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44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docx

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

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共0分)

1.(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13题)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答案】D

【点拨】根据材料“陈腐世界的代表”指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指通过侵略希望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指的是双方实力悬殊,落后国家注定只有失败的命运。

结合各选项,本题选D项。

【结束】

2.(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14题)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C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盲目排外,故C项正确。

【结束】

3.(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7题)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C

【点拨】根据相关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给予列强沉重打击,使八国联军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

统率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还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也使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本题选C项。

【结束】

4.(2011年5月潍坊市二模10题)右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

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杆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杆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这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

A.中断了中国社会独立发展的道路

B.激发农民群众奋起扫荡王朝秩序

C.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导致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俄国、德国与法国的在华利益,于是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本题选C项。

【结束】

5.(2011年3月聊城市一模11题)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点拨】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结束】

6.(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4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

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点拨】王茂荫在1854年币制改革,而此时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中国的财政危机,太平天国于1851年发生,军费开支增大,因此王茂荫进行币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后,而西方输出资本猛增应该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①④也就不属于1854 年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

【结束】

7.(2010年11月济南市高三调研14题)“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近代外国列强侵入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八面侵华战争,材料中“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束】

8.(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8题)(2007江苏)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有关南京在中国近代史城市发展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是中国就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民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结束】

9.(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6题)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斗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D

【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共积极联合国民党,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结束】

10.(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8题)雷颐说:

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

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C.甲午战后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C

【点拨】抓住“首次政治改革”关键信息,题干所指的历史事件应是维新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是C。

【结束】

11.(2010年12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23题)观察右图,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A.英国炫耀已控制中国邮政权

B.宣传中国通信实现了近代化

C.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

D.庆祝在华获得“新界”租借地

【答案】C

【点拨】本题要根据选项内容予以判断。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五口通商之一,故1893~1843年应该是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

A、B说法错误。

D项不能说明1843年时间点。

【结束】

12.(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4题)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吏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D

【点拨】中国近代史是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标志的,而鸦片战争最终的结果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约地点就在南京。

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标志就是1949年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④。

【结束】

13.(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9题)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资本所占比重

9.6%

4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资本所占比重

33.1%

13%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一战期间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答案】A

【点拨】从表格中可知,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数和资本额在两时期呈增长的趋势,两者资本所占比重,商办是增长,而官办和官商合办则是下降,然而商办企业数是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数的近六部。

结合时间信息和企业类型,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结束】

14.(2011年3月聊城市一模12题)《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

【答案】C

【点拨】卢沟桥抗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与题干时间不一致;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胜利,时间也与题干不相符;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时间是在40年代,排除;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而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以上,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注意“1938年1月3日”、“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

【结束】

15.(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3题)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B

【点拨】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说法没有点明鸦片战争的实质。

【结束】

16.(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4题)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

”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答案】B

【点拨】从材料中海军军费移修颐和园,反映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结束】

l5.【选择题】(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5题)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高呼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答案】D

【点拨】从提供的口号来看,ABC均符合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而D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这应该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发出的号召。

【结束】

l6.【选择题】(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6题)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A.颁布“解负令”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鼓励发展工商业

【答案】C

【点拨】梭伦改革通过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贵族等级制度,为平民参政提供了条件。

【结束】

17.(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18题)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答案】A

【点拨】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抗战,从材料中作战方针部署也说明这点。

【结束】

18.(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1题)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A

【点拨】材料中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进行的,虽然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不正义性,但是未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市场。

【结束】

19.(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8题)雷颐说:

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

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C.甲午战后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C

【点拨】抓住“首次政治改革”关键信息,题干所指的历史事件应是维新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是C。

【结束】

20.(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11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安事变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是在东北改旗易帜之后;B项是指在国民党党内并未反映全国形势发展要求;D项是在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之后;西安事变最伟大的意义在于结束国共分裂对峙局面而开始拉开合作抗日的序幕符合要求的是C。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

21.(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答案】C

【点拨】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华东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的范围;A项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位于南方,故A项排除;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势力并没有到达这块区域,故B项排除;三大战役后解放区远远不止以上那片区域,故D项排除

【结束】

22.(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点拨】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文字信息中“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说明平津形势紧张。

然后最好用排除法筛选选项较好。

“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说明平津形势紧张。

从空间上考虑不可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不可能发生在内战爆发后长江以北都惨遭战火蹂躏的时期。

【结束】

23.(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3题)山东是近代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下列活动与今天的山东省直接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战争

③《辛丑条件》的签订④巴黎和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点拨】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

【结束】

24.(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14题)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付之大火,保留圆明园遗址有重大历史意义,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本题选B项,第④项说法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烧无关。

【结束】

25.(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6题)毛泽东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包括()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因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从中国内部找原因,故应排除外部因素的B项。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

26.(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12题)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

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D.外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城市

【答案】A

【点拨】1842年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

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本题中“打开大门”指的是A项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项割地不属于“打开大门”说法;CD两项与《南京条约》无关,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的相关内容。

【结束】

27.(2011年5月滨州市二模12题)图6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D.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从图中地域特征及图示文字等信息我们可判定该图是百团大战的作战图,由此可以确定C正确。

【结束】

28.(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15题)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答案】B

【点拨】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分析失败的原因有许多,结合题意和所学,最主要的应该是B项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

【结束】

29.(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B

【点拨】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24年,义和团运动由局限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所以B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

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故选B。

【结束】

30.(2010年11月济南市高三调研17题)“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答案】A

【点拨】

【结束】根据材料中“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反映了义和团主张灭洋,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消灭的对象。

“再跟大清闹”反映了反清的主张。

本题中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反清灭洋。

 

31.(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9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外来侵略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C

【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幅图片一是虎门销烟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都表现的是反对外来侵略。

【结束】

32.(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2题)“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答案】A

【点拨】这段话选自中国近代史大家陈旭麓先生极有代表性的一篇学术论文《关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