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环境控制新措施大总结 70.docx
《养猪的环境控制新措施大总结 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的环境控制新措施大总结 7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的环境控制新措施大总结70
德国照亮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
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张莉女士
2011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展”将在中国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展会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中国畜牧业协会(CAAA)和中国沼气学会(CBS)联合主办,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FECC)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协办。
2010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
主办方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张莉女士在会上做了“德国技术对中国沼气工程的参考”的演讲。
张莉女士在演讲中强调,中国沼气发展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和畜牧废弃物处理的强烈需求是促进沼气发展的强劲“双核动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减排承诺。
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今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国沼气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
我国农村沼气发展要继续上规模上水平。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
2020年中国沼气产气规模达到440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沼气产气规模达到140亿立方米。
2008年,我国商业化畜禽养殖场达到430万个,畜禽废弃物产量超过30亿吨。
如果无法很好地进行处理,这些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将甚于工业污染。
发展沼气不仅能很好地消纳废弃物,而且能变废为宝,产沼供热供电,是完善畜牧产业链的最佳选择。
截至2007年,我国拥有大中型沼气厂4000余座,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近期可以突破1万座。
但这些沼气工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沼气工程建设投入高,但利用率很低,很多沼气工程无法实现全年360天持续运行,或因种种原因在建成后无法顺利运行。
只有发展热电联产,形成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才能发挥沼气工程的最大效益,这需要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源源不断的支持。
德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第一,沼气实现热电联产,并入国家电网,规模化和商业化是沼气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第二,沼气工程利用率可达到80%,且沼气工程能够全年持续运行,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第三,沼气原料非常丰富,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作物秸秆等作为原料用于沼气发电,既产生了环境效益,又产生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德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有非常珍贵的借鉴意义。
德国农业协会专业研究沼气工程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多年,拥有领先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每年举办的“欧洲生物质能源展览”(”Bio-EnergyDecentral”),聚合欧洲乃至全球沼气领域的精英意见,共话发展,实现研究成果共享。
本着“推动中欧沼气产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理念,德国农业协会和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沼气学会共同合作,在“中国畜牧业展览”同期举办“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展览”,打造国际沼气交流与贸易的专业平台。
首届展会于2010年5月中旬在北京成功举办,GE能源集团颜巴赫事业部、WELtec、安特优(MTU)等国际展商和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盈和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国内沼气行业翘楚倾力加盟,展示了中外沼气领先技术和前沿研究成果。
同期举办的沼气论坛邀请到近300人参加,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德国沼气技术与中国市场情况。
责任编辑:
马娜
冬季养猪:
要搞好猪舍保暖增温大全
核心提示:
冬季猪舍保暖增温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封闭,封闭以后舍内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会不可避免的增多,水管漏水和粪尿造成的潮湿也相对增加,这对猪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威胁,也滋生了疾病,因此保暖的同时也应该增加通风和消毒。
一、提高猪舍温度
一是开放式猪舍覆盖塑膜。
二是封闭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
三是开放式猪舍暖气供热加塑膜覆盖。
四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
同时,外围墙壁要厚实严密。
猪舍的后墙、山墙、前墙在冬季时要增加保温设施。
可以堆放作物秸秆,可以临时砌泥土坯。
此外,还要增大猪舍采光面积。
二、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内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
