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语文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998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语文5.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语文5.docx

第五单元语文5

第五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2

任课教师

黄富华

总课时

12

1、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会认“庐、吴”等27个生字,会写“含、银”等45个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1、默读课文,能编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的名句。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5、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展示本组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情趣。

4、注意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1、我们班的孩子有32个,全部来自农村,在这45个要求认的生字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前能认识十几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认识三十几个,他们由于环境的因素认识的字很少。

2、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不会事事指导,字字分析。

我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

首先可以让基础好的孩子自学生字,然后让基础好的孩子做小老师带动基础差的孩子学习,最后,对于孩子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来指导完成。

3、学生们基本已经有了观察、分析生字字型的能力,本单元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要书写的字严格要求学生们书写美观,整齐。

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读拼音写词语、句子。

zhīzhūzhōngshíchuāngkōujíxūhēichénchén

yánshíhuāngzhāngdìzhìzhènfèngchuíxiàlái

fēilíuzhíxiàsānqiānchǐyíshìyínhéluòjǐutiān

()(疑)

二、比一比,再组词。

刨()底()埋()印()

泡()纸()理()映()

三、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宝藏(zàngcáng)痕(hénhēng)迹岩(yányuán)石一册(cèchè)书

四、填上适当的词。

一片片()一个个()一阵阵()

一条条()一只只()一朵朵()

五、连一连。

清新的眼睛辨别靶心

温暖的空气瞄准方向

明亮的阳光眺望远方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1()在唱歌,声音真好听()

2、我十分喜欢()

3、()能把桌子()吗

七、读读短文,再完成练习。

蜂鸟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的蜂鸟比黄蜂还小,它的卵只有豌豆那么大。

蜂鸟的习性像蜜蜂,它喜欢吃花蜜。

细长的嘴像一根管子,舌头在里面能伸缩自如地吸食花蜜;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密的同时也传播了花粉。

蜂鸟是个了不起的飞行专家。

它能前后左右自由飞转,也能上下垂直起落。

吸食花蜜时,它不是落在花蕊上,而是向直升机一样悬在空中。

1、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

(2)蜂鸟喜欢吃害虫。

()

(3)蜂鸟可以在花丛中传播花粉,但不喜欢吃花蜜。

()

2、填空。

蜂鸟飞行的时候能(),也能(),还能(),因此被称为()。

八、写一写:

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

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7古诗二首

课型:

第一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谈话导入

 

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学生质疑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师提问:

你们去过庐山吗?

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认识“庐”字)

2、师述:

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

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

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u),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

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a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an→chua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组词:

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出示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组词:

疑( )庐(   ) 卢(   )

凝()炉(   ) 沪(   )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诗题是什么意思?

3、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4、师述: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5、学生多次试读。

6、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

7、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8、师述: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9、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随机板主题图)

10、指导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11、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师:

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生欣赏,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学生勾划,以利于后边的学习、交流

学生利用字典学习“庐”、“川”生字。

(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3)书空练习。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组词。

 

(5)生练习组词

 

 

了解诗题的意思

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自由试读

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自由回答问题,理解诗句。

 

自由畅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体会诗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板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业训练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2)疑是银河落九天

2.写生字、新词。

3.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7古诗二首

课型:

第二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

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一)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文解义:

 

三:

课堂小结:

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

教师指导朗读

 

2:

学习生字新词。

 

3:

复习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

 

4、学生质疑

 

小结全文:

 

 

5分钟

 

5分钟

 

8分钟

 

17分钟

 

4分钟

 

1分钟

 

师提问:

我们学过杜甫的什么诗?

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师讲述: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绝句》一诗。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因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为标题。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3:

思考:

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1:

指导学习生字词:

鹭、含、吴、岭、泊。

2:

指导书写:

窗、柳两个字。

3:

出示投影:

比一比,再组词:

决()绝()因()烟()

鸟()鸣()

1.提问: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小结:

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小组学习:

逐句理解诗句内容。

串联诗句内容,说出译文。

3、拓展延伸。

(1).明确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近景、远景合在一起,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参看书上的插图。

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师:

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师: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希望大家把它背会,而且能够默写。

个别背诵。

生听讲,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的韵味。

利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

学生思考。

 

学生小组利用字典、资料学习

学生练习书写。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回忆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小组进行学习:

利用学习方法,理解诗句,说出译文。

 

学生回答: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积雪、船只。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朗读。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倾听教师要求。

板书设计

17古诗二首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业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白lù(   ) 包hán(   ) 东wú(   )

2.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意思。

(1)两个黄鹂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3)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小学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人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8雷雨

课型:

第一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本课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非常准确,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四、老师小结:

电教手段,引出课题(放录音)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进行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

 

3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2分钟

放录音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

雷雨。

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

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文中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8段)

2.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听的同学们有两个任务:

(1)注意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

(2)三个同学所读的内容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色?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

如果学生读得不够流利,可再请几个同学读这三部分。

3.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雷声、压下来、蜘蛛网、垂下来、渐渐地、彩虹。

要求读准、读熟。

通过查字典理解“垂”的意思。

1.先看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色的。

(1)出示小黑板:

①写了哪些景物?

