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62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docx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摘要:

近年来,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其大多数是对老年人或是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对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不多;而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关于对中小学学习幸福感的研究寥寥无几。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乡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开始日益明显,而学习教育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城乡学生的学习幸福感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因此,本研究在前人对幸福感的研究之上,尝试着对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一则是填充相关研究中对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缺失或不足,二则希望本次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城乡小学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为以后平衡城乡小学生学习发展起到先导作用。

本研究针对城乡小学生学习幸福感,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和新洲区汪集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以对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1)城乡小学生学习幸福感普遍较高,城市小学生学习幸福感比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感要略高,但城乡差异总体不是很明显。

(2)城乡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差异跟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任职教师教学能力成正相关,其中学习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影响较小,学习环境、任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较大。

(3)小学生学习幸福事件或词语引用较多的是休闲娱乐、关爱、运动、学习和老师表扬,但老师表扬、关爱、休闲娱乐城乡小学生引用差异明显,不幸福事件或词语是老师或家长批评、课业负担大、学习压力大、家长或老师打骂、罚抄课文,其中家长和老师大骂和罚抄课文城乡差异明显。

关键词:

学习主观幸福感小学生城乡差异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rearealotofresearchesaboutthesenseofhappiness,mostofwhicharerelevantwiththatoftheoldpeopleandstudentsinuniversities.Tosomeextent,researchesaboutthesenseofhappines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areignoredandlittleinformationcanbefoundinsomelargedatabasessuchasCNKI.Asthefurtherdevelopmentof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differencebetweenthetwoareasineconomyandeducationhasbeenmorenotable.,thustheeducationhastobeattachedextremeimportancetoasoneimportantroleforthedevelopmentandprosperousofurbanandruralareas.Thisessaywillconcentrateonthecomparisonofsenseofhappines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inurbanareaandruralarea,onthebasisofthoseprimaryresearchesaboutsenseofhappiness.Thisresearchisverynecessaryandmeaningfulbecauseitnotonlycanhelpustohaveabetterunderstandingofreasonsofthemissingofhappinessforsomestudents,butalsocan,tosomeextent,contributetothedevelopmentof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balancedevelopmentofthetwoareasineducation.ByQuestionnaire,IhaveinvestigatedstudentsofGrade5inLuXiangPrimarySchool,WuHanandstudentsofthesamegradeinWangJiPrimarySchool,inXinZhoutown..AftercarefullyanalyzingtheinformationIgot,theresearchshowsasfollowing:

(1)Senseofhappinessformoststudentsinurbanareaisstrongandstrongerthanthatofthoseinruralarea,butdifferenceisnotthatsignificant.

(2)Thefactorsthatcontributetotheirdifferencesinsenseofhappinessmainlyareenvironmentandexperienceofstudy,pressuretheyhavetodealwithinstudy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andthe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Amongthese,theinfluenceofstudyenvironmentandteachers’abilityarestrongerthanthatofstudyexperienceandpressure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3)Theirsenseofhappinessaremainlycomefromentertainment,caringfromothers,sports,fulfillmentinstudyandpraisefromteachers,buttherearebigdifferencebetweenstudentsinthetwoareasinfrequencyofchoosingthesefacts.Theirsenseofunhappinessaremainlycomefromtheteachers’orparents’punishment,heavyburdenofhomework,pressureofstudyandcompetition,andpenaltyofcopyingthetext.Fortherefactors,frequencyofchoosingteachers’andparents’punishmentandpenaltyofcopyingthetextareverydifferent.

