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10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docx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

各种下肢溃疡病理及中西医治疗

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合征------下肢溃疡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引起下肢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治疗、预防下肢溃疡的形成是完全必要的。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浅静脉血液倒流,浅静脉怒张、蜿蜒而曲张,故名为静脉曲张。

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是一种常见病。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它的发病率最高,据沈建民教授在上海市周围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提到:

全组2679名患者中,下肢浅静脉曲张者共2577人,占96.1%,其它周围血管病102人,占3.81%。

静脉曲张患病率8.5%,全国标化率为7.93%,世界标化率为9.19%,可见下肢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率是很高的。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早期症状较轻,少数病人在多走路后产生下肢酸痛,长期后可因静脉瘀血而引起皮肤营养性变化,色素沉着,特别是在足靴区,容易产生很久不愈的顽固性溃疡(俗称老烂腿)。

患病后不仅会加重痛苦,而且严重地影响劳动。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下肢溃疡的病因病理,主要是肢体静脉高压所致。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液向心回流,是依靠心脏搏动所产生的舒缩力量,在深筋膜内包围在深静脉周围的肌肉产生泵的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力等三者的结合作用。

静脉瓣膜则起到在血液的回流过程中使之单向流动,不致使血液返流。

因此深或浅静脉曲张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损,以及隐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前二者与遗传因素有关,往往有家族史(70%),后者与工作性质有关。

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几乎都伴有瓣膜缺损,而且涉及到髂外静脉瓣膜缺损或发育不良,据尸体解剖发现,其发病率30—40%左右,由于先天性不足,加上长期阵发性咳嗽,或体力劳动时腹腔内压升高,直接冲击隐一股静脉连接处的大隐静脉瓣膜,使其瓣膜损伤,致使其功能不全,逐渐影响其所属支,这些属支的壁薄弱,易于扩张。

长期持久站立是造成静脉内压升高的常见病因,如店员、饭店旅馆的招待员、汽车售票员,都易患隐一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人处于俯卧或站立时,下肢静脉血的回流不同。

在俯卧位时,下肢与心脏处于同一平面,所有浅、深静脉血都能向心回流。

站立时,心脏与下肢静脉之间的静脉有一段距离。

这就形成流体静压,这种流体静压大致相当于心脏与静脉平面之间的距离(毫米水柱)。

静脉段离心越远,压力越高,这时远端静脉血,只有依靠下肢肌肉发挥有效泵的作用,即肌肉收缩时,挤压肌肉之间静脉血向心回流,肌肉松弛时,深静脉压力骤降,使浅组静脉血吸入深组静脉内,促使深静脉血液向心回流。

站立体位时,踝部静脉承受压力最大,一旦瓣膜功能不全,或血栓形成,内踝和外踝静脉负担最重,最易引起瘀滞性下肢溃疡。

正常俯卧位时,静脉压在60-140毫米水柱(4.4~9.5毫米汞柱)之间(如图1-1)。

体位变化时各部静脉压相应改变一般相差5倍左右(表1-1)。

从表中得知,站立或腹部用力时,下肢小腿静脉呈受压力最高(120~144mmH20)。

在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形成中,静脉壁薄弱和脉内压的增高,起着互相影响的作用。

静脉壁十分薄弱的人,长期或较短时间内的压力升高,就可以形成静脉曲张;体强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压力升高,才能形成静脉曲张;静脉壁发育健全的人,需要较大静脉压和较长的时间,才会形成静脉曲张。

长期直立者和搬运工人易形成静脉曲张及下肢溃疡。

病理:

包括下肢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溃疡的变化和局部皮肤皮、下瘀滞性改变以及溃疡处感染、炎性、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静脉管壁的改变;静脉壁对其内压力的反应,形成病理生理及病理解剖的变化。

由于静脉壁内的平滑肌纤维是环形和纵形排列的,各段多少不等,静脉扩张程度及外形也就不规律,在瓣膜小叶附着处,环肌特别丰富,所以这个区域不易扩张,静脉窦环肌甚少,容易扩张,故形成倒置的奶瓶状,或成为囊状曲张。

