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29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宁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分泌蛋白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有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芽孢杆菌的增殖

C.S型肺炎双球菌合成荚膜多糖,体现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D.乳酸菌ATP合成酶基因以边转录边翻译的方式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真核细胞转录形成的RNA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后进行翻译过程,因此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A错误;

B.破伤风芽孢杆菌是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不利于其增殖,B错误;

C.S型肺炎双球菌合成荚膜多糖,体现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C错误;

D.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因此乳酸菌ATP合成酶基因以边转录边翻译的方式表达,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血浆渗透压可用于研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机制

B.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K+浓度可用于研究膜电位产生机制

C.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能力可用于研究主动运输速率

D.用3H标记亮氨酸可用于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用放射性3H标记亮氨酸后,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细胞结构先后出现放射性,可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研究蛋白质的运输过程。

【详解】A.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因此改变血浆渗透压可用于研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机制,A正确;

B.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浓度,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K+浓度可用于研究膜电位产生机制,B正确;

C.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用3H标记亮氨酸可用于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过程,D正确。

3.下图为葡萄糖浓度对人体某细胞转运葡萄糖速率的影响,实线表示仅存在葡萄糖的情况,虚线表示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1mM)的情况。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竞争作用

B.半乳糖的存在促进了葡萄糖的转运

C.细胞膜转运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

D.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将持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中曲线可知,当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1mM)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仅存在葡萄糖时要低,据此分析。

【详解】A.据图可知,当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仅有葡萄糖时的速率低,推测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竞争作用,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下降,A正确;

B.半乳糖的存在降低了葡萄糖的转运,B错误;

C.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增加,但不能说明转运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葡萄糖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影响,故不会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将持续增大,D错误。

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艾利森,发现T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TLA-4起到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从而终止细胞免疫。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cTLA-4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B.cTLA-4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促使靶细胞裂解

C.cTLA-4缺失,能引起T细胞过度活化,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病

D.临床上可通过抑制cTLA-4分子活性,用于治疗癌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T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TLA-4起到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从而终止细胞免疫”,据此推测该蛋白质cTLA-4很可能与靶细胞结合后,干扰T细胞诱导靶细胞裂解的过程。

【详解】A.据题干信息推测,cTLA-4可能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

B.根据“T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TLA-4起到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从而终止细胞免疫”,蛋白质cTLA-4能抑制T细胞激活,终止细胞免疫,则其不可能促使靶细胞裂解,B错误;

C.根据题意,“蛋白质cTLA-4起到抑制T细胞激活的作用,从而终止细胞免疫”,若cTLA-4缺失,则能引起T细胞过度活化,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

D.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过程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抑制cTLA-4分子活性,用于治疗癌症,D正确。

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DNA的任何部位,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具有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详解】A.基因突变就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发生在基因内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错误;

C.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6.某同学探究不同浓度NAA溶液对洋葱根尖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NAA发挥作用的部位是根尖伸长区

B.NAA对根尖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C.NAA促进根尖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10~10-8moL之间

D.NAA较低浓度时促进根尖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根尖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对照组根长为4cm,NAA浓度为10-4moL组根长比对照组短,此时为抑制效应;浓度为10-8moL、10-10moL、10-12moL组根长比对照组长,此时为促进效应。

【详解】A.据图可在NAA可促进根生长,但无法得出“NAA发挥作用的部位是根尖伸长区”的结论,A错误;

B.据图无法得出“NAA对根尖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的结论,B错误;

C.据图可知,NAA浓度在10-12~10-8moL之间都是促进作用,且10-10moL时促进效果最好,故NAA促进根尖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10-12~10-8moL之间,C错误;

D.据分析可知,NAA较低浓度时促进根尖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根尖生长,D正确。

7.科研人员发现,黄叶突变体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普通小麦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

请回答:

(1)叶绿素分布在小麦细胞叶绿体___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普通小麦相比,突变体小麦吸收___________光会明显减少。

用纸层析法分别分离两种小麦叶片色素,可发现突变体小麦___________(颜色)的色素带较窄。

(3)图表示两种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图中曲线B代表___________小麦,当光照小于P时,曲线B代表的小麦的光合速率大于A,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类囊体薄膜(基粒)

(2).吸收光能(3).红光和蓝紫(4).蓝绿色和黄绿色(5).突变体(6).弱光条件下,色素含量不是光反应的限制因素,但突变体小麦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暗反应较强,光合速率较强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黄叶突变体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普通小麦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弱光条件下,色素含量不是光反应的限制因素,因此突变体小麦在弱光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故曲线A表示普通小麦,曲线B表示突变型小麦。

【详解】

(1)叶绿素分布在小麦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

(2)与普通小麦相比,突变体小麦叶绿素含量较低,故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会明显减少。

用纸层析法分别分离两种小麦叶片色素,由于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因此滤纸条上突变体小麦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较窄。

(3)根据题意,在弱光条件下,色素含量不是光反应的限制因素,但突变体小麦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故突变体小麦暗反应较强,光合速率较强,当光照小于P时,曲线B代表的小麦的光合速率大于A,因此图中曲线B代表突变体小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明确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小于P点,突变体净光合速率大于普通小麦。

