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0.88KB ,
资源ID:100005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00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设计说明书牛头刨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设计说明书牛头刨床.docx

1、课程设计说明书牛头刨床课程设计说明书牛 头 刨 床1. 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次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

2、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图1-1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 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要求 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1.1 设计数据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

3、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切削。此时要求速度较低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刨床采用急回作用得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机构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装飞轮来减小株洲的速度波动,以减少切削质量和电动机容量。设 计内 容导 杆 机 构 的 运 动 分 析导杆机

4、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2L0204L02AL04BLBCL04S4XS6YS6G4G6PYPJS4单位r/minmmNmmkgm2方案603801105400.25L04B0.5L04B240502007007000801.164350905800.3L04B0.5L04B200502208009000801.2724301108100.36L04B0.5L04B1804022062080001001.21.2曲柄位置的确定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

5、如下图)。 第五章 选择设计方案1机构运动简图 图1-22、选择表中方案 取第方案的第7位置和第12位置(如下图1-3)。图1-32、曲柄位置“7”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取曲柄位置“7”进行速度分析,其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1”。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A4=A3+A4A3大小 ? ?方向 O4A O2A O4B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v=0.01(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4。图4则由图1-4知,A4=pa4v=28.337436290.01 =0.2833743629m/s A4A3=a3a4v=53.24772580.

6、01=0.532477258m/sO4A=383.14488122 mm由速度影像定理得B5=B4=A4O4B/ O4A=0.428968617m/s 又 4=A4/ lO4A=0.739601064rad/s /.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C5=B5+C5B5大小 ? ?方向 XX O4B BC其速度多边形如图1-4所示,有C5=v=42.071932910.01m/s =0.4207193291m/sC5B5=v=9.742020420.01 m/s = 0.0974202042m/sCB=C5B5lCB=0.0974202042/0.174 rad/s = 0.5598862

7、29rad/s取曲柄位置“7”进行加速度分析,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1”.取曲柄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加速度分析.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A4= a A4n+ a A4t= a A3n + a A4A3k + a A4A3r大小 ? 0 ? 0 ?方向 ? BA O4B AO2 O4B(向右) O4B(沿导路)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a=0.01(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1-5 图1-5则由图15知, a A4t= a4a4a =277.765984480.01 m/s2 =2.7776598448m/s2= ka4a=168.960930440.01 m/s2 =1.68960

8、93044m/s24= a A4tlO4A =2.77765984480.38314488rads2 =7.249633204 rads2a A4 = pa4a = 278.555554010.01m/s2 =2.7855555401m/s2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a B5 = a B4 = a A4 lO4B/lO4A= 2.7855555401580/383.14488122m/s2 =4.216739653 m/s2 又 a C5B5n =52lCB= 0.55988622920.174 m/s2 =0.05454423 m/s2取5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C5= aB5+ aC

9、5B5n+ aC5B5大小 ? 0 ?方向 xx CB BC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5所示,有aC5B5t= C5C5a =64.409689450.01 m/s2 =0.6440968945m/s25=/lCB =0.6440968945/0.174 rads2 =3.701706287 rads2aC5 = pC5a = 413.173162720.01m/s2 =4.1317316272 m/s21、曲柄位置“12”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取曲柄位置“12”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 A

10、线,指向与2一致。 2=2n2/60 rad/s=6.70rad/sA3=A2=2lO2A=6.700.09m/s=0.603m/s(O2A)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A4=A3+A4A3大小 ? ?方向 O4A O2A O4B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1=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2图1-2则由图1-2知, A4=1=32.280025120.01m/s=0.3228002512m/s A4A3=1=51.29139610.01m/s=0.512913961m/s用速度影响法求得,B5=B4=A4O4B/O4A=0.3228002512580

11、/293.47849337 m/s=0.637948435m/s又 4=A4/ lO4A=0.3228002512/0.29347849337 rad/s=1.099911096 rad/s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5=B5+C5B5大小 ? ?方向 XX O4B BC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1=0.01(m/s)/mm, 作速度多边行如图1-2。则由图1-2知, C5=1=62.300070220.01m/s=0.6230007022m/s C5B5=1=14.365573330.01m/s=0.1436557333m/sCB=C5B5/lCB=0.1436557333/0

12、.174 rad/s=0.82560766 rad/s2.加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12”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22lO2A,方向由A指向O2。2=6.70rad/s, =22LO2A=6.7020.09 m/s2=4.04m/s2 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 + aA4= aA3n + aA4A3K + aA4A3r大小: 42lO4A ? 24A4 A3 ?方向: BA O4B AO2 O4B(向左) O4B(沿导路)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2=0.04(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则由

13、图1-3知, aA4=AA42=112.8319510.04m/s=4.51327804m/s2,4= aA4/ LO4A=15.37856486 rad/s2aA4A3r=A3A42 =252.54101720.04 m/s2 =10.10168407 m/s2aA4 = PA42 =458.844569010.04m/s2 =18.35378276 m/s2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aB5 = aB4 =18.35378276580/293.47849377 m/s2 =36.27248411 m/s2又ac5B5n=CB2lCB=0.8256076620.174 ms2=0.118603273

14、ms2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c5= aB5+ ac5B5n+ a c5B5大小 ? ?方向 XX CB BC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有aC5B5= BC2 =127.793490110.04 m/s2 =5.111739604 m/s2ac5 =p C2 =905.8956560.04 m/s2= 36.23582624 m/s2C5= a C5B5/CB =5.1117396040.174 rad/s2=29.37781382 rad/s2第七章机构运态静力分析取“12”点为研究对象,分离5、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阻力体如图16所示。图16已知P=0N,G6=80

15、0N,又ac=ac5=36.23582624m/s2,那么我们可以计算FI6=- G6/gac =-800/1036.23582624m/s2=2898.866099N 又F=P+G6+FI6+F45+FRI6=0,作为多边行如图1-7所示,N=10N/mm。图1-7由图1-7力多边形可得: F45=CDN=298.94744610N=2989.47446N FR16= ADN=87.0398793210N=870.3987932N在图1-6中,对c点取距,有 MC=-PyP-G6XS6+ FR16x-FI6yS6=0代入数据得x=1177.555981mm 分离3,4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

16、组力体图如图1-8所示图1-8 L=4。 已知: F54=-F45=2989.47446N,G4=220NaS4=aA4 lO4S4/lO4A=18.35378276290/293.47849377m/s2=18.13618026m/s2 , S4=4=7.45rad/s2 由此可得FI4=-G4/gaS4 =-220/1018.13618026 N=-398.995965N MS4=-JS4S4=-1.27.45 Nm= -8.94Nm 在图1-8中,对A点取矩得: MA=G48.5+FI472.5+M+F54144.5-F2366.5=0代入数据, 得F23=6088.915971N 又

17、F=FR54+FR32+FS4+G4+FO4n+FO4=0,作力的多边形如图1-9所示,N=10N/mm。 图1-9由图1-9可得: F23=CDN=608.891597110N=6088.915971N FO4n=CBN=281.8775257110N=2818.7752571N 对曲柄2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组力体图如图1-10所示,L=1。 由图1-10可知,h2=85mm,则,对曲柄列平行方程有,MO2=M-F42h2=0 即M-6088.9159718510-3=0, 即M=517.5578575 NM 图1-10第八章 参考文献1、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主编六版北京20012、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六版北京2002.8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罗洪田主编北京1986.104、机械原理与课程设计 上册/张策主编北京2004.9第九章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我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