正如一个弹性皮管,当过度扩张时,弹性皮管不仅变长,直径也要增加,正常的静脉曲张也如此。

可见,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瓣膜的破坏,是持续不断的力学作用的结果。

这就造成瓣膜萎缩,静脉壁弹力消失,管壁变薄变脆,容易破裂,有的静脉与周围组织粘连。

镜检可见:

肌纤维消失,中层纤维组织变薄。

静脉管壁受物理压力作用,引起管壁曲张的变化,因而造成血流缓慢,管壁营养不良,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或感染性炎症,继而造成血栓形成。

由于血栓形成、血栓机化、交通支及其瓣膜损坏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至使静脉壁坚硬呈管状,大小与正常静脉相近,或者稍比正常管壁粗大,静脉管壁呈红色或因水肿呈白色,管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静脉管壁三层组织界线不清,周围组织营养不良,可使静脉周围有纤维细胞增生,同时使淋巴管受到损伤。

局部皮肤皮下瘀滞性改变:

静脉高压长期影响,病变部位的皮下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变性,并伴有水肿,水肿液内含大量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又能激起纤维组织的增生。

由于淋巴管先受损伤,水肿液内的蛋白质增多加重了纤维化。

另外由于静脉瘀血,血液瘀滞在皮下,造成色素沉着。

这种色素沉着、纤维化经治疗也不易消退。

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营养不良,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皮炎、淋巴管炎和溃疡等。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形成的静脉曲张、皮炎湿疹、溃疡等,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瘀血凝滞脉络所致。

多因担负重物,经久站立,妨碍局部气血运行,复因下肢皮肤受损,以及湿疹致成破溃。

中医俗称“臁疮腿”、“裙边疮”“老烂腿”等。

《外科正宗》谓“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殊。

”《外科大成》谓“臁疮、女人为裙风裤口,生于外臁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生于内臁者,由三阴经虚弱,难治。

”实际上内臁与外臁为同一种病,患病后经久难敛,或虽经收口,每因破损而易复发。

(临床诊断)

一、辨病

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不仅仅是溃疡,还有早期和后期并发症所引起的症状。

在溃疡发生前常有肿胀、炎症、色素沉着。

了解这些症状,可以及时治疗,防止溃疡的形成。

(一)症状及体症

1.早期症状: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常感到下肢酸胀疼痛,尤其静息站立时明显,且逐渐加重,病位明确。

但这一症状,在行走或平卧后迅速消失。

有些感觉过敏的病人,可表现为疼痛。

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静脉开始扩张时,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到刺激所引起。

站立时,静脉内压增高,扩张增大,产生症状,行走或平卧时,腓肠肌发挥泵的作用,隐静脉内压力骤降,症状缓解。

隐静脉曲张的病人,肢体外形改变主要是蜿蜒、迂曲扩张的静脉,且大都出现于小腿的前内侧和后面。

大腿呈现的曲张静脉,往往是大隐静脉本身,提示为主干和主要分支瓣膜功能不全。

如股内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可在大腿后内侧面呈现静脉曲张。

小隐静脉受累时,曲张的静脉往往分布于小腿的后面、下部,延伸至踝的外侧和足背,而小腿上部未见静脉曲张。

妊娠期妇女,由于胎儿压迫髂内外、髂总静脉,造成下肢肿胀,体表浅静脉怒张。

如骨盆静脉受压、功能不全,在大阴唇形成静脉曲张。

甚则大腿后侧皮下静脉怒张。

肿胀:

单纯原发性大、小隐静脉功能不全,一般不致于引起下肢肿胀,这是因为交通支静脉及深组静脉功能正常,深组静脉压力正常,浅静脉血液可经毛细血管往深组静脉回流。

在正常情况下,小腿中的血液约80—90%,由深静脉回流,只有10—20%血液由浅静脉回流。

当浅静脉曲张反流时,深组静脉负担增加50%,所以不致于发生水肿。

当深组静脉或交通支功能不全时,低压力的回流路径已经不存在,而且局部压力增高,血管瘀血,血液渗出。

组织内液体比正常蓄积更决,结果产生局部充血性障碍,同时组织内代谢产物和Co2增加,使血管扩张,血液渗出更多,造成严重的下肢肿胀。

这种肿胀,晨轻晚重,次晨则减轻,甚则消退。

所以静脉曲张的患者,如出现肿,就得检查原因。

色素沉着:

静脉曲张的后期,由于末梢浅表静脉扩张,静脉血管瘀滞,炎性渗出,组织纤维化,使得皮肤呈棕褐色紫癜,甚则形成溃疡,以致病人常感夜间疼痛。

2.后期症状(或称并发症):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后期,主要是血栓性浅静脉炎、色素沉着、溃疡等,尤其是溃疡最为严重。

这些并发症,只有追查其潜在原因,才能明确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的浅静脉内血流缓慢,对损伤部位的抗病能力较弱,易并发血栓形成,导致炎症反应,这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血流缓慢的原因,仍是自发性的。

常于卧床休息后发病,大都位于曲张的后侧静脉内。

其体表位置恰在腿的下部内侧面。

损伤的原因,往往由于外伤或静脉注射及输液。

临床主要症状是;一个局部曲张的静脉骤然出现疼痛、发热。

局部有灼热感或轻度肿胀,可以扪到线条状的硬索,范围较大和炎症较重者,可以使体温升高。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老年人,一旦发生于年青人,尽管其静脉较小,其症状要比老年人为严重。

(2)慢性溃疡:

溃疡出现之前,首先是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的形成。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静脉高压。

静脉曲张后,血流缓慢,尤其是踝上交通支受累而致功能不全后,血液倒流膨形增粗,下肢瘀血,血液含氧量下降,皮肤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汗毛脱落,皮肤光薄、脱屑。

由于毛细血管的破裂,以致色素沉着。

由于局部抵抗力削弱,所以在肿胀的基础上,容易继发慢性硬结性蜂窝组织炎。

仅有浅静脉曲张不易酿成上述变化,一旦交通支瓣膜破坏,深静脉血液直接倒流,病程演变将迅速进展。

踝上足靴区有恒定的交通支,离心较近,是受压力较大的部位。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在踝上区,多数在内侧(图1-2、3),少数在外侧(图1-4)或双侧(图1-2)有面积不等的色素沉着区,皮肤光薄而且是暗红色,汗毛稀疏。

这些体征变化,不会使病人遭受多大痛苦。

而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往往是湿疹和溃疡。

因为湿疹大都伴有严重的搔痒,且局部有渗液,容易继发感染,是形成溃疡的先兆。

缺氧而皮肤光薄,皮下硬结的组织抵抗力极为薄弱,轻微的损伤,就可以引起顽固性溃疡。

早期,常继发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伴有疼痛、渗出等症。

顽固性溃疡不断发展,将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地影响劳动。

(3)出血:

主要发生在色素沉着区或溃疡底面,因为这些部位几乎都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在站立时因不能耐受静脉压,或者因遭受极为轻微的损伤;或因轻微搔痒抓破皮肤而出血。

出血是危险的信号,因为它包含着相近心脏与踝之间距离的流体静压,加上静脉管壁又无弹性,很难自行停止。

一旦出血则应立即抬高肢体、采用局部压迫或立即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止血。

(二)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下肢溃疡的发病原因,如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是大隐静脉还是小隐静脉,以及进一步明确是原发性静脉曲张还是继发性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

1.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试验

(1)Brodle-Trendelenburg试验:

这一试验主要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也可提示交通支瓣膜的功能。

方法:

见(图1-5、1-8),令病人平卧,抬高患肢,试验者将一指压在静脉干上,再令病人慢慢下床站立,此时压在静脉干上的手指不应移动,可以看到:

起初静脉内仍然无血,过15-30秒后,曲张的静脉开始充满血液。

当隐静脉被手指压迫时,充盈不明显;如将手指移去,即有大量血液很快由上方流入隐静脉内,曲张静脉又恢复原来的充血紧张状态,这一试验提示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现在用止血带代替手指压迫,即于卵圆窝平面扎橡皮止血带,其紧张度足以压迫大隐静脉,但以不影响动脉血流和深静脉回流为标准。

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血栓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大隐静脉及分支,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极可能发生卵圆窝平面。

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泻入浅静脉系统。

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30秒钟而逐渐充盈者,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

如病人站立,保持止血带压迫的情况下,在其远端某一部位迅速出现扩张静脉,提示血液通过小隐静脉或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逆流。

(2)小隐静脉瓣膜功能实验:

令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血回流,在大腿中下1/3扎止血带,以阻止血液从大隐静脉系统逆流,然后用拇指压迫腘窝,余指放在胫前面,以使拇指压迫稳妥有力,病人站立,拇指压迫维持20-30秒。

如小腿下部静脉不能骤然充盈为正常情况,如在维持拇指压迫下,浅静脉骤然充盈而扩张,提示交通支功能不全,如释放拇指血柱自胭窝向下,骤然充盈小隐静脉,提示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见图1-7。

 

(3)三条止血带试验方法:

用三条止血带放在几个重要部位,先令患者抬高患肢,分别缚上止血带,一在卵圆窝,一在膝上,另一在膝下,然后再令病人站立,将止血带由上向下,一一解去,同时试验者观察及手扪静脉,当解去止血带时,曲张静脉有何改变(见图1-8)。

当三条止血带都未解去时,大、小腿曲张静脉很快充盈,提示小腿深静脉的交通支静脉有血液返流现象,说明几个机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同时存在,这种发病率不高,仅占7.8%,可能与血栓性静脉炎存在有关。

解除膝下止血带,小腿浅静脉很快充盈,或有增大现象,即表示血液经小隐静脉返流及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解除膝上止血带,若浅静脉有充盈现象,则表示膝部深静脉间交通支静脉机能不全。

这个交通支的部位,移动止血带的位置,即可寻测。

解除最上止血带,如显示大腿浅静脉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图1-4)。

2.深静脉通畅实验

(1)Perthes实验,病人站立,在大腿上1/3扎止血带,以压迫大隐静脉。

交替屈、伸膝关节10次,或行走10-20分钟。

如深静脉通畅,交通支瓣膜功能健全,腓肠肌泵的作用将使血液流入深静脉,而浅静脉瘪陷,大腿也无发胀感觉。

如深静脉通畅,而大隐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血液在运动时也能流入深静脉,一旦运动停止,浅静脉立即被血液充盈。

如深静脉不通,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则在运动时浅静脉将盆形扩张,小腿有胀痛感。

(2)弹力绷带试验:

病人仰卧,抬高患肢,使浅静脉瘪陷,仔细测量小腿周径,并予以记录。

用弹性绷带紧张地自足趾向上缚缠至膝部,然后让病人站立,以均匀的步伐行走半小时。

如深静脉通畅,行走后没有任何不通,反感到舒适。

如深静脉阻塞,行走后立即感到不适和胀痛,而且随着行走时间的延长而症状愈来愈明显,拆除弹力绷带可使症状立即消失。

如停止行走后测量小腿周径,可以发现周径增加,这说明深静脉不通畅。

(三)辨病要点

下肢慢性溃疡的早期症状:

肢体浅表静脉曲张,步行、久站久坐后肢体酸胀疼痛及轻度浮肿,继而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浅表静脉炎、局部皮肤破溃。

溃破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最后长期不愈,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诊断,但需要明确是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原发性股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还是继发性股胭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1.原发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溃疡

(1)原发性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中医称内臁):

其特点是静脉曲张,溃疡主要在小腿内踝上。

此外还有下列特点:

静脉曲张在大腿内侧,在大隐静脉根部静脉壁薄弱部位,或者位于前外侧分支上,呈球形突出,谓之隐静脉球;位于腹股沟韧带邻近,平卧时消失,有时可能误认为股疝,但它具有咳嗽震颤感,柔软而极易压瘪,平卧后立即消失的特点。

其次须要排除交通支功能不全的病变,如果足靴区内踝上方皮肤无营养性变化,就可能不具有内踝部位的浅静脉曲张症(见图1-2、3)。

(2)原发性单纯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中医称外臁):

单纯性小隐静脉病变在外踝只占1/10,足背外侧及外踝部位的浅静脉曲张,一直延伸到腘窝,但腘窝部位的小隐静脉位置较深,往往不易见到曲张,主要在小腿下半部后外侧,如果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则出现外踝部

