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学广角推理.docx
《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学广角推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学广角推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数学广角推理
9数学广角——推理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有关逻辑推理的知识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都要用到推理。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因此,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在这样的理念下,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系列的内容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
本单元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体验什么是逻辑推理,并能用一定的方式(如连线、列表等)辅助推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呈现完整地表达推理过程的三段论式文字,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找规律》这一单元,已经开始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基础。
本单元的“推理”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逻辑推理对于小学生来讲,既生僻又深奥。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仅处于能够直观感受与简单归纳的阶段,对简单的推理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切实理解逻辑推理。
利用好教科书上的内容,重视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活动中,体验用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让学生在趣味中体验什么是推理的过程,又能感受推理的重要作用。
2.把握教学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例1的教学应重在让学生读题后梳理信息并提炼出关键信息,放手让学生去解答问题,然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使学生会借助口头语言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推理的含义。
例2的教学可以简化题目,改成3×3的方格,使学生有所体会后再呈现例题的素材。
3.注重学生有条理地阐述推理过程,但要把握好教学的“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清楚自己的推理过程,如教科书例1中通过“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小红的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是怎样确定A(或B)是几的?
”等让学生进行表述,并在学生表述不畅的地方加以辅助。
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表达清楚即可。
◎教学笔记
第1课时推理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例1,完成教科书P109“做一做”,P110“思考题”,P111“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辅助推理,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礼物两件。
【教学提示】
操作前选好合适的礼物(小、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简单推理
“猜一猜”游戏。
1.“随意”猜。
教师任意选取两样文具作为礼物(不告诉学生包含的品种),然后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
让学生猜一猜:
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师:
礼物是橡皮和卷笔刀。
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手中是什么?
下面手中是什么?
3.“确定”猜。
教师继续提示:
下面手中不是橡皮。
在猜物体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
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
教师打开双手,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
师:
从这个游戏可以看出,只要动脑筋,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这种思考方法通常叫做“推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推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
推理
(1)]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是一种既实用、又好玩的数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
二、分析推理,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例1。
◎教学笔记
1.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
从题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完整表达,但不会有意识地去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独立思考:
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学提示】
注意推理过程的表达。
组织好语言,简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用“排除法”叙述的比较多。
也可能会根据课件中的信息,连线解决。
极少数学生会采用列表法。
2.互动互议,精讲引导。
师:
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全班汇报解题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推理的思路说出结果。
【学情预设】排除法。
学生会直接表述。
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会是语文书,但又知小丽拿的也不是数学书,所以只能是道德与法治。
最后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教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起来问一问:
“你听明白了吗?
”“谁听懂了他是怎样想的?
”
如果后期没有出现连线法或列表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师:
只有语言表达好像还是不够清楚,怎样可以更简洁直观地表达呢?
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混合在一起时不好观察,收集信息后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有助于厘清思路。
学生整理信息,教师板书,然后边表达边连线,体会连线法的优点。
【学情预设】预设1:
边写边画,用连线法叙述。
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并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解决问题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期解决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表述连线法的过程。
预设2:
边展示表格边叙述。
(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理解每一格指的是什么。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指名多名学生表达列表法的过程。
3.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师:
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的?
以此使学生体会到推理时应先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板书)
师追问:
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道德与法治书?
说说你的想法。
师:
从同学们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在用推理解决问题时,往往不只一种方法,但不论用什么方法,一般先找到一个关键的信息(用手指向“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由这个信息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
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提示】
教师总结时,注意突出关键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信息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来辅助推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P109“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方法。
交流时注意学生叙述语言的逻辑顺序与层次性。
关注:
从哪里入手?
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怎么表达让这题的推理过程更简洁呢?
2.完成教科书109“做一做”第2题。
师:
信息比较多,也比较乱,如何来整理呢?
学生分类整理信息,表达自己整理信息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关注:
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推理的全过程。
3.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学提示】
不仅仅让学生会做题,更要让学生表达推理的过程。
学生整理信息,说一说,从哪里入手?
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提醒学生借助合适的数学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用表格的方法降低思维难度。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首先根据两个“我不是最后一名”的信息综合判断出小雨是最后一名,再根据“但是小松的成绩比我好”确定小松是第一名,小东是第二名。
师:
把小东说的话改一改“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小松的成绩比我的差”,最后的结果变了吗?
