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881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解析版

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卷

(2019.01)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历史剧创作者不下功夫研读历史,而是拼凑一些离奇故事当噱(xuè)头,把严肃的历史变成哄堂一笑的戏说和调笑煽(shān)情、博人眼球的趣闻。

B.又是岁始,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似(sì)在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lǎn)的双手,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C.中蒙界河哈拉哈行走在火山岩中,时而钻入岩壳之下;时而因堰塞(sāi)而成湖泊;时而穿破坚硬的玄武岩,形成跌宕(dànɡ)的激流,像是亢奋的青年。

D.如何一日速成,仿佛成为年轻人成长的“紧箍(ɡū)咒”,这般不切实际的进取,其实已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所谓的速成也成为海市蜃(shèn)楼般的幻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

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正确的读音为:

A项,噱(xué)头;B项,庸懒(慵);C项,堰塞(sè)故本题选D项。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4)生僻字。

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

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

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

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

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

2、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

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字形题方法指点: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

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

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

3.了解成语典故。

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

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

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

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我们个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我认为,就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

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都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能。

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好让它保持“某种天性”。

学传统文化,就要学其精神。

比如,做人要讲“敬”和“诚”。

【甲】敬,就是要有敬畏心,对自己尊敬、对他人尊敬;诚,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心、诚信。

我觉得,哪怕一本书都没有读过,但如果做到了这两个字,你仍然是一个大写的“人”。

【乙】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风气就会变好——这是很简单易行的道理。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要经过历史的淘汰。

而且,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轰轰烈烈,而要不绝如缕。

轰轰烈烈,就会鱼龙混杂。

【丙】我们的文化传统,最好是在“日用而不觉”的情况下薪火相传,如古人所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上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播

B.当然

C.鱼龙混杂

D.薪火相传

3.上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答案】2.C3.B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

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天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

C项,“鱼龙混杂”的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泥沙俱下”的本意是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块流下来,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两个词语的不同在于“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

语境说的对象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应改为“泥沙俱下”。

故本题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B项,把“——”改为“,”。

故本题选B项。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1、牢记搭配对象。

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

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

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

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

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

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

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

“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

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思想革命与技法创新,形成了“新派武侠”风格,其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

B.随着城市的深入发展,一些走在前列的城市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根基的品牌建设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规划上逐渐着墨于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C.下地干活,父亲实诚又好逞强,不惜力气不耍刁,刨地,起垄,下种,锄草,在他极有力道的大手下,土地温柔和顺,像揉匀醒好的面团,他的劳作如行云流水一般。

D.任何时候的取名,都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虽然说名字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然而大道至简,看似仅二三字的姓名,其所蕴含的学问,却是深浅高低,各有乾坤天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B项,搭配不当,错在“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内涵”和“打造”搭配不当。

C项,结构混乱。

D项,“乾坤”“天地”,重复累赘。

故本题选A项。

【点睛】掌握六类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语病的方法有: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尤其是对出现标志性词语的句子的检查。

1、否定词。

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2、两面词。

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两面词,该句子可能搭配不当。

3、关联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

4、介词。

极容易出现语病。

5、并列词组。

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5、数词。

容易造成歧义或与前后词语上矛盾。

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字。

人们时常说历史证明了什么,①____________。

历史就是有过那么回事,你要是说它证明了什么,那是你从其中得到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那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就曾教导人们:

权力引导人腐败,权力本身是腐败人的。

但是,这是②____________,历史本身并没有这个东西。

这样,我们所说的历史,实际上往往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是历史的事实。

还有就是指③________________。

这些东西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也是学历史的人的任务。

【答案】

(1).①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

(2).②历史学家从历史里得出的教训(3).③我们从历史里得出的结论(判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

根据语段中“你从其中得到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那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这句话,可知第①句在结构上与前一句“人们时常说历史证明了什么”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是说“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所以第①处应填写“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但是,……”这两个句子是转折关系,所以第②处的句意要转折,强调的是“历史本身并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历史学家从历史里得出的教训”。

这句话正是第②处要填写的内容。

结合上面所说的意思,可以推知第③处说的历史的第两层意思是指“从历史里得出的结论”。

【点睛】语句的连贯性也可以叫“补写句子”,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

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

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针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进行合理的反驳,每处反驳不超过40字。

