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2.29KB ,
资源ID:10158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58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下.docx

1、古代汉语下古代汉语(下)(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的意义不断引申,而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一个词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一词多义。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一词多义或词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死记硬背一个词有多少个意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认词义,读懂古书。一、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文献材料能够证明的本义。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词的本义是词

2、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词用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一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比如“诛”字在古书中有时表示诛杀,如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有时表示责求,如公孙无知之乱:“诛屦于徒人费,弗得。”有时表示谴责,如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诛?”诛杀、责求、谴责三者何者为本义?又如教

3、材(95页)举到的“向”字,甲骨文作,是个象形字,画的是房子和窗口,因此其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诗豳风七月“塞向墐户”用的就是本义。“道”字从辵,本义与走路有关,说文解为“所行道也。”“理”字从玉,因此“理”的本义是“治玉”。“长”字甲骨文作,象人头上的长发,本义即长短之“长”。下面再举些例子进行说明。二是要考察文献语言用例。如果仅仅根据字形来探求本义,有时是难以办到的。比如“朝”字,甲骨文作,可理解为太阳升起而月亮尚未下山的景象(农历下旬),当是朝旦之“朝”;也可理解为月亮升起而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景象(农历上旬),则是昏暮之“暮”。“莫”字甲骨文作,可理解为太阳从草莽之中落下去,当是昏暮之“暮”;

4、也可理解为太阳从草莽之中升起来,则为朝旦之“朝”。因此像“”、“”这样的字,光靠字形可谓“朝”、“暮”皆可,因此仅仅看图识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结合文献语言材料,才能确定其意义。因为在古文献中,我们只发现“朝”字用作早晨的意思,没有发现用作黄昏的意思;“莫(暮)”字用作黄昏的意思,而没有用作早晨的意思。因此可以确定“”中的“日”是升起来的,而“”中的“日”则是落下去的;前者表示早晨,后者表示黄昏。总之,探求词的本义,既要分析字形,又要结合语言用例,两者缺一不可。二、词的引申义以及引申义的分析所谓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比如“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引申为“朝着”或“

5、对着”;“道”的本义是“路”,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正当的手段等等。词义的引申义比较多的时候,可分为近引申义和远引申义,或者叫做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近的引申义比较容易意识到,比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远的引申义有时就比较难以联系,比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不但意义变了,连读音也都变了。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知道,长短的“长”和滋长的“长”,意义是相近的,因为草木滋长是越来越长了。由滋长的“长”引申为长幼的“长”,再引申为首长的“长”,这样长短的“长”就和首长的“长”联系上了。再如“解”与“懈”的关系也是一样。“解”的本义是以刀分解牛角,引申为一般的分解、溶解、

6、解析,分解、分散的结果就是松懈。因此松懈是它的一个较远的引申义,虽然“懈”与“解”字写法不同,读音也不一样,但它们还是有联系的。在讨论引申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现象,即引申义与词义更替是不同。词义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新旧意义层层积累,造成一词多义,形成一个词义系统。如“道”字有许多新的引申义,但是道路的意义仍然保留到现代。词义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比如“脚”的本义是“小腿”(据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又如“墳”的本义是“河堤”,用于“坟墓”义时,同时排斥了“河堤”义。词义引申是指词义由

7、本义引申出来,但是如何从本义引申出来却有着不同的方式。比如“防”由堤坝引申为防止、防备,是因为堤坝是用来防备水患的;“天”由头顶引申为天空,是因为头顶和天空都具有最高的特点。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如果从线性的角度进行归纳,可分为连锁式引申、放射式引申和综合引申三种。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監(监) 鑒(鑑) 鍳(鉴)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增加“金”符 省略“皿”符按“监”字繁体作“監”,甲骨文作“”,象一人临水盆而照影,皿中之点表示水,人形突出其目,显示照视之意。金文作“”,小篆作“”,人形渐讹。临水正容为“监”,盛水正容之器亦为“监”(郭沫若语,见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因此“监”

8、的原始意义,作动词即指照影,作名词即指镜子。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新唐书魏征传:“夫监形之美恶,必就止水。”都是指照影。贾谊新书胎教:“明监,所以照形也。”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则用的是其名词义。作名词的“监”,后来由于铜镜的使用,字也改为从“金”,作“镜”或“鑑”。“鑑”字调整布局,又写作“鑒”,“鑒”字省“皿”即为“鍳(鉴)”。照影乃自上而下,故引申为监视、视察,如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孔传:“监,视也。天视汤德,集王命于其身,抚安天下。”临镜可以正衣冠,