在定次饲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
大猪低点,小猪高点。
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能饲料,大猪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在配合料中的数量。
三、采用新型发酵床养殖技术
已在部分地区逐步推广的新型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饲料添加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使所排出的粪尿被完全迅速降解、消化,同时生成菌体蛋白,从而达到猪栏免冲洗、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上实现了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
由于发酵床养猪具有环保、生态、省时、省工、省料、肉质好等显著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冬季养猪防寒保暖10招
育肥猪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体重60千克以前16~22℃;60~90千克14~20℃;90千克以上12~16℃,一般舍内相对湿度以50%~75%为宜。
冬季天气寒冷,猪为了抵抗严寒被迫动用体内的脂肪,因此猪体增重减缓,降低饲料利用率,更有甚者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仔猪、弱猪、病猪被冻死,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为此,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通常可选择以下10招:
一、防风
冬季寒风侵入猪舍,袭击猪体会引起猪只感冒和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坐北朝南、向阳之处;为保持舍温相对稳定,猪舍的窗户和通风孔距离地面应1米以上;入冬前用木板、草帘或塑料薄膜等把猪舍漏风的地方遮挡堵严,防止冷风侵入;夜间在猪舍前吊上帘子,以保暖御寒;在猪舍北墙外西北方向堆积玉米秸秆或设置防风墙,以防止西北风侵袭猪舍。
二、垫草
冬季应在猪床上加铺厚度为20厘米左右厚的软干草、软秸秆等,可以起到吸湿、除潮、吸收有害气体、提高猪床温度等作用。
垫草注意勤换,避免潮湿、霉烂产生氨气,危害猪的健康。
三、垫木屑
在猪圈内铺上厚度为10厘米左右的锯木屑,可明显提高猪舍温度,同时垫入的木屑过一段时间就会发酵,是优质的农作物肥料。
四、增加饲养密度
将分散饲养的猪合群饲养,增加饲养密度,冬季一般要比夏季饲养密度增加40%左右,猪多散发的热量增加,自然可以提高舍温,同时猪紧挨着睡,既可互相取暖,也可提高整个猪舍温度。
五、添加能量饲料
在配制猪的日粮时,应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比例或者选用正规厂家的优质全价饲料,饮用温水。
饲料供给充足,白天增加喂食次数,夜间零点左右坚持喂一顿食,猪食要干一些,以增强抗寒和抗病能力,促进体重快速增长。
六、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中药
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健脾燥湿的中药,既能促进猪的快速育肥,又能抗寒防病。
处方如下:
山楂、神曲、川芎、茯苓、荆芥、防风、枳实、羌活、柴胡、苍术、槟榔、甘草各20克,炒麦芽30克,研末以0.2%~0.5%的比例拌于饲料中,每周喂两次。
七、猪舍内设置热源
用人工方法,在猪舍内设置热源,提高猪舍内温度,可采用热风炉、暖风机、煤炉等设备提供热源,对仔猪用仔猪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额外热源。
在使用以煤炭作燃料的供暖设备时,应注意烟道通畅,避免因排烟不畅,一氧化碳滞留舍内而导致猪一氧化碳中毒,同时还要有防火灾措施。
八、排除有害气体
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猪体抗病和御寒能力会明显降低,因此,每天利用中午高温时段,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入新鲜空气,以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因为冬季气温低,猪舍通风换气必须控制通风量,要求猪舍内风速不超过0.2米/秒,通风前要提高舍温。
九、多晒太阳
选择晴暖天气的下午1~3点钟,把猪赶到外面晒晒太阳,适当加强户外运动,提高猪对寒冷天气的抵抗力。
十、保持猪舍干燥
猪舍潮湿的危害:
一是猪舍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猪体发冷,猪会扎堆,导致挤伤、压伤甚至出现死亡;二是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极易引发疫病,常见的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
因此,猪舍干燥是保证猪健康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防猪舍潮湿,应做到"六要":
一要防漏雨、漏雪;二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三要训练猪定点排粪排尿;四要使猪舍地面高出舍外地表,最好用三合土,以防返潮;五要定时清除猪粪、猪尿,消除猪舍潮湿根源;六要用吸附剂吸潮,当猪舍湿度大时,可用草木灰、煤灰渣、生石灰、木炭等吸附剂吸附水分。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因素,北方冬季除气温低寒冷外,其自然气候还有如下"四差":
1、白天和晚上温差大;
2、早晚和中午温差大;
3、室内和室外温差大;
4、空气和地表温差大;
以上“四差”如不当心,很容易给猪群带来不良后果和重大损失。
所以,北方冬季养猪在管理上要重视如下细节:
一、通风时间
古时之所以要"午时三刻问斩",就是因为下午1~3点是一天中温度最高时候,也是阳气最盛之时,所以问斩便不怕鬼。
故冬季通风时间应选在"午时三刻"为佳。
二、防止贼风
俗话说"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
每天应抽专门时间检查猪舍墙壁房顶有无裂缝或孔,门帘和窗帘是否挂好。
三、夜巡
建议养成冬天晚上巡视猪舍的习惯,一来检查猪群有无异常,二来检查保温设备及舍内温度是否正常,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有效保温
经实际测试,如果是水泥地面,空气中的温度和水泥地面相差5℃左右,因仔猪每昼夜有十八小时以上趴在地面睡觉,所以仔猪最易因肚子遭凉出现拉稀疾病,建议冬季给仔猪睡觉的地方加垫草或木板,才会达到有效保温的效果,也是"为什么人晚上要睡席梦思和盖被子"的原因。
五、喝温水
导致当前猪病(尤以母猪)泛滥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猪饮水不足,造成饮水不足的原因是猪不愿意夏天喝温开水,冬天喝冰水。
想想人为何夏天要喝冰饮料,冬天要喝热汤?
