑精、妇女血亏、血寒、带下淋漓、四肢无力。 7其他药酒1).葡萄酒在寒冷的冬天,往葡萄酒中加入肉桂、丁香、柠檬、橙皮、白糖等,加热后饮用。具有御寒、保健、活血等功效,对宫寒体冷、气滞血瘀者均有益处。需要注意的是,酒不要加热至沸腾,因为那样会导致酒精挥发,也就没有酒味了。据我国古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葡萄酿酒,暖腰身,驻颜色,治补血,耐寒,可见葡萄酒对健康的重要作用。立和葡萄酒以优

28、质葡萄自行酿造而成,甘醇爽口 2).四物酒很多女性对“四物汤”并不陌生,它以当归、熟地、川芎、白芍为“四大主角”,是中医药典中补血调经的经典药方,除了用它煎饮外,也可以用来泡酒。很多女性由于血虚而容易痛经,面色萎黄缺少红润,冬季容易手脚冰冷,都是可以用这四种药材来泡酒喝。坚持饮用可以活血化淤、排出血块,减轻月经期间的疼痛感,改善贫血状况,让手脚不再冰冷。 3)阿胶酒 阿胶有很好的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也是女性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最佳补品之一。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适合服用阿胶,血虚者可用阿胶补益,血多者用阿胶来固摄,血少者用来行血。阿胶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服用后可使面色 红润,肌肤细嫩、有

29、光泽,另外阿胶还有一定的祛斑效果,所以也用以护肤养颜。服用阿胶酒时可用25毫升的黄酒,放3-9克阿胶于酒中,炖热烊化即可饮用,可分早晚两次饮用。二服用药酒的注意事项药酒虽然具有诸多功效,但饮用过量或不当,也会影响效果,甚至损伤身体。因此遵守药酒服用的各种注意事项显得更加重要。1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药酒。药酒养生比较适宜于肝肾虚弱、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经脉不畅之类的人群。有的药酒,需要根据体质选用。比如体寒者一般选用温阳散寒类,如参茸酒。体质偏热者用滋阴养血清热类,如阿胶酒等。老人可选用周公百岁酒等。男性朋友建议用乾健酒;女性适合厚坤酒等。有些药酒则没有特别的体质要求,一般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如养生酒

30、、葡萄酒、十全大补酒等。2饮用以适度为宜。现代人有个错误观念,以为服补药、补酒多多益善。其实不管是补药还是补酒,都要合理、适当,不可过量,以免伤身。节制饮酒尤为重要 。 古今关于饮酒的利弊有很多论述。比如宋代易学大师邵雍诗曰: “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 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药王”孙思貌也说:“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这里的“和”即是适度的意思。中医讲究中庸之道,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药力太弱,都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另外,饮用量的多少,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强弱。强者可多饮少许,弱者宜少饮。一般来说,药酒以服

31、用至全身微微暖意为佳。普通人以一天约一两至二两左右为宜。3饮酒的时间:一般认为,冬季严寒,是最适宜饮酒,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阳通脉的作用。关于白天还是夜晚的药酒服用,一般分两类。如果是以补养为主的,如补益肝肾等药酒,一般适宜在夜间饮用,以达到潜藏阳气的作用。如果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为主的,如治疗关节四肢疼痛等药酒,夜间饮用则容易扰乱心神。最好选在白天服用,以达到气血运行的效果。本 草 纲 目 有 载:“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即是指这类温通气血的药酒。4饮酒的温度:在这个问题上,有人主张冷饮,也有人主张温饮。这需要辨证来看:对于体质虚寒,不容易“上火”的人一般主张温饮,以达到协助温阳散寒的作用。体质非常冷的,甚至可以加热来服用。古代一般是以温饮为主。比如典故“煮酒论英雄”,即是说酒加热来饮用。对于属于“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体质,温服出现“上火”的,建议可以采用冷饮的方法。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而且使药力缓慢发挥作用,达到不“上火”并能发挥功效的作用。由于目前大部分人夜生活、嗜食冷饮等违逆自然的生活习惯,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出现了大量的“上热下寒”、“外热内寒”和情绪不畅的体质。因此冷饮也慢慢开始普遍使用。立和中医根据这种现状,在配制药酒时除了以温补气血之外,又加入一些潜降阳气、疏肝解郁的药物,使药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