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31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部编版第五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传播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fēn(氛)围,令人心chí(驰)神往。

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ínɡ(聆)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ɡ(融)合在一起了。

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朴(简陋 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分)

导析:

简陋:

指简单粗陋、条件差,适用范围较小,一般只用来形容房屋、设备之类,与“繁华”相对。

简朴:

即简单朴素,多用于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方面,与“完备”相对。

门窗的设计应是简朴不是简陋,故选“简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C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D.铜仁梵净山以“贵州第一名山”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导析:

C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语境不符。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 D )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

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

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导析:

D “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后是分号(;)。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④①③②⑤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②①④D.⑤③②①④

导析: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先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围墙,③排在首位;然后以巴西植物墙为例,⑤排在第二位;而后具体说明绿色围墙的构成、作用及其影响,即②①④。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B.《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

C.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幻想性的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课文《蝉》就是选自《昆虫记》的名篇。

导析:

C 选项中《梦回繁华》是一篇想象性的说明文。

6.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

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3分)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

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

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尊敬的家长,您好!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一会儿”改为“十分钟”。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去掉“妥善”(或“合理”)。

(不得改变原意)

7.(2017山西)暑假期间,家住运城的小慧一家要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

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边走边玩。

如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6分)

(写作提示:

①说明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②80字左右。

导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时先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

①小慧家住运城,要去呼和浩特。

②自驾游,边走边玩。

即可明确他们一家从运城起,到呼和浩特止,中间要经过好多景点。

再读路线图:

①找出起点与终点。

②找出途经景点。

③注意各地点的方向与距离。

最后用“从……到……,然后到……,之后到……,接着到……,然后……,最后到……”的句式按顺序介绍方向、距离、地点。

答案:

(示例一)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km到壶口瀑布;然后向东行驶240km到临汾;之后向北行驶210km到太原,途中游览平遥古城;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240km到五台山;然后向西北行驶240km到大同;最后再向西北240km到呼和浩特。

(示例二)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km到壶口瀑布;然后向东行驶240km到临汾;之后向北行驶210km到太原,途中游览平遥古城;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240km到五台山;最后向西北行驶480km,途经大同,到呼和浩特。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8.石拱桥总的特征是: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

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4分)

9.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3分)( C )

A.由本质到现象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D.由原因到结果

导析:

C 文段依次介绍的是:

一般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与卢沟桥,可见运用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10.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的“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

“几乎”表程度,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广泛,但也不排除没有石拱桥的地方,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房屋演变史

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

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

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

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

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

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

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

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

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

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

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

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12.从本文看,房屋的功能是什么?

(4分)

答案:

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现代社会,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

13.第⑤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3分)

答案:

列举这些房屋,是用具体确凿的事例来说明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

14.第⑨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

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确凿地说明了现代的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15.第⑦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答案:

不能去掉。

“仅仅”是“只”的意思。

句中用“仅仅”一词,说明房屋除了是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外,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提供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而去掉“仅仅”一词,前者的功能就完全失去了,这与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去掉。

使用“仅仅”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2017兰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结构建筑。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

考察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连接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柔性的接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接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接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接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相济,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

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

无从可知。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但它一旦出现,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结构建筑的灵魂所在:

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的。

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

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

(1)~

(2)题。

(6分)

(1)文章除了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

(3分)

导析:

文章第⑤段开头提到“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接下来的⑤⑥段分别就这两种功效进行了解释说明。

细读⑤⑥段,关注其中具有总结和概括性的语句“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从中摘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答案:

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

为什么?

