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20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doc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

 

    XX(XX)/总结报告/思想学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思考

  

  近几年来,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达以来,全社会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面对新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拓展空间,不断提高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

  1.齐抓共管的氛围不断浓厚。

目前,全社会的育人环境形成了整体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各级联席会议制度,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力整治,网吧和娱乐场所得到较为规范的管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思想不断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工。

  2.上下联动的网络不断健全。

从纵向看,由市文明委牵头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局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德育处或政教处,建立和完善了以党、政、工、团、少先队、班主任、科任教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队伍;从横向看,在关工委、政法委、妇联、团市委、少年法庭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普遍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培训,有效促进了家校联系,提高了整体育人的合力,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互动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长效工作机制。

  3.课题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学校普遍注重以课题引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德育工作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校德育新途径,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普遍对留守儿童、外来民工子女、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子女以及经常打架、出入网吧、旷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专题研究,分别制订帮扶管教措施,实施有效教育。

  4.学校德育的常规不断规范。

学校重视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行为规范,找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制订了《中小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小学生常规管理评分细则》,将养成教育要求具体化、日常化,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有计划开展学雷锋、道德宣传、传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5.德育工作的渠道不断拓展。

学校大力开展了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网络文明、人防、禁毒、预防爱滋病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每年12月份组织“法纪教育月”活动,深入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精神,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组建帮教网络,落实帮教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和专题讲座,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疏导。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五重五轻”:

  一是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社会的大环境和部分家长、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思想不到位,导致德育工作的缺失。

  二是重视校内教育轻视校外教育。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抵消着学校教育的正面效果。

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忽视社会教育的力量,造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

  三是重视教育活动形式轻视社会实践体验。

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往往只讲结论、没有过程,生硬灌输,学生缺少具体的体验和思考。

学校往往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设计,而不注重活动的针对性,重形式而不重效果。

  四是重视校园硬件建设轻视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的创设。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差异,有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有的学校制度不健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够,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不协调,人文氛围不浓厚。

  五是重视社会各界的“齐抓”轻视相关单位的“共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由文明办牵头,由几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但因为没有责任主体和考核机制,“齐抓”的时候都会参与,但“共管”的时候往往会导致相互推诿和管理缺位。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精神,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抓好“一二三四”工程:

即抓好一项创建活动,实施“两化”工作策略,加强三项重点建设,深化四大主题教育。

1、抓好一项创建活动——创建“和谐学校”。

  德育的目标在于引导青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于培养能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人,要求学校成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追求,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梳理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打造优质的德育工作新平台。

  2、实施“两化”工作策略——德育工作现代化、社区化

  所谓“德育工作现代化”,就是要在德育工作体系、管理制度和德育队伍三个层面实施现代化。

首先是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建立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途径方法体系、管理评价体系,创新德育方式和手段,要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领域。

其次是要建立管理制度来推动网络道德,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执行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教育和引导师生文明上网。

第三是要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为推进中小学德育进网络提供保障。

要积极推进“校信通”工程建设,发挥“校信通”在信息交流联系方面的特殊作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沟通,不断创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所谓“德育工作社区化”,就是要建立社区化的德育管理网络。

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化德育管理网络,把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德育工作队伍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积极配合综合治理、公安、文化、出版、工商、信息产业、司法等部门净化社会文化市场,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共同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整体合力。

  3、加强三项重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德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做好优化队伍结构这篇大文章。

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地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

要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班主任的任职条件,精心挑选和培养班主任,对班主任进行规范管理,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工作技能,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鼓励班主任敬业、乐业、开拓创新,通过班主任的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

学校要加强培训,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社会考察的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办法,从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实行“四监督”:

学校监督、社会监督、家长监督、学生监督。

在评先进、树模范、选名师中侧重德育工作,努力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形象”的教师发展目标。

  二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要在品德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品德课程成为比较系统的、最直接地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冲破学科课程的限制,实现了德育课程的多元化整合。

加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要选择敬业乐教、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任教品德课程,逐步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要着力于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逐步形成“以形引知,以情催行,寓教于境,知行并举”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教条式说教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活动、自我感悟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真正发挥“思品课”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规范开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育人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突出“育人”理念上走出新路子。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要努力构建优质的学校文化环境,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静态教育

  

  功能;要拓展学生文化,以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形式,充分利用革命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动态教育功能;要全力培植师德文化,德育工作者要思想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并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德育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制度。

  4、深化四大主题教育——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法制纪律教育

  一是深化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是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当前,在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加强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教育,加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以及围绕“奥运”、“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其次是要抓住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个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是反映个人自我道德修养基本要求的文化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历史遗产。

要大力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不能过时,要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是要围绕民族精神教育这个中心。

既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它民族长处,紧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进步的新趋势,顺应世界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的新要求,研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汲取营养,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学生。

  二是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依照《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标准》进一步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信箱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经常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报告,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从疏导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转变为提高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普及教育,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三是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强化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教育最基础、最艰巨的工程。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这一独到的阐释,为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最近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了修订,原《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部。

新的守则和规范不仅体现国家对青少年的一贯要求,而且反映了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新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与时俱进的规范。

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建立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将“三仪式一典礼”活动(即“升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纳入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利用小学生加入少先队、中学生加入共青团等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活动。

要深入推进中小学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到养成教育系统化和常态化,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抓反复,坚持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将文明行为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树立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形象。

  四是深化法制纪律教育。

继续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进一步明确“四五”普法后期的指导思想、学习宣传的内容、方式和保证措施,抓好师生的普法学法工作。

继续组织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要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学校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

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