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灵活进行推理的能力。
4.游戏——猜图形。
(出示课件)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最后展示“我不是三角形”。
让学生随时都要全面思考问题。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都分别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5.完成教科书P110“思考题”。
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尝试表达思路。
当出现思路混乱或不清晰时,可降低难度,加入表格,让学生画表后完成本题,之后全班交流推理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均取自教科书,并按照难易程度编排顺序,思维训练层层深入。
由此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训练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推理的能力。
感受解决推理问题重要的是过程与逻辑思维,而不是固定于某一种方法。
四、课堂小结
1.师: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提示】
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过程与结果,如有不好的或可改进的地方,生生互动改正。
▶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思维(口头表述)的接受比较困难,但形象思维(连线、表格)就显得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因此,不论是授例,还是练习,当题目比较简单时,学生可以用口头表述的方法进行推理,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就引导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连线或表格去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结果,但是要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推理过程有些困难,需要多引导,让他们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P61第二题。
二、菲菲、元元和路路三人一个小组,参加跳远比赛。
第一名是(),最后一名是元元()。
参考答案
二、菲菲元元
◎教学笔记
第2课时推理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0例2,完成教科书P110“做一做”,P112“练习二十一”第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积累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推理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跃思维
1.根据老师的4句话,猜测老师心中想的数。
师:
这个数是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3大,比6小;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位上的数字不比个位上的数字小。
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由学生组织两轮猜数游戏。
2.课件出示习题。
师:
哪一个表格中可以直接确定A是几?
师:
我们在推算第四个数的时候,哪行空格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我们就能直接确定第四个数是几,而空格越多的,我们越无法确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
推理
(2)]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利用例2简化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空格的数是几跟已知信息息息相关。
了解空格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例2。
1.分析A的位置怎么填。
师: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求的是哪个数?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将前面习题的内容与本题建立联系,已有寻找信息与整理信息的基础,能理解题意,并知道注意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师:
从哪里入手会比较好找?
【学情预设】预设1:
题目中已给定方向A或B,会有学生直奔结果,找B应该是几,就会发现B所在的行有2,说明B不可能是2;B所在的列有3,说明B也不可能是3。
因此B只可能是1或4。
但到底是1还是4呢?
不能确定。
所以从B入手不能直接确定B应该是几。
转而就会思考题目展示A的意图,从而找到切入点。
预设2:
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师:
请大家想一想,表中的字母A可能代表哪个数字呢?
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之后全班汇报,适时进行板书。
【学情预设】A的竖列另外两个方格里的数字分别是1和3,A可能是2或4;再看A所在的横行另两个方格里分别是B和2,所以A只能是4。
随着学生的交流展示,课件着重呈现学生所描述的行和列的方格,最后形成十字交叉。
直观给学生展示,A所在的行和列合起来有3个已知数,所以A只能是除了这三个数以外的第四个数。
推测出A所表示的数字是4。
把数字A所表示的数字4填入表格。
师:
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解答过程,再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推理的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寻找叙述比较好的同学,活动结束后全班汇报。
2.独立分析B的位置怎么填。
师:
请大家先独立找到字母B代表哪个数字,再把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全班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推理过程,着重突出B所在的行和列,完成板书。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寻找字母A的经验,在进行B应该是几的表达时,会有意识地去用排除法,还有学生能够同时观察行和列,对能清晰表达的学生予以表扬。
言之有理即可,不固定表达的方式。
3.完成表格。
师:
根据刚才推算的方法,你们能填出其他方格中的数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体会推理方法。
◎教学笔记
教师选择学生作业,视频展示,请其他同学检验是否正确。
师生小结,明确思路:
先找已知的三个不同的数,确定第四个数,依次推出结论。
最后还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
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调整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学生经历困惑、失败的过程,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推理的经验。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0“做一做”。
【教学提示】
本题容量大,可抽取其中的格子让不同的学生说,通过集体的力量去完成,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推理,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师: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从哪里入手?
学生独立完成,在读懂规则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后再推理,叙述推理过程。
2.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一”第7题。
师:
从哪里入手呢?
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没有了A、B的提醒,会有学生出现找不到切入点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醒,注意根据所给信息去深度挖掘,要理解题意的精髓,找到切入点,即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列出现的数最多就从哪个空格开始,或者看哪个3×3的格子内出现的数最多就从哪个格子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给予一定时间思考和操作后,进行集体展示。
如中途发生困难,大多数学生无法进行时,可暂停并讨论如何解决。
最后交流时重在让学生表述自己具体的推理方法。
检验各自解答的结果。
3.方法总结。
师:
没有了A、B的提醒,我们如何去寻找切入点呢?
