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记第三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09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坊记第三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坊记第三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坊记第三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坊记第三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坊记第三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坊记第三十.docx

《坊记第三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坊记第三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坊记第三十.docx

坊记第三十

坊记第三十

坊记第三十

【题解】

郑玄说:

“名《坊记》者,以其。

记《六艺》之义,所以防人之失者也。

”按:

本篇是记防备人们做种种错事、种种坏事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有不少就蕴含在《六经》里面。

通篇文字都托之于孔子之口。

本篇与后面的《表记》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坊记》的重点在于防他人,《表记》的重点在于自勉励。

记者为了取得震慑的效果,往往故意危言耸听。

我们读的时候,把它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就可以了。

【原文】

子言之:

“君子之道,辟则坊与①!

坊民之所以不足者也。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注释】

①辟:

通“譬”。

坊:

同“防”,堤防。

【译文】

孔子说:

“君子的治民之道,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防止河水漫溢堤防吧!

它是为了防止百姓出现过失。

虽然周密地为之设防,百姓中还是有人犯规。

所以君子用礼来防止道德上的过失,用刑来防止邪恶的行为,用教令来防止贪婪的欲望。

【原文】

子云: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谦于上,故乱益亡。

【译文】

孔子说:

“小人贫则穷困,富则骄横;穷困了就会去偷盗,骄、横了就会去乱来。

所谓礼,就是顺应人的这种情况而为之制定控制的标准,以作为防止百姓越轨的堤防。

所以,圣人制定出了一套富贵贫贱的标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穷困,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至于对上级不满,所以犯上作乱的事就曰趋减少。

【原文】

子云:

“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诗》云:

‘民之贪乱,宁为茶毒①。

’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锥②,家富不过百乘。

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

【注释】

①《诗》云二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②难:

高一丈长三丈为一难。

【译文】

孔子说:

“贫穷而能乐天知命,富贵而能彬彬有礼,一家族人多势众而能安守本分,普天之下能做到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诗经》上就说:

‘有些百姓贪心作乱,心安理得地去残害他人。

’所以做出规定,诸侯的兵车不得超过千乘,国都的城墙不得超过百锥,卿大夫之家的兵车不得超过百乘。

用这种办法来防备百姓,诸侯还有叛乱的?

【原文】

子云: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译文】

孔子说:

“礼这个东西,是用来去掉疑惑、辨别隐微,从而防范百姓越轨的。

所以人的贵贱有等级,衣服的色彩、图案有差别朝廷上有固定的班位,这样一来,老百姓就知道谁该让谁了。

【原文】

子云:

一“天无二曰,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

《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①。

礼:

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

《诗》云:

‘相彼盗旦,尚犹患之②。

【注释】

①《春秋》句:

《公羊传》宣公十八年:

“楚子旅卒。

何以不书葬?

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号也。

②《诗》云二句:

这是二句逸诗。

相:

视,看。

盎旦:

夜鸣求旦之鸟。

因为它混淆白天和黑夜,求其所不当求,所以用来比喻膺越犯上的人。

【译文】

孔子说: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没有两个国王,一家没有两个家长,最高的权威只有一个,这是要向百姓显示有君臣之别。

楚、越之君潜号称王,其国君死,《春秋》贬之,不书其葬;按照礼的规定,诸侯不得像天子那样称天,大夫不得像诸侯那样称君。

这就是担心百姓对上下级关系产生迷惑。

《诗经》上说:

‘你看那盎旦鸟儿的鸣叫,人们尚且讨厌它!

’更何况对那些膺越犯上的人呢!

