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01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docx

afoulq老厂地质报告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第二节构造

一、区域构造概述

老厂煤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曲靖台褶束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罗平——师宗褶断束的接触过渡区。

并大致以弥勒——师宗断裂为界。

北部的曲靖台褶束,位于小江断裂以东、寻甸——宣威断裂东南,包括宣威、富源、陆良等地,为以牛首山隆起为核心的向北东倾伏的复式背斜构造。

牛首山背斜应属晋宁运动产物,以后经常处于隆起剥蚀状态,其在地史上与川滇古陆时分时合。

早石碳世时与川滇古陆分离,近海型的万寿山煤系在其周边发育;晚二叠世时与川滇古陆相连,成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时的古陆剥蚀区和物源供给区,含煤地层向牛首山古陆边缘变薄尖灭,使其南侧老厂至圭山煤田——带煤系沉积边界及古海岸线方向呈北东向。

该区构造以褶皱、断裂同等发育为特点,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局部出现北西向或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组合多见背斜窄、向斜宽的特点,但不具典型隔档式或隔槽式的组合形式。

靠近弥勒——师宗断裂带附近,断裂十分发育,褶皱大多表现不清。

南部的罗平——师宗断褶束,位于弥勒——师宗断裂以南与南盘江断裂之间所夹持的罗平、师宗、泸西、朋普等地。

晚二叠世至中生代强烈沉降为罗平坳陷,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最厚达2000米,三迭系连续沉积。

本区北西侧零星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建造特征与扬子准地台相似;厚度较大层位齐全的三迭系沉积,与扬子准地台差别较大。

该区构造形变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表现为断裂密集的断褶束特点,其间虽夹有对称的线状褶皱,但大多保存不全。

在师宗附近由于受一组南北向的断裂影响,使东西向的构造呈弧形弯曲。

弥勒——师宗断裂:

北起富源县富村、经老厂、师宗北,过弥勒县城、至巡检司而被小江断裂带交切。

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平面上呈反“S”形弯曲。

沿断裂带地层强烈挤压破碎,褶皱发育,北西盘为上古生界,南东盘为三迭系,为一条压剪性断裂。

其地质构造上位于牛首山复背斜的东南。

由于沿断裂带常见一系列镁铁岩体出露,表现出该断裂对基性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据此可认为,它曾是一条深及地壳下部硅镁层的壳断裂。

根据沉积岩相及古地理资料分析,它应为一条可能形成于晋宁期,以后又经过多次活动的大断裂。

二叠纪时,断层位置偏南(可称罗平断裂),属舒张性断层,控制罗平拗陷沉积;现在的弥勒——师宗断裂,为压剪性断裂,属后期改造断裂,它控制着各矿区的构造形迹。

二、矿区构造

老厂煤矿区夹在弥勒——师宗断裂与富村断裂之间,煤系基底无玄武岩。

其构造由背斜、向斜及断裂组成,断层多发育在老厂背斜两侧,其次是分布在矿区周边,成为各勘区的外边界,受区域构造影响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因构造复合作用,北部弧形构造明显,中部多为北东向,中南部常见东西向,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1.老厂背斜

老厂背斜核部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向北东、南西两端倾没,轴向45°~50°,长约10公里,为一较宽缓的不对称短轴背斜。

两翼依次出露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及下——中三迭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个旧组,地层倾角北西翼为30°~50°,南东翼为8°~20°,轴面倾向南东.北西翼因断层破坏严重,含煤区狭窄,除小面积的五勘区外,无工业价值的矿区.南东翼地层连续完整,含煤区广阔,是矿区主体。

2.F1正断层

位于老厂背斜北西翼,走向40°,为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9°~90°的正断层,上盘的龙潭组一、二段,与下盘的茅口组或龙潭组一段接触,断距140米。

断层西南端与F2断层相接,全长约15公里。

F1与F2断层带地温异常,有自流热水涌出的钻孔和泉点,并有与地热有关的萤石矿和辉锑矿的矿化带或矿化点。

3.F2正断面

位于老厂背斜北西翼,走向40°,为倾向北西,倾角50°~90°的正断层,上盘的T1y1与下盘的P1l3、T1k接触,断距约500米,断层线略向北西凸出成弧形,北东与F201断层斜接,区内长18公里,西南延出区外15公里,全长33公里,是矿区北翼五勘区与外围德黑向斜煤炭预测区的边界断层。

