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9 ,大小:258.83KB ,
资源ID:10235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35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单轨交通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单轨交通设计规范.docx

1、单轨交通设计规范单轨交通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33 运营组织 6 3.1一样规定 6 3.2系统运能设计 6 3.3行车组织 6 3.4行车速度 7 3.5车站配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 7 3.6运营治理 74 车 辆 9 4.1一样规定 9 4.2安全和应急设施 10 4.3车辆与其它系统 105 限 界 12 5.1一样规定 12 5.2限界的制定原则 12 5.3制定限界的要紧技术参数 14 5.4限界图 156 线 路 16 6.1一样规定 16 6.2线路平面 16 6.3线路纵断面 19 6.4辅助线、车辆基地线及道岔 21 6.5线路标志及标线 227

2、 轨道梁桥 23 7.1一样规定 23 7.2荷载 25 7.3结构设计 27 7.4构造及系统设备预留、预埋要求 288 高架车站结构 30 8.1一样规定 30 8.2荷载 30 8.3设计原则 30 8.4构造要求 319 地下结构 32 9.1一样规定 32 9.2荷载 32 9.3设计原则 34 9.4构造要求 3510 车站建筑 37 10.1一样规定 37 10.2车站平面 37 10.3车站出入口 39 10.4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垂直电梯 40 10.5安全栏栅、安全门与屏蔽门 40 10.6无障碍设施 41 10.7车站环境设计 41 10.8最小高度、最小宽度、最大通过能

3、力 4311 工程防水与防腐蚀 45 11.1一样规定 45 11.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45 11.3附加防水层 46 11.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47 11.5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防排水 48 11.6高架车站和轨道梁的结构防水与防腐蚀 4812 通风、空调与采暖 49 12.1一样规定 49 12.2地下线路 49 12.3地面及高架线路 53 12.4空调冷源及水系统 53 12.5有关地面建筑 54 12.6通风与空调系统操纵和运营 5413 给水与排水 55 13.1一样规定 55 13.2给水系统 55 13.3排水系统 56 13.4车辆基地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57 13.5

4、排水设备监控 5914 供电 60 14.1一样规定 60 14.2变电所 62 14.3接触网 65 14.4电缆 67 14.5动力与照明 70 14.6电力监控系统 7115 车站设备 75 15.1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75 15.2安全门与屏蔽门 7616 道岔系统 77 16.1一样规定 77 16.2道岔类型 78 16.3道岔设备 81 16.4道岔设置原则 83 16.5道岔安装原则 8417 防灾 85 17.1一样规定 85 17.2建筑防火 8517.3安全疏散 86 17.4消防给水 87 17.5灭火装置 89 17.6消防设备监控 80 17.7防烟、排烟与

5、事故通风 80 17.8防灾用电与疏散标志 92 17.9防灾通信 92 17.10火灾报警系统 93 17.11救援保证 9518 通信 96 18.1一样规定 96 18.2传输系统 96 18.3公务电话系统 97 18.4专用电话系统 97 18.5无线通信系统 99 18.6广播与导乘信息系统 99 18.7时钟系统 100 18.8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01 18.9电源及接地系统 101 18.10通信用房技术要求 10219 信号 104 19.1一样规定 104 19.2列车自动操纵(ATC)系统 104 19.3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 105 19.4列车自动防护(ATP

6、)系统 106 19.5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 108 19.6车辆基地及停车场信号系统 109 19.7信号系统供电 109 19.8电磁兼容与防护 110 19.9其他 11020 自动售检票系统 112 20.1一样规定 112 20.2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构成 112 20.3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功能 113 20.4自动售检票系统与有关系统的接口 11421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115 21.1一样规定 115 21.2系统设计原则 115 21.3系统运营组织模式及差不多监控功能 116 21.4硬件设备配置 116 21.5软件差不多要求 117 21.6系统网络结构与功能 117

