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999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docx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题,共40题。

1、爱因斯坦指出: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D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2、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C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4、“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这是

A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D只有决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7、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C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8、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科学实验

9、下列选项中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B认识的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

A形而上学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1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D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12、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B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

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社会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14、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B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C人民当家作主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15、二战后国际分工:

A主要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

B水平分工代替垂直分工

C垂直分工代替水平分工

D以自然资源为基础

16、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

A由多国垄断组织建立的经济联盟

B由国际组织建立的公司

C发达国家联合建立的公司

D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17、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

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B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的形成

D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18、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

A个别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B所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C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D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1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私有制的消失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深入研究,了解情况

2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实践——认识——实践

B感觉——知觉——表象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3、道德是:

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C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D上层建筑的核心

24、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

A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

B人民群众的生活寓于文艺作品

C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

D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2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26、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D货币构成的

27、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B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C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D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8、群体意识是:

A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B集体主义的产物

C群体实践的产物

D个体意识的总汇

2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0、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B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C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3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中

B生产关系的变革中

C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D科技的进步中

3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关于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的最佳表述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5、邓小平所倡导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性原理

C质、量、度的关系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

36、辩证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因为:

A它们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方法

B这些思维方法本质上就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联系

C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D它们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

37、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蔬菜供应,但菜价普遍上涨,这是因为:

A菜价放开

B供不应求

C蔬菜价值增大

D蔬菜运费增加

3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以下关于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最贴切的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二、多项选择题:

2分/题,共15题。

4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4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科学观念

43、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A尊重客观规律

B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通过实践

D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

46、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4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同志间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48、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9、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5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51、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52、资本是:

A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一个历史的范畴

D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53、资本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54、将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消除的三大差别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5、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三、判断题:

2分/题,共15题。

5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通过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57、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在于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58、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

59、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60、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61、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唯一动力。

62、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彻底瓦解。

63、任何历史人物都带有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领袖也不例外。

6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一对矛盾。

6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所以意识不可能控制人的行为。

66、利润就是剩余价值,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67、固定资本的内容比不变资本少。

6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

69、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

70、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2、C3、A4、D5、C6、D7、D8、B9、B10、C11、D

 12、C13、D14、C15、C16、B17、C18、B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3、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0、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2、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4、“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6、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7、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CD 3、ABCD 4、ABCD 5、ACD 6、AD7、AB  8、ABC 9、AB 

10、CD 11、AB 12、BC 13、AB 14、ACD 15、ACD  16、CD 17、BD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思想意识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社会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