是因为人有自由,可以自动防暑御寒。
故建议在猪舍设置单独饮水箱,方便给猪饮用温水。
实践证明此举在冬天预防猪病有事半功倍之效。
冬季猪舍潮湿的几种解决办法
冬季气温低,猪舍湿度大。
这种低温高湿对猪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在寒冷季节应加大综合预防措施。
猪舍须建高燥之地,有利于排水猪舍要坐北朝南,有利于防风保温,猪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表,最好用三合土,地面干燥不返潮。
加强保温
猪舍温太低,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猪舍透风、挂霜、地上冻,猪卧下易生病,以至冻坏。
只要维修好房舍,增加舍温,湿度会变小。
通风换气
猪舍潮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通风,即带走潮湿的气体,吹干地面,又能排除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但冬春气温低,须控制通风量,舍内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1米-0.2米。
通风前要提高舍温。
定时清除猪粪尿
猪养得多,粪就多,含水量和氨排放量就大。
是猪舍潮湿和空气不好的根源。
须及时清除,可大大减少湿度。
如猪定时到舍外排便舍内吃住,猪舍湿度会更小。
喂暖料
冬季用发干发暖的饲料喂猪,喂完后猪喝自动饮水器的水,可降低湿度。
勤换垫草
垫草吸水性强,容易吸收粪尿的水分或容易被粪尿污染。
因此,须勤换干燥的垫草,可明显降低湿度。
降低饲养密度
猪密集饲养,有利于保温,反过来,密度过大,湿度也大,不利于防潮和猪生长发育。
多用吸附剂
猪喜居温暖干燥的猪舍,惧怕阴冷潮湿。
湿度过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侵害猪体,抵抗力下降,猪易患下痢,肠炎、球虫病。
湿度大应经常使用草木灰、煤灰渣、生石灰、木炭等,既能吸附水分,又能吸收空气中臭气,实用性强,效果好。
早期预防猪的胃肠病
由细菌、病毒引发的猪白痢、胃肠炎等会严重加大地面的湿度和空气及地面的污染。
应抓住猪胃肠病的易感阶段,早期用药预防,使其少发病或不发病,可有效地控制湿度。
冬季养猪的温度如何进行调节?
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极其密切关系。
因此,在猪的饲养管理中,注重对温度的管理与调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是促进其快速生长或育肥、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
环境温度
在外界气温过低时,猪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就必须增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热能,以补充体热的散失。
一般来说,小猪周围气温为20℃~26℃时,代谢消耗量较低,生长发育正常。
但大猪则以15℃~20℃时代谢消耗较低,增膘正常。
因此,要注意搞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如猪舍上覆盖塑料薄膜等),提高舍内温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猪体代谢的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增膘。
饮水与食温
冬季猪的饮水和食料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头哺乳母猪每天约需要17.5~22.5公斤水和食料,如果水温、食温是0℃时,要把这些水、食温度升高到体温39℃的水平,猪体就要消耗682~878千卡的热能,也就等于每天需要0.5~0.75公斤的精料白白消耗在维持体温上,而不能用于泌乳、生长发育和增膘。
因此,在冬季喂猪时,要经常喂温食和温水,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消耗,提高饲养效益。
冬季养猪要注意通风消毒
冬季气温较低,不少养猪户往往只注意猪舍的保温而忽视舍内的通风换气,从而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大量积聚,导致生猪患病。
所以在冬季养猪通风和消毒工作不能忽视。
因为冬季圈舍需要增温保暖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
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猪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而难以治愈。
此外,冬季舍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于机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容易造成微生物、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生猪罹患多种疾病,所以养猪圈舍适时通风和消毒很重要。
冬季养猪圈舍通风消毒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时通风。
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将窗户开一个小缝隙通风1小时。
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
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可使多种病毒、病菌难以滋生与繁殖。
定期消毒。
定期对舍内进行消毒,可促使生猪健壮生长。
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
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扫,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位。
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不要对着猪体消毒。
预防结冰。