Keywords:

senseofhappiness,primarystudents,difference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

一、文献综述

1.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注入了大量的热情,也提出了多种理论。

早起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如Diener①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做了区分,但研究发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后来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内部因素。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Diener概括出适应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价值观和目标理论等。

吴明霞②对国外今年30年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进展作了总结研究。

总括起来有目标理论、期望值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和适应与应对理论。

在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不少,大多人则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指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情感体验,其中情感体验包括积极地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

①DienerE:

Subjectivewell.being,PsychologicalBulletin,1984,95(3),542—575

②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概述.心理学动态.2000(4)

 

2.主观幸福感的哲学概念

在哲学的概念中,幸福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称“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完善论幸福观的先河;柏拉图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

他说:

善不是本质,而是在尊严和威力上要远远高出于本质之上。

20世纪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认为:

快乐和幸福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快乐是同某一个别行为有关,而幸福可以被称为是某种持续和一体化的快乐经历。

但从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

快乐论与实现论。

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

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此外在心理幸福感的基础上还出现了社会幸福感的概念。

对于主观幸福感,国内外研究者大多认同Diener等学者的观点,即指个人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对于心理

幸福感,Ryff(1995)从正面心理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认为幸福不仅是获得快乐,而且包含个体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完美的体验;而Keyes在测查个体社会机能健康的层面又提出社会幸福感的概念,即指由于个人能乐观自信地完成自己对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沟通的功能而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

3.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1)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

一个人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他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

2)心理健康意义上的幸福感

心理健康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假定:

一个人是否幸福首先在于其是否拥有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获得情感上的平衡。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特定的时期内,所体验的正向情绪(例,快乐)比负向情绪(例,痛苦)越多,他就会越感到幸福。

不难看出,非理性的情绪体验在心理健康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

在这里,幸福遵从的是快乐的原则,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体验到的快乐感。

3)自我决定理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称“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完善论幸福观的先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在反思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从西方哲学中完善论幸福观的传统出发,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发展了心理发展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

在心理发展意义的幸福感研究者看来,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

这类体验的获得是以个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为前提的。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

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的解释,人们能否体验到幸福,取决于那些与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因此,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4)体验论幸福感

体验论幸福感的内涵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从形式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

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

作为一种体验,幸福感既包含了认知的成分,也包含了情感的成分。

从结果看幸福感体验表现出较多的情感的特征,但从过程看这种体验则更多地依据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认知判断。

从内容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或非常满意的)存在状态。

反映的是人们是否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存在,以及这个正常存在着的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所达到的合乎价值的程度与水平。

5)邢占军①(2002)认为: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

个体依据自己这定的目标,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而在曹飞②的《小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论文中关于中小学幸福感的定义则是这样的:

他认为“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有人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体验。

①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

对幸福的实证研究》,《理论学刊》2002年第5期。

②曹飞《小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有关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从检索的结果中发现,对于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甚少。

在胡秀的《小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的初步编制》的研究中提到,他认为,小学生学习满意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感受,这一良好感觉到产生要求对学习期望得以达成。

①胡秀《小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的初步编制》研究。

而在陆忠民的关于《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中提出,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理应享有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厌学情绪日渐严重,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学校。

他则提出了三条改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措施和方法:

一、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英雄故事的学习中获得幸福。

二、展现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种享受幸福。

三、打造幸福团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获得享福。

②小学德育2009年第16期陆忠民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

在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则认为:

学习主观幸福感是指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积极引导下,伴随着道理的认识,对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华中师范大学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5.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也得出了很多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成果。

而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是针对生活满意度这一方面。

已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涉及到的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有关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童年的玩伴和生活事件,主观因素则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尊和自我概念以及自身人格等方面的一些因素。

从以上综述上可以看到:

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学习幸福感却没有,我认为:

学习主观幸福感是指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积极引导下,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依照自己的标准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学习作为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城乡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差异情况的分析研究无论是对学校教育的改革还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①胡秀《小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的初步编制》

②小学德育2009年第16期陆忠民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

③华中师范大学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不可避免,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亦是大势所趋,民意所向。

而在文化教育方面,尤其是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更是根本性的问题。

而在教育方面,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是基础的,更是显著的,然而,在小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厉害,甚至有些小学生开始害怕学校,对学习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原则,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因此,针对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研究呼之欲出,对城乡小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进行研究,用以发现城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的因素,更是从另一方面去分析城乡小学生的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用以指导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为城乡小学教育的发展平衡,优化小学教育指导理念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武汉地区的洪山区鲁巷小学五年5年级,以及新洲区汪集中心小学5年级进行了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发放问卷60份,收集有效问卷59份,以下是各年级的基本情况,其中城市共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农村共29人,男生19人,女生10人。