8.玉米(2n=20)是一种的模式植物和经济作物,在进传学和农作物育种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欲测定玉米基因组序列,需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单倍体育种是快速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倍体玉米通常采用___________方法获得,与正常玉米相比,单倍体玉米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无需去雄、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

(2).10(3).染色体变异(4).花药离体培养(花粉离体培养)(5).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玉米是二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

【详解】

(1)玉米具有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无需去雄、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特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欲测定玉米基因组序列,需测定10条染色体。

(2)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单倍体玉米通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获得,与正常玉米相比,单倍体玉米植株的特点是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属于对识记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

9.鸡的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只位于Z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基因T存在时,B或b才能表达,T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羽。

请回答:

(1)用纯合全色羽雄鸡与白色羽雌鸡杂交,F1中出现芦花羽,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预期F2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2)T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研究人员对T和t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t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t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情况即可),导致无法形成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3)研究人员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而与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

欲进一步探究二倍体后代产生的原因:

是由卵细胞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而成;还是卵细胞与其他极体结合而成。

研究人员对上述二倍体后代的性别情况进行统计。

①若二倍体后代___________,则为卵细胞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而成;

②若二倍体后代___________,则为卵细胞与其他极体结合而成;

③若二倍体后代___________,则为上述两种原因同时存在。

【答案】

(1).TTZbZb、ttZBW

(2).3/16(3).终止密码提前使肽链变短,或缺失部位后续密码子改变使肽链氨基酸序列改变(4).全为雄鸡(5).全为雌鸡(6).既有雄鸡又有雌鸡

【解析】

【分析】

根据提干信息分析,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则芦花羽鸡的基因型为T_ZBZ_、T_ZBW,全色羽鸡基因型为T_ZbZb、T_ZbW,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_。

【详解】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用纯合全色羽雄鸡即TTZbZb与白色羽雌鸡ttZ_W杂交,F1中出现芦花羽(T_ZBZ_、T_ZBW),则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据此可知,F1为TtZBZb、TtZbW,预期F2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占比例为3/4×1/2×1/2=3/16。

(2)T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研究人员对T和t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t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可能导致翻译时终止密码提前出现或突变位点之后发生移码,据此推测t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终止密码提前使肽链变短,或缺失部位后续密码子改变使肽链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无法形成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3)若产生的卵细胞含有W染色体,那么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分别含有W、Z、Z染色体,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的二倍体细胞有三个组合:

WW(死亡)、ZW、ZW,则子代只有雌性,且是卵细胞与其他极体结合而成。

若产生的卵细胞含有Z染色体,那么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分别含有Z、W、W染色体,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的二倍体细胞有三个组合:

ZZ、ZW、ZW。

a.若卵细胞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而成,则二倍体为ZZ,全是雄性;b.若是卵细胞与其他极体结合而成,则二倍体为ZW,全是雌性;c.若两种原因同时存在,则二倍体为ZZ、ZW、ZW,子代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据此可知:

①若二倍体后代全为雄鸡,则为卵细胞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而成;

②若二倍体后代全为雌鸡,则为卵细胞与其他极体结合而成;

③若二倍体后代既有雄鸡又有雌鸡,则为上述两种原因同时存在。

【点睛】本题属于性别决定的特殊情况,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有所不同,雌性是异型同源染色体,而雄性为同型同源染色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鸡的三种羽色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并能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殊条件下的受精作用进行分析。

10.青少年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等。

请回答:

(1)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该糖尿病,胰岛素参与血糖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调节,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科学家将外源多能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干细胞可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细胞,为患者提供胰岛素。

但患者必须长期服用___________以防止免疫排斥反应,外源细胞导致免疫排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胰岛B(4).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能力的药物)(5).外源细胞对患者是一种抗原,外源细胞进入机体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

【详解】

(1)胰岛素是激素,胰岛素参与血糖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科学家将外源多能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干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胰岛B细胞,为患者提供胰岛素。

但患者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外源细胞对患者是一种抗原,外源细胞进入机体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难度不大。

1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转化可再生纤维素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请回答: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___________酶,该酶至少包括___________三种组分。

(2)在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之前,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欲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操作时接种环采用___________灭菌。

(3)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判断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素

(2).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3).增加微生物的浓度(4).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5).灼烧(6).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7).刚果红染色法(8).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是否产生透明圈)

【解析】

【分析】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塘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因此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

【详解】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2)在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之前,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微生物的浓度。

欲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接种环采用灼烧灭菌。

(3)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判断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的依据是看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科研人员采用如图所示的育种流程获得抗虫大豆新品种。

请回答:

(1)常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抗虫基因,将抗虫基因插入到T质粒上的T-DN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切割质粒时需用___________种限制,酶,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应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时应用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农杆菌处于_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4)大豆外植体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植株。

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答案】

(1).PCR

(2).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3).2(4).不同(5).Ca2+(CaCl2)(6).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7).脱分化(8).植物细胞全能性

【解析】

【分析】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构建重组Ti质粒时,需将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插入到Ti质粒DNA的T-DNA区域上,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可以使抗虫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要把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首先必须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详解】

(1)常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将抗虫基因插入到T质粒上的T-DNA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切割质粒时需用2种限制,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应不同。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时应用CaCl2处理农杆菌,使农杆菌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4)大豆外植体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植株。

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农杆菌转化法的操作,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原理,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