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51KB ,
资源ID:10188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88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东的范围与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东的范围与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docx

1、中东的范围与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中东的范围与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 所谓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是欧洲人以自己为中心测距,对亚洲部分地区的描述。象离欧洲最近的土耳其,就是近东的主要国家;而我们中国,则是远东的核心部分。不过这种划分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唯一还在使用的,就是“中东”这个概念。深究欧洲人,最早定出“中东”这个概念时的范围,已经没有意义了。在现在的地缘环境下,它出现在政治生活中时,通常所包括的是下面几大板块: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伊朗高原的“伊朗”、北非的“埃及”,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国家。而在这些都已经伊斯兰化了的地区当中,最为核心的板块,就是阿拉伯半岛了。说到阿拉伯半岛,相信在那么多年

2、国际新闻的耳濡目染下,大家随便都能说出岛内的几个国家来。当我们把视线从国境线上移开,单看阿拉伯半岛地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地理结构,惊人的一致。如果不是东非大裂谷的北段,将阿拉伯半岛从非洲大陆撕裂出去,并且倒灌入海水,形成“红海”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理学家们会把阿拉伯半岛划成非洲的一部分。不过这种人为的分类,并不妨碍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在地理环境上的一致性。那些从阿拉伯半岛西迁的“闪”族人,在游走完北非之后应该会发现,他们所在的这片新大陆,就是阿拉伯半岛的放大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阿拉伯半岛是北非大陆的缩小版。我们之前总结北非大陆的基本地理结构,所总结出的就是,大部分

3、地区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真正能够为强大文明所依托的,就是边缘地区的“一山一河”。山就是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河就是尼罗河。阿拉伯半岛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整个半岛的腹地广布沙漠。人口主要集中在边缘地带。与北非有所不同的是,阿拉伯半岛内部的选择,其实还要更多一些。首先我们来看看阿拉伯半岛的基本地形。我们常说中国的地形是三级地形,阿拉伯半岛的情况也一样。西部沿红海边缘部分,是由一条叫作“塞拉特山脉”的山地所覆盖,这条山地带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条边了。如果和北非的内部结构相对应的话,我们可以将之对应为“阿特拉斯山脉”。从塞拉特山脉穿出,我们就进入阿拉伯半岛的腹地了。从海拔上来看,这片腹地是介于山

4、脉和平原之间的高地,统称为阿拉伯高原。经过阿拉伯高原之后,半岛的地形就过渡到了东部沿海平原地带。著名的两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正是这片低地的一部分。如果说阿拉伯半岛和哪个区域,能够和诞生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地区相媲美,那些就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姊妹河了。在阿拉伯世界分析地形,和我们在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情况不太一样。在中央之国,我们更关注的是土地的平整度,山脉河流的走向。而对气候、降水等环境问题涉及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身处温带季风区的东亚大陆,尽管生活在内部的人,还是能够感受到各板块之间的气候差异。但整体都是四季分明,适合农业开发的土地(也就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因此地形地貌的影

5、响,会更为显著。相比之下,阿拉伯世界对于高、低地就不那么敏感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水”才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水,那些平原之地也会变成沙漠;而如果有了水,山地之中也能够成为人口密集的核心区。这当中的典型,就是占据阿拉伯半岛大半壁江山的“沙特阿拉伯”。由于沙特的国土纵贯阿拉伯半岛的东西两翼,因此阿拉伯半岛三级地形在沙特国内也是梯级分布的。尽管比拼实力,阿拉伯世界还很难说谁才是带头大哥。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沙特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伊斯兰三大圣地中的“麦加”和“麦地那”,都是在沙特境内(另一个是耶路撒冷)。学习过中学历史的朋友,相信对这两个城市都不陌生。简单点说

6、,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以商业、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阿拉伯人,地缘中心是在“麦加”,穆罕默德本人也正是出生于此。至于麦地那,则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所选择的基地。正是以麦地那为基地,他打败了麦加的阿拉伯贵族们,并进而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在这个过程中,新生的穆斯林们为了让旧有的体系平稳过渡,也接受了麦加的地缘中心地位。只不过,麦加必须在伊斯兰文化之下,和麦地那共同享有“圣城”的地位罢了。在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麦加也好,麦地那也罢,都是位于塞拉特山区之中。如果相比于半岛腹地大部分沙漠化的阿拉伯高原,塞拉特山地当中的水源保有量,显然要高出许多。而麦加和麦地那所选择

