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09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docx

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图

2015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对照表

2015版新大纲与2014版旧大纲调整情况对照表(马原)

新增考点:

11处

删除考点:

3处

说法调整,内容无实质变化:

17处

总变动:

31处

2014版旧大纲

2015版新大纲

变动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①旧版的标题调整为内容:

鲜明特征即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质无变化。

②新版新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概念的考查。

③旧版“学习马克思主义”改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④新版删掉了理论二字,实质无变化。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规律及其客观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①旧版第3节合并至新版第1节,即规律的相关内容由辩证法移至唯物论。

②新版删掉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③新版新增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④新、旧版皆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概念和意义,无实质变化。

⑤新版新增第3节,将旧版中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单独列出,实质内容无变化。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2.真理与价值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2.真理与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①标题的调整,将大、小标题互换,结构更加合理,实质内容无变化。

②新版真理标准的表述与旧版相比略有变动,内容无变化。

③新版删掉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内容。

④将旧版的理论、实践创新统一为创新。

⑤新版新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旧历史观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①旧版中的“唯心史观”范围扩大为旧历史观。

②新版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内容明确列出。

无实质变化。

③新版新增对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的考查。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利润和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①新版说法变动,内容无实质变化。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即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②新版说法变化,内容无实质变动.利润即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③新版拓展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说法,内容无实质变化。

④新版新增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①新版新增对垄断组织的概念的考查

②新版加了“主要”二字,无实质变化

③新版新增对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的考查。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

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①删除旧版中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新版细化了苏联模式的表述,知识点无变化。

③新版时间明确为20世纪,范围明确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曲折性的考查。

④新版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考查范围为“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无实质变化。

⑤新版新增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

⑥新版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内容无实质变化。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删除旧版第3节,将内容合并至新版第2节,实质内容无变化。

15版新大纲与14版旧大纲调整情况对照表(史纲)

新增考点:

2处

删除考点:

2处

说法变化,内容不变:

10处

共计改动:

14处

14版旧大纲

15版新大纲

变动部分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增第3节标题,无实质内容变动.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辛亥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表述方法的变动,实际内容未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主要就是讲辛亥革命。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①无实质变化

②删掉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①删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②标点变动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①表述方法的变动: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升级为标题,涵盖了第三条道路和多党合作的内容,更具合理性。

②新增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在史纲的相关教材中有,现在作为考查点单独列出。

③旧版标题3和新版标题4所指内容同,表述异。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6.删掉人民公社化的内容,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

①加“伟大转折”,无实质变化

②表述方法的变动,新旧版实质内容都是讲科学发展观

③新版将十七大的内容提前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而把十八大内容单独放在第5节——沿中国特色道路继续前进。

结构调整,内容无变化。

④新增改革开放的内容

15版新大纲与14版旧大纲调整情况对照表(当代)

新增考点:

1处

时间顺延:

1处

总变动:

2处

14版旧大纲

15版新大纲

变动部分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3年1月一2013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4年1月一2014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1.时间变化:

顺延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地区热点问题。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南北关系。

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南北关系。

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2.新版新增对地区局势的考察

15版新大纲与14版旧大纲调整情况对照表(毛特)

新增考点:

14处

删除考点:

12处

结构调整,内容不变:

44处

共计改动:

70处

14版旧大纲

15版新大纲

变动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将旧版第一章和第二章合并为一章

第二章的内容合并后成为第一章第四节

②旧版第一节的第一部分拓展为15版的第一、二部分,

旧版的第二、三部分删掉,代之为15版的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③旧版第二节的三、四部分合并为15版第二节的第三部分

④旧版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合并(高度提炼概括)成为15版第三节的部分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二)。

⑤旧版第二章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合并后,15版突出实事求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5版第二章同旧版第三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5版与旧版第四章大部分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①与旧版第一节第二部分相比,15版新增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②15版第三节第一部分的理论依据为旧版第三节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内容相同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5版与旧版相比较,变动较大:

①旧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被拆分,旧版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在15版中单独扩充为一章,即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②旧版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被合并在15版的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成为其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5版与旧版相比较的变动之处:

组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15版第六章是组合章,是由旧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第二节、第三节和旧版第六章第三节组合而成,但

②具体的阐释维度不同,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整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阐释;

③15版新增第三节第三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5版和旧版第七章的大方向相同,都是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大目标题也一致,但是具体论证阐述、材料组织不同。

①15版第一节两部分不同于旧版,旧版第一节第一部分散落15版第一节第一部分,而旧版第一节第二部分几乎删除,取而代之以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15版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侧重于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旧版改革的全面性侧重于强调“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③15版第二节新增了第二部分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④15版第二节第三部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⑤15版第三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材料组织与旧版不同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