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616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描述身边常见的淡水水体,了解地表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与区别。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的模型设计与制作,知道水的来源和它们的地形特点。

3.仔细观察图片,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不同位置的的淡水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淡水水体的特点,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各处的淡水生物。

教学难点

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形成更多关于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河流或湖泊模型的材料,如油泥、水、喷水壶等等,淡水水体生物分布图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身边的淡水水体,初步了解淡水水体的特点及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小诗:

是谁,

在池塘里安静地睡觉?

是谁,

在小溪里悠闲地散步?

是谁,

在江河里开心地奔跑?

是谁,

在海洋里欢快地跳跃?

是谁,

让地球这样充满生机?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物体?

(水)

教师引导: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板书本单元的课题。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2课——《河流与湖泊》。

板书课题,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水体

教师引导:

水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物质,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水?

(江、河、湖、海、小溪、山涧、池塘、水库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河流、湖泊等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交流讨论: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一样吗?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4个常见水体的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对于学生比较合理的回答都给予肯定。

预设:

从蓄水量上来说,河流、湖泊蓄水量多,水域大,而池塘、水库蓄水量少,水域小。

从形成上说,水库属于人工水体,而河流、湖泊、池塘等一般来讲,是天然形成的。

从流动性上来说,河流、湖泊的水流动性比较大;而池塘、水库里的水流动性比较小。

河流的河道比较长,水从上游来,流往下游;湖泊面积大;池塘面积比较小,水的流向不明显;水库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并且都有一道坝。

教师小结:

通过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上常见水体的特点。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等是我们地球上比较常见的淡水水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水体中。

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教师引导:

地球上的河流和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进行探讨。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模型,并进行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讨论交流:

实验所需的材料有哪些?

(油泥、喷水壶、自来水、人造草皮、树等。

说一说本次模拟实验的步骤及方法,再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制造地形的时候,一定要制造得坑坑洼洼,不能太平整。

用喷水壶人工降水的时候,水流不可太猛,也不可太细。

在喷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在低洼处筑坝。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河流湖泊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纠正学生不当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河流和湖泊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问题,从而弄明白,地形、降水与湖泊、河流形成的关系。

教师播放自然界中下大雨时,雨水流进湖泊、河流,造成河水、湖水上涨的视频,导学生观看视频,从而进一步明白,湖泊和河流是怎样形成的?

拓展思考:

同学们,水往低处流,下雨时,只要哪个地方低洼,水就会不停的往这个地方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河流和湖泊。

那么下雨时,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校园里有没有河流和湖泊呢?

四、河流和湖泊是生物的家园

教师引导: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谁来说一说,河流、湖泊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

教师出示水底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河流、湖泊中生活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什么位置?

是生活在岸边?

还是生活在水体的上部、中部或者底部?

教师继续引导:

不仅如此,我们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来自于河流与湖泊,你们知道我们有哪些食物是来自于河流和湖泊吗?

五、教师小结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水体,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我们人类更是离不开河流与湖泊这些淡水水体,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

 

板书

设计

12、河流与湖泊

常见的淡水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等等

淡水生物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河流与湖泊课课练课时练习

12河流与湖泊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_______水域,如水库。

(2)在河流、池塘、水库中,_______的水域面积最大。

(3)水库与河流相比,_______是动态水体,_______是静态水体。

(4)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_______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2、判断题。

(1)下雨时校园里可能会有“河流”和“湖泊”。

()

(2)河流和湖泊属于人工水域。

()

(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河流与湖泊。

()

3、选择题。

(1)下面的生物中,()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

A.

B.

C.

(2)下列选项中,()属于水库的特点。

A.是流动的B蓄水量极大C.有人工修建的坝

(8)皮皮和丽丽在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提出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河流和湖泊是在平地上积水形成的

B.河流和湖泊是在山地上积水形成的

C.河流和湖泊是在洼地上积水形成的

4、简答题。

科学课上,爱动脑科学小组在讨论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有什么不同,你能帮小组的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子萱想探究一下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于是她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先用油泥在塑料盆中塑造了一块_________的地形[填“平整”或“不平,然后她往模拟地形“_________”。

(2)子萱选择_________处筑坝[填“高”或“低”],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3)你能根据子萱做的模拟实验说一说河流和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吗?

 

6、材料分析。

(能力指数★★★★)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

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30.4%。

(1)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

(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

A.大部分B.一半C.很少一部分

(3)淡水资源主要以()形式储存。

A.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

(4)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

A.河流和湖泊B.深层地下水C.浅层地下水

 

12.河流与湖泊

1.

(1)人工

(2)河流(3)河流水库(4)淡水

2.

(1)√

(2)×(3)√

3.

(1)C解析:

玉米和小狗生活在陆地上,青蛙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

(2)C(3)C

4.河流和湖泊的水域大,蓄水量多,池塘和水库的水域小,蓄水量小,同时河流、湖泊是天然形成的,水库属于人工水域,而池塘有的是自然水域,有的是人工水域。

5.

(1)不平整降水

(2)低洼(3)河流和湖泊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洼地积水形成的。

6.

(1)B

(2)C(3)A(4)B

 

15.珍惜水资源

【教材分析】

《珍惜水资源》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资源》第四课。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中3~4年级要求。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河流和湖泊、地下水、海洋的基础上。

通过感受生活中水的用途,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通过活动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变得越来越匮乏。

继而引发学生要珍惜水资源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把珍惜水资源的感情落到实处,通过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节水措施。

课后在通过制定节水方案,比较节水一周前后一周用水量的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经常听父母老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他们心理会有一些疑惑,诸如水龙头一拧开就有水,到处都有水,怎么就说水是有限的呢?

