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323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docx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要知道血糖监测的频率,首先要了解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空腹血糖:

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这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

监测空腹血糖,可以排除相关影响因素,最真实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以检验药物疗效,尤其有助于发现低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应≤6.1mmol/L;若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间,则需要加强血糖控制;若空腹血糖超过7.2mmol/L,说明血糖控制差,亟待调整。

凌晨3点血糖: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由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足引起的“黎明现象”还是由于降糖药物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引起的“苏木现象”,两种现象的处理截然不同。

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和餐前血糖之差应小于2.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根据IDF2007年有关餐后血糖控制的指南:

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而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监测餐后血糖最有效和最实用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监测控制餐后血糖的治疗药物效果。

睡前血糖:

反映机体对进食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随机血糖:

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长期血糖监测的目标,通常3个月检测一次,反应2-3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血糖仪检测出来,但可用于判断血糖自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监测次数是否足够,依照中国标准,HbA1c目标为<7.0%。

它的水平与血糖的平均值有一定关联,因此通过血糖仪检测显示的一定时间内(7/14/30天)的平均血糖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如平均血糖在7.5mmol/L,HbA1c水平大致在6%左右,血糖控制良好。

而若平均血糖在15.5mmol/L,HbA1c水平则极有可能已超过10%,血糖控制亟需调整。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脂分析:

通过血脂分项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体内水平,进一步指导日常饮食及治疗,降低冠心病及血管硬化发生减少高血压病进一步演变。

1、总胆固醇(Tch、CHOL)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减低:

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甘油三酯(TG、TRIC):

增高:

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

减低:

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C):

减低: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4、低密度脂蛋白(LDL-C):

增高: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参考范围:

<5.17mmol/L(<200mg/dl)。

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

年龄与性别。

TC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

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TC>6.47mmol/L(>250mg/d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1)家族性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2)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

<2.3mmol/L(<200mg/dl)。

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

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3)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

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HDL-C,参考范围:

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

HDL-C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样硬化的发展。

血清中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

 

(2)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钾低,慢性贫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LDL-C,参考范围:

2.7-3.1mmol/L。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危险因素。

  因TC水平也受HDL-C的影响,所以仅用TC估计LDL-C还不够准确,应以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其临床意义参阅TC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分析

肝功能检查指标分析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谷草转氨酶指标的分析:

●谷草转氨酶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ALT/AST比值指标分析: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

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指标分析:

●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

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

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胆红素的指标分析: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

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指标分析:

●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醒:

● 这里只是一些较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各项目指标只可以作为参考值。

肝功能检查项目很多,去做肝功能检查时,不一定所有肝功能检查项目都做,只要根据病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就可以了。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上Ccr的正常值:

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

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岁下降4ml/min。

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

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2)血尿素氮(BUN):

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

BUN占NPN中的绝大多数,为50%以上,肾功能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

BUN的正常值为2.9~7.5mmol/L(8~21mg/dl),NPN的正常值为14.3~25mmol/L(20~35mg/dl)。

BUN和NPN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和25mmol/L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60%以下。

(3)血清肌酐(Scr):

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

其肾功能正常值:

苦味酸法为44~133μ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106μmol/L(0.6~1.2mg/dl),女性为44~97μmol/L(0.5~1.1mg/dl)。

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水平增高。

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量很少,所以,血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呈反比关系。

血肌酐的倒数值或对数值与GFR有线性相关。

定时检查Scr,以其倒数值或对数值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可描出肾功能变化的斜率,可供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与预后,观察药物疗效或制订治疗计划如安排造瘘透析时间等。

实验证明,当GFR降低至35%左右时,虽NPN仍有低于25mmol/L者,而Scr则已全部超过正常范围。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尿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全身和肾脏局部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

  肌酐(CRE)正常参考范围:

0~159μmol/L。

  肌酐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一种废物,由肾脏排出。

由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排泄肌酐,故在肾脏疾病初期时血肌酐值通常不高,直至中等度或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

所以血肌酐测定对中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尿素氮(BUN)正常参考范围:

2.6~8.3mmol/L。

  尿素氮是血浆非蛋白氮的最主要成分。

尿素氮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脏、肾后三个方面。

肾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血液中水分的减少如摄入水分太少或丢失水分过多,以及循环障碍,如心力衰竭等。

肾后的原因为泌尿道的梗塞,如前列腺梗阻、尿路结石、泌尿道肿瘤等。

肾脏的原因是由于各种肾脏疾患所引起,且尿素氮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平行关系,如尿毒症患者血尿素氮较正常值可增高数倍。