②怎么描写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分别描写了哪里的景物。

板书:

乌云、树叶、蝉、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2)课文中是怎么形容、描写这些景物的?

板书:

压、不动、不叫、乱摆、逃、亮、响。

“压”改成“飘”行不行?

(3)看着板书说说课文内容。

(4)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另一个同学读2~3段,大家边听边想,这两部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板书:

静—动、无声—有声。

说明天气在急剧地变化。

哪个词说明天气变化特别快?

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就连蝉和蜘蛛这些小动物也都观察到了,写出了大雨即将来临时它们惊慌的表现。

(5)比较句子,用投影仪显示:

①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②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老师问:

这两组句子中哪些句子写得好?

为什么?

 

 

 

2.学习课文的第二大部分(4~6段)

(1)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另一个同学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默读4~6段,哪些词语说明了雨大?

板书:

“哗、哗、哗。

“越……越……”、“看不清”。

以上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老师问:

为什么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一人读4~5段,读出语气。

老师贴图。

让学生看图并结合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大雨中的景色,体会一下当雨下得很大的时候,看外边的景物模糊一片,像笼罩着一层白雾。

(3)学生看板书或挂图背诵课文1~5段。

(4)哪段写雨变小了?

学生自己小声读,想:

雨是一下子就小了吗?

从哪个词能看出来?

板书这个词。

问“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读时要慢一些,声音越来越小。

练习背诵这一段。

3.默读7~8自然段,想:

这两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1)我们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边指小挂板上的问题边提要求:

(1)把7~8自然段中所提到的景物画下来。

(2)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让同学们准备一会儿,然后把两个问题连起来回答。

老师板书:

天(亮)、空气(清新)、雨(停)、太阳(出来)、彩虹(挂)、蝉(叫)、蜘蛛(坐)、池塘(满)、青蛙(叫)。

问:

“清新”是什么意思?

(2)请一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它同学心里跟着一块读,以便加深印象。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闭眼听读,边听边想象雨后的景色,老师趁这个时间把挂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听完后睁开眼睛和彩图对比一下,想象中的雨后景色是不是和彩图一样美丽?

然后,老师指着彩图,带着同学们把7~8自然段复述一遍。

最后让同学们自己看着板书背诵这部分。

4.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要有语气,其它同学心里跟着一块背诵。

然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背诵。

作者能认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物,写出了它们的变化,使我们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希望同学们要提高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增长知识。

生回答:

(打雷下雨的声音)

 

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位学生读完后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并回答问题

 

学生:

查字典

 

一个同学读1~3段,大家想象一下雷雨前的景色。

后学生默读课文

 

学生试着说一说

(乌云像一口大黑锅一样越来越低,用“飘”肯定是不合适的。

找学生进行复述

大家边听边想,这两部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

(忽然)

 

生:

(每组的第二句写得好。

“一动也不动”说明一丝风也没有;“一声也不叫”说明很静。

三个“越来越”写出了天气之恶劣,天气变化之大,变化速度之快。

读这些形容词的时候,要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这样才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学生练习有语气地读1~3自然段,先自己小声读;然后看着板书练习背诵;再请一个同学在班上背,最后齐背“雷雨前”这一部分。

 

生:

(雨中的景色)

生:

(雨势很猛,雨下得很大,而且是越来越大。

读时要慢一些,每个“哗”的尾音要拉长。

学生练读。

生:

(因为雨太大了)

 

生:

(第6段)

生:

(渐渐地)

生:

(一点一点地,慢慢地)

 

生:

(雨后的景色)

 

生:

把7~8自然段中所提到的景物画下来。

 

生:

(空气很新鲜,伴有泥土的清香,像过滤了似的。

生:

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

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8、雷雨 雷雨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作业训练

(自己组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这样确定的: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雷雨前景物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在“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

”这个目标中,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

我想试试孩子们能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的确难度过大,可以随时调整策略。

于是在第一遍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一个顺序写的?

”读完课文后,很多孩子早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看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我叫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他是这样回答的:

“这篇课文先写了下雷雨前的景色,再写下雷雨时的景色,最后写雨停了以后的景色。

”顺着他的回答,我快速地黑板上板书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接着我对孩子门说,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学习课文中描写雷雨前的景色的内容,请仔细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呢?

学生也很快找到了答案。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张山营

年(班)级:

二年级

人数:

7

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18、雷雨

课型:

第二课时

教师:

黄富华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默读课文

 

二、分段读

 

三、填词比较词句

 

四、巩固识字

五、课堂练习

六、课外延伸

 

培养默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

 

能正确书写生字

 

丰富学生知识

3分钟

 

8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4分钟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前:

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

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

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

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1.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

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啊,别急别急!

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

“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

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