位皮肤营养性改变及溃疡(见图1-4)。

(3)交通支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

单纯性交通支功能不全,甚为少见,往往与曲张静脉合并存在。

如果浅静脉曲张加上交通支功能不全,则加重静脉曲张程度,如果内踝或外踝交通支功能不全会迅速地造成皮肤营养不良,轻者脱屑、搔痒,重者形成湿疹和溃疡。

交通支功能不全的部位和平面需要通过上述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予以证实。

单纯的交通支功能不全,仅仅于内踝或外踝造成皮肤营养不良的变化,或者早期呈现多走路后产生肿胀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则行静脉造影,即可明确诊断。

2.多系统的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郁滞性溃疡。

临床上多见的是大隐静脉合并内踝交通支功能不全,小隐静脉合并外踝交通支功能不全,大、小隐静脉合并一侧或双侧交通支功能不全等。

根据大、小隐静脉的解剖部位,及病变部位,足靴区的皮肤病变加上交通支瓣膜的功能试验,必要时作静脉造影,就可以明确诊断。

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功能不全时,必须了解小隐静脉功能不全是否是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只要用三条止血带试验的方法即可明确诊断。

3.下肢溃疡是由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静脉曲张引起的,须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继发性隐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

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早期深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迫使血液逆流到浅静脉,造成下肢肿胀和酸胀不适,浅静脉怒张;后期,深静脉再通、深静脉瓣膜受损、深静脉功能不全、以及交通支功能不全,导致足踝区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以及湿疹、溃疡、下肢肿胀均匀,小腿比大腿肿胀明显,周径常比健侧大2厘米。

浅静脉明显曲张这是肢体的一种代偿作用。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瓣膜功能实验,运动后静脉压升高明显,就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进行静脉造影。

(2)下肢动、静脉瘘引起的溃疡:

动、静脉瘘者,可能合并浅静脉怒张或曲张,这主要是由于静脉压增高,动脉血压的冲击,使静脉扩张。

同时根据患肢皮温升高,皮色红润,患肢比健肢长并伴有血管杂音,就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

二、辨证

(一)本病常见证候及其表现

1.湿热下注型:

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溃疡感染,红肿热痛,舌苔黄腻,溃疡面色红,分泌物多。

2.阴虚内热型:

小腿溃疡久不愈合,肉芽淡红或微暗且水肿。

脓少,局部轻微发红肿胀,舌质鲜红。

3.脾虚湿热型:

身体虚弱,溃疡久不愈合,肉芽淡红或苍白色,分泌物稀薄,舌苔薄白、舌质淡。

或下肢轻度肿胀,局部潮红、奇痒并形成溃疡,渗出较多,肉芽不鲜,舌质淡,脉沉细。

(二)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点在于分清寒、热、虚、实。

寒者,肢体怕冷,指(趾)端皮色白,足靴区皮色暗紫或疮面肉芽暗紫或苍白,舌淡苔白;热者,足靴区浅静脉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虚者,肢体肿胀,小腿溃疡久不愈合,肉芽淡红或微暗且淡,脓少,苔薄白,舌质淡;实者,肢体红、肿、热、

痛并发烧,脉数,苔腻。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下肢溃疡的早期治疗:

首先要防止静脉曲张的形成,为防止静脉曲张,必须减轻静脉高压。

为此,静脉曲张的早期患者,不宜久走久站久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达到与心脏同一平面,一旦行走或站立工作时,需得配制弹性袜、弹性绷带。

弹性袜有两种,一种是长筒,包裹整个下肢,另一种是短筒,包裹小腿,对静脉曲张的患者,适用于短筒袜,包裹小腿即可,因不管大隐静脉曲张,还是小隐静脉曲张,曲张静脉主要病变是在小腿,而且以内、外踝部为重点。

一般治疗的目的是暂时阻止病变的发展,而不能治愈浅静脉曲张,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小,仅适用于静脉曲张的早期病变,且病变只局限于大隐静脉的本身,病变程度较轻而无其它症状者。

妊娠妇女患有静脉曲张,可以先用一般处理,待分娩后则行手术治疗。

全身症状衰竭,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失去代谢功能,可以先行保守治疗,老年人轻度单纯性静脉曲张,可以用弹性袜或弹力绷带。

(二)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的目的是将硬化剂注入溃疡深部、曲张静脉腔内,使静脉内膜产生化学性刺激,产生炎症后而有血栓形成,血栓扩展与整个静脉内粘连,最后导致纤维化而阻塞管腔,减轻静脉压,有利于创口愈合。