9、故引申为借鉴、参考。如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成语有“前车之鉴”。由借鉴而明白事理,故又引申为明白。如庄子盗跖:“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成玄英疏:“监,明也。”总之,词义引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要弄清楚某个词的词义引申,掌握它的词义系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结合历史演变、思维发展和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综合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词义演变规律。词义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有假借义。假借义是与本义和引申义都不相干的意义,比如“蚤”字的早晨义、“辟”的躲避义等都是假借义。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10、文字的形体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因此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了解一些文字学的知识,需要知道汉字的构造。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理论是最传统的、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关于汉字结构的学说。应该指出,“六书”并不是古人预定的造字原则,而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六书”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汉代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皆有“六书”之说,名称、顺序均有所不同。但三家之说,却同出一源,都是来自古文学家刘歆的七略。三家“六书”之说中,许慎之说后出转精,备受重视。后人讲“六书”时,名称及定义大多采纳许慎之说,顺序则依班固之说,所谓“名称以许为优

11、,次第以班为胜”。因此“六书”的名称和顺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说”给分析汉字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长期的汉字研究和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和应用,它对于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其功不可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六书说”在为中国文字学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的同时,其本身的不足和粗疏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首先,“六书说”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与转注、假借二书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不是并列的关系。班固说六书是“造字之法”是许多人不同意的,尽管转注和假借可能促使新字的产生。“六书”前四书和后二书在逻辑分类上的不一致,促使学者对之进行新的解释,导致了“四体二用说”的产生。以现在

12、的眼光来看,“四体二用”说本身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把转注和假借简单地归结为用字之法,就有其偏颇之处,但此说确实弥补了“六书说”前四书和后二书在逻辑分类上的不一致,就这一点而言,段玉裁的话也并非过誉。对于“六书”,除了“四体二用”的分类外,我们还可对前四书作进一步的分类:一类是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另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六书”释例(请注意结合教材观点和内容,从页开始)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诎”通“屈”。“诘诎”即弯曲。许慎定义的大意是说,按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把它画出来,就是象形字。简单说,象形字就是“依样画葫芦”,

13、其特点就是“随物赋形”。如日字写作,月字写作。这就是象形字。象形字源于图画,但又不同于图画。原始社会的图画原只是帮助记忆而不是表达概念,更没有固定的读音。唐兰先生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能读。”(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第62页)这句话说明了文字和图画的联系和区别。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文字。所谓“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是指这种图画已经具有固定的读音,和语言中的词挂上了钩,也就是说,它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了,这时,图画才转化为文字。这就是图画和文字的主要区别。(参看教材第162页)古人造象形字,很善于抓住对象特点,寥寥几笔,形

14、神俱现。“日”“月”本都可作圆形,但“日”字作圆形,“月”字作月牙形,一是为了互相区别,二也正是抓住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因为“月有阴晴圆阙”,而阙是经常的状态。又如“燕”字甲骨文作,燕子之剪刀似的尾巴,轻盈的体态,均跃然纸上。此外如“犬”之翘尾、羊之俯角、象之长鼻、虎之斑纹利齿、鱼之鳞片等等都是以特征来表现对象的。 象形的对象大多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有形可象的物体。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把象形字分为三大类: 一象身,属于人身的形,如“子”、“女”、“耳”、“目”等; 二象物,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形,如“山”、“川”、“犬”、“豕”等; 三象工,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如“衣”、“门”、“舟”、

15、“车”等。 如果从取象的角度来对象形字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 1.仰视 如“日”、“月”、“云”、“雨”等; 2.俯视 如“田”、“川”、“井”、“舟”等; 3.正视 如“山”、“木”、“口”、“自”(鼻)等; 4.侧视 如“人”、“女”、“鸟”、“象”等。 从象形字的字形结构的单纯与复合的特点去分类,可以分为“纯体象形”和“复体象形”两类: 纯体象形如:“子”、“人”、“目”、“马”等; 复体象形如:“眉”字,上象眉毛之形,下象眼睛之形,“目”是用来衬托眉毛的。“果”字,上象果实之形,下象树木之形,“木”是用来衬托果实的。 象形字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象形字在汉字体系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所记录

16、的大多是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它是构成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基础,因此,“六书”中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象形字是我们研究汉字结构的出发点。 由于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现在的所谓象形字其实只是徒有其名。在商周古文字里,象形字个个宛然如绘,与图画差不多。到了小篆阶段,由于仍然用圆转的笔画,象形字的象形意味仍多少保留着。经过隶变,圆转的笔画变成了方折的笔画,象形的意味大大丧失,象形字就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了。因此我们分析象形字一定要用古文字材料,最好能追溯到最原始的写法。下面我们按照象身、象物、象工的分类,举一些象形字的例子,所用字形或用甲骨文,或用金文,或用小篆,以能说明问题为准。(略)肆 指事字 许慎说