冬季舍外的消毒显得很困难,特别是在进入场区和猪舍的通道时设立的消毒池,冬季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液中撒一些盐,这样就不会结冰了。
另外,还要注意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防止药物过期致使药效降低或失效。
家用沼气池进出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食物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产气正常而持久,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发酵原料,更换部分旧料,做到勤加料、勤出料。
进出料的数量根据农村家用池发酵原料的特点,一般每隔5~10天进、出料的各5%为宜。
也可按每立方米沼气量进干料3~4kg计算。
对于“三结合”的池子,由于人、畜粪尿每天不断自动流入池内,因此,平时只需添加堆沟后的粪便发酵原料和适量的水,以保持发酵原料在池内的浓度。
同时也要定期小出料,以保持池内一定数量的料液。
平时进、出料应注意的问题:
1、原则上是出多少进多少,顺序为先出后进;
2、出料时应使剩下的料液液面不低于进料管和出料管的上沿,以免池内沼气从进料管和出料管跑掉;
3、出料后要及时补充新料,若一次发酵原料不足,可加入一定数量的水,以保持原有水位,使池内沼气具有一定的压力。
大换料应注意的问题为满足沼气菌的新陈代谢和农用季节用肥的需要,一般大换料的时间应安排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1、大换料前20-30天,应停止进料,以免浪费发酵原料。
2、大出料后应及时加足新料,使沼气池能很快重新产气和使用。
3、大出料时应清除沼气池内的全部残渣和部分料液,要留下10%-30%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料液作为接种物,以加快沼气池的启动,做到产气快!
冬季保暖要注意猪的适宜温度
核心提示:
最近气候变化较大,要注意猪舍保温,首先要知道各阶段猪的适宜温度,再选择合适的保温措施,还要确保保温措施能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
猪的大小是按体重划分的,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初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最高,随着体重的增加要求的温度越来越低。
下面就按猪的体重介绍适宜温度和临界温度(℃):
猪的体重(千克)低临界温度适宜温度高临界温度
“临界”是指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所需的外界条件。
猪的临界温度是在临界温度范围之内,猪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机能来适应环境,环境温度超出了临界温度的范围,也就超出了猪只自身的调节能力,容易发生危害。
从上面的温度范围可以看出看,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是29℃,高、低临界温度分别是31℃和29℃,范围很窄,说明初生仔猪的调节能力不健全,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
随着体重的增加,调节能力逐步增强,要求的条件越来越宽。
秋天来了,猪场不可忽视的问题
秋季,对养猪户来说,是养猪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阶段,猪上膘较快,如果养殖户注重防寒、防病、增加饲料营养及猪舍通风,猪的增长较为明显。
防寒秋天气温下降较快,昼夜温差达到10℃多,会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气温太高或太低,都影响猪的正常生长。
实践证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持猪的适宜生长温度,猪在秋季也可以正常生长。
具体来说,秋季应该提前做好防寒措施:
1、修整好猪舍,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遮挡物可因地制宜用草苫或塑料薄膜等,以防冷风侵袭。
2、猪舍内勤垫干草,不要让垫草潮湿。
3、增加饲养密度,让猪挨着睡,既可互相取暖,又可提高栏温。
多喂热能高的饲料,以增加猪体内的热量。
4、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猪圈内避风一角建温室,温室的大小可根据猪的多少而定。
方法是:
砌高1米左右的墙,留一小门让猪自由进出,上部用稻草盖严,内铺干草。
气温低时,猪会自动进入保温室避寒。
防病秋季猪易患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等,会给养殖户带来损失,要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链球菌病。
1、猪附红细胞体病(红皮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子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
育肥猪初病时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
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
治疗附红细胞体病可用血虫净(贝尼尔)、阿散酸配合长效土霉素,同时补充生血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2、猪链球菌病继发混合感染多,猪患感冒后易继发。
该病会使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
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出现空嚼磨牙等神经症状。
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针对上述情况要及早注射疫苗。
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强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能有效控制该病。
