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语文5.docx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语文5.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语文5
第五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班级
2
任课教师
黄富华
总课时
12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目
标
1、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会认“庐、吴”等27个生字,会写“含、银”等45个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技
能
目
标
1、默读课文,能编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的名句。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5、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展示本组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情趣。
4、注意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
情
分
析
1、我们班的孩子有32个,全部来自农村,在这45个要求认的生字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前能认识十几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认识三十几个,他们由于环境的因素认识的字很少。
2、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不会事事指导,字字分析。
我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
首先可以让基础好的孩子自学生字,然后让基础好的孩子做小老师带动基础差的孩子学习,最后,对于孩子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来指导完成。
3、学生们基本已经有了观察、分析生字字型的能力,本单元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要书写的字严格要求学生们书写美观,整齐。
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章
节
教
学
目
标
监
测
试
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句子。
zhīzhūzhōngshíchuāngkōujíxūhēichénchén
yánshíhuāngzhāngdìzhìzhènfèngchuíxiàlái
fēilíuzhíxiàsānqiānchǐyíshìyínhéluòjǐutiān
()(疑)
二、比一比,再组词。
刨()底()埋()印()
泡()纸()理()映()
三、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宝藏(zàngcáng)痕(hénhēng)迹岩(yányuán)石一册(cèchè)书
四、填上适当的词。
一片片()一个个()一阵阵()
一条条()一只只()一朵朵()
五、连一连。
清新的眼睛辨别靶心
温暖的空气瞄准方向
明亮的阳光眺望远方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1()在唱歌,声音真好听()
2、我十分喜欢()
3、()能把桌子()吗
七、读读短文,再完成练习。
蜂鸟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的蜂鸟比黄蜂还小,它的卵只有豌豆那么大。
蜂鸟的习性像蜜蜂,它喜欢吃花蜜。
细长的嘴像一根管子,舌头在里面能伸缩自如地吸食花蜜;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密的同时也传播了花粉。
蜂鸟是个了不起的飞行专家。
它能前后左右自由飞转,也能上下垂直起落。
吸食花蜜时,它不是落在花蕊上,而是向直升机一样悬在空中。
1、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
(2)蜂鸟喜欢吃害虫。
()
(3)蜂鸟可以在花丛中传播花粉,但不喜欢吃花蜜。
()
2、填空。
蜂鸟飞行的时候能(),也能(),还能(),因此被称为()。
八、写一写:
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
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7古诗二首
课型:
第一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谈话导入
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学生质疑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师提问:
你们去过庐山吗?
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认识“庐”字)
2、师述:
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
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
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u),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
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a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an→chua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组词:
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出示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组词:
疑( )庐( ) 卢( )
凝()炉( ) 沪( )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诗题是什么意思?
3、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4、师述: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5、学生多次试读。
6、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
7、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8、师述: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9、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随机板主题图)
10、指导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11、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师:
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生欣赏,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学生勾划,以利于后边的学习、交流
学生利用字典学习“庐”、“川”生字。
(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3)书空练习。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组词。
(5)生练习组词
了解诗题的意思
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自由试读
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自由回答问题,理解诗句。
自由畅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体会诗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板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业训练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2)疑是银河落九天
2.写生字、新词。
3.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7古诗二首
课型:
第二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
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一)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文解义:
三:
课堂小结:
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
教师指导朗读
2:
学习生字新词。
3:
复习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
4、学生质疑
小结全文:
5分钟
5分钟
8分钟
17分钟
4分钟
1分钟
师提问:
我们学过杜甫的什么诗?
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师讲述: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绝句》一诗。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因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为标题。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3:
思考:
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1:
指导学习生字词:
鹭、含、吴、岭、泊。
2:
指导书写:
窗、柳两个字。
3:
出示投影:
比一比,再组词:
决()绝()因()烟()
鸟()鸣()
1.提问: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小结:
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小组学习:
逐句理解诗句内容。
串联诗句内容,说出译文。
3、拓展延伸。
(1).明确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近景、远景合在一起,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参看书上的插图。
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师:
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师: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希望大家把它背会,而且能够默写。
个别背诵。
生听讲,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的韵味。
利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
学生思考。
学生小组利用字典、资料学习
学生练习书写。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回忆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小组进行学习:
利用学习方法,理解诗句,说出译文。
学生回答: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积雪、船只。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朗读。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倾听教师要求。
板书设计
17古诗二首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业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白lù( ) 包hán( ) 东wú( )
2.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意思。
(1)两个黄鹂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3)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小学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人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8雷雨
课型:
第一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本课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非常准确,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四、老师小结:
电教手段,引出课题(放录音)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进行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
3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2分钟
放录音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
雷雨。
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
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文中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8段)
2.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听的同学们有两个任务:
(1)注意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
(2)三个同学所读的内容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色?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
如果学生读得不够流利,可再请几个同学读这三部分。
3.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雷声、压下来、蜘蛛网、垂下来、渐渐地、彩虹。
要求读准、读熟。
通过查字典理解“垂”的意思。
1.先看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色的。
(1)出示小黑板:
①写了哪些景物?