如下图:

性别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15

50.0

50.0

50.0

15

50.0

50.0

100.0

Total

30

100.0

100.0

城市小学

性别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19

65.5

65.5

65.5

10

34.5

34.5

100.0

Total

29

100.0

100.0

农村小学

2.研究工具——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

在与小学生访谈的基础之上,对问卷的分析维度进行了刷选,并参考了已有的主管幸福感量表,自编了《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正式问卷,该量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针对了解学生的家庭基础情况的选择题,共8道,一部分是关于有关学习幸福感的相关题目,涉及到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男女性别、是否单亲、是否是留守儿童、父母亲学历、家庭主要成员工作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以及和谁一起成大,共8道,第二部分题包括四个维度,即学习体验、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和教师教学四个维度。

学习体验中涵盖了学习现状、学习压力和学习期望,包括第1、2、3、7、8、9题;学习环境涵盖了课堂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环境、家庭环境,包括6、10、11、12、15题;人际关系涵盖了与学生的沟通、相互学习、亲子关系,包括4、5、13、14题;教师教学涵盖了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方法,包括16、17、18题。

每个题都有1、2、3、4、5五个等级,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太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五种情况,采用的是李克特的五点量表法,具体为“非常不符合”记1分,“基本不符合”记2分,“不太确定”记3分,“基本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计算每个因子的得分,某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之和即为该学生在这个因子上的得分。

第三个部分是写出五个学习上感觉幸福的事件或词语。

该问卷历时两个星期,在鲁巷小学和新洲区汪集中心小学分别抽取三十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信度系数在0.50-0.92之间,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研究步骤

3.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陈问卷方式进行的研究,分别对城乡2所学校的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的测查,随堂测试,统一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收集每个测试对象的性别,家庭情况等信息,并分析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问卷。

3.2数据录入与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录入、编码、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由spss17.0描述结果显示,城乡小学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活时间,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是否为留守儿童,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母亲职业、父亲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收入的图标显示结果出现农村小学生家庭收入大于城市小学生家庭,这个与现实相违背,不具有可信度,可能是因为在问卷的编写上存在问题。

本研究将会就有显著差异的城乡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图标分析。

留守儿童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11

37.9

37.9

24.1

18

62.1

62.1

100.0

Total

29

100.0

100.0

农村学生

留守儿童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4

13.3

13.3

13.3

26

86.7

86.7

100.0

Total

30

100.0

100.0

城市学生

以上图表显示农村和城市小学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明显多于城市。

学历情况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小学文凭

3

10.0

10.0

10.0

初中文凭

8

26.7

26.7

36.7

高中文凭

5

16.7

16.7

53.3

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凭

14

46.7

46.7

100.0

Total

30

100.0

100.0

城市

父母学历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小学文凭

2

6.9

6.9

6.9

初中文凭

8

27.6

27.6

34.5

高中文凭

11

37.9

37.9

72.4

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凭

8

27.6

27.6

100.0

Total

29

100.0

100.0

农村

图表显示农村家庭父母主要是高中学历,城市家庭父母主要是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

母亲职业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在家务农

7

24.1

24.1

24.1

外出打工

4

13.8

13.8

37.9

城区上班

5

17.2

17.2

55.2

自由职业者

5

17.2

17.2

72.4

其他

8

27.6

27.6

100.0

Total

29

100.0

100.0

农村

母亲职业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lativePercent

Valid

在家务农

2

6.7

6.7

6.7

外出打工

3

10.0

10.0

16.7

城区上班

11

36.7

36.7

53.3

自由职业者

7

23.3

23.3

76.7

其他

7

23.3

23.3

100.0

Total

30

100.0

100.0

城市

图表显示在城乡家庭学生母亲的职业分布看,农村中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比例较大,城市家庭中母亲在城区上班的比重较大。

父亲职业

Frequency

Percent

ValidPercent

Cum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