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职业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docx
《运动员职业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员职业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员职业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
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
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实行《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优秀运动员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这是在我国的运动员管理制度中首次提出实行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
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制度的提出,具有深厚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背景和我国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践基础。
如何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这个制度,是体育运动员保障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进行理论探索,概括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基本范畴及其在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中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同时揭示我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理论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
通过对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归纳与分析,找出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的发展规律,提出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定义;通过回顾我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揭示其现实意义和作用,明确深化该制度的趋势和方向。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是职业社会学、职业心理学中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研究学者认为,人的总体生命空间包括:
生物生命周期,它贯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周期:
从职业活动开始到退休结束;家庭生命周期:
它从结婚开始贯穿人的一生。
三个生命周期中职业生涯周期与家庭生命周期重合的时间可能较早,持续时间较长。
职业生涯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不同年龄段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中职业生涯发展的任务和目的是不同的,而且这个过程随着生命周期的发展不可重复。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职业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和环境的变化各有不同,而又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有效认识和把握职业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更有助于个人有效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有助于组织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
1.1唐纳德·舒伯的生涯发展研究
舒伯以年龄为依据,对职业生涯阶段进行了划分,认为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主要的阶段:
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衰退(decline),每个阶段又有自己的子阶段。
(见表四)
1.2金斯伯格对职业生涯主要阶段的研究
金斯伯格的研究侧重于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幻想期:
指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此时期的职业需求特点:
单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决定,并不考虑也不可能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表一:
八种职业锚的特点
类型
解释
工作类型
技术/职能型
对某一特定工作有专长或有强烈的兴趣,注重工作的专业化
特定工作对个人应具有挑战性,可通过该项工作体现个人的能力和技巧
管理能力型
不愿将自己陷于某一专业方向上,往往在以下方面表现超人:
分析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模糊下的决策能力,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强壮的神经和充沛的精力,尤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困难下仍能客观处理问题
渴望承担更大的责任。
希望充满挑战性、变化丰富的工作;有领导他人的机会。
自主/独立型
不愿被条条框框限制。
喜好以自我的方式、节奏和标准做事。
往往从事一些自主性较高的工作如咨询师和教师,或大型组织中的研发工作
喜好有明确时限,又能发挥个人呢专长的工作,偏好做项目类的工作,厌恶监工式的管理。
能接受组织交给的目标,但目标一旦设定,希望按自我方式工作
安全/稳定型
注重职业的安全和稳定,喜好可预测的未来。
在某一职业阶段,经济上的安全成为主要关注的焦点。
喜好具有以下特征的组织:
提供长期的职位、很少裁员,有好的退休计划和福利项目。
喜好稳定、可测的工作性质,对工作内容的兴趣胜过工作本身的性质
创造/创业型
有通过发展新产品或服务来创造自己生意的强烈愿望,把赚钱作为成功的度量标准。
这种愿望往往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付诸行动。
以自我为中心,在传统组织中不会呆太久。
适合做企业家。
着迷于需要创新性的工作,不喜欢墨守陈规。
在自己的企业中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否则会失去工作的乐趣
服务/奉献型
希望以某种方式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选择帮助别人为主的职业如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
希望与人合作、服务人类等精神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喜欢从事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可以影响所服务的组织或社会政策。
在缺少他人支持的情况下,会向有更大自由度的职业如咨询师上转。
挑战型
有征服人与事的意向。
对成功的定义是克服非常困难的障碍,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征服难以征服的对手。
与技能/职能型不同的是他们不在意工作的专业领域。
典型职业如:
特种兵、高级管理顾问。
工作领域、组织类型、薪酬系统、晋升方式和认同形式都必须服从于在工作中是否能够不断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缺少这样的机会会使个人感到厌烦和无趣。
生活型
强调工作必须和整体生活相结合。
不仅仅是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平衡,而是个人、家庭和职业需要的融合。
需要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如弹性工作制,需要更多的休息日、哺乳假、在家办公等。
表二:
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研究
阶段
年龄
主要任务
成长阶段
出生-14岁
经由家庭、学校中重要任务的认同,而发展出自我概念。
此阶段的一个重点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通过经验可以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工作环境,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
次阶段
幻想(4-10岁)
需求占决定性因素;角色扮演在此阶段很重要。
兴趣(11-12岁)
喜欢是从事活动的主要原因。
能力(13-14岁)
能力占的比重较大,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探索阶段
15-24岁
自我概念和职业概念的形成、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角色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