4.F201~F202断层面

两断层近于平行,间距小,紧靠老厂背斜核部南翼,为走向40°,倾向南东的正断层,倾角70°~85°。

上盘的T1k、T1f与上盘的P1m、P2l接触,断距350米,破碎带宽数米至80米,西南端与F1断层斜交,东北端延出矿区,长约17公里,是二勘区的浅部边界。

5.F9~F10断层组

为四、六勘区东部、东北部的边界断层,两断层近于平行,间距较小,从南到北,走向由南北——北西——东西变化,呈弧顶向北东凸出的完整弧形,断层面向矿区外侧倾斜,倾角66°~70°。

F9为逆断层,上盘的P2l与下盘的T1f、T1y接触;F10为正断面,上盘的T1y、T2g与下盘的P2l、T1k地层接触,断距300~380米。

南段在四勘区走向近南北向、南端被普桥断裂所切;北段向西弯转成弧形,西端被F201断层所切。

断层挤压破碎带宽达百米以上,茅口组、煤系至飞仙关组岩块均有,沿断层旁侧,次级断层发育。

6.德黑向斜

位于老厂背斜北西翼外围,向斜南东翼以F2断层与五勘区含煤带相邻。

向斜南东翼以F2断层与五勘区含煤带相邻。

向斜西部轴线离老厂背斜轴约5公里,以走向北东50°延伸至白石崖一带偏转为东西向,至箐口后称为箐口向斜,继而呈南东方向延伸至黄泥河镇南部3公里处的锅底箐附近消失,形成弧顶向北凸出的完整的弧形向斜,长约37公里。

核部为中三迭统个旧组二、三段,两翼依次为个旧组二、一段至下三迭统永宁镇组。

西南段开阔,宽达7公里,地层倾角北西翼为19°~21°,南东翼30°~50°,南端被断层切断。

北东段紧密狭窄,宽约3公里,西南翼被断层破坏,保存较差。

该向斜为老厂矿区北部外围最主要的煤炭资源预测区。

向斜的北西翼边界为罗格断裂。

7.罗格断层

位于德黑向斜北西侧,长约16公里,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85°,北西盘为中三迭统个旧组三、四段,南东盘为下三迭统飞仙关组一、二段,断层落差大于1000米,断层线呈舒缓波状,两侧岩层陡立、扭曲破碎,上二叠统含煤地层沿断层上盘零星出露,具逆断层性质。

此外,矿区内各勘区分界断层及四勘区内构造叙述如后。

三、四勘探区构造

四勘区位于老厂背斜南东翼深部,构造总貌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边缘为弧形断裂围绕,内部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断层较少,地层倾角6°~15°,靠断层附近局部可达30°~43°。

主要构造形势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构造及弧形构造也较发育。

工作区共发现断层19条,以断层性质分,正断层8条,逆断层11条;以断层落差分,落差大于100米的5条(正断层F1-19,逆断层F9、F408、F405),落差100-30米的6条(正断层F7、F411、F427、F430,逆断层F426、F428),落差小于30米的8条。

切断到煤层的断层有F1-19、F7、F411、F9、F408、F403、F405、F404等8条。

另在钻孔煤系中发现隐伏断层15条,其中以逆断层为主有10条,正断层5条,断距5-25米,一般为10和倾向,按其所在位置地表断层产状规律推定。

(表3-2-1)

勘区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有北西向的横断层和由北东转北西的弧形断层,主要分布在勘区边缘,断距大于100米的多为边界断层,内部断层稀少,多分布在褶曲附近。

勘区内发现较大的宽缓褶曲有S401向斜、B401背斜,另有小的波状褶曲两组。

勘区内有滑坡三处,面积0.4~1.6平方公里,滑面深度30~100米,对煤层破坏较小。

四勘区面积大,断层稀少,褶曲宽缓,地层倾角小,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类型。

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褶曲

1.S401向斜

位于勘区中北部,轴向75°~82°,轴长7.24公里,向西扬起至4201线封闭,往东以1°~3°倾角倾伏,核部地层为T1y、T2g,两翼地层为T1f—T1y,北翼倾向南,倾角9°~33°,南翼倾向北,倾角10°~37°,轴面略向南倾,向斜宽3.20公里,波幅约294—320米,较开阔宽缓,一直影响到C19煤层。

轴线被F404断层所切。

2.B401背斜

位于勘区中北部S401向斜南侧,轴向82°~90°,轴长7.18公里,微向东倾伏,核部地层为飞仙关组,两翼地层为永宁镇组,北翼地层倾向北,倾角8°~35°,南翼地层倾向南,轴面直立,两翼基本对称,宽3.50公里,波幅115—340米,影响到C19煤层。

轴部被F401、F404、F405断层所切。

3.中部褶皱组

位于勘区中部4213勘探线F405断层线与B401背斜轴相交的东南角,由S404向斜和B404背斜平行组成,轴线间距180米,分布在飞仙关组第三段地层中,波幅很小,影响不深。

S404向斜:

轴向65°,轴长1.2公里,北翼地层倾向南东,倾角5°~10°,南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6°~20°,西端被F405所切.