7、21.7系统布线及接地 11822 运营操纵中心 119 22.1一样规定 119 22.2功能分区与总体布置 119 22.3建筑与结构 121 22.4布线 122 22.5供电、防雷与接地 122 22.6照明与应急照明 123 22.7通风、空调与采暖 123 22.8消防与安全 12423 车辆基地 126 23.1一样规定 126 23.2车辆基地的功能、规模及总平面设计 126 23.3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128 23.4车辆检修设施 131 23.5设备修理和动力设施 133 23.6综合修理中心 133 23.7物资总库 134 23.8培训中心 134 23.9救援设施 13

8、5 23.10其他 13524 环境爱护 136 24.1一样规定 136 24.2噪声污染防治 136 24.3振动污染防治 13824.4日照阻碍与景观和谐 138 24.5其他 1381 总则1.0.1 为保证单轨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可靠,做到以人为本、爱护环境、经济适用和技术先进,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的设计。1.0.3 本单轨交通系统适用于高峰小时单向断面客运量13万人次的都市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专门适用于都市旧城改造难度较大、沿线景观及环保要求高的都市干线、辅助线和接驳线。当高架线专门桥梁结构较多或地下线占全线比例较大时,单轨交通系统的采纳应按

9、照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0.4 单轨交通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都市总体规划和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求,线路选择应以客流推测为依据,并应做到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1.0.5 单轨交通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三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1.0.6 单轨交通工程的设计应统一规划、远近期结合、分期实施。建设规模、设备容量应按推测的远期客流量和系统运输能力确定。对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配置的设备,应考虑分期扩建和增设。1.0.7 单轨交通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因损坏和大修会严峻阻碍系统正常运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1.0.8 单轨交通正

10、线应为右线行车的双线线路。1.0.9 单轨交通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宜采纳高密度、短编组行车组织。1.0.10 初期、近期和远期列车编组的车辆数,应分别按照推测的初、近和远期客流量、车辆定员数和设定的行车密度确定。 车辆定员数为车辆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车厢空余面积定员数宜按每平方米站立名乘客运算,并应适当考虑残疾人车位。1.0.11 单轨交通各线路之间,以及单轨交通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应换乘便利,并应与地面交通统一规划、有机结合。1.0.12 单轨交通设计应考虑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1.0.13 单轨交通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判结果确定。1.0.1

11、4 单轨交通地下线路在满足本系统安全、功能、环境要求的前提下,人防要求可由都市主管部门按照当地具体情形确定。1.0.15 高架车站、地下车站出入口和风亭等建筑物的形式和体量的确定,应考虑对都市景观的阻碍和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并应结合都市改造,综合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1.0.16 车站、车辆基地、操纵中心、主变电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严格操纵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1.0.17 车站应建无障碍设施。1.0.18 车站站台应当设置安全栏栅或安全门,地下车站可优先采纳屏蔽门。高架车站行车轨道区底部应采纳封闭结构。1.0.19 单轨交通的机电设备及车辆,应采纳满足功能要求、

12、技术经济合理的成熟产品,并应考虑标准化、系列化和立足于国内生产。1.0.20 单轨交通系统设计应逐步实现以行车指挥与列车运行为核心的机电设备综合自动化。1.0.21单轨交通的车辆基地、主变电站、操纵中心的设置,应按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统一考虑,充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修理机电设备的资源共享。 当一条线路长度超过20km时,可按照运营需要,在适当位置增设停车场。1.0.22设计单轨交通地上线路时,应考虑与都市环境的和谐,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阻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都市环境爱护的有关规定。单轨交通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有关排放标准。1.0.23跨河流和临近

13、河流的单轨交通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1/100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单轨交通工程,当其上水体有可能危及工程的使用安全时,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1.0.24 单轨交通应具有对火灾及其他灾难的防范和救援设施。1.0.25 单轨交通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 语2.0.1 单轨交通 monorail transit 轨道为一条带形的梁体,车辆跨骑于其上或悬挂于其下行驶的交通工具。2.0.2 跨座式单轨交通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为单轨交通的一种型式,列车骑行于轨道梁的上方,