次阶段
试探(15-17岁)
会考虑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价值观和机会,并通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等尝试做试探性的选择,此时的选择会缩小范围,但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机会还不是很确定,此时的一些选择以后并不一定会被采用。
过渡(18-21岁)
较为考虑现实的状况,并试图实施自我概念。
尝试(22-24岁)
已经确定了一个似乎是较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后,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
此阶段所选择的工作范围会小,只选择可能提供重要机会的工作。
建立阶段
25-44岁
主要任务是:
通过尝试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若感到选择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内久留。
次阶段
尝试(25-30岁)
原本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稳定(31-44岁)
当职业的形态都很明确之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求一个安定的位子。
维持阶段
45-64岁
守住这份工作,继续将他做好,并为退休做计划
衰退阶段
65岁至死亡
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时,工作活动将会改变,亦必须发展出新的角色,现实变成选择性的参与,然后成为完全的观察者
次阶段
减速(60-70岁)
工作速度减慢,工作责任或职业性质发生变化,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和心理。
许多人也会找一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退休(71岁至死亡)
有些人能很愉快地适应完全停止工作的状况;有些人则适应困难、郁郁寡欢;有些人则是老迈而死。
尝试期:
指11岁到17岁。
为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并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在事业需求上的特点是:
不仅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还更多地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能力和价值观;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兴趣阶段(11-12岁):
开始注意并培养其对某些职业的兴趣;
能力阶段(13-14岁):
开始以个人的能力为核心,衡量并测验自己的能力,并将其表现在各种相关的职业活动上;
价值观阶段(15-16岁):
逐渐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能兼顾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以职业的价值性选择职业;
综合阶段(17岁):
将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并综合相关的职业选择资料,以此来正确了解和判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实现期:
指17岁以后的青年和成年期。
职业需求特点:
已有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试探阶段,根据尝试期的结果,进行各种试探活动,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经历作进一步的选择,进入具体化阶段。
专业化阶段,根据自我选择的目标,作具体的就业准备。
1.3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周文霞«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一书绘制)
表三: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阶段
年龄
主要任务和作用
职业准备
0-18岁
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
一个人在此阶段所作的职业选择,是最初的选择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
进入组织
18-25岁
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在这个阶段,个人所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将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初期
25-40岁
学习职业技术,提供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荣辱组织,为未来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中期
40-55岁
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转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职业生涯后期
从55岁直至退休
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维持自尊,准备引退。
启示:
格林豪斯的理论对于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研究的借鉴意义体现在:
运动员可以作为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主要任务是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
1.4施恩对于生物社会周期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
埃德加·施恩在《职业锚——发现你的真正价值》和《职业的有效管理》中提出了人的生物社会周期的概念。
生物社会周期理论主要是依据人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按照年龄发展的顺序,对人的生活和心理、社会交往、家庭活动、职业活动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并归纳了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
在此基础上,施恩将职业生涯划分为十个阶段。
第一阶段:
成长、幻想、探索期:
童年和青春期早期
第二阶段:
教育和培训期。
可能非常复杂,20几年,也可能非常简单,只有几年,而且会有很多转折点。
第三阶段:
初涉职场:
自我调整的时期,形成职业初步自我认知。
第四阶段:
基础培训和社会化:
这个职业发展阶段的长度和强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职业、组织、工作复杂度、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以及职位所承担的责任等。
通常情况下,责任越大的岗位,社会化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培训的强度越大。
这一发展阶段对于个人来说,使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第五阶段:
获得正式成员资格:
这个阶段,作为组织成员或从事某个职业的自我形象开始形成。
动机、价值观开始清晰;对自己的天赋、优势和劣势有了深入的理解。
第六阶段:
获得永久成员资格:
5-10年后,组织将会给予一些成员永久资格。
(启示:
对于体育行业来说,永久任期的做法迫使组织要么授予运动员永久任期,要么解雇/解职。
)
第七阶段:
职业的重新评估和中期危机:
规律:
大多数人在职业发展有所成就的时间会重新评价自己,并对自自己职业初期做出的选择提出疑问。
当职业目标变得清晰时,他们会做出重大的职业改变。
第八阶段:
保持动力,继续发展或维持原状
第九阶段:
衰退期
第十阶段:
退休,某些特殊的职业决定了必须提前退休,例如,军人或专业的运动员。
启示:
可以将施恩的十个阶段作为循环进行的模型,运动员大多为父母所选择。
在其职业活动中,各阶段之间衔接不密切,呈现非连续性、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个别运动员的某些职业发展阶段甚至是颠倒的,无次序性。
从事运动员职业的个体,在其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方面,不同于从事一般职业的个体,其探索期可能一步跨越到职场期,与教育培训期往往是重叠的;
没有永久资格成员这个阶段,因为运动员职业非终身性。
2.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
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指从事运动员职业的个体职业生涯中行为与态度的发展变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从运动员步入运动生涯到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直至退休的全过程。
按照所从事的职业类别及阶段性目标的不同分类,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由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职业转型探索过渡期—后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组成。
