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247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x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

2.努力学习植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植物科学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系统掌握所攻读方向的知识内容,对该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酶学

主要开展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病理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和作用的研究。

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和应用研究。

2.应用生物化学

主要从事医药、生物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蛋白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3.环境生物化学

主要开展在干旱、盐害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对环境因子应答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

4.分子生物学

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或动物重要生物学现象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

5.生物材料

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具有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分离与提取;从仿生学角度合成和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的生物材料。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

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或本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或接收。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

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8

000003

英语

216

5

6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040001

高级生物化学

36

2

2

8

040002

分子生物学

36

2

2

040003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

2

2

040004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

72

2

4

04060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6

2

2

6

040602

生物化学论文写作

36

2

2

040401

基因工程原理及应用

36

2

2

040603

酶学基础

36

2

2

12

040604

蛋白质化学

36

2

2

040605

酶工程

36

2

2

040606

植物分子生物学

36

2

2

040607

环境生物化学

36

2

2

040608

糖生物学

36

2

2

040609

生物材料化学

36

2

2

040610

材料化学

36

2

2

040611

分子系统发育学

36

2

2

041001

发育生物学

36

2

2

041002

分子免疫学

36

2

2

040302

微生物学大实验

36

2

2

040211

SPSS统计分析

36

2

2

040112

植物组织化学

36

2

2

040413

生物信息学

36

2

2

040106

植物组织培养

36

2

2

040311

现代仪器分析

36

2

2

教学

实践

2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5分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计划的确定:

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3.课程的学习: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

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

本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课和其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可作为本研究方向的选修课。

  4.学术和教学活动:

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

采用的形式,可以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验课。

经考核合格可给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适当减免。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6.体育锻炼:

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研究生要心胸开阔,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

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给予奖励。

 3.毕业考核:

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按评比条件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反映学科研究进展,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作为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并经导师组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向导师指导小组或所属教研室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选题一经确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2.研究工作:

研究生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在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继续搜集文献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

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好研究资料准备。

同时,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交流。

3.论文撰写:

在完成研究工作后,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工作。

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正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论文完成后,经导师、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才能申请答辩。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

论文答辩前应须请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审阅,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要求研究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

答辩委员会应选择5名或5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完成后,校学位分委员会对通过学位论文者进行审查,对论文质量、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校学位委员会。

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求研究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

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接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耐心引导。

研究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开设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40001课程名称:

高级生物化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I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生物学发展使其研究深入到多方面。

高级生化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关键步骤和调控。

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

糖化学;脂化学;蛋白质化学;酶;核酸化学;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镜岩等,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BIOCHEMISTIRY(影印本)科学出版社,1998,Mckee,T.Mckee,J.R.Biochemistry:

anintroduction(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01

(3)

课程编号:

040004课程名称: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

课程编号:

0406课程名称:

现代分子生物学大实验

总课时:

72学分:

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要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中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

了解和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从事该领域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前提和手段。

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常见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系统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电泳法、离心法等基本的实验方法;将单个实验项目相互联系组合成较系统和较深入的系列实验,如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紫外法测定DNA的含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实验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生物材料的提取和纯化、如何鉴定制备的产物纯度和含量以及如何对特异性片段进行鉴定等的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王林嵩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

040602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论文写作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科技成果最初主要是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发表在期刊上,因此对于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科技工作者来说,论文写作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投稿注意事项、各章节的写作重点。

有了扎实的写作基础,成就优质科学论文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

教学内容:

科技论文的结构;怎样写好论文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怎样有效利用专业数据库和有针对性选择目标杂志;怎样读懂目标杂志的投稿须知;怎样有效利用图、表来呈现数据;写作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怎样写投稿信及怎样巧妙回答编辑和评阅人提出的问题等。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赵秀珍.科技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振海主编.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

040603课程名称:

酶学基础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了解酶的分离工程原理和技术,掌握酶的基础理论和部分应用的基础。

了解酶学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内容:

酶的分离工程;酶作用动力学;酶的作用机制;酶的活性调节与转换;

酶的分子工程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袁勤生,现代酶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LiningerB.PincipleofBiochemistry》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

040604课程名称:

蛋白质化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最重要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分子的特性获得全面的了解,为蛋白质工程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蛋白质的制备;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化学修饰;肽的人工合成;蛋白质分子构象;蛋白质构象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陶慰孙《蛋白质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

040605课程名称:

酶工程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通过酶工程的学习,掌握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的最新发展及研究趋势通过酶工程的学习,掌握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的最新发展及研究趋势

教学内容:

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反应器;酶的应用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郭勇,酶工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

040606课程名称:

植物分子生物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研究植物基因的基本方法、原理及实验操作;并对当前植物分子生物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及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DNA分子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真核生物基因表达,重点是转录水平的调控

预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曹仪植,植物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

040607课程名称:

环境生物化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环境生物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系统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科学。

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人为逆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及其工程处理中的生物化学原理,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污染工程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充实环境科学和工程应用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整个环境科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系统讲授环境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分子化学、酶化学、新陈代谢、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原理、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生物化学、微生物修复及环境毒理生物化学。

并介绍环境生物化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

预修课程:

生物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赵景联,环境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

040608课程名称:

糖生物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糖生物学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向课。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糖的种类、结构和命名;掌握糖的生物合成、代谢和功能;了解糖在农业、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糖的结构和种类;糖的合成、代谢和功能;糖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糖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糖在生物医学、农业、食品加工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内容。

预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美)A.瓦尔基,张树政等校译,糖生物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4

(2)(英)莫琳.E.泰勒,库尔特.德里卡默,糖生物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蔡孟深,李中军,糖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美)AjitVarki等,糖生物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

040609课程名称:

生物材料化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活性高分子化学及天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类等化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的修饰与应用。

教学内容:

从物质结构延伸至固体化学;高分子材料种类、合成及其分析法;金属材料概论及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及应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在身物体内的角色;天然高分子的结构与其成为生物材料时物理和化学反应现象;应用仪器分析搜集生物材料体表信息;生物材料对生物体的影响,相关的免疫学、生理学知识;细胞培养在生物材料评价中的应用。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崔福斋,冯庆玲,生物材料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公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04

(3)李世普,生物医用材料导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

040610课程名称:

材料化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熟练应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中遇到的相关物理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结晶学基础、结晶化学、缺陷化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熔体与玻璃体、热力学应用、相平衡与相图、扩散、多相反应、烧结过程等。

学好本课程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贺蕴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钱逸泰,结晶化学导论,中国科技大学,2005

课程编号:

040611课程名称:

分子系统发育学

总课时数: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分子系统发育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向课,也可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和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和进化机制、系统发育学与分类学的关系、DNA分子的分离纯化以及序列的测定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

为从事生物类群的进化和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DNA序列的突变、DNA序列的进化演变、同义与非同义的核苷酸替代、DNA分子的提取和纯化、PCR反应技术的原理和应用、DNA测序技术、系统发育树的种类和构建方法等内容。

预修课程:

《生物化学》、《遗传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美)MasatoshiNei,(美)SudhirKumar著,吕宝忠,钟扬译,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尹一兵,分子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