14、车辆除底部的走行轮外,在车体的两侧下垂部分尚有导向轮和稳固轮,夹行于轨道梁的两侧,保证车辆沿轨道安全平稳地行驶。2.0.3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service life在一样爱护情形下,能保证结构工程或设备系统正常使用的最低时段。2.0.4 接驳线 connecting lines for transfer在都市轨道交通中,接驳线为联接要紧线路并具有汇送和接运乘客转运功能的线路。2.0.5 轨道梁 track beam 单轨交通的轨道梁,是一种既承担列车荷重又兼作车辆运行轨道的结构,同时也是供电、信号、通信等缆线的载体。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轨道梁,通常采纳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制成,在一些专门

15、区段也有采纳钢梁或几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梁体。PC梁为预制混凝土轨道梁(precast concrete track beam)也即预制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的简称。2.0.6 内部空气环境 inner air environment 单轨交通系统内部对人员的安全与舒服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产生阻碍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流组织、气流速度和噪声等因素的总况。2.0.7事故通风 emergency ventilation 在单轨交通内部发生火灾、地震以及其他非正常状况时,为保证安全所采取的通风方式。2.0.8 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直截了当降至列车出入线洞口、放开出入口或放开风口

16、的面积。2.0.9 牵引网 traction network 由接触网和回流回路构成的供电网络。2.0.10 接触网 contact line equipment 通过受流器向电动车辆供给牵引电能的导电网。2.0.11接触轨 contact rail 用金属轨条制成,装设在轨道梁的侧面,通过受流器向电动车辆供给牵引电能的导电轨。2.0.12 安全门 platform safety gate沿站台边缘设置的围护结构,对应列车车门设有自动开启的门体,为在没有列车停靠情形下,防止站台人员或物体坠落轨道区的安全设施。2.0.13 关节型道岔 joint turnout一种钢制结构设备。道岔的梁体由数节

17、钢制轨道梁铰接组成,采纳专用动力(气动、液动或电动)驱动,转辙时道岔梁一端固定,整体转动并使梁的另一端与线路轨道梁衔接形成岔道,转换列车行驶线路。关节型道岔转辙后道岔梁纵向外形呈折线状。2.0.14 关节可挠型道岔 joint flexible turnout 一种较关节型道岔构造复杂的钢制结构设备。道岔梁体由数节钢制轨道梁组成,其梁两侧另装有导向面板和稳固面板,由专配的挠曲装置在专用的挠曲电机驱动下,转辙时挠曲成设定的曲线面。关节可挠型道岔转辙时,采纳专用动力(气动、液动或电动)驱动,道岔梁一端固定,整体转动并使梁的另一端与线路轨道梁衔接并形成侧面为圆滑走行面的岔道,使列车能平稳地转换行驶线

18、路。道岔梁呈直线时,侧面的导向面板和稳固面板复原成直线状。2.0.15 道岔桥 turnout bridge 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的安装道岔的专用桥式平台。2.0.16 道岔专用平台 turnout platform 在地面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的安装道岔的坑式平台。2.0.17 转辙电机 switchover motor道岔驱动减速机配套的主电机,自带电磁制动装置。按照道岔型式,一组道岔有一台或多台转辙电机。2.0.18 挠曲电机 deflection motor关节可挠型道岔中实现导向轮和稳固轮走行面板挠曲的驱动电机。2.0.19 联络通道 emergency connection acc

19、ess在轨道交通地下线路的两条区间隧道之间设置的横向通道。当一侧隧道内发生事故时,可供人员逃至相邻非事故隧道内及疏散至安全地带。2.0.20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从此系统提取基准定时信号。2.0.21 移动闭塞 moving block前方列车与后续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单元不预先设定,并随列车的移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闭塞方式。2.0.22 准移动闭塞 quasi moving block前方列车与后续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单元预先设定且固定不变,并按照前方目标状态设定列车的可行车距离和运行速度,是介于固定闭塞和

