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05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6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docx

金职院关爱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

摘要································································2

关键词······························································2

1概论······························································3

1.1调研背景······················································3

1.2调研目的和意义················································5

1.2.1调研目的················································5

1.2.2调研意义················································5

1.3调研目标和内容················································6

1.3.1调研目标················································6

1.3.2调研内容················································7

1.3.3调研方法················································7

2活动形式及相关文献················································9

2.1活动形式······················································9

2.2相关文献·····················································10

3农村弱势儿童的现状分析···········································17

3.1全国农村弱势儿童的现状分析···································17

3.1.1全国人口现状分析···································17

3.1.2全国留守儿童现状···································18

3.1.3全国农民工子女现状·································19

3.1.4全国流浪儿童现状···································20

3.2金华市农村弱势儿童的现状分析·································20

4实践活动开展及效果分析···········································22

4.1社会实践活动·················································22

4.1.1前期工作简介···········································22

4.1.2活动开展经历···········································23

4.1.3后期总结工作安排·······································29

4.2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29

4.2.1实践成果···············································29

4.2.2典型案例举例及分析·····································30

4.3社会影响和效果分析···········································39

4.3.1社会影响···············································39

4.3.2效果分析···············································40

5结论和相关建议···················································41

5.1结论·························································41

5.2建议·························································43

附件:

1.问卷调查报告··············································48

2.案例统计表·················································52

3.各小活动开展总结···········································58

4.实践感想··················································63

5.团队成员介绍··············································64

共同关注·携手关爱

------关于金华市农村弱势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金职院爱心小分队

摘要

弱势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原因,其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维护,因而其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支持和帮助的儿童。

支持和帮助(保护)弱势儿童需要借助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而社会政策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

虽然我国对支持和保护弱势儿童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问题依然没又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通过这次的实践发现了弱势儿童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忧。

我们全社会应从实际出发,帮助关爱儿童。

帮助弱势儿童的活动方式从四方面的出发,政府健全的法规制度实施;学校完善的德·智·体的教育;社会投入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弱势儿童本人提高自身的调节能力。

从而改善并解决弱势儿童安全失保,道德失守,教学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恒问等问题。

关键词:

社会实践金华市农村弱势儿童调研报告

1概论

1.1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趋于突出,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建立和谐社会新理念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2005年3月的两会上,中央把建立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确立为未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施政纲领之一。

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因为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农村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

其中,农村弱势儿童群体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一群体大量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他们的成长面临着物质、精神、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

弱势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原因,其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维护,因而其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支持和帮助的儿童。

支持和帮助(保护)弱势儿童需要借助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而社会政策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

中国多年来致力于通过立法来出台和推进有关儿童社会政策,以保护儿童的合法利益,促进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

“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根据这一总的原则,中国从国情出发,并参照世界各国有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和国际文件,制定了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收养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以及大量相应的政府法规,共青团、妇联、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儿童、特别是弱势儿童的社会福利措施,上述种种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儿童权益保护的社会政策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或政策措施虽然绝大多数不是专门针对弱势儿童的,但对弱势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失依儿童、贫困儿童的权利保护都有比较特殊的规定。

上述各种社会政策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益。

虽然我国对支持和保护弱势儿童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问题依然没又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此社会问题依然明显,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反映弱势儿童问题的现象和案例:

(1)案例:

山西五位留守儿童相约集体自杀事件。

陕西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

2名学生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

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

(2)现象:

农民工子女暑期安全再敲警钟

7月份以来,浙江省酷热难耐,孩童溺水事件频发。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溺水死亡已成为浙江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之一,其中又以外来工子女居多。

(3)现象:

农村贫困儿童生存现状

一位5岁的四川女童和她9岁的姐姐帮助爷爷奶奶从五里外的责任田往家背大白菜。

姐妹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4)现象:

留守儿童犯罪率逐渐上升

据全国妇联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从而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

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留守儿童犯罪率逐渐上升。

资料显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押的未成年犯上海市籍与外省籍的比例:

2000年为6:

4;2005年猛增至3:

7。

这七成少年犯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且这个群体已占未成年犯罪的50%以上。

综上所述,现如今过于农村弱势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虽然说,我国有关弱势儿童的社会政策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弱势儿童的权利保护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这是首先应当加以肯定的。

但是,弱势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对金华农村弱势儿童问题的调研!

