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12.75KB ,
资源ID:101284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284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docx

1、云南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 综 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答案】C【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材料的结论:“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得出C符合题意。25中国近代经

3、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实业救国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实际上是考查对实业救国的理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是和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就是实业救国。26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

4、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围联军侵华战争 B消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A、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注意对材料的分析阅读总结,看清侧重点。2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了中英

5、两国的政治改革 B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C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C【解析】考查维新思想。A不符合史实,B项宗教改革时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同时期的社会巫建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答案】D【解析】考查辛亥革命。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6、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A、B不符合材料的意思,C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史实.29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名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B、C、D都只是对材料的单一解释,而不是反映材料“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实质。30表1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游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

7、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表l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材料所反映的时间是在民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政治上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物质基础。3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小;“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沦在君主国、民

8、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C与材料无关, “立宪政治这种不彻底的政制,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的可看出作者既不认同君主制、也不认同民主国。排除D32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

9、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答案】D【解析】考查五四运动,重点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傅斯年认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A和B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只有D符合。33阿诺德汤因比的全球通史中说:“如果它(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B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C1922年中共

10、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作者认为中共如果不和国民党合作,干得会很糟,国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准备,会干得更好,实际都在强调必须与国民党联合,故A的说法最符合题意。34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

11、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数据判断,A是表现,不是实质;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5读表2“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 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 D国民党的统治力越转移到农村【答案】A【解析】考查抗日战争和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抓住19351945 的时间信息分析,B、C、D不符合史实。第卷(

12、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必考题(共6小题,共135分)40(25分)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

13、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8分)材料二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周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7分)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

14、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 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4分)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答案】(1)(8分)主张易服、剪辫。(4分)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任答两点,4分)(2)(7分)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3分)“接近这一历史

15、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若答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也可给分)。(4分)(3)(10分)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4分)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任答三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解析】考察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问考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可以看出涉及服饰、辫子两方面,理由可从外交、工业生产、军事、卫生等方面归纳。第(2)问通过服饰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反映有传统走向近代,近代化从近代经

16、济发展、民主政治的追求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材料可看出中国传统生活受否定,而接受西方生活成为时尚,谈认识要注意中外交流的必要性,作用和交流中注意保留传统特色等角度回答。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

17、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 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 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

18、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解析】考点辛亥革命。首先要说明自己的观点,论述时要史

19、论结合,全面分析。探讨辛亥革命的性质,从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注意论述的侧重点。(二)选考题(共7小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

20、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伸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6分)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3分)为什么?(6分)【答案】(1)(6分)宋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延续将近百年的时间,弊病突显,不适应现实的形势。(每点2分)(2)(9分)特别强调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3分

21、) 原因: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第(1)问分析材料,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主要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出现了众多问题,弊端凸显,所以范仲淹主张进行改革。第(2)问充分把握材料材料“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可以看出范仲淹强调农业、对农民进行教育,因为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22、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一、召集各党派会 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 国内和平的努

23、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9分)民盟成立时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予国民党;抗战结束前夕,民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解放战争中后期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2)(6分)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的力量日益壮大;民盟觉悟日益提高。【解析】第(1)问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民盟对国民党态度的变化材料分了三个阶段:成立时“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

24、望执政之国民党”到抗战胜利前夕主张建立民主政府到解放战争中“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即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第(2)问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和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共产党顺应民心相关。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

25、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9分)【答案】(1)(6分)观点一:同意。原因:1945年7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

26、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二战的结束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4分) 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2分)(2)(9分)打破: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3分)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使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宗教、地区等矛盾公开化,局部和地区的冲突激化;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政策,使受威胁国家纷纷寻求“拥核”以自保,使核武逐步扩散。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6分,前三个层次答出两个即可)【解析】第(1)问注意要先阐明观点,同意或不

27、同意,同意要强调原子弹在结束二战中的作用,不同意要强调二战结束的最主要原因,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实质上是说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会毁灭人类;第(2)问美苏两极格局打破的直接原因是苏联解体“恐怖平衡”打破,第2小问考察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注意从对当今世界格局、世界形势影响出发。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

28、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俊天稚,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 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控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马夏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什

29、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答案】(1)(9分)出发点:乾隆皇帝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3分)看待: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好大喜功,视野狭窄,仅强调军事在国家强盛中的重要性;夜郎自大,没有看到世界潮流。(6分)(2)(6分)角度:全球文明发展进程(或文明史、全球史的眼光)。(3分)反映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事物得出的结论不同。(3分)【解析】第(1)问材料乾隆认为自己“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故出发点是军事上的成功;乾隆帝“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

30、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但乾隆帝迷信武功,好大喜功,且盲目自大,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潮流;第(2)问由于评价者所处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马嘎尔尼是站在人类整体文明的角度评价的乾隆帝。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BCDACBDADA【解析】24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材料的结论:“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得出C符合题意。25实际上是考查对实业救国的理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是和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就是实业救国。26考查甲午中日战争。A、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27考查维新思想。A不符合史实,B、D不是共同影响。28考查辛亥革命。A、B不符合材料的意思,C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史实。29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B、C、D都只是对材料的单一解释,而不是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