20、移动闭塞之间的一种闭塞方式。2.0.23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基于运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操纵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算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2.0.24 车辆基地 depot为设有停车库、修理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办公及生活设施的轨道交通综合后勤基地,具有配属车辆并承担车辆的运营治理、设备保养和检查检修等职能。3 运 营 组 织3.1 一 般 规 定3.1.1 运营组织设计必须满足各设计年度推测客流量的需求,并采取先进的运营组织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优质的服务。3.1.2 该系统线路以高

21、架为主,采纳全立交的专用轨道系统,全封闭运营治理模式,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保证列车安全运行。3.1.3 系统运行速度目标为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旅行速度不宜小于30km/h。3.1.4 每条运营线路均应采纳双线、单向,右侧行车制运行模式。一样情形,由南至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3.2 系 统 运 能 设 计3.2.1 系统运能应满足各设计年度推测客流的需求,依据车辆及其定员的有关标准,确定列车编组和最大行车密度,运算系统最大设计运能。3.2.2 系统最大设计能力应满足远期高峰小时客流推测需求量,并留有1015的储备量,远期设计行车最大通过能力应

22、不小于每小时24对列车。3.2.3 全线各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支线或车辆基地出入线接轨站的通过能力,应与正线设计行车密度相匹配。3.2.4 车辆购置应按各设计年限的客流推测的需求确定。开通运营期的车辆数量应按初期运营需要定购。近、远期应按照客运量增长的需要增加购车数量。3.3 行 车 组 织3.3.1 每条线路应独立运行为主,并按照全线客流分布特点,从运行和工程的经济性权衡,在高峰时段可组织大、小交路运行。3.3.2 行车组织应与客流需求相习惯,既要满足运能,又要核查列车满载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3.3 列车最大编组长度不宜大于120m,且初、近期宜采纳相同编组形式,与远期编组车辆

23、数不宜相差2辆以上。3.3.4 为保证系统的服务水平,平峰时段列车开行最大间隔时刻不宜大于10min。3.3.5 列车停站时刻应按照远期车站上下车客流量、列车的发车间隔、车门数量和开关车门的时刻等因素运算确定,停站时刻应许多于20s;在换乘站和折返站,停站时刻不宜小于30s。初、近期可按照实际客流量适当调整。3.4 行车速度3.4.1 列车在正线正向通过道岔时,限速为50km/h;侧向通过关节可挠型道岔时,限速为25km/h,侧向通过关节型道岔时,限速为15km/h。在车辆基地内限速为15km/h;故障列车运行限速为15km/h。 3.4.2 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速度应按照曲线半径大小,按下列公

24、式运算确定: Vx4.65 (3.4.2)并应按照线路设计的实设超高率核算实设限速。3.5 车站配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3.5.1 在起终点站和中间折返站应当设置车站配线,并在全线统一布设渡线或故障列车停车线,两相邻停车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0 km,并尽可能在两停车线之间加设一组渡线。3.5.2 车辆基地或停车场出入线与正线的接轨点宜接近车站。出入线宜设置为双线,并不宜与正线平面交叉。3.5.3 车辆基地或停车场线路布置可采纳尽端式或贯穿式。尽端式的出入线应当设双线;贯穿式的两端出入线,要紧方向为双线,另一端方向为单线,并宜具有双向行车条件。3.5.4 在有“Y”形支线运行的接轨站,或与其他正线共线

25、运行的接轨站,应当设置进站方向的平行进路。3.6 运 营 管 理3.6.1 在线网规划中,宜集中设置线网性的运营操纵中心,负责对各条线路的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电力监控、环境监控及防灾报警系统、机电设备系统的修理治理等,坚持正常运营。在事故和灾难情形下,应能启动应急预案,防止灾难蔓延。3.6.2 运营治理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安排应本着减员增效的原则,以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加大社会化力度,减少专业人员编制。一样情形下,每条线路的运营治理总人数的定员指标为6080人/km,先期建设的线路定员指标可适当放宽。3.6.3 运营治理机构设置应对不同运营状态制定相应的治理规程和规章制度,包括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

