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60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经济.docx

《中国近代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经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经济.docx

中国近代经济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2012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问题: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

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9分)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

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6分)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12分)

 

6.(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7.(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8.(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9.(2012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10.(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11.(2012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1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

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

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

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

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

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

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

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

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

 

2007-2011

1(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

-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4(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

6(2011年海南高考15题)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7(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

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来源:

Zxxk.Com]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8(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6题)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

9(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4题)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0(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1题)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11(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

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2(2009年上海29题)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13(2009年广东高考7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A.4.6个B.3个C.2.5个D.0.55个

14(2009年海南高考19题)表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来源:

学&科&网]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5(2009年江苏高考6题)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16(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17(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2008年江苏8题)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19(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7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20(2008年江苏高考5题)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1(2008年广东高考9题)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2(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23(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

70

28.0

5.8[来源:

学#科#网Z#X#X#K]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24(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

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5(2008年海南高考21题)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26(2008年上海高考29题)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7(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28(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3题)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9(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7题)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30(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6题)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2题)“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32(2007年海南单科13题)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二)非选择题

3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2)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

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

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3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5分)

 

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

(6分)

 

3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39题)(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

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

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

“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

”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

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

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8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4分)。

 

36(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

(2))

材料二

——资料来源:

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3)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