引领学生总结方法:
要想确定一个数时,必须排除其他所有数,才能确定最后一个数;当通过推理不能一次确定某个数时,要及时换个切入点,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然后再将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推理完后记得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考查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规律的普遍存在。
对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巩固后,加大练习难度,让学生丢掉拐杖,以免陷入非要有A、B才能进行推断,或者非要从A开始推断的误区。
要尝试自己去寻找切入点。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信息,理解题意,找切入点。
▶板书设计
◎教学笔记
先找已知的三个不同的数,确定第四个数,依次推出结论。
最后还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要想彻底明白并掌握推理的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把难点分散在每个教学环节之中,然后各个击破。
从一行理解题意,到从行、列观察,然后总结方法,得出基本的结论。
学生会选择在表格旁边写写画画,用排除法去填格子,也会出现把不确定的数直接填入格中,导致一系列的错误。
要提醒学生找到方向,全面地去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特别是第7题,数据比较多,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只能让他们课后去探索。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P62第一至三题。
一、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
并且每个数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二、(2019·湖北武汉江岸区)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我、爱、数、学”这四个汉字,并且每个汉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和
分别代表的是哪个汉字?
三、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
中。
(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教学笔记
参考答案
一、B应该是2。
二、★代表的是数,
代表的是学。
三、
(答案不唯一)
◎教学笔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11~112“练习二十一”第1、2、4~6题。
▶教学目标
1.巩固简单的推理知识,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练习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发现、欣赏数学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
▶教学难点
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师:
老师的两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8和9,我左手写的不是8。
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左手写着9,右手写着8。
师:
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表达你的观点吗?
【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
师:
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吗?
【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
师:
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推理和判断?
【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那么左手写的是9。
师小结:
根据一条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师: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师:
最先可以确定谁拿的什么动物卡片?
为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
可知小林拿的不是猫卡片,小风拿的是兔卡片。
预设2:
可以最先确定小风拿的是兔卡片。
寻找确定信息。
整理信息后分析信息,学生可选择口头表达或者连线法。
展示学生信息整理的结果,找到推理依据并确定信息。
学生交流,叙述推理过程和结果。
(2)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2题。
师: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集体展示。
合作探讨,方法优化。
(3)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4题。
师:
从哪里入手?
【学情预设】看哪个空格对应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字,就从那个空格入手。
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说一说推理依据。
同桌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检验方法。
◎教学笔记
2.提升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一”第5题。
学生读题,并说清题目要求。
师:
从哪个空格入手?
【学情预设】教科书中已给出字母,有以往的经验,学生能在三个字母中选取一个作为思考的基础,不再是只看问题了。
师:
说一说,A为什么是4?
接下来可以确定哪一个字母呢?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上台边指边说,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叙述推理依据。
(2)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一”第6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
结合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说说这类推理要从哪里开始推理。
【学情预设】根据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想到从个位开始推理。
注意推理过程不能出现数字重复,或者忽略进退位的情况。
展示学生错误案例,集体讨论,寻求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小结:
找能推理出确定信息的空格。
要全面考虑,每个竖式中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注意进位和退位。
(3)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
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有学生会填空但不会表达的情况,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思路,帮助学生整理信息,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
师:
1~9的数字之和是45,每行三个数的得数相等,说明45要平均分到三行里,得到每行的和只能是15。
接着找出1~9这九个数字中有哪三个数相加得数是15,全部写出来。
1+9+5;2+8+5;3+7+5;4+6+5;7+6+2;8+6+1;8+4+3;9+4+2。
分析得出最中间只能填数字5。
学生尝试将数字按要求准确填入空格中,最后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对两种形式的简单推理进行巩固练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
体会推理的全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辅助推理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有条理地表达,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很好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前面两课时的巩固,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程。
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学生也有这样的思维导向,会去处理简单的推理问题,只是在以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没有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思维有点混乱,以致开始解决问题时会出现错误。
错误的原因大多数是考虑不全面,把可能的答案当成准确的答案来进行推理,导致前后矛盾。
学习推理课程后,学生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注意根据已知推出的结果要准确、全面,不然所有的推理都会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