前后两个阶段可以按照职业发展目标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子阶段,并通过职业转型探索过渡期衔接和过渡。
研究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的意义在于研究和探索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在人的总体生命周期中的地位和作用,藉以发现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的运行规律,为开展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生涯与生物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的互动性更加明显。
比如,运动员职业生涯长短受年龄影响较大,同时,如果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职业生涯周期中出现严重的伤病,必然面临二次职业选择。
而且,由于运动员职业活动封闭性、高度集中型性的特点,运动员的家庭生命周期往往开始较晚。
由于运动员职业的主要劳动对象为生物意义上的人体,从生理变化的角度看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其特征为单向性和不可逆性,即运动员个人从事运动训练的过程是不可以重复的,这个阶段的发展符合职业生涯周期的普遍规律;但因为运动员不是终身职业,所有的运动员必然面临退役的选择,重新开始一个可能与体育毫无关系的职业生涯,这与其它人群的职业生涯周期有所不同。
在运动员职业生涯结束后,从事过运动员职业活动的个体,将再次步入普通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重新开始另一个封闭的职业生涯周期。
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模型如图一所示。
图一:
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模型
2.1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
2.1.1探索阶段:
按照现代运动训练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优秀运动员需要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度、灵敏度等不同的身体机能,最佳的锻炼时期也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选材方面对年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不管是由于家庭原因、教练选材原因而进入业余体校或体育俱乐部进行专业训练或试训,都可以算作进入运动员生涯的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人包括体育组织都以发现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天赋和能力为目标。
2.1.2教育培训阶段:
运动员不是脱离社会的个体,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是运动员家长及体育组织的义务。
因此,不管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运动员是否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还是其他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超过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还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文化学习,包括高中阶段教育或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甚至高等教育。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运动员必须接受以运动训练为主的体育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掌握体育技能,参与运动竞赛活动。
教育培训阶段可能与其它阶段并行,也可能在运动员退役后或退役过渡期单独完成。
2.1.3建立和维持阶段:
通过探索阶段的尝试能够顺利进入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就建立了一种与体育组织的职业关系,职业生涯也进入了建立和维持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接受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训练,激发自身潜能,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得成绩,取得成功。
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成才规律有所不同,因此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这个阶段将有8-10年,职业目标是发挥最大潜能,取得各种比赛竞赛的成绩。
2.1.4衰退期和提前退休/退役阶段:
在运动员身体出现伤病、运动潜能达到极限的时候,运动员职业生涯进入衰退期,个人和组织都会考虑提前退休或退役。
这属于运动员职业生涯中的自然衰退现象,属于客观原因。
而另外还有一种人为或主观的衰退现象,即运动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方面发生变化,主观上要求终止运动员职业生涯,或体育组织从事业发展角度、人才队伍流动更新角度考虑,要求运动员终止运动训练,提前进入退休阶段。
“随着训练年限的延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付出的精力、时间、汗水都比以前多,单成绩的提高幅度却比以前小,而且外部回报也与其支出不相符。
”
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在职业生涯、个人生物周期、家庭生活周期当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此,应该积极主动开发运动员职业生涯和管理运动员职业生涯,避免运动员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困惑和矛盾,争取人力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2.2职业转换过渡期
这个时期是在运动员进入前一个衰退期,面临提前退休/退役职业转型,向运动员职业生涯之外的职业过渡的时期,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教育培训或后运动员职业探索,重新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面临的机遇和环境,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职业技能,并进行再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决策,完成从运动员职业向新职业的转换。
在这个阶段,运动员职业的环境和条件、职业生涯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从集中封闭到松散开放,生活方式从集体生活向家庭生活变化。
处于职业转型的运动员从主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竞技运动的状态转向主要承担家庭责任,更加关注自身的职业转换能力;这个阶段,运动员所拥有的组织上的帮助将逐渐减少,而更多地责任由运动员全面独立的承担(见表四)。
表四:
运动员职业生涯转换过渡期面临的主要变化
管理方式
集中封闭
松散开放
责任主体
组织帮助
个人承担
关注内容
竞技状态
职业转换
生活方式
集体生活
家庭生活
职业转换过渡期是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向后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转换的关节点,是关系到从事过运动员职业的个人能够顺利进入新的职业生涯阶段的重要阶段,关系到运动员个人、体育组织乃至社会和谐发展。
2.3后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
2.3.1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建立和维持阶段:
通过职业转型探索过渡期,对于运动员职业生涯之后的新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应,转变职业角色,重新建立新职业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兴趣和动机,不断调整行为和态度,取得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成功。
在这个阶段中,有些人将获得组织的永久成员资格,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永久雇员等,并通过努力,获得较高的职位。
2.3.2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衰退期和退休期。
在这个时期,个体要不断调整心态,面对职业技能的衰退、年龄的衰老等因素,寻找接替人选并顺利离开职场,步入生物生命周期的老年阶段。
3.建立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的初步实践
3.1从概念到现实