②怎么描写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分别描写了哪里的景物。
板书:
乌云、树叶、蝉、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2)课文中是怎么形容、描写这些景物的?
板书:
压、不动、不叫、乱摆、逃、亮、响。
“压”改成“飘”行不行?
(3)看着板书说说课文内容。
(4)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另一个同学读2~3段,大家边听边想,这两部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板书:
静—动、无声—有声。
说明天气在急剧地变化。
哪个词说明天气变化特别快?
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就连蝉和蜘蛛这些小动物也都观察到了,写出了大雨即将来临时它们惊慌的表现。
(5)比较句子,用投影仪显示:
①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②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老师问:
这两组句子中哪些句子写得好?
为什么?
2.学习课文的第二大部分(4~6段)
(1)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另一个同学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默读4~6段,哪些词语说明了雨大?
板书:
“哗、哗、哗。
“越……越……”、“看不清”。
以上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老师问:
为什么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一人读4~5段,读出语气。
老师贴图。
让学生看图并结合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大雨中的景色,体会一下当雨下得很大的时候,看外边的景物模糊一片,像笼罩着一层白雾。
(3)学生看板书或挂图背诵课文1~5段。
(4)哪段写雨变小了?
学生自己小声读,想:
雨是一下子就小了吗?
从哪个词能看出来?
板书这个词。
问“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
读时要慢一些,声音越来越小。
练习背诵这一段。
3.默读7~8自然段,想:
这两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1)我们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边指小挂板上的问题边提要求:
(1)把7~8自然段中所提到的景物画下来。
(2)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让同学们准备一会儿,然后把两个问题连起来回答。
老师板书:
天(亮)、空气(清新)、雨(停)、太阳(出来)、彩虹(挂)、蝉(叫)、蜘蛛(坐)、池塘(满)、青蛙(叫)。
问:
“清新”是什么意思?
(2)请一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它同学心里跟着一块读,以便加深印象。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闭眼听读,边听边想象雨后的景色,老师趁这个时间把挂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听完后睁开眼睛和彩图对比一下,想象中的雨后景色是不是和彩图一样美丽?
然后,老师指着彩图,带着同学们把7~8自然段复述一遍。
最后让同学们自己看着板书背诵这部分。
4.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要有语气,其它同学心里跟着一块背诵。
然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背诵。
作者能认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物,写出了它们的变化,使我们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希望同学们要提高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增长知识。
生回答:
(打雷下雨的声音)
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位学生读完后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并回答问题
学生:
查字典
一个同学读1~3段,大家想象一下雷雨前的景色。
后学生默读课文
学生试着说一说
(乌云像一口大黑锅一样越来越低,用“飘”肯定是不合适的。
)
找学生进行复述
大家边听边想,这两部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
(忽然)
生:
(每组的第二句写得好。
“一动也不动”说明一丝风也没有;“一声也不叫”说明很静。
三个“越来越”写出了天气之恶劣,天气变化之大,变化速度之快。
读这些形容词的时候,要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这样才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
学生练习有语气地读1~3自然段,先自己小声读;然后看着板书练习背诵;再请一个同学在班上背,最后齐背“雷雨前”这一部分。
生:
(雨中的景色)
生:
(雨势很猛,雨下得很大,而且是越来越大。
读时要慢一些,每个“哗”的尾音要拉长。
学生练读。
)
生:
(因为雨太大了)
生:
(第6段)
生:
(渐渐地)
生:
(一点一点地,慢慢地)
生:
(雨后的景色)
生:
把7~8自然段中所提到的景物画下来。
生:
(空气很新鲜,伴有泥土的清香,像过滤了似的。
)
生:
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
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8、雷雨 雷雨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作业训练
(自己组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这样确定的: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雷雨前景物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在“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
”这个目标中,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
我想试试孩子们能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的确难度过大,可以随时调整策略。
于是在第一遍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一个顺序写的?
”读完课文后,很多孩子早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看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我叫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他是这样回答的:
“这篇课文先写了下雷雨前的景色,再写下雷雨时的景色,最后写雨停了以后的景色。
”顺着他的回答,我快速地黑板上板书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接着我对孩子门说,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学习课文中描写雷雨前的景色的内容,请仔细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呢?
学生也很快找到了答案。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8、雷雨
课型:
第二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默读课文
二、分段读
议
三、填词比较词句
四、巩固识字
五、课堂练习
六、课外延伸
培养默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
能正确书写生字
丰富学生知识
3分钟
8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4分钟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前:
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
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
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
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1.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
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啊,别急别急!
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
“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
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