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027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docx

第十章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细胞增殖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成体生物仍然需要细胞增殖,以弥补代谢过程中的细胞损失;

细胞增殖被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

细胞分裂类型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特点

定义: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至,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G1期→S期→G2期

分裂期:

M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同种细胞间周期时间长短相似或相同;不同种类细胞间,周期长短差别大。

>S+G2+M的时间变化较小,细胞周期时间长短差别在G1期。

(卵细胞,G1短;白血病细胞,G1长。

>部分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G1、G2期。

(上皮基底层细胞)

(1)G1期

生长期:

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但不合成细胞核DNA。

检验点x2/限制点/G1DNA损伤检验点/起始点(@G1晚期)

作用:

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大小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影响因素:

外在因素——营养供给、相关的激素刺激

内在因素——一些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基因(cdc)

连续分裂细胞:

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的细胞,又称为连续分裂细胞或可育细胞。

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三种命运休眠细胞(G0期):

暂时离开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又称为G0期细胞或休眠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终端分化细胞:

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分裂能力,保持生理机能活动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

G1期特点:

G1期是细胞周期中最长的时期;

如果缺乏营养,或抑制增殖的信号,细胞会进入G0期;

G1期有两个checkpoints:

restrictionpoint和G1DNAdamagecheckpoint

肿瘤细胞失去这些checkpoints,在没有环境刺激信号时,和DNA受损时,仍继续分裂。

G0期特点:

G0期细胞不敏感;给予适当的刺激,G0期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2)S期

DNA合成期:

按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DNA精确复制

特点:

多个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不同步、组蛋白合成与DNA复制同步

(3)G2期

合成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做准备,如微管蛋白、ATP;染色体由2n变成4n;

检验点x2:

G2DNA损伤检验点:

如果发现未配对的或受损的DNA,会激活一个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导致G2-delay;

中心体复制检验点:

检查中心体是否复制

(4)M期:

有丝分裂期

中期检验点(也称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二.有丝分裂

1.过程:

前期:

染色质凝集,核仁消失,前期末动粒(蛋白复合物)形成,与着丝粒相连;有丝分裂器开始装配,分裂极确定:

中心体复制完成,移向两极,参与纺锤体的装配;

早中期(指核膜破裂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之前的这段时间):

核膜瓦解;星体装配纺锤体,纺锤丝捕获染色体;染色体开始整列;

中期(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姊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一段时间):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后期A);纺锤体两极分离,细胞被拉长(后期B);

末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达两极,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继续加长;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核纤层与核膜重新组装,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核仁也开始重新组装,RNA合成功能逐渐恢复

胞质分裂

植物细胞:

成膜体,细胞板(微管、ER、Golgi体)

成膜体:

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数量,向四周扩展,桶状结构。

细胞板:

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与其融合。

动物细胞: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赤道面构成收缩环(反向排列的微丝),收缩环逐渐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2.重要概念

(1)熟前染色体凝集(P.C.C):

H1组蛋白的磷酸化诱导染色质由线形经过螺旋化,折叠和包装等过程形成早期染色体结构。

(2)纺锤体概念:

由大量微管纵向排列组成的中间宽两极小(纺锤状)的细胞器。

动物细胞的纺锤体两端有星体(由中心粒构成的)称为有星纺锤体;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没有星体称无星纺锤体。

由3种丝状结构组成星体丝(星体微管)

染色体丝(动粒微管)

连续丝(极性微管)

有丝分裂器:

由星体、纺锤体和染色体组成

马达蛋白

着丝粒

(3)中心体和中心粒中心体(星体)决定细胞分裂的极性

一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

在中心体周围组装微管(纺锤丝),装配的核心部分有γ-微管蛋白(位于中心外基质);

纺锤丝以搭桥形式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的复制:

G1末期开始复制,S期完成,但不分开。

G2期开始向两极移动。

(5)着丝粒和着丝点(动粒):

着丝粒:

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卫星DNA)

着丝点:

着丝点:

着丝粒外侧的蛋白复合物(圆盘状、三层)

(6)有关染色体移动的各种假说

A.牵引平衡说中期牵拉假说:

染色体向赤道面方向运动,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级的动粒微管的拉力相等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外推假说:

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B.微管集散说(解释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和向两级移动的运动机制)

在后期A:

染色体丝解聚变短,将染色体逐渐拉向两极;

后期B:

连续丝聚合加长,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

C.微管滑动说

>>

微管马达蛋白首先结合到动粒上,在ATP分解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沿动粒微管向极部运动,并带动动粒和染色体向极部运动;

动粒微管的末端随之解聚成微管蛋白二聚体,动粒微管变短,动力和染色单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

当染色单体接近两极,后期A结束,在后期B,极微管游离端(正极)在ATP提供能量的情况下与微管蛋白聚合,使极微管加长;

KRPs(驱动蛋白相关蛋白)与极微管重叠区结合并在来自两级的极微管之间搭桥;

KRPs向微管正极行走,促使两级的极微管在重叠区相互滑动,使重叠区逐渐变狭窄,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

同时,胞质动力蛋白在星体微管和细胞膜之间搭桥,并向星体微管负极运动,进一步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

>>成膜体(phragmoplast)和细胞板(cellplate)——植物细胞

成膜体:

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

细胞板:

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与其融合。

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细胞只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间期的特点:

S期长,复制99.7—99.9%的DNA;

G2期是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变的关键点

1.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Ⅰ:

合成99.7%DNA

细线期:

染色质呈细线状

合线期(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减数合成0.3%的Z-DNA

分裂Ⅰ前期Ⅰ粗线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发生交换,P-DNA合成

双线期:

交叉和端化

终变期:

染色体呈棒状,核摸瓦解

中期Ⅰ: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Ⅰ:

胞质分裂

间期Ⅱ极短,没有DNA合成

减数前期Ⅱ与有丝分裂相同

分裂Ⅱ中期Ⅱ

后期Ⅱ染色单体分离

末期Ⅱ4个单倍体子细胞

细线期:

染色质凝缩,染色质纤维逐渐螺旋化、折叠,包装成细纤维样染色体结构;

合成期:

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四分体/联会复合体;合成在S期未合成的约0.3%的DNA;

粗线期:

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变粗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重组结形成,染色体发生交换和重组;合成一小部分未合成的DNA(P-DNA),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防止断裂;编码与DNA切点与修复有关的酶;合成减数分裂期专用的组蛋白,并把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部分或全部置换下来;

双线期: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但在交叉点(chiasma)上还保持着联系;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在电镜下看不到联会复合体;

终变期:

交叉向端部移动,发生端化,二价体显著变短,并向核周边移动,在核内均匀散开,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心体复制完成,并开始移向两极;

中期Ⅰ:

核膜破裂,染色体在纺锤丝作用下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

同源染色体对分离并向两极移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Ⅰ:

胞质分裂

2.减数分裂的意义

(1)使有性生殖的生物种类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2)发生变异,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重要概念

同源染色体:

成对,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1)联会复合物(SCsynaptonemalcomplex)

SC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有侧生组分、中央组分和L-C纤维组成;

在细线期合成,双线期消失。

(2)交换(基因重组)

联会是实现交换的前提条件;

交换时,核酸酶、DNA聚合酶、连接酶活性上升。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四.细胞周期的调控

1.促成熟因子MPF(卵细胞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细胞有丝分裂成熟因子/M期促进因子)

MPF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p32为蛋白激酶;

P32与p45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

2.温度敏感突变体和cdc(celldivisioncycle)gene

允许温度和限定温度

>对芽殖酵母来说,允许温度常为20~23℃,限定温度常为35~37℃;

>由于基因突变,使得酵母在限定温度下(35~37℃)停止分裂

>cdc2基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表达的蛋白为:

p34cdc2

>>>>参与裂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cdc2基因突变使细胞停留在G2/M交界处

>cdc28基因是第二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表达的蛋白为:

p34cdc28

>>>>芽殖酵母、cdc28基因突变使细胞停留在G2/M或G1/S交界处

酵母p34cdc2=MPF中的p32(催化亚单位)

酵母p56cdc13=MPF中的p45(调节亚单位)

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cyclin-dependentkinase)

cyclinB==MPF中的p45(调节亚单位)

cyclinB==酵母p56cdc13(调节亚单位)

MPF=p34cdc2+p56cdc13=p34cdc2+cyclinB

G1期周期蛋白:

cyclinC、D、E

M期周期蛋白:

cyclinA、B

周期蛋白通过泛素化途径而裂解

不同的CDK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激酶催化活性。

>Cdc2激酶(P34cdc2)被命名为CDK1,第一个被发现的激酶;

>Cyclin具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cyclinbox),是与激酶结合的部位,介导周期蛋白与CDK结合;不同的周期蛋白框识别不同的CDK,组成不同的cyclin-CDK复合体,表现出不同的CDK活性。