饲料秋季养猪除加强常规饲料管理外,还要做好猪饲料的储备和育肥催肥工作。
此时气温适宜,饲料充足,是猪生长发育的好季节。
红薯、花生秧、豆秸等粉碎后或发酵后喂猪都是很好的饲料,薯类块茎、豆类荚茎等可晒干粉碎后再用来喂猪。
通风降低猪舍湿度和改善猪舍空气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最有效的措施则是在天棚顶上开个通风孔,这样不用开门窗就能尽快将舍内的大量潮气和不良气体排出,并换入新鲜空气。
但通风要有节制,晴天、暖天多通风,阴天、冷天少通风,做到通风与保温相协调。
育肥肉猪养殖的环境控制措施
1、建立圈舍的消毒与防疫制度
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发生疾病,在进猪之前有必要对猪舍、圈栏、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要彻底清扫猪舍走道、猪栏内的粪便、垫草等污物,用水洗刷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猪栏、走道、墙壁可用2%~3%的苛性钠(火碱)水溶液喷洒消毒,停半天或1天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
墙壁也可用20%石灰粉刷。
应提前消毒饲槽、饲喂用具、车辆等,消毒后洗刷干净备用。
日常可定期用对猪只安全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
2、合理组群
肉猪一般都是群养,合理分群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杂交组合的仔猪有不同的营养需要和生产潜力,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合在一起饲养既会使其互相干扰影响生长,又因不能兼顾各杂交组合的不同营养需要有生产潜力而使各自的生产性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按杂交组合分群,可避免因生活习性不同而造成相互干扰采食有休息,并且因营养需要、生产潜力相同而使得同一群的猪只发育整齐,同期出栏。
还要注意按性别、体重大小和强弱进行组群,因为性别不同而行为表现不同,肥育性能也不同,如去势公猪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而小母猪则生长略慢,但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
一般要求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4-5千克,中猪阶段不超过7-10千克。
组群后要相对固定,因为每一次重新组群后,大约需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比较安定的新群居秩序,在最初的2-3日,往往会发生频繁的个体间争斗。
所以,猪群每重组一次,猪只一周内很少增重,确实需要进行调群时,要按照“留弱不留强”(即把处于不利争斗地位或较弱小的猪留在原因,把较强的并进去),‘拆多不拆少”(即把较少内猪留在原圈,把较多的猪并进去),“夜并昼不并”(即要把两群猪合并为一群时,在夜间并群)的原则进行,并加强调群后2-3天内的管理,尽量减少发生争斗。
3、饲养密度与群的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总要保持一定距离,群体密度过大时,使个体间冲突增加,炎热季节还会使圈内局部气温过高而降低猪的食欲,这些都会影响猪只的正常休息;健康和采食,进而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兼顾提高圈舍利用率和肥育猪的饲养效果两个方面,随着猪体重的增大,应使圈舍面积逐渐增大。
为满足猪对圈栏面积的需求,又保证肥育期间不调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移动的栏杆圈栏。
这样既可以随猪只体重增大相应地扩大围栏面积,又可避免调群造成的应激。
饲养密度(每头占围栏面积)满足需要时,如果群体大小不能满足需求,同样不会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
当群体过大时,猪与猪个体之间的位次关系容易削弱或打乱,使个体之间争斗频繁,互相干扰,影响采食和休息。
肥育猪的最有利群体大小为4-5头,但这样会相应地降低目舍及设备利用率。
实际生产中,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圈以10-15头为宜,最大不宜超过20头。
4、调教
调教就是根据猪的生物学习性和行为学特点进行引导与训练,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躺卧、进食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便于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猪一般多在门口、低洼处、潮湿处、因角等处排泄,排泄时间多在喂饲前或是在睡觉刚起来时。
因此,如果在调群转人新圈以前,事先把圈舍打扫干净,特别是猪床处,并在指定的排泄区堆放少量的粪便或泼点水,然后再把猪调入,可使猪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
如果这样仍有个别猪只不按指定地点排泄,应将其粪便铲到指定地点并守候看管,经过三五天猪只就会养成采食、卧睡、排泄三角定位的习惯。
猪圈栏建筑结构合理时,这种调教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如将猪床设在暗处,铺筑得高一些,距离粪尿沟或饮水处远一些以保持洁净干燥,而把排泄区设在明亮处,使其低一些。
调教成败的关键在于抓得早(猪进人新圈前即进行)和抓得勤(勤守候、勤看管)。
5、温度
在适宜温度下,猪的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
适宜温度随猪只体重的不同而不同。
舍内温度在4℃以下时,会使增重下降50%,而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是最适温度时的2倍。
温度过高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