26、确保系统在正常、非正常和紧急状态下的运营要求。3.6.4 车站设备应采纳智能化监控治理,由操纵中心和车站两级治理或操纵中心、车站、就地三级操纵。3.6.5 运营治理宜采纳中心站治理模式。3.6.6 车站内应有明显的导向标志,保证客流路径畅通,并具有足够的紧急疏散能力。3.6.7 车站站台应有服务人员,坚持乘客乘车秩序和安全,照管行动不便的乘客安全。3.6.8 系统宜采纳计程、计时票价制,并应具备对客流数据和票务收入进行自行统计的能力。3.6.9 列车乘务制度宜采纳单司机、轮乘制。3.6.10 车站设备修理应由修理中心统一负责,采纳巡视检查和定期修理相结合,包括紧急抢修任务。3.6.11 按照系

27、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灾、救援及防恐预案,最大程度保证乘客生命财产及轨道交通系统人员、设备安全。4 车 辆4.1 一 般 规 定4.1.1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差不多型式应在以下类型中选择:1 按牵引电动机种类分:交流旋转式电动机单轨车、交流直线电动机单轨车。2 按接触网电压分:直流1500V、直流750V。3 按车体结构材料分:铝合金车、不锈钢车、工程塑料和金属组成的复合材料车。4 按车辆功能分:带有驾驶台的操纵车动车(Mc车)或操纵拖车(Tc车)、无驾驶台的中间动车(M车)或中间拖车(T车)。4.1.2 跨座式单轨车应符合国家现行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要紧技术规格可参照表4.

28、1.2进行选定。表4.1.2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要紧技术规格No项 目 名 称单轨车种类备 注Mc车M车1轨道梁断面尺寸(mm)85015002额定电压(V)1500或7503车辆车钩连接面间差不多长度(m)15500146004车体差不多长度(mm)14800139005车顶距轨面高度(mm)38406车辆总高度(mm)53507车辆最大宽度(mm)29808地板面高度(mm)11309转向架中心距(mm)960010走行轮中心距150011走行轮轮距40012导向轮轴距250013空气弹簧中心距205014每辆车每侧客室门数(对)215客室门有效开度(mm)130016客室门洞高度(mm)

29、182017坐席人数(人)323618定员人数(人)1511656人/m2(注)19超员人数(人)2112309人/m2(注)20轴重(t)1121设计最高速度(km/h)8522最高运行速度(km/h)8023起动加速度(m/s2)0.833530km/h24紧急制动减速度(m/s2)1.2525常用制动减速度(m/s2)1.1最高制动位26冲击率极限(m/s3)0.7527最大能爬上的坡度()6028能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m)50车辆段29能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m)100正线注:是指每m2有效站立面积站立的人数。有效站立面积是指在采纳纵向座椅的情形下,客室地板总面积减去座椅垂向投影面积及到

30、投影面积前250mm所含的面积。4.1.3 列车编组按照客运能力要求,可由若干差不多单元组成。每个差不多单元由2或3辆车组成。4.2 安全和应急设施4.2.1 单轨交通车辆的安全应急设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1 列车的两端必须设有紧急疏散门。2 车辆每个客室的每个车门必须配备缓降装置。3 车体应当设置防漏电爱护装置,车体上应装设与站场内接地板相匹配的接地电刷。车辆内各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爱护接地,接地线应有足够的截面。4.3 车辆与其它系统4.3.1 车辆主爱护系统与变电站爱护系统应实现爱护和谐,在所有故障情形下应保证车辆主爱护安全分断。4.3.2 再生制动能量吸取装置宜采纳地面设置。4.3.3 车辆广播系统宜与无线通信系统联接。4.3.4 车辆客室门应与站台安全门或屏蔽门统一操纵,同步启闭。5 限 界5.1 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