1.2调研目的和意义

1.2.1调研目的

(1)获取金华市有关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力求从根本上把握浙江金华农村弱势儿童区存在问题的区域特性;

(2)结合本地区各方面条件和本院学生的专业特点,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3)形成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让他们得以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探索出一条为农村弱势儿童提供社会帮助的有效途径;

(4)履行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达到磨练自己、造福社会的目的;

(5)以本次实践唤起社会对弱势儿童的关注;

(6)利用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响应党和国家关注弱势群体和三农问题的号召,把目光投向了需要关注的农村,感受农村改革的气息,直面农村三农问题。

1.2.2调研意义

关注农村留守弱势儿童,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全面了解农村社会,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现状,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胡锦涛同志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

(1)对于弱势儿童而言,本次调研可以挖掘他们身上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唤起社会对于他们更深层次的关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关爱。

(2)对于社会而言,解决弱势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加快社会发展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3)并据了解,目前对于弱势儿童的相关研究有-----《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

社会政策的视角》中提到的:

“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社会保护中的作用及其限制社会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保护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公正、福利等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是各种法律、条例、措施和办法的总称。

它主要以弱势群体为对象,以再分配为基本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为目标。

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阐述了社会在保护弱势儿童中起到的作用,对于关爱弱势儿童行动提供了有效地理论参考。

通过对此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研究“社会”在关爱弱势儿童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呼唤更多的社会关注!

1.3调研目标和内容

1.3.1调研目标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农村弱势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流浪儿童、低保儿童等。

希望达到的目标为:

(1)进一步准确把握目前金华市弱势儿童的数据和基本特征;

(2)弱势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和问题,认识农村弱势儿童的分层特征与需求差异;

(3)促进政府和社会投入足够资源,保证农村弱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透过富有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当地文化、民族、生产生活方式需求的教育的中长期目标,促使政府完善并落实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政策,加强关怀弱势儿童工程的投入;

(5)以媒体、口头及书面形式将农村弱势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等情况真实的反映到社会大众面前,呼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弱势儿童的发展,重视弱势儿童的成长;

(6)解决部分弱势儿童实际问题,在实践地营造出和谐的关爱氛围;

(7)达到充分锻炼实践队员各方面能力的目标,使成员加深团队协作意识,具备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调研内容

团队计划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弱势儿童家庭、问卷调查、课堂辅导、举办小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弱势儿童详细情况,为弱势儿童送去关爱:

1.活动方式

(1)实地调查:

走访当地政府,访谈当地干部,了解当地政策;

(2)走访弱势儿童家庭:

更直观的了解弱势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3)问卷调查:

制作并发放问卷调查,记录弱势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

(4)课堂辅导:

课堂上对儿童进行安全、思想、学习的辅导;

(5)小活动:

举办各种小活动,如:

拨打亲情电话、生日派对、心理互动游戏等,为儿童送去关爱的同时了解儿童心理与日常行为情况。

2.通过以上活动,我们主要调查以下情况:

(1)弱势儿童本人:

学习、家庭生活、心理、道德与行为等情况;

(2)弱势儿童家庭情况,以及家庭对弱势儿童的影响因素;

(3)社会关注情况,以及落实的关爱行动情况;

(4)在读学校针对弱势儿童的关注情况,以及采取的帮扶措施;

(5)当地政府针对弱势儿童的政策与落实情况。

总之,农村弱势儿童究竟遭遇了什么?

他们的权利是否有足够的保障?

他们的需要什么样的关爱?

家的概念化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的未来一代是否在茁壮的成长?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去了解的。

完成以上问题调查后针对各项问题,通过实践得出解决方案,作为本次实践的成果。

1.3.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研究:

主要是通过金华市弱势儿童现状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全市农村弱势儿童在数量、区域分布、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监护人情况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定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了解政府机构相关人员、儿童和家长及其他监护照料者的认识、需求和看法,客观准确地判断农村弱势儿童生存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总结弱势儿童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提出解决弱势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的特色和切入点在于:

按年龄分层,将农村弱势儿童分为幼儿(0-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6-14周岁)和大龄儿童(15-17周岁)三个部分,了解其各自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将性别作为贯穿年龄分层与问题分析的一个基本视角和主线,认识并揭示农村弱势儿童现状与需求的性别差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以定量研究为基础,把握农村弱势儿童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

通过定性研究了解不同弱势儿童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讨论农村弱势儿童问题解决的政策制度环境,探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农村弱势儿童问题与需求的对策建议。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我们主要采用了发放调研问卷、部门访谈及家庭访谈等方式,分析方法则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1)我们对孩子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相关问题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后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