B404背斜:

轴向66°,轴长1.4公里,北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9°~12°,南翼地层倾向南东,倾角6°~20°,西端被F405所切.

4.西南波状褶皱组

位于勘区西南边,4307~4105线之间,F408边界断层南段内侧,紧靠F428正断层西,在南北宽1公里内,永宁镇组地层中,由北向南有近东西向的S402向斜、B402背斜、S403向斜、B403背斜,向、背斜轴线的一端首尾相接,组成连续的S形,跨过F427断层后,为B406背斜,褶皱组轴长0.9~1.8公里,倾向向南向北相向相背连续变化,倾角6°~25°,波幅小,影响不到煤系。

S402向斜:

轴向75°,轴长1.5公里,处在T1y1地层内,两翼地层倾向相向,倾角10°~15°。

B402向斜:

轴向115°,轴长0.9公里,北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14°~15°,南翼地层倾向南西,倾角13°~25°。

核部及两翼地层皆为T1y2。

S403向斜:

轴向90°~110°,轴长1.1公里,核部及两翼地层皆为T1y1、T1y2,北翼地层向南西,倾角7°~17°,南翼倾向北东,倾角6°~20°。

东端被F428所切。

B403背斜:

轴向100°,轴长1.3公里,轴部及两翼地层皆为T1y1,北翼倾向北,倾角11°~20°。

南翼倾向南,倾角6°~19°,东端接近F428断层。

B406背斜:

轴向75°~85°,轴长1.8公里,核部及两翼地层皆为T1y2、北翼倾向北西,倾角25°~31°,南翼倾向南东,倾角6°~35°,东西两端被F428及F438断层所切。

(二)断层

1.F9逆断层:

为四勘区北东端的边界断层,通过4229、4233、4601勘探线,断层走向330°~30°,一般为0°,北段向西弯成弧形延入六、二勘区,倾向60°~120°,一般为90°,倾角一般为70°,走向长9公里。

上盘地层的龙潭组、长兴组与下盘的永宁镇组、飞仙关组接触,落差大于800米,断至茅口灰岩,影响到全煤系。

沿断层线有宽达百余米的挤压破碎带,地层成份杂乱,有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卡以头组及飞仙关组的成份。

有36个露头观测点,断层基本查明。

2.F408逆断层:

为四勘区东南侧的深部边界断层,通过4105~4225等10条勘探线,北东端与F9断层交切,西南端被哈木格断层所切,走向40°,倾向130°,倾角一般为75°,上盘的T1y2与下盘的T2g1,上盘的T1f3与下盘的T1y1地层接触,断层落差60~200米,一般为90米。

勘区内向西至4307线止,走向长12公里。

断层破碎带明显,地层产状变化大,地形上多沿沟谷、洼地分布,并发育有多个岩溶漏斗。

对C19煤层以上地层有影响。

有22个露头观测点。

断层基本查明。

3.F403逆断层:

位于勘区北东部,通过4229、4233、4601勘探线,为与F9边界断层接近并大致平行的弧形断层,走向30°~330°,一般为15°,倾向60°~120°,倾角65°。

沿断层线见上、下盘地层T1y2与T1g2、T1y1与T1y2、T1f3与T1y1地层接触,在ZK60107钻孔见T1k层重复,断距60~150米,一般为100米。

走向延长8公里,破碎带宽5~10米,见有断层角砾及牵引褶曲,地层产状变化大。

断层切断至P2l2以下,对煤层有破坏。

有ZK60107钻孔控制,地面有36个露头观测点,基本探明。

4.F405逆段层:

位于勘区中部雨汪、长村小寨一带,通过4113、4117、4201、4205、4209、4213勘探线,穿过ZK20113、ZK20114钻孔之间,走向20°,倾向110°,倾角一般为70°。

上盘T1f3与下盘T1y1接触,落差50~100米,走向长7公里,北端至B401背斜轴。

断层破碎带明显,地层产状变化大,地形上形成沟谷洼地。

断层切割全煤系,地表有Tc—8、Tc—10探槽及36个露头观测点,断层基本探明。

5.F1—19正断层:

为四勘区北西侧南段边界断层,通过4300、4307、4105、4109、4113勘探线,并从ZK10708与ZK11107与ZK11108钻孔之间穿过,为与一、三勘区的分界断层。