【原文】

子云:

民不嫌也。

“君不与同姓同车①,与异姓同车不同服②,示以此坊民,民犹得同姓以就其君。

【注释】

①同姓:

指有相当继承权的近亲。

②与异姓句:

国君的车上一共三人:

国君、御者、骆乘。

除战时外,御者、骏乘都和国君异服。

【译文】

孔子说:

“国君不与同姓的人同车,与异姓的人可以同车,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装,这是要让臣民避嫌。

用这种方法来防范,臣民中还有同姓拭其君的。

【原文】

子云:

“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

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①。

【注释】

①故君子二句:

拿的棒禄超过自己的才能,近乎贪;自己的才能超过自己拿的傣禄,近乎廉。

【译文l

孔子说:

“君子推辞高贵而不推辞卑贱,推辞富有而不推辞贫穷,大家都这样作,作乱的事情就会曰趋消亡。

所以君子与其让傣禄超过才能,宁可让才能超过傣禄。

【原文】

子云:

“筋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

袄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

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

《诗》云: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注释】

①夕《诗》云四句:

见《诗经·小雅·角弓》。

亡,通“忘”

【译文】

孔子说:

“一盅酒,一盘肉,让来让去,君子才接受那不好的一份,就这样还有人潜越长者。

筵席之上,让来让去,君子才坐在下首,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尊者。

朝廷上的班位,让来让去,君子才立于贱位,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君上。

《诗经》上说:

‘如今人们心不良,遇事只知怨对方;接受官爵不谦让,事关自己道理忘。

【原文】

子云: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称人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①。

【注释】

①寡君:

犹言少德之君。

谦辞。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这样一来在百姓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

所以称呼别人的国君叫国君,称呼自己的国君叫寡君。

【原文】

子云:

“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借①;先亡者而后存者,则民可以托。

《诗》云: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②。

以此坊民,民犹倩死而号无告。

【注释1

①借(bei背):

背弃。

②《诗》云二句:

见《诗经·邺风·燕燕》。

有个别字不一样,解释也不一样。

据郑玄说,这是卫定公夫人定姜责备其庶子献公的诗。

先君指卫定公,寡人是定姜自称。

畜,孝养也。

【译文】

孔子说:

“利益和荣誉,应该先给死者,后给生者,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背弃死者;先给在国外为国事奔走的人,后给留在国内的人,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感到国君可以信托。

《诗经》上说:

‘你应该思念死去的先君,赡养我这未亡人。

”用这种方法防范百姓,百姓还有背弃死者而死者的家属却哭告无门的。

【原文】

子云:

“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

贱车,则民兴艺。

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译文】

孔子说:

“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如果重视人才而不吝惜颁赏爵禄,百姓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如果重视技艺而不吝惜颁赏车马,百姓就会乐意学习技艺。

所以君子说的少而做的多,而小人则好放空炮而少干实事。

【原文】

子云:

“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

上不酌民言,则犯也;下不天上施,则乱也。

故君子信让以苍百姓,则民之报礼重。

《诗》云:

‘先民有言,询于鱼莞①。

【注释】

①《诗》云二句:

见《诗经·大雅·板》。

【译文】

孔子说:

“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够听取百姓的意见,那么百姓就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如果不能听取百姓的意见,就会导致百姓的犯上;百姓不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就会作乱。

所以,君子用诚信谦让来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以重礼相报。

《诗经》上这样说过:

‘前辈有这样的教导,就是对于打柴的人也要不耻下问。

【原文】

子云: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诗》云:

‘尔卜尔笠,履无咎言①。

”子云:

“善则称人,卜惟王,’度是镐京。

则称君,过则称己,酞,入告尔君于内。

我君之德。

”砖乎③!

则称己,则一民作孝。

文考无罪④。

封克予过则称己,则民让善。

《诗》惟龟正之,武王成之②。

则民作忠。

《君陈》曰:

“子尔有嘉谋嘉惟过女乃顺之于外,曰:

“此谋此酞,是惟良显哉!

'”子云:

“善则称亲,《大誓》曰:

‘予克封,非予武,惟联,非联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

【注释】

①《诗》云二句:

见《诗经·卫风·氓》。

言外之意是,如果有什么坏话,那只怪自己不好。

②《诗》云四句:

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镐京:

西周国都。

古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

③放(wu乌)乎:

即鸣呼。

④文考:

武王称其父文王。

【译文】

孔子说:

“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你争我夺。

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间的怨恨就会曰趋消亡。

欢诗经》上说:

‘你曾占卜,你曾算卦,卦象上并没有什么坏话。

”,孔子说:

“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老百姓就会互相推让成绩。

《诗经》上说:

‘武王占卜间神灵,可否建都在镐京。

龟兆显示大大吉,武王终于建成之。

”,孔子说:

“有成绩就归功君王,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百姓就会兴起忠君之风。

《尚书·君陈》上说:

‘你有好主意,好办法,先进去启奏君王。

得到俯允之后,你再拿到外边去实行,并且宣布说:

这个好主意,这个好办法,全靠君王的好领导。

呜呼!