(2)我们根据情况的需要,进行有目的性家访,深入了解情况。

同时还进行对当地政府进行访问,宏观地了解当地情况。

2活动形式及相关文献

2.1活动形式

2.1.1政府所采取的活动及措施

(1)健全政策法规,确保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新《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一原则规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弱势群体规模大幅度增长,弱势群体问题尤其是其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的重大现实问题。

(2)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全国妇联在内的12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农村弱势儿童专题工作组;

(3)政策,通过国家贷款、低保、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扶持教育弱势群体;

(4)政府部门调配师资,要求学校必须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政府严厉打击拐卖儿童;严查网吧、游戏厅等不适合少儿活动的场所,营造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2.1.2社会已有的活动形式

(1)社会爱心组织为弱势儿童捐款,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2)媒体关注农村弱势儿童,为弱势儿童制作宣传片,让政府,社会,学校等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呼并吁大家给这些孩子多一份关爱;

(3)社会爱心人士与弱势儿童结对子,使弱势孩子归有所托,爱有所依;

(4)社会爱心人士开设“弱势儿童之家”给孩子们带去家的温馨。

2.1.3学校的活动形式

(1)教师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

(2)学校老师与弱势孩子谈心交心,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到弱势孩子家里家访;

(3)学校开设“亲情电话”,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和监护人,及时反馈;

(4)学校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对个别具有孤僻离群自闭或其他不良心理倾向的少年儿童实施心理干预;

(5)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技能培养活动、课外小组活动和人文关爱活动,努力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对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好奇心,减少他们和不良信息的接触;

(6)学校对弱势儿童建立了专项档案,跟踪观察,详实记录。

同时全面实施了“弱势学生关爱工程”;

(7)学校还与公安、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弱势儿童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出现问题时齐抓共管,严查网吧、游戏厅等不适合少儿活动的场所,构建弱势儿童教育与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营造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8)学校与社区、临时监护人、老师协商,建立了“代理妈妈”制度,使弱势孩子归有所托,爱有所依。

2.1.4大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

(1)大学生组织爱心实践队为弱势儿童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2)大学生对农村弱势儿童进行调研,探究。

通过发表文章或网络媒体来呼吁政府,社会,学校来帮助并解决农村弱势儿童问题;

(3)点滴关爱,从我做起——大学生为给弱势儿童带去微小的帮助,我们可以勤俭节约。

给于一定物质上的帮助,请坚信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4)在空余的时间,大学生为农村弱势儿童开设安全,道德,卫生等方面的讲解课。

对孩子们的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文化素养的提高,健康卫生意识的培养。

2.2相关文献

1.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硕士胡春丽对农村学生弱势群体实施教育救助的建议:

教育救助主要是指政府或社会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保障教育弱势群体享有平的教育,使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者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恨指向也可能扩散。

因此,对弱势学生实施教育救助,刻不容缓。

由于很多儿童集多种弱势现象于一身,这里提出一些综合性的教育救助建议:

1、加大教育救助力度,改善农村弱势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

2、要以政府救助为主帮扶弱势儿童;

3、健全政策法规,确保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

4、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

5、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弱势学生走出弱势地位。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

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2.安徽省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黄鸣鸣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出的对策:

(1)帮扶措施制度化;

全面实施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内容包括四点:

一是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和“三知、三多、三沟通”工作新机制(三知,即:

知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知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三多,即:

多与留守孩子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访;三沟通,即:

教师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二是设置“亲情电话”,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和监护人,及时反馈;三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对个别具有孤僻离群自闭或其他不良心理倾向的少年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技能培养活动、课外小组活动和人文关爱活动,努力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对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好奇心,减少他们和不良信息的接触。

(2)帮扶措施要明确责任、强调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事关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妥善解决。

3.通渭县教育局姜军对贫困地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提出的建议

(1)加大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留守学生的能力;

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要针对不同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学习指导的同时,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缺失给予特殊关注和疏导的方法,建立留守学生教育成长的长效机制。

(2)加强留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按照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明确德育内容、要求和方式,丰富校本德育载体,对留守学生开展“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德育教育。

(3)加强校内外联系,构建留守学生社会教育网络;

学校要通过电话、信件以及定期深入到村、户登门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

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多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充分认识留守学生思想复杂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矛盾,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格局。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