由于职业生涯过渡期是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点,给予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已逐渐成为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法国,退役运动员可以提出申请,进入待安置阶段,继续享受两年高水平运动员待遇。
而在西班牙,国家体委制定了相应的办法,运动员在退役后可以延伸享受2年过渡期,获得过奥运会奖牌的,可以延长到4年。
我国的初步实践开始于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原人事部、原劳动部、教育部等部委,针对运动员停训后的管理问题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了“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提法。
具体规定为:
一、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后,给予不超过一年的职业转换过渡期。
具体期限由体育训练单位与运动员协商确定。
二、职业转换过渡期内,不计算运龄,体育津贴照发,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社会保险等待遇。
三、职业转换过渡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四、在职业转换过渡期内,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技能培训、就业辅导等工作。
与《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同时出台的,还有《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有关工作的通知》。
这两个文件在实践领域将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从概念变为现实,主要的贡献有几个方面。
3.1.1提出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基本定义
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是指运动员从停训到办理退役手续、解除聘用合同之间的时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过渡期是运动员所在体育训练单位为运动员实施职业辅导的重要阶段,是运动员进行再就业准备的关键时期。
3.1.2明确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确定方法
运动员停训后未实现组织安置、就学或自主择业并办理退役手续的,可自愿申请,经所在体育训练单位审核并报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过渡期。
过渡期的具体期限由体育训练单位与运动员根据入队时间、运动成绩、停训原因等因素协商确定。
运动员在过渡期内,不计算运龄,享受在训期间国家规定的体育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
过渡期内,运动员实现组织安置、就学或再就业的或过渡期满的,聘用合同终止。
除组织安置的运动员领取一次性退役费外,其他运动员可按照本地区相应政策享受自主择业经济补偿。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运动员在过渡期内实现就业或运动员过渡期结束时,应及时为运动员办理退役手续,并及时将运动员的各项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进行转移。
过渡期各项工作所需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不足部分用留归体育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资金等予以补充。
3.1.3概括了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主要任务
培养、提高运动员再就业意识。
在运动员在训阶段有关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引导运动员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强化退役再就业意识,为运动员职业转换做好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帮助运动员积极规划自身的再就业方向,鼓励运动员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运动员参加文化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指导符合条件的运动员通过免试保送的方式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为不符合免试保送的运动员提供集体辅导、个别培训,帮助他们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或参加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面向运动员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进修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积极为运动员创造条件,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再就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充分利用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平台,帮助运动员获得与运动项目相关的、符合运动员本人特长的、社会急需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为运动员退役后继续在体育行业发挥特长创造条件。
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
通过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手段,向运动员提供再就业政策法规、社会就业形势和国内外就业信息,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职业倾向,掌握求职、创业的技能和方法。
3.1.4勾勒了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组织实施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项目协会、体育训练单位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内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运动员退役后平稳、顺利地实现职业转换。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等部门通过制定政策、筹集经费、组织全国性示范项目、构建职业辅导合作网络等形式指导全国运动员过渡期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运动员过渡期工作的组织领导,运动员所在体育训练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各项职业辅导工作。
单项运动项目协会应积极协助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做好本项目运动员过渡期内各项保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为确保过渡期工作质量,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对运动员所在体育训练单位、运动项目协会、运动员职业辅导基地实施过渡期工作质量定期评估,逐级进行检查和监督。
为推动过渡期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加强运动员职业辅导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网站、提供网络培训等形式向运动员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再就业信息。
要建立运动员再就业网络,广泛联络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和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与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帮助运动员实现再就业。
要组织人才推荐会、供需见面会等活动为运动员提供再就业信息服务。
要在全国范围内扶持和建立一批运动员职业辅导示范性基地,与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有条件的省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建立本地区的运动员职业辅导基地,确保过渡期各项工作的实施。
3.2建立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的现实意义
3.2.1解决以往政策及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退役安置工作方面,2007年以前各省区市体育部门的通行做法是运动员停训后直接办理退役手续,缺乏相应的过渡。
运动员即使通过组织安置或就学等渠道实现了再就业,仍缺乏进入新职业前的心理调适和技能准备,个别运动员在重新就业后由于达不到新岗位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有的甚至被退回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