17、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甲骨文“上”作、,“下”作、。长线表示水平线。短线在上者,表示位置在上,故为“上”;短线在下者,表示位置在下,故为“下”。由于这种“上”、“下”的写法容易与数目字“二”相混,春秋时“上”、“下”开始异化为、。小篆写作、。 指事字的特点是用抽象符号指出字义,因而指事字是符号性很强的抽象汉字。由于太抽象,指事字的数量并不多。关于指事字,一般分为两类: (一) 纯符号的指事字(符号指事) 即用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的抽象线条组成文字,除上举“上”、“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数一、二、三等数目字了。此外还有如: (二)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

18、(因形指事) 这类指事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通过增加指事符号而形成。如: 亦()为“腋”的本字。在象大人之形的“大”的基础上增加两点,表示人的腋窝之所在。 刃()在象形字“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事符号表示刀锋之所在。 本()说文木部:“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义是树根。木下的一点或一横表示树根之所在。后来“根”和“本”构成一个同义复合词,意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等意思。伍 会意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意为“并”,“类”指字类,“合”指会合,“谊”同“义”,“指撝”即“指挥”,意为指向。所谓会意,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

19、字符号(即形符或意符)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会合起来,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记录一个新词。从这里可以看出,会意字有两个特点: 1.会意字是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这些字独立出来都是独体字,都可自由运用。这是会意字和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 2.会意字的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一个新词。这个条件可以把会意字和重复的象形字区别开来。如“淼”是“渺”的本字,会意,而“沝”只是“水”的重复,是“水”的异体,不记录新词。(参见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69页)按:“沝”是记录方言词“水”的字,说文沝部:“沝,二水也。阙。”集韵在上声旨韵,之诔切,“闽人谓

20、水曰沝”。今福州话“水”读tsui,与“之诔切”相符。(参见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99页) 会意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从会意字产生的时间先后来分,可以分为比形会意和比意会意。比形会意是通过构字偏旁的形象来会意的,比意会意是通过构字偏旁独立成字时的字义来会意的。如“启”甲骨文作,用“又(手)”开“户”,是比形会意。“歪”,以“不”“正”二字之文字意义来会意,是比意会意。一般来说,比形会意产生的时间比较早,晚出的会意字一般都是比意会意。 2.从构成会意字之偏旁的相同与否来分类,可分为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如“林”是同体会意,“相”是异体会意。同体会意亦

21、称“同文会意”,异体会意亦称“异文会意”。从数量上说,同体会意要比异体会意要少。 会意字的数量较之象形、指事要多得多。因为会意这种造字法可以济象形、指事之不足,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抽象的名词如“爨”、“寒”等也都可以通过会意的方法来造字。下面我们以第二种分类的角度来举一些会意字的例子。陆 形声字(上)一、形声字的定义和特点 许慎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用通俗的话来说,形声字就是

22、由形符和声符构成的合体字,其形符是用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的意义相同或相类的字符来充当,其声符是用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符来充当。比如“江”、“河”是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它们的形符;“江”、“河”的读音如“工”、“可”,所以就用“工”、“可”作它们的声符。当然这里的读音指的是造字时代的读音。“江”在上古属见母东部,“工”在上古也属见母东部,二者同音,故“工”可作“江”的声符(闽方言保留古音,“江”、“工”二者在闽方言中至今尚为同音字,可帮助我们验证之)。“河”在上古属匣母歌部,“可”在上古属溪母歌部,二者音近,故“可”作“河”的声符。由于形声字的声符与字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形

23、声字又叫“谐声字”。 由上可见,形声字的特点是: 1它是合体字,这一点与会意字相同,与象形字、指事字相异。 2它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形符表示意义类别,声符表示读音。有形符,说明形声字不单纯是表音字;有声符,说明形声字具有表音的优越性,这是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没有的,是形声字的独特之处。 二、形声字的优点 形声字的特点决定了形声字的优点。形声字的优点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首先,我们把形声字与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没有表音符号,形声字则有表音的声符,这使得字形与它所代表的词在读音上能够联系起来,不仅见形而知义,而且见形而知音,大大缩小了字形与它所代表的词

