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566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8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年版)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处

二〇一三年九月编印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一览表

学位授权类别

领域(专业)代码及名称

获授权年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分领域)

085201

机械工程

1999.09

085216

化学工程

1999.09

085210

控制工程

2001.04

085229

环境工程

2001.04

085212

软件工程

2002.03

085204

材料工程

2002.05

085211

计算机技术

2002.05

085236

工业工程

2002.05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2004.06

085239

项目管理

2004.06

085207

电气工程

2005.06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05.06

085240

物流工程

2006.06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

2006.06

085206

动力工程

2010.04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2010.04

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2010.06

共计17个领域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

2003.09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

125600

工程管理硕士

2010.06

一、机电工程学院

二、自动化学院

三、轻工化工学院

四、信息工程学院

五、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六、管理学院

七、计算机学院

八、材料与能源学院

九、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十、艺术设计学院

十一、建设与城市规划学院

管理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国家设置专业学位有关规定

教育部

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一)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

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

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学习方式可以全日制攻读,也可以非全日制攻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一)科学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二)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三)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四)学位论文

    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三、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统筹规划,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三)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

要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要建立和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办法。

要不断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在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报务;掌握某一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

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者,亦可进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按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学位论文(设计)必须由攻读工程专业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

要加强合作培养基地的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由高等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与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人和答辩各项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由在相应学科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学位授予单位授予。

九、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学位办[1999]7号)

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

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三年或三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

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3、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必修课程(至少17学分)

①政治理论2学分

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

③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

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门)10学分

(注:

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程(至少3门)11学分

①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②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③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④相关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

①开题报告

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学位办[2009]23号)

为了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供培养单位制订培养方案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学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应包含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专业课。

各领域可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一)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等)

(二)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三)专业技术类课程

(四)选修及其他课程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

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

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审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关于加强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的通知

(指导委[2007]12号)

各培养单位: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认为,加强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对提高工程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把握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为此,教指委于2006年成立专家组,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编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教材即将正式出版。

新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全篇贯串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要,努力反映自然辩证法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与创新,与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指委要求各培养单位重视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积极参加教指委本月在杭州组织的课程研讨会,采用新编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教材,开展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二ΟΟ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关于加强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建设的通知

(指导委[2007]13号)

各培养单位:

由于信息量的快速膨胀,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认为必须重视工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为此,教指委于2007年成立专家组,启动了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工作。

鉴于“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教指委将为课程的开设提供教材出版、师资培训、课件制作等条件。

希望各培养单位从2008年起,将“信息检索”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1-2学分,具体学分要求由培养单位自定。

各培养单位可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和学分分配作适当调整。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二ΟΟ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关于加强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的通知

(指导委[2007]14号)

各培养单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维护自主知识产权,合法使用知识成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提到了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认为,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是当代工程技术人员能力要求的重要方面。

鉴于“知识产权”课程的重要性,2007年,教指委成立专家组,启动了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建设工作。

教指委将为课程的开设提供师资培训、出版教材、课件制作等条件。

教指委希望各培养单位从2008年起,将“知识产权”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1-2学分,具体学分要求由培养单位自定。

各培养单位可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和学分分配作适当调整。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二ΟΟ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

(一九九〇年十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于一九八九年初发出了《关于设立“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的通知》。

研究小组就在我国设置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试行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问题在有关高等学校和工商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初步论证。

根据研究小组的调研,现就此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设置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必要性

我国学位条例实施十年以来,为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

设置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试行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目的就在于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