3.细胞周期的调控

(1)Cyclin调节CDKs的活性

(2)CDK活化激酶(CAK)调节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

(3)Wee1(inactivatingkinase)andCdc25(activatingphosphatase)调节cyclin/CDK的活性

↓↓↓

>>CDK1的活性调控

周期蛋白与CDK1结合形成cyclin/CDK复合物;

CDK活化激酶(CAK)催化CDK第161位的苏氨酸磷酸化;

Wee1/mik1激酶催化CDK第14位的苏氨酸(Thr14)与第15位的酪氨酸(Tyr15)磷酸化;

CDK在蛋白磷酸水解酶cdc25C的催化下,使其Thr14和Tyr15去磷酸化,表现出激酶活性;

细胞周期运转到分裂中期后,周期蛋白与CDK分离,在APC作用下,M期的cyclinB/A被蛋白酶体降解;CDK1失活。

>>>有丝分裂的启动是通过降低Wee1(激酶)的活性和增强Cdc25(磷酸酶)的活性来调节的

CDK1/cyclinBH1,laminA、B、C,nucleolin等磷酸化启动G2/M转化

CDK2/cyclinE;CDK4、6复合物/cyclinD催化p107磷酸化,使p107失去抑制作用,E2F促进基因转录启动G1/S转化

CDK2/cyclinADNA复制

①G2/M期转化与CDK1激酶的关键性调控作用

cyclinA、cyclinB周期蛋白在CDK1激酶活性调节中的作用

可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

组蛋白H1磷酸化,导致染色体凝缩;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膜解体;

核仁蛋白磷酸化,核仁解体;等

>>G2/M期CDK的活性调节

Cyclin调节CDKs的活性,两者结合为前提

CDK-activatingkinase(CAK)调节cyclin/CDKcomplexes的活性

Wee1(inactivatingkinase)andCdc25(activatingphosphatase)调节cyclin/CDK的活性

②G1/S期转化与G1期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

G1期周期蛋白主要包括周期蛋白D、E和A

>>cyclinD/CDK4,6复合物:

作用底物——Rb蛋白

>>>细胞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G1期cyclinD表达,并与CDK4、CDK6结合,使下游的Rb磷酸化,磷酸化的Rb释放出转录因子E2F,促进许多基因的转录,eg:

编码cyclinE、A和CDK1的基因

Rb:

是G1/S期转化的负性调节因子,在G1期晚期阶段磷酸化后失活

>>cyclinE/CDK2复合物:

p107P+E2F,释放E2F转录因子,参与中心体复制

>>cyclinA/CDK2复合物:

RF-AP(DNA复制因子),增强其活性,促使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换

③M期周期蛋白与分裂中期向分裂后期转化

细胞周期运转到中期后,M期周期蛋白A和B降解,CDK1激酶活性丧失,靶蛋白去磷酸化,细胞周期由中期向后期转化。

APC:

后期促进复合物,负责将泛素连接到M期周期蛋白上,蛋白家族

APC活性受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检控,纺锤体组装不完全,则APC不能被激活。

>>Cyclin的泛素化降解

泛素的C端与泛素激活酶E1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

E1-泛素复合物将泛素转移给泛素结合酶E2;

在泛素蛋白连接酶E3的催化下,E2将泛素转移到cyclin赖氨酸的氨基基团上,并逐渐形成一条多聚泛素链;泛素化的cyclin被蛋白酶体降解。

检验点与CDK/cyclin复合物

>>写出细胞周期中的检验点,并以一个检验点为例,说明细胞周期的具体调控方式。

限制点/起始点、G1期DNA损伤检验点;

S期DNA复制检验点;

G2期DNA损伤检验点、G2期中心体复制检验点;

M期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以M期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为例:

在细胞分裂前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黏连蛋白的作用下黏着在一起;

在前中期,纺锤体组装完成,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失活,染色体动粒上的cdc20与无活性的APC结合,促使APC活化;

活化的APC通过介导cyclinB降解,使CDK1活性丧失;

CDK1失去对分离酶的磷酸化作用,使分离酶抑制性蛋白securin被降解,从而促进分离酶活化;

活化的分离酶剪切黏连蛋白的Scc1亚单位,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由中期向后期转化。

若纺锤体组装不完全,或所有动粒不能被动粒微管全部捕捉,则会抑制APC的活性,引起细胞周期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