24、在读音上的矛盾,这说明汉字在记录汉语时已经走上了音义兼表的路子。也就是说,形声字与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相比较,形声字具有表音的优越性。这是它的第一个优点。其次,我们将形声字与假借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形声字的形符所起的指示该字意义范畴的作用,使得它能够保留汉字表意的特性,形义之间还能联系起来,而完全超越形义关系、只以语音为媒介来表词的假借字则不能进行形义联系。也就是说,形声字较之假借字,具有表意的明确性。这是它的第二个优点。 三、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八种: 1左形右声 如:江、河、详、诛、物 2右形左声 如:视、锦、胡、期、鸠 3

25、上形下声 如:蔚、箜、笳、落、萎 4下形上声 如:恭、黛、急、忠、堂 5外形内声 如:围、衷、阔、阁、裹 6内形外声 如:问、哀、闻、衔、闷 7形占一角 如:修、疆、腾、颖、栽 8声占一角 如:旖、旌、徙、徒、病 四、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关于意符和部首的问题(教材168页):形声字的形符也叫做意符,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对所统属的字而言的。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上的偏旁,所以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但是部首却不一定是意符。因为1.部首所统属的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如贝部的负(说文:“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赘(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

26、,敖者犹放,谓贝当复取之也。”(此依段注本)段注:“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敖,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质(说文:“以物相赘,从贝从斦,阙。”2.有些部首本身就不是形声字的意符,例如部首冓、放等所统属的字里没有一个形声字。但是,由于形声字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部首大致就等于意符。在部首的问题里,我们还要知道说文解字所创立的540个部首。这540个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的部首。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把部首减为214部,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后代的字典如康熙字典辞海等,一

27、般都按照字汇部首。检字法的部首是为了检字的方便,有些地方难免丧失指义的作用。如舅字从男臼声,说文归男部,字汇归臼部;發字从弓声,说文归弓部,字汇归部。说文的归部有利于探讨字义。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意,如“趋”的形符“走”直接表示“趋”的意思,“夥”的形符“多”直接表示“夥”的意思,“躬”的形符“身”直接表示“躬”的意思。这类情况不多。另一类是表示意义范围,如从“木”的字都与植物有关,从“金”的字都与金属有关,从“邑”的字都与城镇地名有关,等等。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 分析形符,我们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涉及多义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形符来推求字的本义,进而认识其

28、引申义和假借义,掌握词义系统。如: 过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这两例中的“过”是走过、经过的意思。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史记田叔列传:“会(恰好)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这两例中的“过”是拜访、探望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这两例中的“过”是超过、胜过的意思。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两例中的“过”是过错、犯错误的意思,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

29、中的“过”则是责备的意思。在这些意思中,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我们通过形声字形符的表意作用就可以大致清楚了。“过”字的形符是“辵”,凡以“辵”为形符的形声字,其本义都与行走的意思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本义,“拜访”、“探望”与行走有关,也是比较早的意义。由“走过”、“经过”引申为“超过”、“胜过”;超过了规定的地方,就犯错误了;犯了错误,就要批评指责了。所以,“错误”、“犯错误”、“责备”等等都是更远的引申义了。 防 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商君书算地:“薮泽堤防足以蓄。”(湖泊池泽的堤坝可以蓄水。)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堤坝的意思。国语邵公谏弥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左传

30、襄公三十一年:“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堵水、防水的意思。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成语有“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这几个例子中的“防”是堵住、防止的意思。“防”字是以“阜”(隶变后俗称左耳旁)为形符的形声字,以“阜”为形符的字,其本义都与山陵或高低不平的事物有关。因此,以上“防”字各义项当中,“堤坝”是其本义,引申为堵水、防水,再泛指一般的堵住、防止,其引申脉络就很清楚了。 2有些形声字的形符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替换。这是造成异

31、体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发展了,物质生产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可是字形仍旧是老字形,反映的是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形声字的形符在表意时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比如: 五、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形声字的声符用于表音,其表音的准确率,总的来说,上古时期是比较高的,某个形声字声符的读音,与这个形声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越往后,语音变化得越大,其准确率就越低。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文字终古不易,而音声有时而变。”(钱大昕六书音均表序)就是说,形声字的声符是一个固定的字符,而语音是不断变化的,声符不能随着语音的改变而相应地变化,因而在后代,多数形声字的声符已不能准确表音,表音功能大大削弱,甚至完全丧失。因此,“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已基本不能奏效了。比如,“攻”、“贡”、“空”、“邛”、“虹”、“红”、“缸”、“杠”、“江”、“项”等十个字都以“工”为声符,“工”在上古为见母东部,这十字在上古的韵部也都是东部,现在则分读ong(包括iong)和ang(包括iang)。至于声母,“攻”、“贡”、“缸”、“杠”、“江”五个属见母,“红”、“虹”、“项”三个属匣母,“空”属溪母,“邛”属群母,虽略有差异,但都同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