7、的地点,也都是山脉当中水源最为集中的绿洲。事实上现在沙特的情况也是这样,人口最为集中的大城市,大多在西部塞拉特山一线。而中部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三面由内夫德沙漠、代赫纳沙漠、鲁卜哈利沙漠环绕的“内志高原”之上。至于说最东部的沿波斯湾平原,反倒是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之地。三大沙漠最东面的代赫纳沙漠,基本把沙特人在波斯湾的海岸线给封闭住了。如果不是波斯湾的石油,现在成为了沙特的命脉所在,估计这块“沙漠平原”对于沙特人来说就是块鸡肋了。 如果我们把内志高原和塞拉特山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沙特人口集中的这两块区域,相当于一个顺时针旋转的“旦”字。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610年),阿拉伯人的实际控

8、制区也正是这两个地理单元。在阿拉伯世界里,对这两个地缘板块也有专有名词来标注的。内志高原被称之为“内志”,而塞拉特山地的主体则被称之为“汉志”。这两个地缘标签的直接来源,是20世纪初割据于上的两个阿拉伯王国:汉志王国和内志王国。经过长期博弈,最终统一汉志、内志地区的,是控制内志高原的“沙特”家族。所以这个嫡传的阿拉伯国家,也就叫作沙特阿拉伯了。内志和汉志之间的博弈的结果,影响的因素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不过说到底,这两大板块可以成为对手,还是因为大家的地缘实力处在同一数量级。因为汉志也好,内志也罢,在旁观者看来,地理环境上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些水源稀少的干旱之地,大家所能依靠的,无非是些有

9、点水(地上河或井泉)的小型绿洲。换句话说,大家的地缘实力是半斤对八两,谁吃了谁都属正常。只是说起来,有麦加和麦地纳两个圣城在内的汉志王国,应该更有机会的,毕竟这种宗教影响力,应该能让塞拉特山区的地缘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问题是,被沙漠所环绕的内志王国,其实也能够从圣城的宗教影响力上得到好处的。在穆罕默德时代,塞拉特山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阿拉伯人的地缘重心,一方面是因为山地之中的条件,多少比腹地沙漠之中的高原要好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山中绿州,能够扼守住进入沙漠腹地的商路。如果你想从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或者地中海沿线(以色列现在占据的区域),打通商路进入内志高原的话,沿塞拉特山脉南行到中部

10、,再穿越山地进入内志高原,能让你在同等距离下,尽量少的行走在沙漠地带。只是当两大圣城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中心,而不仅仅是一条商路上的枢纽之后,在它东则的内志地区,反过来也成为了东部穆斯林(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进入塞拉特山地朝觐和经商的必经之路了。显然,内志高原上的那些绿洲,同样也可以从中获得额外的利益。正是由于内志王国在阿拉伯人的内部PK中,战胜了汉志王国,所以内志王国的政治中心“利雅得”也成为了统一的“沙特王国”的政治中心。如果历史就这样走下去的话,也许为了更好的控制圣城和塞拉特山区,沙特王室有可能会将都城西迁。不过在波斯湾的石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之后,这种想法就没

11、有必要了。毕竟汉志地区作为地理中心,可以成为宗教(文化)、经济两大地带的平衡点,使国家结构更为稳定。至于包括利雅得在内的汉志高地,在环境上的先天不足,倒不是问题。反正有巨额的石油收入,足以将让沙特人挥金如土的在任何地点,打造他们的政治中心(想想阿联酋在迪拜的造城计划)。至于说阿拉伯世界发展的最大瓶颈“水”,也同样可以用油解决。和利比亚人用石油收入输送地下水有所不同的是,沙特人没找到那么大的地下水库,他们用更直接的办法,将海水淡化。目前沙特每年的海水淡化量在世界各国中是最高的。这些可以说是用油换来的水,甚至让沙特成为了粮食出口国。阿拉伯人似乎很得意他们在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上,所找到的解决办法。

12、随之而来的,就是超高的人口出生率。有数据表明,沙特的育龄妇女平均能够养育7.3个孩子,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问题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巨额石油收入的基础之上。虽说将高成本的淡水,花在生存之上并不算错误。但在工业社会之后,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准,就已经不再是它的农业生产力了。如果有一天,波斯湾的石油资源枯竭,阿拉伯世界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高附加值的工业,来换取地球上其他地区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从海水或者沙漠之下,获得淡水资源的方式就很难维系了。因为缺乏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而丧失了战略竞争力,是阿拉伯世界目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虽然这与环境先不够好有关,但也决不光是环境的问题。从阿拉伯人的文