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

试问,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

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

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

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去谈道德,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物质是第一性的。

(2).②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属不完全归纳,结论不可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反驳对方时,要做到自己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第①句,“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

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

”这句有偷换概念的嫌疑,首先可以抓住这一点反驳对方,即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

其次,“谈道德”是有前提条件的,“道德”属于精神层面的,“谈道德”要以物质为前提,物质是第一性的。

在此要重申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出精神和物质见的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

第②句“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反驳对方这一观点可以用反证法,即“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

其中对方说“例子不胜枚举”,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取知识而付费的方式:

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加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技能、经验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娱乐消遣的付费;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知识产品的消费行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图书。

知识付费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只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

知识共享有过两次升级。

第一次由1.0版到2.0版。

1.0版为静态(以百科为代表的静态知识,无互动),2.0版为动态(以社区论坛为代表的动态知识,有互动)。

第二次为2.0版到3.0版,表现为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

在知识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

用户生产内容不再免费共享,而是创造价值了。

在信息冗余与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知识付费就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崭新渠道。

(来源:

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

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

有改动)

材料二

知识付费典型平台发展状况

平台

知乎

分答(在行一点)

得到

喜马拉雅

产品定位

平台内嵌付

费问答功能

付费语音

问答平台

付费订阅产品

音频分享平台

用户规模

(10月)

974.98万

52.04万

215.24万

2554.41万

内容生产

平台孵化的

名人入驻

平台孵化的名人入驻+网红推广

团队自制+

自媒体入驻

联合出品+

主播入驻

服务形式

付费提问,每个语音回答公开,收入由问、答者平分

同“知乎”

知识新闻免费,精品付费订阅

免费基础上,推付费精品专区

付费机制

文字提问,答者设定金额+付费转载

60秒付费提问,答者定价+付费偷听

付费订阅,如《李翔商业内参》,198元/年

付费订阅,如《好好说话》,198元/年

付费数量

20个热门分类,累计600余位优秀答主

最受欢迎答主TOP

100,累计答题7万个

付费精选、电子书、音频及系列,15位大咖入驻专栏订阅

16个付费精品分类,累计大咖850位

付费规模

(畅销案例)

李开复的关注者达90万,18个公开问答,收入超万元

王思聪收听者超12万,32个公开问答,收入达25万

专栏《罗辑思维》付费用户8万,营收超1592万元

音频课程《好好说话》付费用户10万,营收超1980万元

(来源:

王传珍《知识付费奇点与未来》,2017年1-2期《互联网经济》。

有改动)

材料三

去年大学毕业后,姜女士一直准备着公务员考试。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和考试相关的付费学习平台,姜女士购买过不同平台的公务员备考网课。

“我认为这个钱是需要投入的。

一方面,网络授课形式方便,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学习,如果错过直播,还可以看回放;另一方面,网课比一两万元高价的备考面授班,便宜多了。

”姜女士说。

大部分付费课程背后,有一个诸如教室一样的社区,报名后就可以在里面交流,也有老师在线答疑、布置作业等,就像上学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像姜女士一样愿意在互联网上知识付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付费知识省去了东寻西找的时间。

市民林先生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常会付费看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以了解先进的设计理念,“知识付费是以学习为主,如果你抱着猎奇的心态去提问或者去看答案,这本身就不存在知识一说。

”林先生身边也有不少人爱看《月薪3000和月薪3万元的区别》《毕业一年如何赚到20万》一类文章,他说:

“如果说你想通过一篇文章就能提升自己能力、开阔眼界,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来源:

2018年4月25日《宁波日报》。

有改动)

材料四

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

据“企鹅智酷”对173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有过为知识付费行为的网民满意度为38%。

对消费者来说,知识付费的内在驱动力是投入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但不少人的体验是由知识短缺造成的焦虑并不能彻底消除。

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知识付费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显现。

据统计,他们“对短视频的耐心已经下降到57秒”。

在知识付费兴盛之前,消费者就有为娱乐付费的做法。

由为娱乐付费到为知识付费是一种进步:

知识进一步体现出其无可否定的价值;知识产品及其价值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重,知识付费体现的是对知识产品及其价值的社会认可。

