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900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docx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

(岳麓版-必修3)《文化成长历程》

一、中国古代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产生发展

(1)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崩溃大变革

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

私学兴起,文人群体壮大,百家争鸣

(2)内容

A、道家:

老子——哲学思想:

道;辩证法;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

B、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C、法家:

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D、儒家(先秦儒学):

孔子——核心:

仁和礼;政治思想:

德治;天道观:

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

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3)影响

A、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的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儒家、道家、法家)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与日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

2、西汉时期:

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

(1)背景

A、政治上:

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发展大一统事业

B、经济上:

封建经济发展

C、思想上:

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_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无为而治;地位:

汉初的指导思想

(2)内容

新-------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多种学派思想

内容:

天人感应——基础

君权神授——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仁政

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标准

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措施

A、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B、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C、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4)影响:

政治上与思想上

3、宋明时期:

理学

(1)背景(魏晋至隋唐)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

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

佛教、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危机;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2)流派与内容

A、程朱理学:

本体论——“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大同小异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专制

统治需要

B、陆王心学:

方法论——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

(3)地位:

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初)

(4)影响

消极: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4、明清时期:

思想批判/进步思潮

(1)背景

政治: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活跃

思想:

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内容——相同点:

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学术思想

李贽:

否认孔孟学说;提倡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否定“天理”存在,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

顾炎武:

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限制君权;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黄宗羲:

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权;工商皆本;“学贵践履”

(3)影响

政治思想: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冲击,对后世以启迪。

经济思想: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需求。

学术思想:

开考证学术的风气,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二)古代科技

1、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取代欧洲中世纪的羊皮纸,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

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五代与宋广泛应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的司南;北宋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在新航路开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

分类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战国

甘德、石申

合编《甘石心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东汉

张衡

发明水运浑像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唐朝

曾一行

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元朝

郭守敬

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西汉

《周髀算经》最早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了约500年

东汉

《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分类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农业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

元朝

王祯

《农书》综合了前代农业知识和南北方的生产经验

明代

徐光启

《农政全书》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医学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

张仲景

华佗

《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分布上:

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

2、内容上:

实用性强,缺乏理论的探索

3、研究方法上:

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4、使用上:

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根本)

2、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交往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4、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5、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一)汉字与书法

1、汉字

时期

名称

特点或意义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图画文字

 与以后成熟汉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商朝

 甲骨文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

 金文

 刻在青铜器上的汉字,金文的标准字体叫“籀文”或“大篆”

秦朝

 小篆、隶书

 是秦“书同文”后的规范汉字,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

 楷书(行书、草书)定型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2、书法

魏晋时期

 求度追韵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隋唐时期

 恣意宣情

尚规隆法

 隋唐一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盛、文化多元开放,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宋代

 有意无法

重文轻武,理学兴起,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明代

 个性鲜明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二)绘画

起源(原始社会至秦汉)

发展(魏晋至隋唐)——魏晋:

顾恺之——以形写神

隋唐:

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三教合一)

繁荣(宋元明清)——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风俗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发展

(三)文学

阶段

特点

代表

春秋《诗经》

 四言体,能歌唱。

重章叠句。

“赋比兴”手法。

现实主义源头

《国风》

战国“楚辞”

 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浪漫主义源头。

 屈原《离骚》

汉赋

 带韵散文。

铺陈排比,文采华

丽。

四言六言为主。

内容空洞。

 司马相如

唐诗

 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

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成熟

 李、杜、白

宋词

 长短句、可演唱;易抒情达意。

 苏、李、辛

元散曲

 清新活泼,语言通俗;多感叹

时世,流露消极避世思想。

 张、关、马

明清小说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等

四大名著

四大奇书

(四)戏曲——京剧

1、形成原因

(1)北京的中心作用

(2)封建统治者的推动作用(3)广大艺人为满足大众文化娱乐的努力

2、形成过程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博采众长,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3、特色

内容:

历史故事为主;角色:

四大行当

表演:

唱、念、做、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4、地位:

国粹

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起源:

古希腊先哲——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政治:

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地位提高

经济:

工商业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

思想:

城邦公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2)代表人物:

A、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一命题认定人和人的感觉才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强调了人的主体意义,从而否定了神的至高无上。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B、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C、柏拉图:

理念论;鼓励独立思考

D、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创立逻辑学;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2、复兴: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背景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阶级:

新兴的资产阶级崛起

地理位置:

意大利(古罗马的故乡)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是其重要条件

文化:

资产阶级历求冲破教会思想束缚;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中国印刷术传到西方,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2)代表人物及成就

 意大利

 前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后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3)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A、内涵: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的灭人欲,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

B、影响:

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消极:

过分推崇个人意志,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

(4)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发展:

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

(1)背景/原因

经济:

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

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宗教:

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直接原因:

教皇出售赎罪券

(2)内容

A、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新教:

路德教)

B、加尔文:

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资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新教:

加尔文教)

(3)影响

政治上: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世俗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经济上: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

传播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性质: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否定教皇权威,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