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45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docx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

嫩江县海江小学电子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学科音乐年级五年

备课教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音乐)学科进度表周次教学日期教学内容(单元、节)备注19.6----9.11第一单元《西部风情》3课时29.14---9.18第二单元《古诗新唱》3课时39.21---9.25《梅花》、《静夜思》

49.28---9.30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2课时510.1―10.7国庆节610.8---10.10第四单元《欢乐的舞步》2课时710.12---10.16第五单元《绿色畅想》3课时810.19---10.23《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910.26―10.30第六单元《快乐的鼓声》3课时1011.2---11.6《龙腾虎跃》、《木鼓歌》1111.9---11.13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2课时1211.16---11.20《彼得与狼》1311.23---11.27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4课时1411.30---12.4《平安夜》、《难忘今宵》、《新年音乐会》1512.7---12.11复习1612.14---12.18检测1712.21---12.251812.28---1.1

教学计划学生知识现状分析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及教材起止章节和篇目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6、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是具体措施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在上课之前,采用“听一听”“猜一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将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音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见发声练习中获得的唱法用于各需的演唱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域。

努力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

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西部风情1、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x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

共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总结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使我感悟到: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发挥潜能的广阔天地,他们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有一个舞台,就会很精彩!

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拉萨谣》3、聆听《东北秧歌》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

“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11、结束。

课后反思:

通过鼓励、学生才敢于参与,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才会增强自信,通过鼓励,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就体验到音乐课堂教学带来的快乐!

3、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

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

(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

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

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调2、师:

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

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1、歌曲:

梅花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222 55┃66 5┃02 56┃6•2 ┃5 ―┃5―�U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2、问:

内容情绪是什么?

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4、分组唱5、练习齐唱。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以长江之声为主线,贯穿唱歌、鉴赏、表现,将所有的教学环节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演唱、感受、体会。

一节课里有让自己欣喜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不过“不足”也不是件坏事,因为它会让我不断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2、静夜思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q――�r5555┃6531┃32┃1 ―�Ulalalalalalalalala 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2、问:

内容情绪是什么?

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4、看谱,并听琴音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

第一乐段――男生。

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课后反思:

《静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

在学习之前我就料想到每个学生差不多都会背,摸底后发现语气和诗的韵味没有读出来。

 

答:

优点:

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3、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q――�r5555┃6531┃32┃1 ―�Ulalalalalalalalala 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1、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师生问好三、听记:

(简单的旋律)1=F2/4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U方法:

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四、念念拍拍:

导入:

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

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1)X XX┃XXX┃XXX XX┃X -�U(2)X•X XX┃XX X┃XXXX XX┃X -�U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

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  )XXX XX┃X -�U(  )X XX┃X X X�U (  )XXXXXX┃X -�U方法:

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

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

方法同上。

七、小结。

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又一次意识到“孩子们都是在鼓励之中成长的”这句话的重要,以致我将这句话用到了的课堂中,一个陌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夸奖与鼓励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歌表演环节,在我的组织下成功且幽默的进行了,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

一句话引来我的成功,“孩子都是在鼓励之中成长的”!

多给孩子一些肯定,让孩子快乐成长!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x疆哈萨克族风情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

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x疆哈萨克族师:

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

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

4/40x0x0xxxx|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1、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

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

为什么?

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

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

(1)师:

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

(2)老师出示图谱○○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

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

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课后反思:

这是非常质朴、没有花样的常规音乐课,从整体效果来说,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歌曲比较扎实。

从一开始演唱前,就要求标准的演唱坐姿,因为这也是唱好歌曲的基础。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1、欣赏大河之舞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

2、讨论: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课后反思: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2、活动:

稍息立正站好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课后反思:

让孩子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

3、大家一起来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

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

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

课堂上我让学生熟悉并学唱歌曲,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

第五单元绿色的畅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课后反思:

在《手拉手,地球村》教学中,由于课前存在“轻敌”思想,教学重难点不够明确,特别是没有回想一下以前上一课时出现过的问题,就贸然走上了讲台,结果出现了原本可以避免的老问题,这首歌曲由二个乐段构成,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两拍和三拍的长音频频出现,其中歌词第一遍“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的,而第二遍出现的“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组成的,但在演唱中并不象以往的歌曲学起来那么容易学唱。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1、听录音2、问:

内容情绪是什么?

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

第一乐段――男生。

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课后反思:

歌曲《绿色的歌谣》,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

第一乐段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第二乐段借助第一乐段的节奏加以延续,使歌曲的意境豁然开朗,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

(教师简介)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

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课后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9、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