  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E)正常参考范围:

15~24:

1。

  BUN/CRE比值升高,即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显着。

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胃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滞留等。

  BUN/CRE比值降低,见于严重肾小管损害,尿素氮生成减少,腹膜透析,人工肾患者等。

  BUN/CRE比值呈比例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泌尿道阻塞,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血β2—微球蛋白(β2—MG)正常参考值:

1.615±0.335mg/L。

  尿β2—微球蛋白正常参考值:

0.091±0.068mg/L

1、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这在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受损程度时较为经常见到.试验前和试验日摄低蛋白吃饭问题共三天,不能吃肉类,尽量避开剧烈运动;试验日晨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钟头将尿液收入加入有甲苯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试验日抽取静脉血2-3ml;将血、尿同时送检;平常值范围为109-148升/24钟头(或80-120ml/分),平均值为128升/24钟头(或100ml/分);清除率小于平常值的80%,提醒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清除率在70-51ml/分为轻度下降,在50-31ml/分为中度下降,小于30ml/分为重度下降;清除率在20-11ml/分为提前期肾功能不全,在10-6ml/分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ml/分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

正常情况:

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

  参考值:

正常情况:

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

增加:

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

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素

  参考值:

正常情况:

3.2~7.0mmol/L。

  临床意义: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尿酸

  参考值:

正常情况:

成人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

增加:

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

  参考值:

正常情况:

婴儿88~176μmmol·kg-1/d儿童44~352μmol·kg-1/d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

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

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

  参考值:

正常情况: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

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参考值:

正常情况:

SPI<0.1表示选择性好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

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

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参考值:

正常情况:

23~62μl/min

  临床意义:

增高:

肾小管损害。

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9、尿素清除率

  参考值正常情况:

标准清除值0.7~1.1ml·s-1/1.73m2(0.39~0.63ml·s-1/m2)最大清除值1.0~1.6ml·s-1/1.73m2(0.58~0.91ml·s-1/m2)。

  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

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

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参考值:

正常情况:

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0.80~1.20ml·s-1/m2尿液成人男0.45~1.32ml·s-1/m2女0.85~1.29ml·s-1/m2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

注意:

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

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

  参考值:

正常情况:

12:

1~20:

1

  临床意义:

增高:

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降低:

急性肾小管坏死。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参考值:

正常情况:

15min0.25~0.51(0.53)30min0.13~0.24(0.17)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120min总量0.63~0.84(0.70)。

  临床意义:

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梗阻,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尿量(Vol)

   检查尿液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O.8~2.0升。

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尿色(Col)

   检查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

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紊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

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透明度(Clr)

   检查尿透析透明度

  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

尤其女性尿

  尿液排出时即混浊,往往由于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鉴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混浊,则无临床意义

  比重(SG)

   检查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

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

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

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

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酸碱反应(pH)

   检查尿液的酸碱反应

  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

  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

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

  尿白细胞(粒细胞脂酶LEU)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

阴性

  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尿亚硝酸盐(NIT)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

  定性试验:

阴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

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

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尿蛋白定性(PRO)

   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重要指标

  定性试验:

阴性[1]

肾功能检查的常见方法

  1、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这在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受损程度时比较常见

  试验前和试验日摄低蛋白饮食共三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

试验日晨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小时将尿液收入加入有甲苯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

试验日抽取静脉血2~3ml。

将血、尿同时送检。

正常值范围为109~148升/24小时(或80~120毫升/分),平均值为128升/24小时(或100毫升/分)。

清除率小于正常值的80%,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清除率在70~51毫升/分为轻度降低,在50~31毫升/分为中度降低,小于30毫升/分为重度降低。

清除率在20~11毫升/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在10~6毫升/分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毫升/分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2、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

  这是肾功能检查比较常用的检查

  取静脉血1毫升,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

正常的血尿素氮为9~20毫克/公升,血肌酐为1~2毫克/公升。

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氮暂时升高。

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3、酚红(PSP)排泄试验

  试验前不能用阿斯匹林、青霉素等药物。

试验前及试验中应避免饮茶和咖啡等利尿饮料。

试验前20分钟嘱患者先去排尿,然后饮水300~400毫升,以后不再饮水。

用1毫升注射器准确抽取0.6%酚红溶液1毫升由静脉注入。

注射后于15、30、60、120分钟准收集尿液一次,分别收集于清洁标本瓶内,并及时送验。

正常注射后1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