(3分)

导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

细读第④⑤⑥段,明确其各自的主要内容,思考三者在内容上的关系。

第④段对榫卯“连接性”进行介绍。

第⑤段开头说“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接着,第⑤⑥段具体介绍“生发的另两种功效”,由此可以确定第④段与第⑤⑥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回答时,要先明确表态——不能调换,后阐明理由。

答案:

不能调换。

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

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第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逻辑关系,因而位置不能调换。

17.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2分)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导析: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能力。

首先要分析材料,明确其内容是关于榫卯对于老家具的重要性。

然后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若回答“可以”,就要细读文章。

联系第④段对榫卯连接功用的说明阐述理由;若回答“不可以”,则要从材料与文章虽然都强调了榫卯的重要性,但一个是用于老家具,一个是用于木结构建筑这一角度阐明理由。

答案:

(示例一)可以。

应该放在第④段中。

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卯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了榫卯的连接功用。

(示例二)不可以。

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卯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作用。

18.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导析:

首先判断文段位于文章哪个部分。

本段位于中间部分;其次要考虑结构作用和内容作用。

本题要求回答“结构作用”。

上文中介绍了榫卯的结构及其效果,下文引申出对中国人内在品行的影响,处在两者中间位置的第⑦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由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19.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分)

导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理解能力。

首先从文中找到这句话,明确“依然高高耸立”的是“山西木塔”,明确其“依然高高耸立”的原因在于榫卯有巨大的耗能作用。

然后研究加点词,“功臣”本用于赞扬人的功绩,在句中用于形容榫卯结构的重要性,是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形象。

答案:

“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2分)

导析:

本题考查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

首先,明确“迄今为止”的意思是“到目前为止”,属于限制性词语,表示时间上的限定。

然后,理解句意“可见的最早的实物”这一说法是“到目前为止”,并不代表将来会出现更早的实物。

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答案:

“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义。

(3分)

导析: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答题时要将说明对象与“情”联系在一起。

由文段开头部分可知,作者对古建筑有深厚的兴趣与感情,所以“情”可以指作者对榫卯的感情;由最后一段可知,榫卯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所以“情”可以代表由榫卯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的平衡与融合之美。

答案:

一榫一卯都关联着人的情感。

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意思答对即可)

三、写作(50分)

21.(2017海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

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

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

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

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三句话,揭示的主题分别是:

“刻苦”或“勤奋”、“正确认识自己”“珍惜”。

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关键词语,作为自己的写作切入点。

因为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所以,还需我们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精心拟好题目。

假如我们选定的切入角度的关键词是“刻苦”。

我们可以写自己因为刻苦学习而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事情,或者不刻苦而惨遭失败的事情,从中揭示刻苦的重要性。

如果写作议论文,就先依据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成功需要刻苦”,然后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加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还要注意文章结构安排的合理性、选材的典型性,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这几个方面。

写作记叙文,注意运用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写法刻画人物形象,在材料的安排上,注意叙事的详略得当。

【例文引路】

成功需要勤奋

卡莱尔曾激励我们:

“天才就是无止境勤奋学习的能力。

”可见勤奋造就成功,造就天才。

正如,如果你想要渡过大河,就必须通过桥梁,而勤奋就是梦想和成功的“桥梁”。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纵观历史,哪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不是通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才实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呢?

司马迁从42岁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经18载。

李时珍花了30多年的时间参阅了800多类书籍,抄写读书笔记上万份,他深入大山,先后游历了七个省收集了上万个药方,最后终于写出了医学史著《本草纲目》。

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成功可言。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但她从小是个聋哑人。

父母给她请了一个老师来教她学习,但是海伦听不见,也看不见,怎么学呢?

老师就想出一个办法:

把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手心里,写下洋娃娃这个词儿,以后海伦就知道什么是洋娃娃了。

从此海伦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她又聋又哑学习十分困难,但她不怕艰难,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代名流。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我们勤奋刻苦,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的人自恃天分高,不愿脚踏实地地去勤奋钻研,结果只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北宋时期,民间有一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五岁便可指物作诗。

但他父亲只知带着他四处炫耀,而没有引导他勤奋学习,最终他天分丧失,成为一个普通人。

不肯勤奋学习,有过人的天分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只有确立目标,为之奋斗,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汗水,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耀眼的光华背后,是超过常人的付出。

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着的,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辛酸和汗水。

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不是对勤奋造就成功的最好诠释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