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703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docx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

教学设计

5月15日下午,闵行区南片初中物理教师齐聚浦江三中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陈焕勤老师主持,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浦江三中陈利萍老师的《比热容》这节课,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在问题设计及实验设计上下功夫,以“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一系列思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使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推进流畅,目标达成度较高。

颛桥中学肖俊老师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通过呈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前概念,采用同伴互助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通过创设情镜,让学生自编问题、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研讨采用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

教师们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研讨。

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真诚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文绮中学的陈嘉月老师肯定了两节课在实验探究和分层次思维培养方面的努力,对于如何让实验探究更深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浦江三中的沈磊老师认为两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能有效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性。

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学员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强调要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对课堂的核心问题要升华,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

攻关基地主持人郑老师结合两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如何让实验探究更精细、让实验复习更有效提出了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的建议。

本次物理教学研讨活动,集两所学校之合力协作,集南片物理教师团队之智慧碰撞,集两区物理教师之互通有无。

多维度学科育人理念的交织,营造出热烈的研讨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我们始终在路上。

第2篇:

”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界定: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二、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观念——

Ø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Ø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如:

物质观——经典:

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电子组成的,而且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可以确定;现代:

原子和电子可以进行再分割,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比如电子等,不可以准确确定。

2、科学思维——(物理思维: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具体体现)

Ø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Ø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Ø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Ø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原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Ø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Ø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Ø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Ø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和责任Ø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Ø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Ø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Ø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从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如何理解“学科教育”

1、学科教育包含着学科与教育双重因素,因此必须牢牢地“踏”在学科和教育两点上。

2、重心不同,将导致两种取向的学科教育:

n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n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

u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考成为最主要出发点落脚点。

u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或载体实现教育的目标,即学生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实现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

u需要建立学科与教育的平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u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积极向上

u大学及以上学科教育的重心在“学科”——深研、前沿

第3篇:

物理核心素养

一、202X年全国卷物理试题的大变动

202X年的全国理综物理试题选择题没有延续之前的模式,没有考物理学史、交流电、变压器和万有引力,以及运动学图像,取而代之的是动量、原子物理部分。

电磁感应作为很大的一个章节,以往的计算几乎是必考,今年只是体现在一个选择题上(很多高三老师直呼“电磁感应白复习了”)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考的问题

1、2017版新课标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物理观念:

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

科学思维: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

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结果和变化趋势。

科学态度与责任:

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识、道德规范、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

2、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绝对难度下降,相对难度提高;对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对灵活程度的要求提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均衡,抑制题海战术负面影响。

三、专家给出的高三复习的备考建议总体要求:

增加备课的智力投入,提高教学的技术含量,凸显管理的文化底蕴——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积累和长时间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1、处理好稳与变的关系:

倡导“两条腿走路”,坚持强化“基础性、综合性”,重视研究“应用性、创新性”,把握不变的主线—基础性、综合性,利用好变化的力量—应用性、创新性——不能无视,不要夸大。

2、处理好“筋骨皮”与“一口气”的关系:

重视对高考试题及202X年学科考试说明的分析研究,让“能力附体”,促“素养均衡”—习题训练要有坚实的支撑、明确的指向、必要的指导和恰当的强度。

3、处理好细节落实与深度思考之间的关系:

战略上缺乏深度思考将导致阶段性目标不明确,容易引起教学要求的混乱、教学资源的混乱和教学内容的混乱,是造成学生死记硬套,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最终不得不用战术上的忙乱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离开细节落实,所有的计划和思考只是空中楼阁。

深度思考+细节落实,让汗水滴落成金!

4、高三复习中,老师一定要明确以下问题:

课堂上老师做什么?

学生做什么?

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

学生和学生一起做什么?

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思考”“说”“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权利和时间,给学生一充分的时间去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高考阅卷情况分析,建议高三老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该写的必须写,该做的运算必须做,不要嫌麻烦。

四、专家对202X年高考的预测

1、试题的总体难度202X年较202X年稍有增加,202X年高考仍会延续。

2、3-5的考察,第一年平稳落地,整体难度稳定。

3、202X年没有考动量实验,18年有可能会考。

4、为了提高区分度,仍会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运算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

5、202X年的实验有可能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为背景出新材料的实验题。

第4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逻辑关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

3.物理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内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描述:

①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内涵: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描述:

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科学探究

内涵: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描述:

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内涵: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