但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

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猎奇之势愈发明显。

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及其经营者,常常将知识产品的原作者及其对知识产品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置之脑后,或者超越了道德底线,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线。

(来源:

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

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

有改动)

7.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经济模式,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

B.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的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消费行为。

C.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新渠道,其中的知识系用户创造并具有价值。

D.是用户进入付费平台进行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形式,体现了无可否定的知识价值。

8.下列关于知识付费能够盛行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的功能拓展和移动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为知识付费铺就道路。

B.在我国知识付费虽然刚刚起步,但是现实的市场不小,潜在的市场更大。

C.消费者投入较低的时间、精力成本,就能够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

D.一些消费者急于消除求知过程中的焦虑,其需求通过知识付费得以满足。

9.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危机的建设性意见。

【答案】7.B8.C

9.①经营者应提升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②经营者应保证内容的“知识性”。

③消费者要以正常心态对待知识产品及相关信息。

④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知识付费的健康发展。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错在“经济模式”,应为“互联网经济模式”。

材料一中说“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C项,错在“其中的知识系用户创造”。

事实上,“知识”不一定为用户所创造。

D项,曲解文意,用户为知识付费才“体现了无可否定的知识价值”,而非知识付费这种共享形式。

故本题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抓住“知识付费能够盛行的原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就能够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与现实情况不符。

故本题选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

材料二图表显示,以及材料四中说“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

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猎奇之势愈发明显。

”这就要求经营者应保证内容的“知识性”,提升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材料四说,“对消费者来说,知识付费的内在驱动力是投入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但不少人的体验是由知识短缺造成的焦虑并不能彻底消除。

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知识付费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显现。

”这对这种现象,建议消费者要以正常心态对待知识产品及相关信息。

“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

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猎奇之势愈发明显。

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及其经营者,常常将知识产品的原作者及其对知识产品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置之脑后,或者超越了道德底线,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线。

”这就要求在应对知识付费危机时,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知识付费的健康发展。

回答本题,要从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考虑,给出有效的建议。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

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

④答题原则:

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

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鱼拓画

张炜

一位多年不见的海边好友,从打磨文字的作家变成了画家。

他展示一幅幅作品,令我无比惊讶:

都画了鱼,大鱼小鱼,那么逼真而古朴,看上去有些异样,与以前看过的绘画完全不同。

我见过各种各样鱼的水墨画,还从未看到这样的风格。

我向他讨了一幅。

我选中一条一尺多长的黑色大鱼,说:

“这好像是一条比目鱼。

”他说:

“是的,一条比目鱼。

”他指点着墙上的画,依次告诉:

“赤鳞鱼、鲷鱼、鲳鱼……这是一条红鲷,多大的红鲷啊,四斤二两!

”最后一句让我吃惊:

他显然在说一条真实的鱼。

看着我惊讶的样子,他主动解释道:

“我忘了告诉你,这不是一般的画,这是‘鱼拓画’。

“什么是‘鱼拓画’?

“就是给鱼做拓片,像拓碑一样,把宣纸放在上面……”

这令我更加惊奇。

我马上想到的是要等活蹦乱跳的鱼死去,等它僵硬时,然后再涂墨,按上宣纸。

鱼毕竟不是石头和木头,这事儿从头到尾做下来肯定麻烦。

不过到底有多麻烦,我怎么也想不清楚。

只觉得这种办法高明而巧妙,他能够想得出真不简单,也许只有生活在海边的艺术家才能有这种奇思妙想。

我知道他喜欢出海钓鱼,是海猎能手也是烹鱼高手。

大概就是这种海上生涯给了他灵感,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画家。

我尽力发挥想象,说:

“如果没有猜错,你肯定要把逮到的大鱼搁置一会儿,等它不动了才开始动手。

这大约需要多次实践,积累经验,比如墨色浓淡、宣纸按上去轻拍重拍、怎么把握力道等,会有许多技巧。

宣纸揭下来还需要动动画笔,最后才能题字落款,成为一幅作品。

我像一位内行,这样说时,其实内心里已经在琢磨怎样亲手做一幅“鱼拓画”了。

因为这种画是在现成的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