走向30°,倾向约为300°,一般倾角为70°,走向长9公里。

断层南段地表见上盘的T2g2地层与下盘的T1f3接触,ZK10503钻孔上盘C4-C7煤层段与下盘的C18煤层的以下地层接触,ZK10912钻孔上盘的C4煤层与C9煤层以下地层接触,断距50~500米,影响到C19以上煤层,断距南部大,向北变小。

有两个钻孔及9个露头观测点控制,基本探明。

6.F7正断层:

位于四勘区北西边界北段,为与二、六勘区的分界断层。

通过4221、4225、4229、4233、4601勘探线,穿过ZK60103与ZK60104钻孔之间。

走向35°~50°,倾向125°~140°,倾角约为60°,ZK22905钻孔C9~C13煤层之间地层变薄,岩石破碎,断距20~80米,走向长约6公里。

破碎带宽3~5米,沿断层走向形成冲沟。

地层倾角变化大,局部近直立,对二、四勘区交界处C19以上煤层有影响。

地面有9个露头观测点,断层基本查明。

7.F411正断面:

位于勘区东北角森林覆盖区,通过4601勘探线。

断层走向309°~90°,倾向39°~358°,倾角77°,走向长3.25公里,落差90米,影响到C19以上煤层。

地表形成深沟,有2个露头观测点可见地层明显错动,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仅为一般了解。

8.F426逆断层:

位于勘区南部,通过4300勘探线。

走向65°~115°,一般为98°,倾向155°~205°,一般为188°,倾角63°,走向长3.5公里,,沿断层线上盘T1f3地层呈串珠状与下盘T1y1-2地层接触,断层带宽约10米,可见断层角砾。

断层落差15-50米,仅断至T1f1,对含煤地层无影响。

有17个露头观测点,一般了解。

9.F428逆断层:

通过4105勘探线,走向20°,倾向290°,倾角75°,延长2公里,沿断层线上盘T1y1、T1y2与下盘T2g1地层接触,落差15~55米,未影响到煤系。

有8个露头观测点,为一般了解。

10.F427正断层:

位于勘区南部海泥黑一带,通过4307勘探线。

走向85°,倾向175°,倾角70°,长2.5公里,上盘T1y1、T1y2与下盘T1y1接触,断层落差5-45米,断层破碎带宽5-10米,两盘地层状产变化大,局部见地层陡立,沿断层线形成沟谷,溶洞发育。

断层深度仅达T1f3,对煤系无影响。

有10个露头观测点,为一般了解。

11.F430正断层:

走向35°,倾向125°,倾角60°,长1.6公里,上盘T1y2、T1y1与下盘T1f3呈不正常接触,断层落差100米,沿断层走向地层产状变化大。

有7个露头观测点,仅为一般了解。

12.F404逆断层:

位于勘区中部,通过4117-4229等9条勘探线,穿过ZK20110与ZK20111钻孔之间,横切B401背斜。

走向40°~70°,倾向130°~160°,倾角一般为70°,两盘地层皆为T1y、T1f,TC-12探槽揭露,断层破碎带明显、产状清楚,ZK4205-3钻孔中T1k地层重复,ZK4213-2见断层破碎带,断层落差20米,走向长8.5公里,断层带附近地层倾角变化大,沿线形成多个岩溶漏斗。

在4205线附近,断层影响到C19以上煤层。

有17个露头观测点及Tc-12、ZK4205-3、ZK4213-2钻孔控制,基本探明。

其余7条断层,断距小于30米,未影响到煤系。

(三)滑坡

勘区滑坡发育于南西部与一勘区交界处及北西部与六勘区交界处,主要有3个滑坡体。

1.HP-1号滑坡体:

位于4307线-4117线之间与三、一勘区交界处,属一勘区Ⅵ号滑坡末端,由飞仙关组、卡以头组地层组成,经多次滑动,岩块混杂似断层角砾,局部可见完整地层,滑动方向,滑坡深度约为50-100米,长3.2公里,宽0.5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

滑坡北部底界可见到滑动面,产状为280°∠20°,影响到煤系浅部,在10504钻孔使浅部C2煤层断失。

滑坡体内泉点较多。

2.HP-2号滑坡体:

位于601勘探线东下补米村南与六勘区交界处,由飞仙关组、卡以头组地层组成,岩石破碎杂乱,局部可见完整地层,滑动痕迹明显,深度约30-50米,滑坡长1公里,宽0.4公里,面积0.4平方公里。

对煤系无影响。

3.HP-3号滑坡体:

位于勘区东北端上补来村附近,由飞仙关组、卡以头组地层组成,岩石破碎混杂,如断层角砾,内无完整地层,深度约50~100米,长1.4公里,宽0.3公里,面积0.42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