这种疗法有下列几个优点:

患者可以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方法简便,费用少。

注射疗法的缺点:

只能解决部分浅静脉曲张问题,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所以注射疗法后,复发或再通率很高,约有50—70%复发。

注射药液过多或因血栓形成扩散超过预期的目的,则形成深静脉栓塞复发的病人,将会增加手术的困难。

由于注射疗法存在上述的缺点,所以它适用的范围很小,只适用于局限性浅静脉的曲张,或者局限性交通支功能不全,或者手术后残留的静脉曲张,或者妊妇,体弱暂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短暂的治疗。

常选用的硬化剂:

①盐酸奎宁4克、乌拉坦2克,溶于30毫升水内,每次用0.5~2毫克。

②1%~3%的十四烷基硫酸钠。

⑧酚甘油溶液(2%)酚溶于25~30%甘油液中。

此外还有50%葡萄糖,20%或30%氯化钠等。

压迫注射的原则:

①小剂量注射到一段静脉内,保持硬化剂与静脉壁接触不少于1分钟,1处注射至多不超过4次。

②受注射的静脉,应持续地压迫,最低不少于6星期,使静脉管壁能互相粘连愈合,不至于形成较大的血栓而易于再通。

⑧受注射的整个小腿部都应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裹压迫,在注射完成后,立即进行活动。

注射方法:

令病人斜卧,或斜垂,先叩击静脉,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

针头进入静脉,待其抽血,有回血后,于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向近、远侧压迫1分钟,使受注射部位处于空虚状态。

此时,注射硬化剂0.5毫升,再持续压迫1分钟。

硬化剂注入静脉腔内,病人仅有刺痛感觉。

如果发生疼痛,提示硬化剂外溢,应停止注射。

自踝到注射点近侧用弹性绷带压迫,或配用弹性袜后,立即开始主动地活动。

弹力压迫,大腿压迫一周期,小腿则压迫6星期之久。

注射疗法,需要注意。

防止因注射不当,药液外溢,曲张的静脉不萎缩,或血栓形成后,因炎症反应持久性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手术治疗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手术治疗原发性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溃疡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适应症:

凡是原发性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有的医生认为待创口愈合后进行,有的认为,待炎症消退后进行,总之,除下列禁忌症外,都可以手术治疗。

禁忌症:

①年老体弱、孕妇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②腹股沟手术区有急性炎症者。

③血栓性静脉炎,股深静脉已完全永久性栓塞,浅静脉曲张,有代偿作用的病人,暂不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基本上分三个步骤:

①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剥脱大隐或小隐静脉;⑧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及溃疡外围或其深层的交通支。

(1)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①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并切断结扎其所有的汇集支,同时剥脱自踝内至高位结扎处大隐静脉主干。

否则容易复发,因曲张的大隐静脉,已经失去弹性,站立时血液仍使大隐静脉充盈曲张。

大隐静脉汇集支解剖变异很多,如股内、外侧静脉,甚至大隐静脉主干有时

可能位于深筋膜下,手术时要耐心解剖,必须把主干和股内、外侧静脉都结扎、切断,但要防止损伤股静脉。

②单纯性小隐静脉曲张,应作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自外踝至结扎处的小隐静脉。

⑧如果大、小隐静脉曲张,合并内外踝交通支功能不全,除分别结扎剥脱外,还得作内、外踝交通支结扎。

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应距股静脉0.5~1厘米处结扎。

⑤结扎溃疡外围的交通支,应在色素沉着的外侧,或于色素沉着的外围切开皮肤、皮下筋膜,结扎其交通支,同时将溃疡基底部的交通支切断、结扎。

(2)麻醉:

硬膜外神经阻滞,腰椎麻醉或局部麻醉加股神经阻滞均可进行手术。

(3)术前准备:

备皮,阴部、小腹以及整个下肢的皮肤,用1:

10000龙胆紫溶液,将曲张的静脉行经及分布绘出,并将交通支功能不全的部位标出。

再涂上碘酊,以利手术。

术前24小时应用广谱的抗生素。

(4)手术步骤:

切口,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之内侧2~3cm,纵行切开5~6cm(见图1-9),或于卵圆窝处作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弧形切口,长6cm弧形切口比横切口好,因横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