13、化和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来看,他们更倾向于从商业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既利用巨额的石油财富和决定性的石油份额,来取得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这样的话,即使有一天,地下的资源不再,酋长们也有机会依靠金融产业所产生的利润,继续维持国家的运转。这种战略方向的布局,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出现了迪拜这类建筑于沙漠之上的国际城市。如果只是想依靠资本所产生的孳息,维持酋长们挥金如土的生活,他们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毕竟石油带给他们的原始积累,数额巨大。问题是当你想走捷径,试图靠这最“高端”的产业,来获取利润,并作为立国之本的话,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就象在普通人看来,把钱投入到金融市场,似乎也比老老实实的做实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14、;但如果你想自己开银行,在金融市场市场取得话语权,就不是有本钱就能做到的了。即使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成功,这种虚拟经济所蕴含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看看同样以金融立国的冰岛,在经济危机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就明白了。 如果说石油资源,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改善阿拉伯人(也只是部分产油国)的生存环境,但却无法实质性提升他们的地缘潜力,并使阿拉伯板块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类地缘板块。那么我们还是先老老实实的回到原点,去探究一下在最原始的地理条件下,阿拉伯半岛当中的哪部分,会更有地缘潜力。而站在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一条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史发挥过关键作用,并在现在仍被世界瞩目的焦点地带“新月沃地”将出现。作者:朴老顶啊顶楼主

15、,有个疑惑哈:记得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的版图包含了塞拉特山地,却并没有把内志高原囊括进去。楼主上文说内志高原是东方朝圣者的重要中转站,照理说以帝国当时的实力,不该弃之不顾吧?=费效比太低了。在伊斯兰教扩张之前的罗马、拜占庭、波斯等帝国,在阿拉伯半岛能拿到新月沃地就可以了。至于象汉志、内志这两块区域,也就当鸡肋了。在这些区域,还是骑骆驼的阿拉伯人更适应。这有点象中国的情况,一般中原帝国在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能拿到农业基础最好的河套和河西走廊就够了。再深入的话,成本和收益就不成正比了。所以在阿拉伯半岛,也就是阿拉伯人自己的帝国,会去把半岛全部包括进去。如果奥斯曼帝国没有伊斯兰化,并希望藉成成为穆斯林领

16、袖的话,他们也没有必要占据塞拉特山地的。至于生活在内志高原的阿拉伯部落,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去挑战一个庞大的帝国,或者说阻断商路(自己的利益也在里面),更何况在大圣城都在土耳其人手中。包括后来阿拉伯半岛,被欧洲人侵入后,内志地区也是酋长国林立。欧洲人同样认为,将内志地区纳入势力范围,而不是谋求直接控制,费效比会更高。这也给了沙特家族留下了,统一内志地区的战略空间。 在分析“新月沃地”之前,还有一个板块应该先进入我们视野的,那就是阿拉伯半岛的南部,也不是靠近印度洋的那条边。在这个方向,阿拉伯人建立了也门和阿曼两个国家。很多朋友很奇怪,阿拉伯人究竟是按照什么原则,来在阿拉伯半岛,划出这些体量相差巨

17、大的国家的,彼此之间,又是依据什么来确立国境线的。事实上,要是按阿拉伯半岛内部的地缘结构来看,就算出现上百个国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除了新月沃地是连成片的,高密度人口聚落区外,其余的半岛土地上,生存其上的阿拉伯人,基本都是依托一些呈点状分布的绿洲的。在古典时期,生活在这些绿洲之上的部落,虽然拥有共同的种族、文化背景,但强烈的地理分割性。还是让大家自然分割成一个个,地缘上相对独立的部落群体。即使是在这些部落依据大的地缘规律,整合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这种内部各自为王的情况,也依旧存在。也正因为此,才会出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类明确表明内部结构的国名。至于说阿拉伯半岛,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政区格局,那

18、还是要“感谢”欧洲人,是他们在那次瓜分世界的狂狂潮中,为这个星球全面进入国家时代,作出了“卓越贡献”。当然,殖民者在瓜分世界时,也一定是遵循一定的地缘规律的,并不是单纯的拿标尺在图上按几何形状分割,就能瓜分世界的。只不过他们所遵循的地缘规律,和那片土地上依据环境,所自然形成的地缘结构,并不一定吻合,也正是因此才为那些完全脱离殖民时代,大多在上世纪中叶形成的国家,埋下了动乱的根源。我们即将要分析到的也门,包括与之隔海相望的非洲这角索马里地区,目前都还在消化这颗欧洲人种下的苦果。从也门的地理形态来看,层次感在阿拉伯国家中算是比较丰富的。基本的地势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走势相同,即“西高东低”。这西部的

19、高地,也就是从沙特阿拉伯境内向南延伸过来的“塞拉特山脉”。这条纵贯整个阿拉伯半岛西边缘的山地,在整个沙特阿拉伯境内的东西纵深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当它延伸到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进入也门境内后,却突然变宽了,并且开始沿阿拉伯半岛的南边缘,向东延伸,并逐渐走低。这种走势,让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山地,整体带呈现为一个“L”形。而也门所控制的区域,主体就是这个L型山地的角和下边。塞拉特山脉的这种变化,也让其南部的山地,有机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相比于中北部那细长形的山地,西南角这片山地,所拥有的纵深,能够让它内部拥有更多被山地所保护,少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的绿洲。在这片高地之上的山谷盆地中,甚至会出现夏