只有善良的君王才会如此光明伟大。

”孔子说:

“有成绩就归功双亲,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百姓就会兴起孝顺父母之风。

《尚书·太誓》上说:

‘如果我打败了殷封,那也不是因为我的武功妥而是因为我的父亲本来就没有错;如果殷封打败了我,那也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有错,而是因为我这个做儿子的不肖。

【原文】

子云:

“君子弛其亲之过①,而敬其美。

”《论语》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②。

”《高宗》云:

“三年其,言乃欢③可谓孝矣”子云:

《诗》“从命不忿④,微谏不倦,劳而云:

‘孝子不匾⑥。

”言气不怨惟不

【注释】

①弛:

弃忘。

②《论语》二句:

见《论语·学而》。

③《高宗》云二句:

今《尚书》无《高宗》之篇。

二句分见《尚书》的《说命》篇和《无逸》篇。

高宗:

殷高宗武丁。

史称殷代的中兴之君。

④忿:

王念孙说当作“怠”,是,今从之。

⑤劳:

忧虑,操心。

⑥《诗》云句:

见《诗经·大雅·既醉》。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不把父母的过错记恨在心,但对于父母的美德却要牢记在怀。

”《论语》上说:

“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主张,可以说是孝子了。

”《尚书》上说:

“高宗守丧三年,一句话都不讲;可是等到守丧期满一开口讲话,就非常受人拥护。

”孔子说:

“听从父母的教导毫不懈怠,含蓄地规劝父母不知疲倦,为父母担忧而毫无怨言,这样的儿子可以称得上孝顺了。

《诗经》上说:

‘孝子对父母的孝心是无穷无尽的。

’”

【原文】

子云:

“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诗》云: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痛①。

’”

【注释】

①《诗》云四句:

见《诗经·小雅梦·角弓》。

令:

善,好。

绰绰:

宽容的样子。

有裕:

气量宽大的样子。

痛:

病。

【译文】

孔子说:

“能够与父母的亲人也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

所以君子经常招待族人聚餐以加强团结。

《诗经》上说:

‘兄弟关系良好,彼此融洽无间;兄弟关系恶劣,彼此互相指责。

’”

【原文】

子云:

“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衣其衣①。

君子以广孝也一。

”子云:

“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

【注释】

①可以二句:

车离身体远,衣服离身体近,对于近者尤须敬重。

【译文】

孔子说:

“对于父亲的同志,可以乘他的车子,但不可以穿他的衣服。

君子这样作,就是把对父亲的孝道扩展到父亲的同辈。

”孔子说:

“连小人都能够养活他的双亲,作为君子,如果也是只能养活而不知孝敬,那与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子云:

“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

《书》云:

‘厥辟不辟,泰厥祖①。

’”

【注释】

①《书》云二句:

见《尚书·太甲》。

辟:

君。

泰:

辱没。

【译文】

孔子说:

“父亲与儿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以此来强调对父亲的敬重。

《尚书》上说:

‘做国君的不像个做国君的样子,那就是辱没他的先祖。

’”

【原文】

子云:

“父母在,不称老。

言孝不言慈。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君子以此坊民,民犹有薄于孝而厚于慈。

”子云:

“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

”子云:

“祭祀之有尸也①,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注释】

①尸:

代替死者受祭的活人。

【译文】

孔子说:

“父母健在,做儿子的不敢自称老。

平常要爹讲究对父母如何孝顺,不要讲究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心疼自己。

家门之内,只可引逗父母高兴,不可在父母面前哀声叹气。

君子用这些礼节来规范百姓,百姓还有讲究孝道的少,企求父母慈爱的多。

”孔子说:

“身为天子、诸侯,如果能够在朝廷上做到敬老,那么百姓就会兴起孝顺之风。

”孔子说:

“祭祀时候有尸,宗庙中设立神主,这是向人们指出应该尊奉的对象。

修建宗庙,恭恭敬敬地进行祭祀,这是教育百姓不要忘掉死去的亲人。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亲人的。

【原文】

子云:

“敬则用祭器①。

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宇。

故食礼②,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

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

《易》曰: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钓祭,实受其福③。

’《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④。

’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

【注释】

①祭器:

指篷豆之类食器。

杯盘之类食器叫燕器。

②食礼:

以食为主,有牲无酒的筵席。

③《易》曰三句:

这是《易经,既济》九五艾辞。

这说明祭品的大小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对神是否尊敬。

④《诗》云二句:

见《诗经·大雅·既醉》。

【译文】

孔子说:

“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就可以用祭器来款待。

所以,君子不因家道贫穷而废除礼,也不因家道殷实而超过礼。

所以食礼规定,主人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祭;主人不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不祭。

所以,君子如果遇到无理的接待,即令是佳肴美味也不去吃。

《易经》上说:

‘殷封国中的杀牛之祭,还不如文王.国中的杀猪之祭,能够真正地得到神的保佑。

《诗经》上说:

‘君子的设宴待客,不但要让把酒喝好,而且要充分展示美德。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争利而忘义的。

【原文】

子云:

“七曰戒①,三曰齐②,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

醛酒在室,醒酒在堂,澄酒在下③,示民不淫也。

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④。

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故堂上观乎室,堂下观乎上。

《诗》云: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⑤。

’”

【注释】

①戒:

指散斋。

详见《祭义》。

②齐:

通“斋”。

指致斋。

详见《祭义》。

③醛酒在室三句:

请参看《礼运》注释。

④尸饮三三句:

宗庙之中,尸尊宾卑。

⑤《诗》云二句:

见《诗经·小雅·楚茨》。

卒:

完全。

获:

恰到好处。

【译文】

孔子说:

“国君在祭祀的前十天内,头七天散斋,后三天致斋;又奉事一人以为尸,大夫士遇到他都要回避。

这是教导人们要对神恭敬。

醛酒放在室内,醒酒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味薄的放在上面,味厚的放在下面,这是教育人们不要贪味。

向尸敬酒三次,向宾敬酒只一次,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尊卑。

借着祭祀剩下的酒肉,聚集合族的人会餐,这是教育人们要和睦相处。

所以堂上的人以室内的人为楷模,堂下的人又以堂上的人为楷模。

《诗经》上说:

‘礼仪都合乎法度,谈笑也很有分寸。

’”

【原文】

子云:

“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

浴于中雷①,饭于墉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昨,殡于客位,祖于庭②,葬于墓,所以示远也。

殷人吊于扩,周人吊于家,示民不倩也。

”子云:

“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

以此坊民,诸候犹有亮而不葬者。

【注释】

①中雷:

指室内的中央部分。

②祖:

祖奠。

祖,始也。

枢车开始向墓地出发时举行的祭奠。

【译文】

孔子说:

“行宾礼时,每逢进门、升堂都要互相谦让;而行丧礼时,每一个仪式的完成,都意味着死者离家更加遥远。

人死以后,首先是在室中浴尸,接着是在南窗之下饭含,然后在门内举行小敛,在昨阶举行大敛,在西阶停殡,迁枢于家庙之中举行祖奠,最后葬于墓穴,借以表示死者离开生者愈来愈远了。

殷人在墓地上吊慰死者家属,周人是在死者家属从墓地返回家中以后才进行吊慰,这是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死者。

”孔子说:

“死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周人的送死之礼比较完备,所以我赞成周人的办法。

用这种办法来规范人们,诸侯还有死了以后不能如期下葬的。

【原文】

子云:

“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①。

未没丧,不称君,示民不争也。

故鲁《春秋》记普丧曰:

‘杀其君子之奚齐,及其君卓②。

,以此坊民,子犹有拭其父者。

’”

