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6.82KB ,
资源ID:1017347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73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

1、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学案 湘教版必修3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区域的含义、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发展。3.学会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理解区域发展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通过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微专题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

2、和模糊两种。(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特别提示区域差异性的表现(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3区域空间结构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类型及特征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以

3、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空间分布特点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4.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地区差异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

4、业所占比重较大时间变化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时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时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先整体把握,再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考向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分析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答案1.D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

5、,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第2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考向二不同区域特征比较读下面两图,完成34题。3两个河口附近平原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旱涝灾害 B雨热不同期C土地沙漠化 D风沙危害严重4两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荒漠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A B C D答案3.A4.D解析由经纬度可知河为恒河,河为黄河。第3题,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均处于季风气候区,因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的不稳定性,造成威胁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为水旱灾害。第4题,

6、恒河、黄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考向三区域特征与产业结构的判读(2013上海地理)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2000年2008年2009年农业人口(万人)25.4012.5011.70耕地(万公顷)28.5920.5020.23农业产值(亿元)216.50280.35283.15种植业(亿元)61.84106.07114.29牧业(亿元)80.7563.5060.04渔业(亿元)36.5355.2351.39农业服务业(亿元)8.208.495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渔业产值有增

7、有减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农业人口持续减少A BC D6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从业人口有所减少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A BC D答案5.A6.B解析第5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6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

8、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次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微专题二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2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空间结构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通线路稀疏,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

9、输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区域内部发展差异缩小,对外开放大幅度增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迅速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相当大比重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不平衡加速发展高水平均衡1以美国东北部为例看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发展阶段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资源和交通条件使匹兹堡成为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中心,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工业化阶段工业中心增多,工业化区域扩大,产业结构复杂化。人地关系空前紧张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钢铁等传统工业衰落,工业地位下降。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

10、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考向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1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哪些类型?面积有何变化规律?(3)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该区域产业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 (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2)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面积不

11、断减小,城镇面积不断扩大。(3)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2(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1)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2)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提高

12、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信息: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条件: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强。信息:工业历史悠久(原来就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条件:工业基础雄厚。信息:是“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条件:国家政策支持。信息: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条件:地域间联系便捷,市场广阔。(答出中两项即可)解析(1)重庆是个山城,城区地势起伏大,影响城市建设。“削山头、造平地”除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外,还会减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按要求找出两条信息,然后

13、逐条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如材料中的重庆市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该信息透露出重庆市具有“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强”这个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微专题三区域发展差异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表现: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但在中、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14、。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 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 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2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自然环境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积极对外开

15、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4)意义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2)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省市简称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晋、豫、鄂、皖、湘、赣云、贵、川、桂、渝、青、藏、新、陕、甘、宁、内蒙古黑、

16、吉、辽(3)四大地区发展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产业结构差异(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东部和东北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他地区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别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针对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

17、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盐碱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角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以重工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交通运输比较发达比较发达,内河航运相对发达对外开放开放程度相对落后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考向一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

18、,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2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答案1.

19、D2.D解析第1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异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第2题,太湖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气象灾害多发,影响农业生产。而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3(2012浙江文综)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材料二根据经济

20、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考向二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

21、的影响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46题。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 C D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地形平坦水源丰富A B C D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答案4.B5.

22、A6.D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应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虽然在赤道附近,但因地处非洲高原,降水量并不多。第5题,乙国纬度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其他均不准确。第6题,甲国(荷兰)是花卉王国,种植历史悠久,但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劳动力价格高,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其优势主要是技术的投入多,质量好。7(2014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

23、、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土地面积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条件分析,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政策的支持;从劳动力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

24、合下左图、右图,回答13题。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2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 B防水C阻沙 D遮阳3该地可能位于()A河南 B黑龙江C新疆 D福建答案1.A2.B3.A解析第1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第2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3题,根据前面2小题的结论,不难推

25、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图回答45题。4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5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答案4.B5.D解析结合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知两区域分别位于欧洲西部和中亚地区。第4题,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光热不足;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第5题,甲河流域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势平坦,没有凌汛现象,水流平稳;乙河流域受温带大

26、陆性气候的影响,河流补给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67题。6下列有关图中从阶段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 B C D7从阶段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答案6.A7.D解析第6题,从阶段到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村庄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7题,从阶段到阶

27、段,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能力提升练8(2013四川文综)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下题。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示是亚洲中纬度地区的土拱。屋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降水稀少,墙厚利于保温。应为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

28、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911题。9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11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 C D答案9.A10.D11.A解析第9题,我国大多数地区春季气温较低,由于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为达到保温、保湿和保土目的而覆膜。第10题,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纬度较高,特别是晚上地温较低,铺地膜能很好地提高地温和保持水分。第11题,地膜残留土壤后,

29、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水肥运移。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213题。12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大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13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但南方的耕地只占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但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这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