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262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3

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解析)

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考点】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

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故选择C项。

【答案】C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选择题

第3课宋明理学

1.(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

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

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

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

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项。

【答案】A

2.(2011年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唐朝治国方略)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3.(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

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属于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B、D两项表述错误。

故选A项。

【答案】A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2011年天津卷,2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李贽的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

2.(2011年北京卷,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考点】明清进步儒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A是朱熹的观点,C是唐代儒学家的观点,B是李贽的观点。

因此选D项。

【答案】D

1.(2011年江苏历史,1)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考点】古代经济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在古代中国“末业”之工商业。

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3.(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缺乏民主意识;从材料中“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故选C项。

【答案】C

4.(2011年海南卷,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2011年江苏历史,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分)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1)问中要结合明朝政治状况分析;第

(2)问首先要理解“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天下昌明的表象就是有良好的社会风俗。

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士人有廉耻”“天下有风俗”“立天下之人伦”“有政事……有国家”概括。

第(3)问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主张取先秦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把孔孟之道视为儒学根本;第(4)问联系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进行分析。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分)

(2)表象:

风俗。

(1分)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4分)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1分)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2分)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1分)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分)

单元综合

1.(2011年北京卷,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因此选A项。

【答案】A

2.(2011年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①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体现三纲五常(“孝肃”)的内容。

故选B项。

【答案】B

3.(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考点】诸子百家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

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

C项为治国方针,D项属于个人修养问题,故排除A、C、D三项;B项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2011年北京卷,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及材料解读能力。

“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因此答案选择B项。

【答案】B

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损”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答案】B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011年上海历史,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考点】古代欧洲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目信息“意大利半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波斯文化应在两河流域,伊斯兰文化为西亚阿拉伯地区,基督教神学在西亚巴勒斯坦。

【答案】C

2.(2011年上海历史,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考点】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要求“教皇”,故其愿望应是传播基督教即神学。

而A项开展世俗教育、C项自由探讨真理和D项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应是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的思想解放。

3.(2011年福建文综,2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4世纪——16世纪,①是在15世纪末,②是在16世纪初,③是在16世纪末;而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4.(2011年安徽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

这一论断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相吻合,故选C项。

【答案】C

第7课启蒙运动

1.(2011年天津卷,32)“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

C.卢梭D.康德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

【答案】D

2.(2011年江苏历史,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A

3.(2011年上海历史,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

【考点】启蒙思想(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强调人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这与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点一致。

杰弗逊的政治思想是分权制衡,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的观点是社会契约论。

故选A项。

【答案】A

4.(2011年上海文综,11)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文学革命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

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和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法国的启蒙运动。

故选C项。

【答案】C

5.(2011年四川卷,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题干提供的材料体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6.(2011年海南卷,28)(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

“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分)

【考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解析】本题以卢梭的人民主权为切入点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突出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问结合关键信息“自己来代表本人”“直接民主”“公共意志”等概括。

(2)问理论上应从反封建的角度作答,实践上应结合当时相关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建立来验证。

论证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提及其局限性。

【答案】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4分)

(2)理论上:

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

“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

(5分)

实践上: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

(3分)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2011年江苏历史,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考点】印刷术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最早是北宋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之前有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故选D项,

【答案】D

2.(2011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古代建筑艺术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①④符合史实,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②③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3.(2011年重庆卷,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

该学者是()

A.裴秀B.郦道元C.沈括D.徐霞客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

【解析】本意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

魏晋期间西晋大臣、学者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答案】A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试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2011年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考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借诗画以泄仕途几遭贬谪愤懑不平之气,属于文人画。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A

2.(2011年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考点】古代中国戏曲艺术——京剧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中国戏曲之祖是昆曲,排除B项;京剧形成与清朝,排除C项;京剧北京化是在乾隆年间,排除D项;同治、光绪年间,京剧风靡全国。

京剧被公认为“国剧”。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2011年广东文综,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

C.经典力学D.相对论

【考点】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论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

从“宇宙新理论”说明是有关宇宙的宏观

认识,而量子论是属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故排除B项;从“牛顿观念的破产”说明此理论在一定

上否定了经典力学,故排除A、C项。

故选择D项。

【答案】D

2.(2011年江苏历史,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考点】相对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转换理论,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

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D

3.(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考点】近代科学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理解和比较归纳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