【注释】

①升自客阶三句:

葬父以后,儿子便是一家之主,按理应该升自昨阶(主阶),受吊于主位。

但因为父亲刚死,不忍心这样做。

②故鲁《春秋》记晋丧曰二句:

《春秋》,鲁国的史书。

《春秋》禧公九年:

“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杜预注:

“献公未葬,奚齐未成君,故称‘君之子’。

”又僖公十年:

“晋里克杀其君卓。

”杜预注:

“献公既葬,故称君也。

”献公是奚齐和卓的父亲,死于僖公八年。

里克,晋国大夫。

【译文】

孔子说:

“葬毕回家以后,孝子还坚持从西阶升堂,在宾位受吊。

这是教育人们不要马上忘记亲人。

所以,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晋国的丧事时说:

‘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晋国国君的儿子奚齐,及其国君卓。

’用这种办法教育人们,还有儿子杀死他父亲的。

【原文】

子云:

“孝以事君,弟以事长①,示民不贰也。

故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曰称二君②。

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

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

故君适其臣,升自昨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

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

【注释】

①弟:

通“梯”。

弟弟服从哥哥。

②二君:

当作“贰君”。

贰,副也。

【译文】

孔子说:

“用孝道来侍奉国君,用涕道来侍奉尊长,这是教育人们对上不要怀有二心。

所以,国君之子在国君健在时不谋求任何官职,只有在代替国君占卜时才可以自称‘国君的副手’。

父亲死了守丧三年,国君死了也守丧三年,这是向百姓表示,国君的尊严与父亲完全一样,毋庸置疑。

父母健在之时,作儿子的就不敢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也不敢置备私产,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上下尊卑。

所以天子在四海之内没有作客的礼仪,因为没有哪个人敢当他的主人。

所以国君到了臣下家里,升自主阶,即位于堂,这是教育百姓不要把家就看成是自己的。

父母健在,向别人赠送东西,小件东西还可以,像车马那样的大件就不可以,这是教育百姓不敢自作主张。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父母和对国君怀有二心的。

【原文】

子云:

“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先财而后礼,则民利。

无辞而行情①,则民争。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②。

《易》曰:

‘不耕获,不蓄舍,凶③。

’以此坊民,民犹贵禄而贱行。

【注释】

①行情:

据孔颖达疏,有随心所欲的意思。

②视:

接受,接纳。

③《易》曰三句:

见《易经.无妄》六二交辞。

但交辞中没有“凶”字,所以有人认为是个衍字。

苗(zi资):

刚种一年的土地。

舍(yu余):

已开垦种植三年的熟田。

【译文】

孔子说:

“相见之礼,是在行过相见之礼以后才奉上见面的礼物。

之所以要这祥作,是要教育百姓先做事情而后接受傣禄。

先奉上见面的宇L物然后再行相见之礼,就会导致百姓产生贪财之心。

不加辞让,见礼就收,就会导致百姓相争。

所以,君子在有人馈赠礼物时,如果自己不能接见,就不接受对方的礼物。

《易经》上说:

‘不耕而获,不开荒而得到良田,凶。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看重利禄而轻视做事的。

【原文】

子云:

“君子不尽利以遗民。

《诗》云:

‘彼有遗秉,此有不敛挤,伊寡妇之利①。

’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士不坐犬②。

《诗》云:

‘采封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③。

’以此坊民,民犹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

【注释】

①《诗》云三句:

见《诗经》

②大夫不坐羊二句:

郑玄说:

是无故不杀之。

③《诗》云四句:

见《诗经·根部。

小雅·大田》。

“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

不坐犬羊第风·谷风》。

莉是蔓警。

菲是萝卜。

体指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不把利益全部占有,要给百姓留下一部分。

《诗经》上说:

‘那里有遗留下来的禾把,这里有撒在地上的禾穗,这是让寡妇们随意拣拾的。

’所以君子当官就不种地,田猎就不打鱼,一年四季有啥吃啥,不追求山珍海味,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狗。

《诗经》上说:

‘采薪又采菲,叶子已摘走,不要连根取。

昔曰山盟莫相忘,与你生死不分离。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因为忘义争利而丧身的。

【原文】

子云:

“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

《诗》云:

‘伐柯如之何?