老师总要求我们主动节水,可是爸爸妈妈也没有主动节水,反而为了卫生让我们使用流动水冲洗。

这些疑惑留在学生的小脑袋里,不能解决这些疑惑便不能将节水行动落到实处。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地球上水资源的稀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探究:

1.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稀少的。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水行动。

科学态度:

1.能够感悟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稀少的。

2.能充分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学会保护、爱惜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节水行动,真正的保护水节约水。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

1L量杯一个,三个50ml烧杯,一个滴管,三个汤勺,一个水槽,两个水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科学阅读

1.准备一段科学阅读资料,和珍惜水资源有关的。

2.教师提问:

你能从这段信息中获得什么?

师:

是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珍惜水资源。

(板书:

珍惜水资源)

[设计意图:

通过科学阅读,培养学生获得科学信息并表达的能力,直接引入课题。

二、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师:

水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

2.师:

小结。

那么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3.播放关于水的视频。

4.展示水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各面用途的图片,提问学生,学生猜测或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

5.师小结:

农业上,庄稼的生长需要用水灌溉。

人们可以利用河道进行运输,水让车变整洁,海里的生物在海里自由的生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出现。

它有很多种角色,它非常的重要。

(板书:

重要)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认识到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地重要。

三、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1.师:

地球上那么水无处不见,我们会缺水吗?

(生自由回答)

2.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海水是不能被人类所利用的,那我们所能利用的就是淡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地球上的淡水究竟有多少呢?

谁知道?

(学生自由回答)

3.师:

假如地球上的水有1000ml,那冰川水有21ml、地下水有6.5ml、河流与湖泊水有0.5ml。

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演示实验,来感受一下。

4.教师演示,将预备好的1000ml水展示给学生。

(1)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21ml。

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

(预设:

冰川水。

)并在PPT上做相应的图片展示。

提问:

那你知道冰川水藏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

预设:

藏在南北极中,很难被人们所利用。

(师相机板书:

冰川水)

(2)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6.5ml。

提问学生它是什么水?

(预设:

地下水)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日常能利用到的地下水。

展示相应的地下水图片。

(师相机板书:

地下水)

(3)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0.5ml。

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

(预设:

河流与湖泊)师讲解,河流与湖泊可以帮助人们灌溉农田,补给地下水。

(师相机板书:

河流与湖泊)

5.师:

小结:

冰川水是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

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只有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是非常有限的。

(板书:

有限)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四、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1.师:

地球上的水是极其有限的,当面对七十亿人口,我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

(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讲解:

比如。

大自然最初向人们供应5勺水,人类每次用2勺水,而大自然每次只能补给2勺水。

(师边讲解边做)

(2)师:

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实验具体如何操作呢?

(学生复述,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意事项:

不要把水洒出来,保证活动的严谨性。

3.学生活动。

4.小结: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地球向人类供给一滴水,人类就将使用两滴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

(板书:

匮乏)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五、节约用水

1.师:

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

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展示图片)

2.面对以上节水措施,请你想一想,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在家中可以进行哪些节水措施?

(生自由回答)

3.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

4.小结:

一滴水、一片绿,才是整个地球,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请大家从现在做起争做节水小卫士。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继而思考在家中可以如何节约用水,鼓励学生制定详细的节水方案,比较发现节水一周用水量的变化。

引到学生发现一个节水行动确实是可以节水的,鼓励学生天天节约用水,养成节水好习惯。

六、小结

教师寄语。

【板书设计】

15.珍惜水资源

节约珍惜冰川水

重要有限匮乏地下水

河流与湖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3、地下水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泉水、井水,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泉水、井水的特点、成因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一种水——地下水。

板书课题:

13、地下水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预设: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

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

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预设:

下雨累积形成的;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雨水、湖水等地方流过来的……

过渡:

那么井水和泉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探究一下井水的来源。

活动二: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

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

实验现象:

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

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

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预设:

方法一:

透水路面

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

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

雨水回灌地下

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

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拓展补充: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预设:

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淡化海水,来供应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活动五:

情境练习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乡正在开展保护地下水的活动,请你来设计铺设一条步行道的方案,要求既方便雨天路人行走,又能够让雨水尽可能多的渗透到地下。

大家想想,这条人行道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原因。

预设:

方案1:

路面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方便雨水的渗透到地下。

方案2:

在铺路的时候,道路中间可以稍微高一些,两侧低一些,方便雨水从两侧渗透到地下。

方案3:

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方案4:

在人行道两边种上花草树木,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教师小结:

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很棒,都符合这条道路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

设计

13、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态

地下水的成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课课练课时练习

13地下水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小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的_______%。

由于地表主质硫松多孔,一部分_______或积雪融水会渗通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2)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它的水来源于_______。

(3)由于_______,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铺设透水路面可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地下水储量。

2、判断题。

(1)海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2)由于降水量充沛,因此自然界的地下水越来越多。

()

(3)让雨水回灌地下可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

(4)水井中的水来源于地下水。

()

3、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中的水不是来源于地下水。

A.

B.

C.

(2)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为饮用水源。

A.河水B.海水C.地下水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下水在地下土层和岩石的下面

B.清淤过滤池可以过滤雨水,从而使清洁的水回灌地下

C.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4)下列做法不利于补充地下水的是()。

A.利用河水灌溉农田B.拓宽河道C.铺设不透水路面

4、填图题。

下面是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地下水是人们的重要饮用水源,但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你能想一想应该如何增加地下水的储量吗?

 

6、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为了探究水井中水的来源,子轩和小伙伴们制作了简易的水井模型。

(1)请给下列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的变化。

()剪下塑料瓶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