20、季温度不超过30度的凉爽之地。更为重要的是,山体的高度和纵深,也能它能够获得太多的降雨,涵养更多的水源。在地势最高的,首都“萨那”(海拔2200米),一年中甚至有两个雨季。在那张也门地缘结构示意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也门境内由高地向下,形成了很多河谷。也门这种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也让它能够保有更多的人口。相比于和它基本呈对应关系,境内却大都是沙漠化低地的阿曼来说(人口300万不到),也门那2300万的人口,算得上是巨无霸了。这人口数量,已经和面积远大于自己的沙特持平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这个世界是获取石油利益最多的国家,沙特的人口数量是建立在巨额的石油收入之上而爆发的。而也门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

21、因(无法分享波斯湾的石油),成为目前却是阿拉伯兄弟当中,最穷的一个。当然,也不能说也门边上就没有一点石油,只是相比于波斯湾上巨大储量,也门那点油根本不算什么。事实上能够让也门地区,能够从内志、汉志地区切割出来的原始原因,是因为它的山地当中,当初因为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而较早农业化。也就是说,相比于内志、汉志地区的商业、游牧文化,也门这部分山地之中的部落,已经偏向倚重农业了(现在依然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处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包围之中,在也门山地之中已经生存了三千多年的阿拉伯人,所能够拥有的水资源也越来越少了。现在也门境内已经没有可以入海的河流了。那些只在雨季之中有水的河谷,并不

22、能为也门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相比邻居沙特,已经依靠海水淡化实现粮食自给(甚至还有出口),也门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帮他们置换农业用水。更多的,只能依靠抽取山中涵养千万年的地下用水,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越穷越生)。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更别说过上波斯湾酋长们,那样挥金如土的生活了。很多时候我们在设想,如果那些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产油国,当初没有了巨额石油收入会怎么样,那么也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沙特的环境看,可能还不如也门)。其实即使是石油资源最少的也门,也是在把石油产业当作支柱产业,用以维持国家的运转。拥有阿拉伯半岛纵深最大的山地资源,固然是也门可以整合成一个现代意义国家的根本原因,但

23、地处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也门也同样是一个海洋国家。尽管阿拉伯半岛的那些沿海平原,多数因为更易受到热带沙漠气候的攻击,而沙漠化了(还不如山地之中,可以有屏障)。但既然临海,并且拥有那么长的海岸线,也门也不可能不从海洋经济中,得到一点好处的。事实上也门的海岸线,的确也一直在也门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就“作用”这两个字来说,有好也有坏。很不幸的是,国家化之后的也门地区,就因为他的海岸线而在上个世纪陷入分裂当中,而这种分裂所造成的后遗症,至今仍未痊愈。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南北(东西)分治的国家。比较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东、西德,南、北越,以及朝鲜半岛。而也门在上个世纪摆脱西方控制之后,也曾经建

24、立过两个“也门”。和上述三国相似的是,这两个阿拉伯国家同样也成为了冷战博弈的战场。以至于南也门在苏联的“指导”之下,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随着苏联的崩溃,南北也门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内乱之后,也完成了统一(1990年,北统南)。虽然俄国人的介入,让南北也门之争染上了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就南北也门的分治而言,却是有着浓厚的地缘背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或者说是海洋文化也陆地文化的博弈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也门人选择了“社会主义”,更多的只是地缘独立的需要,并不在于这部分阿拉伯人就真的信仰共产主义。事实上,抛开意识形态不看,单从冷战博弈的双方:美、俄两国的地缘属性来看

25、,我们会发现,其实陆权的代表俄国,和北也门应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反之,南也门则更多的显示出海洋属性。为此,我们先来看看南北也门究竟是怎么分割的,又是如何造就它们之间差异化的地缘属性的。就也门的外轮廓来说,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将阿拉伯半岛西南角切割出来的长方形。而分割南北也门的界线,则大致相当于从也门的西南角,拉出一条东北向的边境线,只不过这条边境线,并非指向相对应的东北角,而指向北部中点偏西的方位。简单的中学几何知识,也足够以让我们在图上观察出南也门所控制的国土面积,要比北也门大将近一倍(北也门19.5万平方公里,南也门33.7万平方公里)。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就双方的人口数量,综合实力对比而言,南也门应该占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北也门之所以能在冷战之后,政治上统一南也门,并非是单纯的由于南也门失去了他们的政治靠山,而是的确北也门的地理条件更好,人口数量更多。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缺乏工业体系的“原始国家”,这种差异是决定性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