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艺麻如之何?

横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①。

【注释】

①《诗》云八句:

见《诗经》。

匪:

通“非”。

横从·齐风·南山》。

伐柯,令《毛诗》作“析:

即“横纵”,整治。

【译文】

孔子说:

“礼可以用来防止人们的贪淫好色,强调男女之别,使其避免嫌疑,并成为人们遵守的纪律。

所以,男女之间没有媒约就不得交往,不下聘礼不得相见,就是担心男女无别才做出这种规定。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有私自结合的。

《诗经》上说:

‘砍柴靠什么?

没有斧头就办不到。

娶妻靠什么?

没有媒灼办不成。

种麻靠什么?

必须整理田亩。

娶妻靠什么?

必先察告父母。

’”

【原文】

子云:

“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

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①。

【注释】

①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二句:

按照《春秋》的记载通例,凡国君娶夫人皆书夫人娘家之姓。

如娶齐国女子,则白“夫人姜氏至自齐”。

鲁国、吴国二国同姓(皆姬姓),今昭公娶吴女为夫人,《春秋》不好记载成“夫人姬氏至自吴”,只好去掉姓氏,只说是“夫人至自吴”。

又《春秋》昭公十二年:

“孟子卒。

”《左传》说:

“昭夫人孟子卒。

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

”孟子,昭公夫人的字。

·按惯例应书“夫人姬氏亮”。

但为了不露出同姓相婚的马脚,只好说成“孟子卒”。

【译文】

孔子说:

“娶妻不娶同姓之女,这是为了强调同姓不婚。

所以买妾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妾的姓,就应该占卜一下,看看是否适宜。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兽昭公竟然还娶与鲁同姓的吴国女子为夫人,以至于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昭公娶夫人这件事时,不得不隐去夫人的姓,而只说是来自吴国;到她死时,又不得不隐去她的姓,而只说是‘孟子卒’。

【原文】

子云:

“件,非祭,·男女不交爵。

以此坊民,阳侯犹

杀缪侯而窃其夫人①。

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注释】

①阳侯:

阳国国君。

春秋时的阳国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

缪侯:

《淮南子·沮论训》作“寥侯”。

王引之说:

缪,通“寥”。

高诱说:

“寥侯,皋陶之后,堰姓之国也。

今在庐江。

古者大飨饮酒,君执爵,夫人执豆。

阳侯见寥侯夫人美艳,因杀寥侯而娶夫人,由是废夫人之礼。

【译文】孔子说:

“按照礼的规定,不是祭祀的时候,男女之间不互相敬酒。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阳侯还杀掉缪侯而且霸占了他的夫人。

从那以后,两君相见的大飨,就废除了夫人必须参加的礼节。

【原文】

子云:

“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①。

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

以此坊民,民犹以色厚于德。

【注释】①辟:

通“避”。

【译文】

孔子说:

“对于寡妇的儿子,如果不是看到他很有才能,就不和他交朋友,因为君子要远避嫌疑。

所以朋友互相往来,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又没有死人、生病等重大事情,就不进入他家的门。

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好色超过了好德。

【原文】

子云:

“好德如好色。

诸侯不下渔色。

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故男女授受不亲①,御妇人则进左手②。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③。

寡妇不夜哭④。

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

以此坊民,民犹淫佚而乱于族。

【注释】

①故男女授受不亲:

详见《内则》。

②御妇人则进左手:

男子为妇人驾车,妇人坐在车厢左边,驾车人在妇人的右边,采取左手执髻驾车的姿势,就会自然地把背部侧向妇人,有所回避。

③姑、姊妹二句:

详见《曲礼上》。

④寡妇不夜哭:

夜哭有思偶之嫌。

【译文】

孔子说:

“人们的爱好道德之心,如果像爱好女色那样就好了。

诸侯不应该在本国臣民中挑选美女作妻妾。

所以君子不贪女色,为百姓树立楷模。

所以男女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